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与中美歼击机联队的故事
汤礼春
李宗仁主动配合
1944年冬的一天,顶着呼呼的北风,一辆美式军用吉普从老河口机场开出,向老河口城区驰来。不一会,美式军用吉普就在五战区长官门前嗄然停住了。从车上下来的是中美联队歼击机大队第三大队的大队长威廉上校和负责后勤的上尉卡特。他们是特地前来拜会李宗仁将军的。李宗仁得知后,赶紧从作战室迎了出来,将客人们带到了会客厅。
威廉上校性格直爽,他一坐下来,就开门见山地对李宗仁将军谈了前来拜访的目的。他边打着手势边说道:“李宗仁将军,我们大队虽然不属于你们五战区直接指挥,但为了共同打击日寇的目的,我们希望得到你们五战区的配合。我们大队这次来到老河口,以老河口机场为基地,主要任务是袭击平汉铁路沿线敌人的军事设施,截断这条敌人所控制的交通动脉,破坏敌人南北兵员军援的调配!为了更有效的打击敌人,我们希望贵战区为我们提供情报、气象资料及后勤供应。”
李宗仁将军听了很是友好地说:“我们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打击日寇。诚然,与你们配合,我们当是应该的”。说后,就请客人来到了作战室,拉开五战区作战形势图,对威廉上校和卡特上尉详细介绍了敌我双方的作战形势,将敌人所在的位置、弱点、意图都剖析得一清二楚,使威廉上校和卡特上尉十分折服。随后,李宗仁将军又召来气象部门、情报部门、后勤部门的负责人,将他们介绍给威廉上校和卡特上尉,并当面命令他们不遗余力地配合中美联队,将每天收到的有关情报及气象资料送交一份给中美联队。
威廉上校对此次拜会李宗仁将军十分满意,并对李宗仁将军雷厉风行的务实作风十分钦佩。在告别李宗仁将军回基地的路上,威廉上校对随从们称赞道:“李将军是个真正的将军。他对敌我双方的动向尽在心底。在中国,像他这样运筹帷幄的高级将军是不多见的!”
这以后,为了配合中美联队歼击机大队的对敌作战,李宗仁将军在每次召开的五战区高级军事会议上,都请中美联队负责人参加,让他们对军情了若指掌。由于五战区及李宗仁司令的配合,中美联队歼击机大队第三大队在对日作战中,在头两个月就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先后炸毁了运城、汉口的敌弹药仓库,炸毁了敌人控制的铁路、桥梁、公路、河道达二百多处,炸毁了日寇从东南亚各地掠夺而来准备通过东北运往本土的物资几百节车皮,还远航轰炸了台湾新竹机场,将一个半日军机队摧毁,并远航到日本本土,对东京、大坂、神户实施了轰炸,震骇了日本本土的军心、民心。
中美联队第三大队每有捷报传来,李宗仁将军便通电嘉奖,并亲自参加对有功人员的授勋仪式。中美联队第三大队的成员们一提起李宗仁将军,一个个都伸出大拇指表示尊重和钦佩。
关怀备至
李宗仁司令长官不仅在军事上配合中美联队,在生活上也十分关心中美联队的飞行员们。
有一天,联队飞行员唐成林屁股上生了一个疮,不能飞行作战,唐成林很是着急,便请联队的美国医生诊治。美国医官对这类病却不甚内行,正在束手无策时,进来了一位中国医生,他见美国军官和唐成林都很着急,便说:“你们不要急,我会治疮”。
唐成林惊诧地问:“你是哪来的医生,你怎么知道我生的是疮!”
中国医生莞尔一笑说:“我叫吕文若,是五战区长官部的医生。李宗仁司令长官今天在了解你们联队飞行作战情况时,无意中得知你生了疮,他知道我会治疮,便嘱我前来配合医治。”
唐成林和美国医官听了都十分感动。美国医官伸着大拇指连连赞道:“李长官真是了不起!了不起!”
唐成林则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喃喃自语:“李长官真是心细!真是心细!”吕医生给唐成林挤出了脓,敷上了药,说:“过几天就会好的!你放心!明天这个时候,我再来给你换药!”
第二天,唐成林在屋里等着吕医生来给他换药。到约定的时候,窗外果然出现了吕医生的身影,而且吕医生旁边还跟着一个人,唐成林定眼一看:原来是李宗仁司令长官。他慌得跳下床,迎了出来。吕医生笑着对唐成林说:“我们李长官亲自来看你来了!”
唐成林感动得连忙握住李长官的手说:“李长官,你这么忙,还来看我……”
李宗仁司令长官拍着他的手风趣地说:“我有空闲的时光,这也有你们联队的功劳嘛!你们配合我们作战,把日本鬼子炸得一团糟,炸得寸步难行,我自然也就宽心多了!”
几天后,唐成林生的疮治愈了。他立刻请求上天作战。他除了带着报国之心外,也带着对李宗仁长官的感激之情登上了战机……
谢绝馈赠
1945年3月。中国重庆。
一辆美国新式的小轿车开到了一幢小巧的公寓前,从车上下来了一个美国空军军官,他踏上了公寓的台阶,按响了门铃。门开了,出来一个高雅的女士。美国军官彬彬有礼地对女士说:“郭德洁女士,你还记得我吗!我叫斯密思·斯提威,与你丈夫李宗仁司令长官在老河口共过事。为了感谢李长官对我们联队的照顾,也为了能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我给你送来一辆小轿车。请收下!”
郭德洁女士一听就明白了,她说:“我丈夫前不久已有电给我,知道你要送小轿车来,他叫我向你的厚意表示感谢!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不能接受你的馈赠!我丈夫对你们联队的配合和照顾是应当的,都是为了抗击法西斯这一崇高的事业。”
斯提威再三请求郭德洁女士收下小轿车,但郭德洁女士却再三婉言谢绝,斯提威只有遗憾地摇着头将小轿车开走了。
斯提威是中美联队歼击机大队第三大队威廉大队长的副官。他们联队在老河口基地工作期间曾得到李宗仁司令长官很好的配合和照顾。斯提威和联队全体队员因此都对李宗仁长官有着敬仰之心。上个月,斯提威因公到重庆时,曾专程拜会在这里居住的郭德洁女士。当他看到郭德洁女士没有私用小汽车时,就萌发了送一辆小轿车给郭德洁女士的念头。他当即打电报给美国的妻子,叫她把刚买的小轿车启运到重庆。斯提威从重庆回老河口后,曾向李宗仁司令长官表示了这一个愿望,并说小轿车已经在美国运往重庆途中。李宗仁司令长官当时就对斯提威的厚意表示了感谢,但他却不愿意接受他的馈赠。他对斯提威说,“中国有句古训: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很愿意跟你们交朋友,增进友谊,共同打败日本法西斯!但如果接受你的馈赠,就我个人看来,我们共同抗日的这面神圣的旗帜就似乎有点逊色!我们国家虽然目前还比较落后,生活水准不高,但打败日本法西斯后,会逐渐好的!”
斯提威的好意虽然被李宗仁当面婉言谢绝了,但他心里仍未放弃这一厚意,故当小轿车运到重庆时,斯提威又将小轿车送到郭德沽女士那里,谁料想,又被郭德洁女士谢绝了。斯提威虽然没有达到愿望,但他对李宗仁更加钦佩了。
语重心长
中美联队歼击机大队第三大队以老河口为基地后,为了更好地配合联队与日寇作战,李宗仁司令长官特地亲自挑选了几名懂英语且又干练的年轻人作为联络员专与联队联络。这几名联络员因工作之故,有时就在联队食堂就餐,李宗仁得知后,有一天专门把这几名联络员喊到跟前嘱咐道:“你们在联队吃饭,一定要核算清楚!吃多少,付多少钱,不要少付了,以免丢国格人格!”
几个联络员见李宗仁长官郑重其事地专门跟他们交待这件事,便一致保证要做到李宗仁长官的要求。
随后,李宗仁长官又很是严肃地教导这些年轻人:“你们这些大学生一入社会,就接触中外上上下下军政要员和各方面的头面人物,你们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完成长官部部署的任务,这也是你们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时所担负的特殊使命。对此,我还要求你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光,对外要有大国民的风度,要时时地注意不能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千万不能为私人名利所玷污。对美军你们要做到有礼有节,但也不能委屈求全:得理时则要当仁不让,不要说一些无谓的硬话:也绝不能做受欺辱的软事!不然,我们的抗战流血牺牲又有什么意义!那不成了前面赶走一个日本侵略者,后面又来一个别的侵略者吗!”
李宗仁长官的这一席话可谓语重心长,在这几个青年人的心里打下了很深的印记。当时在场的联络员王同星先生,至今回想起这一席话,仍然觉得记忆犹新。
伸张正义
1945年元月的一天,有两名少女放学路过老河口机场。正在机场上工作的两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见两个女学生的模样长得很可爱,就上前调戏,嚷着要亲嘴。两名女学生吓得一边惊叫,一边乱跑,结果不幸都掉进了机场周围的深沟里,摔成了重伤。李宗仁长官得知后,十分气愤,当即叫长官部军法处的负责人找美军交涉,要求对那两名肇事的美军士兵严肃处理。美军原想私下给两名女学生家里一笔医药费了事。但李宗仁长官却坚持要求中美双方面组成军事法庭。经过调查和审讯,最后进行了裁决,将那两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开除军籍,并由美方在十日内押送回国:美方还向那两名女学生赔礼道歉,并负担医药费和营养费。
老河口的群众得知,相互奔走相告,都为李宗仁长官这种为平民百姓伸张正义的做法赞不绝口。
就在刚处理美军调戏女学生的事件后不久,紧接着,机场上又发生了中美联队的美军军官和中国地勤工人打架的事件。
那一天,由于一架美军的运输机因故障而摔坏在跑道上。为了不影响飞机的起飞,中美联队的卡特上尉特地从老河口请来一批工人将飞机残骸搬走。卡特上尉性情急躁,在中国工人搬运飞机残骸时,他在一旁一直喋喋不休地嚷着嫌慢,继而又恫吓工人说:“你们还这样磨磨蹭蹭的,耽误了飞机起飞,要把你们统统送到军事法庭!”
搬运工人们对卡特的恫吓不服,便和卡特上尉顶撞起来。卡特一见中国工人居然敢顶撞自己,便恼羞成怒,咆哮着挥舞起拳头和中国工人们打了起来。
李宗仁长官得知此事后,当即先派人将卡特在肇事地点扣留,然后亲自和中美联队负责后勤的林纳中校交涉,由中美双方组成了事件调查组。在调查后进行了公正的裁决:美方将主要肇事者卡特上尉降职降薪,并停职三个月后调离老河口基地:美方另外还承担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并公开向中国工人道歉。
一场纠纷又公正合理地处理了。
李宗仁司令长官为中国平民伸张正义的严正态度并没有引起美方的记恨,相反中美联队的美军们很尊崇李宗仁这种不卑不亢的作风。1945年2月底,当李宗仁司令长官要离任老河口时,中美联队的大队长威廉上校还专程到李宗仁长官的住地,感谢李宗仁长官对美军的管束。当李宗仁将军离开老河口赴汉中的那一天,中美联队在基地的全体成员,包括受了处分的卡特上尉,都到五战区长官部为李宗仁送行。
原载《湖北档案》200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