东方时事解读 2009年09月25日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东方时事解读09年09月25日

 G20峰会25日召开 奥巴马把矛头指向中国
  
  【华盛顿消息】世界上最大的20个经济体的领导人今天大部分从美国纽约挪到匹兹堡,举行一年之内的第三次G20峰会。今年4月的峰会上,世界谈得最多的是中美“G2”论,而现在中美贸易分歧俨然成了会前的最大噱头之一。就在两周前,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将中美置于贸易战的危险边缘,而近日,奥巴马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经济均衡问题“是匹兹堡G20峰会的议题之一,必须寻求更加均衡的全球经济……我们不能再回到中国、德国以及其他国家将所有东西都卖给我们的时代。我们正受到信用卡债务和按揭贷款的困扰,可是却没有东西卖给他们!”
  23日的香港《明报》对此解读说,外界原认为,规管金融机构薪酬等会是主要议题,但美国却将视线转向西方所强调的“全球经济不平衡”问题,矛头指向中国。路透社则估计,“中国将礼貌地抵制美国的提议”。文章称,在过去一年里,世界的焦点是寻找把世界带出金融危机的途径,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贸易顺差被放到一边,但美国准备把压力转移到北京身上的意图在本月变得非常清晰:中国首次遭遇美国的“特保”条款。文章分析说,作为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充满自信的中国将会伸出“合作之手”,但是将会拒绝被称为“罪魁祸首”。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在4月份举行伦敦金融峰会前后,不论是美国媒体、还是美国政客、专家,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中美共管世界”、也就是所谓“G2”;
  
  ●“G2”走了,“G1”回来了,很好,很好!
  
  然而,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同样是那些媒体、仍然是那些政客、还是那些专家,但它们现在说得最多的是却是“......中国、德国以及其他国家将所有东西都卖给我们.....我们正受到信用卡债务和按揭贷款的困扰,可是却没有东西卖给他们!.......”,好傢伙,按这个说法,好像全世界都在依靠美国“养活”着似的,真真一副霸道的嘴脸,其性质犹如布什单边主义在经济层面“灵魂附体”。
  
  显然,“G2”不见了,“G1”又回来了,而且活脱一个“受了委曲”的“G1”。
  
  在这里,如果套用毛泽东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结尾的一句话(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我们想说的是:“G2”走了,“G1”回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美国“G2”彻底失败的象征
  
  至于为什么要庆贺?如我们再套用毛泽东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开头中的一句话(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那么,我们想说的就是:美国将回归“G1”的时间,选择在G20国际金融峰会快要召开、但是尚未召开的日子,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是美国“G2”彻底失败的象征。
  
  ●在“庆祝”上述两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有必要牢牢地把握这么几点
  
  
  只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庆祝上述两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有必要牢牢地把握这么几点:
  
  第一,不论是已经走了的“G2”、还是又回来了的“G1”,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问题,本质上都是美国向中国身上转嫁矛盾的手段;
  
  在之前的点评中,对美国人不择手段、拼命兜售“G2”的战略意图,我们通过大量的讨论已经给出非常明确的结论,那就是:由美国前重量级政治人物布热津斯基、基辛格等人出面兜售,美国政府充分支持、美国媒体全面配合的“G2”,是美国着眼于挑拔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南方国家之间关系,激化中国与欧盟、日本等北方国家之间矛盾的战略欺骗手段。
  
  第二,为了向中国身上转嫁矛盾,“G2”更加强调从政治、军事的层面着手,所谓“美国理解并愿意帮助中国建造航空母舰”及“中美共管西太平洋”等就是如此。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之间,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早已相互依赖的今天,这种“更加强调”从政治、军事等“冷战手段”去“挑拔与激化矛盾”的策略难因局限性极大而收效甚微。
  
  
  ●“回来了”的“G1”将更具欺骗性与破坏性
  
  
  相比之下,“回来了”的“G1”则“更加强调”从经济层面着手去“挑拔与激化矛盾”,由于充分吸取了“G2”过于侧重“政治与军事”的经验与教训,因此,立足于经济层面的“G1”将更具欺骗性与破坏性。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阅读两则新闻。

 美国财长:美国愿意支持中国扩大在IMF与世银的决定权
  
  【华盛顿消息】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20国集团(G20)高峰会前记者会表示,国际货币基金(IMF)与世界银行(WorldBank)的改革应能顺利推动,美国也支持中国扩大IMF与世银的决定权。
  盖特纳(TimothyGeithner)表示,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加,提升IMF决定权是正确的决定,而欧洲国家也了解此一事实,因此美国愿协助增加中国在IMF的影响力。不过欧洲国家的态度仍有所保留,因为中国扩权将可能削弱欧盟在上述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力。
  另外,盖特纳也透露,G20峰会可望决议限制金融业者的分红额度,也可望找出解决美中贸易失衡的方案。
  本次G20峰会订9月24日至25日于美国匹兹堡召开,多数国家领袖在24日下午已陆续抵达匹兹堡。正式高峰会预订25日上午展开,美国总统奥巴马则计划当天下午召开会后记者会。
  
  
  美国敦促欧洲接受将IMF部分投票权赋予新兴大国的提议
  
  【华盛顿消息】据报道,美国政府周四向欧洲国家施压,敦促后者同意赋予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更大的投票权,以消除长期存在于IMF决策架构改革问题上的障碍.不过欧洲国家表示,它们将不会放弃在IMF理事会中的席位.
  美国财长盖特纳在20国集团(G20)匹兹堡峰会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努力要做的是弥合欧洲国家在此问题上的分歧,当然它们要作出调整也需要时间."
  美国已经提议,从发达国家中拿出5%的投票权,给予新兴经济大国,并且争取在本次匹兹堡峰会上就此达成协议.
  作为更加广泛的IMF改革计划的一部分,华盛顿还在力促将IMF理事会席位从目前的24席削减至20席.目前欧洲国家总共在理事会中占有8席.理事会在IMF的贷款问题上具有决定权.
  如果中国的份额显着增加,那么其发言权超过欧洲的老牌强国--法国和英国.
  欧洲一直强烈反对摊薄自身在IMF中的发言权,并坚持IMF理事会应保持24个席位.
  一位参加20国集团(G20)峰会的欧洲国家官员对路透说:"欧洲不想放弃自己的席位.欧洲对IMF认缴的份额巨大,如果没有发言权,那是不可接受的."
  IMF投票权根据各个成员国的配额来分配,而每个成员国的配额又取决于自身的经济规模、贸易量的大小以及外汇储备的多少等因素。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盖特纳表示,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加,提升IMF决定权是正确的决定,而欧洲国家也了解此一事实,因此美国愿协助增加中国在IMF的影响力。
  
  第二:美国财长盖特纳在20国集团(G20)匹兹堡峰会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努力要做的是弥合欧洲国家在此问题上的分歧,当然它们要作出调整也需要时间."
  
  
  ●美国公开以“世界经济领袖自居(G1)”的具体表现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一方面表示“愿意支持中国扩大IMF与世银的决定权”,一方面又“敦促欧洲接受将IMF部分投票权赋予新兴大国的提议”,从而将问题“挑起来”、又“扔回去”的一手,就是公开以“世界经济领袖自居(G1)”的具体表现。
  
  另外,首席评论员就特别指出,不容忽视的是,美国财长盖特纳在“敦促”欧洲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让渡部分”话语权的同时,还附加了一个看似非常合理、实则暗藏心机的“时间条件,那就是强调“即便欧盟愿意让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到此为止,华盛顿伙同部分欧洲国家(主要是在这场金融危机受到重创、且有可能破产的英国)在G20峰会之前玩这一手的真实企图,也就一清二楚了,那就是想将“一碗原本非常清澈的水”给搅混,之后好混水摸鱼、顺势“窃取”G20国际金融峰会“话题主导权”。
  
  
  ●所谓“一碗原本非常清澈的水”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所谓“一碗原本非常清澈的水”,指的是,在欧美金融危机仍然有待深化、“美国资本”企图通过贸易保护向南方经济转嫁危机,世界经济日后也因此极可能陷入大萧条的大背景下,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世界金融管理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原本应该是这次G20峰会的主要议题,这是毫无疑问地!
  
  
  ●一种必然
  
  显然,在美国想通过“G2”从政治与军事层面挑拨中国与南方经济体、包括部分北方经济体的战略合作关系的企图未能奏效的情况下,再以“世界经济领袖自居(G1)”,企图从经济层面主导话题,以实现同样的战略目的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不论是走了的“G2”、还是“回来了”的“G1”,其“真实面目”并无二致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走了的“G2”、还是“回来了”的“G1”,不论其“G”后面的型号标识(2或者1)如何变化,不论“G2”是更侧重于政治与军事层面,还是G1更侧重于经济层面,其“真实面目”都在于维护美国一切霸权的权力基础--“美元本位制”的延续,其手段都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那就是:一手要挑拨中国与南方经济体、包括部分北方经济体的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手则想让“制造这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美元本位制”从国际社会的讨伐声中“脱靶”;
  
  
  
  ●“回来了”的“G1”其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可以非常清楚看到,对比“走了”的“G2”而言,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回来了”的“G1”其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技术层面早就开始准备,并动用一切手段持续制造舆论。既:将造成当今美国以致世界经济问题、特别是金融问题的主要矛盾归结为“贸易赤字与贸易不平衡”。
  
  其实,根据我们的长期观察,在写了《大棋局》的布热津斯基及与尼克松一道制定并实现了“尼克松主义”的基辛格的“指导”下,在这个问题上,奥巴马(准确地讲,是美国民主党)一直在做相关准备工作,最早甚至可以从他竞选时就可以找到痕迹,这原本就是他竞选时的经济观点之一;
  
  
  ●这一观察结果,是我们之前判断必然上演“贸易战争、甚至金融战争”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这里补充强调两点,真实的情况就是:
  
  首先,这一观察结果,甚至是我们之前判断一旦驻阿美军被迫向俄罗斯“借道”(或者欧盟向中国“借道”)、从而美国(或者欧美)被迫将其“阿富汗存在”的生命线交给“俄(或者中俄)”掌管之后,中美之间(欧美分别向中国与俄罗斯借道的情况下)、或者中美欧之间(美国向俄罗斯借道的情况下)、甚至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就必然上演“贸易战争、甚至金融战争”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在我们的讨论中,基于“首先”的判断,我们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讲,由于中国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才由温家宝总理出面公开拒绝“G2”的,因此,就实际效果而言,向中国兜售“G2”既可以视为美国对中国、特别是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等进行战略欺骗的一步,也可视为美国为回归“G1”争取时间的一招。
  
  
  ●在这个问题上,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尽管在中国在选择“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公开拒绝G2”的考虑上明显有利用这一“排列组合”、对期间大打达赖牌的欧盟、在“中美欧印日之间”大玩排列组合的俄罗斯进行战略牵制的意图,但我们仍然认为,在时间上,中国政府应该“更早一点儿”明确摈弃“G2”,从而给美国处理金融危机的政策制造更大的混乱。在这个问题上,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第二,尽管美国在技术层面上早就在做准备工作,但是,奥巴马主义在不得已回归“G1”、企图挑拨“非美经济”之间的矛盾、并试图“在挑拔中”将矛盾向中国身上“聚焦”时,仍然显得是“那么地仓促”。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大概是因为“G2”这一手不仅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反而因彻底失败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后遗症”所致。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阅读三则消息。
  
巴罗佐发表声明捍卫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匹兹堡消息】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4日在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即将于匹兹堡开幕前发表声明说,应保持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
  巴罗佐说:“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危机,还是社会价值的危机。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应做出发展更环保、更道德、更平等和更平衡的世界经济的承诺。”他说,这一“新全球化”要求全球治理基于人类普世价值,反映经济相互依赖的现实。
  巴罗佐说,全球化创造了大量财富,使世界大量人口脱贫。不应试图结束全球化。二十国集团为重塑全球化提供了机会,使我们能以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替换导致金融市场失败的旧模式。
  巴罗佐强调,以往的经济危机往往导致贸易保护主义。他敦促二十国领导人不要重蹈旧路,应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他强调,应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二十国集团峰会应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代表性的改革。世界所有大型经济体都应根据其规模拥有适当的发言权,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方面,巴罗佐说,欧盟正在积极推动欧洲系统内的跨境金融监管。各国应在金融救助的退出政策上进行协调。
  巴罗佐说,欧盟在二十国集团上的态度是明确的:必须向世界表明,开放市场、创造财富的自由要在明确的道德和环境原则框架下推行,并由强化的全球规则作保障。
  第三次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24日-25日在美国匹兹堡举行。前两次峰会分别于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英国首都伦敦举行。这一峰会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金融危机、改革和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而有效的平台。
  
  
  
  中俄批准毗邻区合作规划纲要
  
  【综合消息】 在俄罗斯要将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出租给中国的谣言声中,中俄两国正式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该项合作谈判历时两年,国家发改委和俄罗斯地区发改部最终敲定了这个合作纲要。正在北京访问的俄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昨天表示,如何使得两国的经济改革协调一致、合作发展,一直是中俄两国政府的“大构想”。
  但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对合作前景表示出谨慎乐观,他认为中俄在毗邻地区“会有发展,但合作会很缓慢,不太能有大的飞跃”。他分析说,相关地区发展的起跳点不一样,中国东北地区发展得快一些,而俄罗斯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人口较少,发展起来有特别的限制因素。他认为,“中国同俄罗斯的中、西部地区进行发展合作会更有潜力。”
  
  对于俄媒之前报道的所谓将海参崴出租给中国的消息,中国前驻俄大使李凤林表示,该报道是“没有根据,非常不负责任的”。罗高寿也非常震惊,“当时我在想,谁在委托作者写这些东西,是不是个傻子写的。”他说,中俄两国媒体偶尔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背后是哪些势力在支持?是谁在资助呢?无论如何,这些声音都值得引起我们的担忧,因为这些文章的观点直接有悖于两国官方的政策。”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姜瑜昨天也强调,所谓俄罗斯拟向中国出租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报道毫无依据。她表示,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开发是俄自己的事情。中方愿与俄方开展互利合作。这种合作将严格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符合两国的有关法律。
  
  
  日本外务省成立调查组查日美核密约
  
  【东京消息】日本外务省调查小组25日上午正式成立。该小组将负责查明日美安保方面的4项密约的全貌,其中包括日本默认美军载核舰船过境或停靠的“核密约”。调查小组由来自外务省北美局和国际法局(旧条约局)的约15人组成,在11月底之前将对约3700份日美安保相关资料文件进行彻查。
  冈田克也就任外相后即下令事务次官薮中三十二彻查密约,调查小组由此成立。新政府希望通过揭开半个世纪以来日美在安保领域不可告人的一面,从而尽早向国民证明政权更迭的成果。
  调查对象包括:1960年《日美安保条约》修改时达成的持核入境协议;朝鲜半岛发生紧急状况时的美军作战行动;1972年美国归还冲绳后若发生紧急状况,允许美军再度持核入境;美国归还冲绳时日本代美国支付恢复当地原状的补偿费。自民党政府在国会答辩等场合一贯否认存在上述密约。
  调查涉及的约3700份资料文件包括外务省内的约3200份以及日本驻美大使馆等保管的一些资料。
  调查的焦点集中在日美间是否存在1960年签署的《秘密议事录》等密约文件。这些文件被视为核密约存在的依据。10月底日本政府还将设立专家会议,向知情人士了解情况。
  前外务省官员此前接受共同社采访时证实,《秘密议事录》一直由外务省北美局和条约局(现国际法局)严加保管。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就在“巴罗佐发表声明捍卫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前后,欧盟已经正式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分别高达39.2%和30%。
  
  ●对中国,欧盟分明在“说”一套“做”一套
  
  值得警惕的是,在G20国际金融峰会之前的联大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就非常强调“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就是说,对中国而言,在捍卫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上,欧盟分明在“说”一套“做”一套。
  
  ●对美国,欧盟也在“说”一套“做”一套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到处玩倾听”的奥巴马主义、为了最为迫切的金融问题,“在经济层面”已经被迫回归“G1”,既:瞄着中国与“其它非美经济体”的矛盾、公然针对中国、拿所谓“贸易平衡问题”,以“轮胎特保案”为第一步棋,以全球经济“G1”的身份自居,当着“其它非美经济体”的面下起了“如何针对中国”的“指导棋”,因此,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G20金融峰会即将于匹兹堡开幕前发表声明“捍卫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警告“不要走(贸易保护导致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更加严重)旧路”的背后,是欧盟出于自己的私利、在对美国这个“经济G1”的“说”一套与“做”一套。
  
  值得强调的是,最能体现欧盟所谓“私利”的,在于欧盟的两个核心国家--德国与法国经济原本非常依赖贸易。德国目前仍然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对外贸易大国(有数据称,排名第二的中国今年将超过德国),因此,我们近日看到德国总理墨克尔一再警告“警惕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与中国的呼吁倒是高度一致)”、一再强调“国际金融改革的必要性(针对“华尔街永动机”的嗜血成性,要求限制金融高管薪资,这与美国的态度完全针锋相对)”,也就不难理解了。
  
  
  ●欧盟基于自己的私利而“只愿意有条件地附和”美国的“指导棋”、G1在“第一步”就没有走稳
  
  
  非常清楚,从本质上讲,更加侧重于政治与军事层面的“G2”因中国识破美国的计谋“拒绝入座”而彻底失败,更加侧重于经济层面的“G1”,也因欧盟基于自己的私利而“只愿意有条件地附和”美国的“指导棋”,再加上中国在第一时间就针对美国与欧盟彼此竞争、且对美国经济影响面很大的产品(农产品、汽车产品)进行“反制性警告”,“G1”在“第一步”就走得身形恍惚。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要中国应对得法,恐怕美国这个表面针对中国、实则针对“中欧俄、包括印日等”的所谓G1,其“第二步”也走不稳。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关注中俄之间的互动
  
  
  在讨论了“中欧美”之间的互动之后,下面我们再来关注中俄之间的互动。
  
  请大家注意“中俄批准毗邻区合作规划纲要”中的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对于俄媒之前报道的所谓将海参崴出租给中国的消息,中国前驻俄大使李凤林表示,该报道是“没有根据,非常不负责任的”。罗高寿也非常震惊,“当时我在想,谁在委托作者写这些东西,是不是个傻子写的。”他说,中俄两国媒体偶尔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背后是哪些势力在支持?是谁在资助呢?无论如何,这些声音都值得引起我们的担忧,因为这些文章的观点直接有悖于两国官方的政策。”
  
  
  ●在这两件新闻炒作的背后,是“同一只手”在起作用
  
  大家知道,对所谓“俄将海参崴出租给中国”的消息,我们曾结合印度媒体前段狂炒“中国入侵”一事,在第一时间就指出:在这两件新闻炒作的背后,是“同一只手”在起作用。
  
  因此,东方评论员对俄前驻华大使罗高寿的一连串问题,既:背后是哪些势力在支持?是谁在资助呢?等等,是深以为然!
  
  当然了,在观察这类“利害分明”的敏感问题时,在判断“背后是哪些势力在支持?又是谁在资助?”等问题时,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看看“对谁有利?”、想想“谁会高兴?”。
  
  因此,印度与俄罗斯的情况还有些区别,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在印度媒体炒作“中国入侵”的问题上,尽管印度政府近日开始公开表示“反对”,并处理了个别直接炒作的媒体、记者,但是,所有这些不过是印度政府意图“顺势利用”、向中国施加压力,但面对中国在军事上的强硬警告,又怕局势全面失控而及时做出的“调整”而已。
  显然,一旦中俄、特别是中印之间的政治、军事合作因这些炒作而陷入对峙,最高兴地当然是“更侧重于”政治与军事层面的“G2制造者”;而一旦中印、特别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因这些炒作而陷入停顿、甚至产生摩擦,那么,最高兴的当然是更加侧重于经济层面、但“第一步”都没有走稳的“G1”。
  
  好在直至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军事强压下,辛格政府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冷静。这对中印两国而言都是好事!
  
  ●“中欧俄”联手在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核查以色列”的主要背景!
  
  
  在这种情况下,G1在南亚破局无望的情况下,就必然在地中海方向去想办法。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恐怕是“中欧俄”联手在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核查以色列”的主要背景!
  
  值得所有“美国盟友”思考的是,曾经在中东一手遮天的华盛顿,今天竟然沦落至连自己的“中东钢钉”都无法保全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利比亚这颗“地中海新星”的强烈冲击,我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地中海上空正聚积着一场“可能颠覆中东传统力量格局”的大风暴,并有可能极大地影响到亚丁湾的“海况”、从而促进亚丁湾“万国海军”加快其“排列组合进程”。
  
  
  ●不论是“G2(兜售者)”,还是换了张脸“回来了”的“G1”,不过是个不择手段的“傻子”而已!
  
  
  在搞清楚了这一层之后,我们再来关注俄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所说的一段话,也就是“当时我在想,谁在委托作者写这些东西,是不是个傻子写的。”,也就不难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在明白人眼里,不论已经彻底失败、“走了”的“G2(兜售者)”,还是换了张脸“回来了”的“G1”,不过是个不择手段的“傻子”而已!
  
  
  ●中俄两国政府的“大构想”
  
  
  显然,作为俄前驻华大使罗高寿,非常清楚地知道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最大利益是什么,也正因如此,这位正在北京访问的俄前驻华大使罗高寿在骂完“傻子”之后明确强调:如何使得两国(中俄)的经济改革协调一致、合作发展,一直是中俄两国政府的“大构想”。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大构想”一旦最终成形,将极大地促进旨在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南下与北上战略”。
  
  
  
  ●海盗、北冰洋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
  
  
  在这里,有必要补充的是,就在俄罗斯与欧盟在军事层面、围绕那艘被“海盗”劫持的“北冰洋”号、瞄着地中海、在距离地中海与大西洋交界处不远的地方“有效地合作”了一把之后,俄罗斯与欧盟又在经济层面搞起了“有效合作”。
  
  请大家注意,在俄罗斯与欧盟军事层面进行“有效合作”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海盗”,另一个是北冰洋;
  
  也许是巧合,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在经济层面的“有效合作”中,也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这两个关键词,并外加一个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
  
  
  
  ●亚丁湾是个与“地中海航线”利益相关之所有国家海军“不得不去的地方”
  
  
  众所周知,美国在索马里的反恐军事行动(造成索马里内乱)、亚丁湾出现大批以索马里为据点的海盗,本质而言,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就意图而言,就是美国自恃海上军事优势,瞄着地中海(亚洲、特别是东亚前往欧盟的货物主要走亚丁湾、经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而精心打造的一步棋,而各国海军之所以轮番前往亚丁湾护航,对“中欧俄印日”等大国而言,就是对“这一意图”的高度警惕;但对新加坡之类的小国而言,则是个“站队与表态”的问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亚丁湾是个与“地中海航线”利益相关之所有国家的海军“不得不去的地方”。至于抓海盗,不过是个“说词”而已!
  
  
  
  ●一条新商业航线诞生
  
  
  
  另外,我们知道,今年7月,德国货船“布鲁格友爱”号和“布鲁格远见”号在韩国装货,然后向北行驶,途经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后北上,穿过传说中冰封无法通航的“东北航道”,最后于9月7日顺利抵达俄罗斯西伯利亚扬堡港。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期间,美国地理学教授劳森•布里格姆编写了一份关于北极商业的报告:《北极海运评估》。报告说,这两艘德国船走的航线,是整个“东北航道”第一条真正的商业航线。
  
  
  这一结论也为“布鲁格”航运公司总裁斯托尔贝格所证实,他说:已完成的航程“并非还处在什么试验阶段”,而是真真切切地宣告一条穿越“北冰洋”的新商业航线诞生。
  
  
  
  
  ●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在经济层面进行一次“有效合作”
  
  
  
  有必要补充的是,在整个穿越过程中,俄罗斯全程提供了破冰保护,也就是说,在“开拓东亚(东北亚)与欧洲之间的新海上航线”的问题上,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在经济层面进行一次“有效合作”。
  
  
  由于它不经过“正被美国拉拢而有些膨胀的印度”,且非常靠近欧亚大陆,整个航线都将处于中国、俄罗斯、欧盟的陆基火力控制范围内,因此,不难看出,这条航线是到了关键时刻可能“受海盗袭扰”的“地中海航线”的重要补充。
  
  
  
  
  ●一个问题的两面
  
  
  
  在这个问题上,就如我们在之前点评中所说的那样,俄罗斯与欧盟军事力量在“北冰洋号”上的有效合作,与中俄海军在亚丁湾启动的“联合护航”,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其“实质”在于两点:
  
  第一,在政治与军事层面,俄罗斯愿意与依赖亚丁湾(地中海航线)的“中欧”一道,确保“中欧”之间、或者“亚欧之间”的海上航线安全。
  
  第二,在经济层面,作为能源主要提供商的俄罗斯,愿意参与地中海计划、或者东亚经济一体化(这当然包括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从而为“中欧”的能源安全提供帮助。
  
  
  ●“相当于”正式对“那位忙着下指导棋”的G1说了句“去你妈的!”
  
  
  显然,俄罗斯这种“愿意”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意愿,与中俄“大构想”是一致的。
  
  同样,作为中俄两国致力于这一“大构想”的最新努力,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就在“俄罗斯要将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出租给中国”的谣言声中,就在奥巴马站在自家院里、利用G20国际峰会、针对中国、向方方面面兜售“平衡论”、给方方面面下“指导棋”的档口,中俄两国元首却选择美国这个地方,选择这个时机,“正式结束了”该项合作长达两年的谈判进程,正式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从而“相当于”正式对“那位忙着下指导棋”的G1说了句“去你妈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要美国的所做所为妨碍了俄罗斯旨在恢复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影响力的事业,只要华盛顿的存在妨碍了俄罗斯旨在争夺世界能源、金融话语权的努力,俄罗斯这种“去你妈的”粗口,华盛顿还有的听,特别是在最要命的阿富汗方向、也包括美国已力不从心的中东方向、更包括美国视为重中之重的地中海(科索沃)方向。
  
  
  ●既是大国间利益之所在,也是大国间博弈之必然!
  
  
  
  当然了,在俄罗斯充分利用“借道”的过程中,“中美俄欧”之间还会出现多种“排列组合”,这是肯定的。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在“中欧俄”之间基于“欧亚大陆安全框架”最终确定之前,既便俄罗斯总统公开冲美国总统啐一口“去你妈的”,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会有反复的!这既是大国间利益之所在,也是大国间博弈之必然!这一点,请大家认真体会!
  
  
  ●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在“俄欧”已经借“北冰洋号”在军事上“有效合作”一把、而“中俄”海军在亚丁湾的联合护航已经正式启动的情况下,在“中俄”与欧盟一起,公开地将“核查以色列”与伊核问题、甚至中东和平问题绑在一起、从而“欧美”之间在地中海方向的角力有可能继续激化的背景下,美国埋在亚丁湾的“海盗炸弹”随时有可能“起爆”的背景下,欧盟是否加入、何时加入“中俄联合护航”,或者“中俄”、甚至“中欧俄”海军是否准备围绕“北冰洋航线”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将是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个用任何手段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化解的主要矛盾
  
  
  
  前面说了,尽管美国在技术层面上早就在做准备工作,但是,奥巴马主义在不得已回归“G1”、企图挑拨“非美经济”之间的矛盾、并试图“在挑拔中”将矛盾向中国身上“聚焦”时,仍然显得是“那么地仓促”,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G2”这一手不仅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反而因彻底失败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后遗症”所致。
  
  
  然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所谓“严重后遗症”不过是表象,产生“后遗症”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论是相对实力、还是绝对实力都已经明显下降的美国,至今仍然不肯调整其“旨在支配地球”的全球战略,在这个问题上,在“美国政府层面”,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死守“美元本位制”,在“美国资本层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强硬拒绝欧盟主张的金融高管限薪提议”,从而“近乎无解地”将自己死死地钉在国际社会的对立面上,对美国而言,这已经成了一个用任何手段(诸如政治与军事上的G2、或者经济层面的G1)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化解的主要矛盾。
  
  
  
  ●搞“模仿秀”,搞“区域性G2”的想法也不奇怪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美国决策者、专家、媒体为已经失败的G2、或者刚刚登台的G1提供了多么完美的包装,但在这一主要矛盾的“凸显”下,中国也好、欧盟、俄罗斯、甚至印度、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不过是“想利用一把”,一如美国“想利用一把”那样。
  
  显然,尽管美国先向俄罗斯“借道”,再撤销东欧反导计划,几近低声下气地“求”着俄罗斯提供南亚配合,但是,欧盟、特别是俄罗斯与中国的之间的“最新关系互动”,已经说明美国患上了“G2后遗症”--既然美国人在“宣传资料”上明确写着:美国可以与中国搞什么“G2”、去共管什么“地球”,统治欧盟、俄罗斯、印度与日本”,那么,在中国已经明确拒绝“全球性G2”,确认自己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去统治地球、只是有兴趣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一方“和谐共赢”的情况下,这些被美国的“G2宣传资料”明确定性为“被统治对象”的“区域势力中心(与美国相比)”,必然会搞些“模仿秀”,因此,产生一些搞“区域性G2、甚至G3、GN”的想法也不奇怪。
  
  比如日本鸠山政府极力向北京推销的“东亚共同体”,就是一例。
  
  
  ●再谈中日关系到了“经济已经先行、政治必须跟上的”程度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日本果真想“脱欧入亚”,那也简单,台湾问题上先不说,首先就要“实质性”地调整美日同盟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早在福田首相访问北京、胡锦涛主席回访日本时,我们就曾经说过,中日关系到了“经济已经先行、政治必须跟上的”程度。
  
  
  
  ●以“美日军事同盟”为基础的中日关系、是结不出“东亚经济一体化”这颗“经济硕果”的
  
  
  我们认为,不论是奉行“对美一边倒”小泉政府,还是上任后率先访华的安倍政府,或者后来所谓知华的福田、对华不满的麻生政府,其对华政策在“本质”上都是奉行“政经分离”的中日关系,都是建立在以针对中国的“美日军事同盟”为基础的中日关系,显然,以此为基础的中日政治关系,是结不出“东亚经济一体化”这颗“经济硕果”的。
  
  
  ●准备调查它或者修改它,也就意味着日本政府准备“审查”、或者“修改”《日美安保条约》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日本外务省成立调查组查日美核密约”,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自朝鲜第二次核爆之后,这条“有如云雾之中”的所谓“日美核密约”就成了日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怪事”?
  
  非常清楚的是,这条数位日本“前外交高官”一口咬定“的确存在”、但日本麻生政府却发誓称“没有”的“美日核密约”,之所以成为“怪事”,怪就怪在“据说”它是《日美安保条约》修改时达成的一条“秘密共识”,显然,不论是准备调查它或者修改它,也就意味着日本政府准备“审查”、或者“修改”《日美安保条约》,从而准备“实质性”地、系统化调整美日关系与中日关系。
  
  
  ●任何东亚经济一体化方向取得进展的消息,都将对“美元本位制”造成事实上的重大打击
  
  至于日本鸠山政府是否能“说到做到”,从而将东亚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东北亚经济一体化驱入快车道,并依靠“东亚共同体”向美国寻求一份“更加平等”的美日政治与经济关系,摆脱美国经济对“日本经济”的巨大威胁,并全面提升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只是在我们拭目以待的过程中,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东亚经济一体化、或者“东亚共同体”方向取得进展的消息,都将对“美元本位制”造成事实上的重大打击。
  
  不仅如此,不论是亚洲、欧洲、美洲、非洲,任何一个有关“增强区域化政治、经济、军事合作”的消息,都将是对美国霸权的重大削弱。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鸠山政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鸠山政府也好,日本这个国家也罢,在可见的将来极可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全面爆发的贸易战争、甚至是金融战争中,由于没有“根”,它们的前途都将是非常暗淡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