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中的外江派——粤派(1)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新桂系中的外江派——粤派(之一)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和黄旭初的新桂系,其周围战将和行政干才固然主要是广西本地土货为主,但也借助了一批外省人(有时候,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呵呵),从而在桂军和广西省政府(包括后来的安徽省)的行政系统中,有一批外省人占据了中上层的位置,为新桂系的发展和壮大效力,也为他们自己寻找出路。在这个外江派中,粤派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总体而言,桂系中的粤派,主要有二大来源:一是以原十九路军的中高级军官和干部,在1934年福建事变失败之后,为桂系所收留者;另一是以拥护李济深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为主,投奔桂系而来者。前者是因十九路军首领蔡铤锴为安置其部属,用该部公积金在广西保留其部队香火,而为桂系所接受;后者则因李济深为桂人,又被李、黄、白等新桂系首领视为桂系发展壮大的恩人,故他所推荐者,桂系大抵亦肯接受,何况这些人大多都是因反蒋而前来投奔者,桂系何乐不为呢。当然,后者也包括了部分在1929年粤桂战争爆发前就已在桂军中任职者。这些粤派人士任职或中途加入桂系,还有一个原因是语言文化上的,即粤桂同源,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饮食习惯,都极为相近之故。

        粤派中的原十九路军旧部,以区寿年为首。其余的有名人物,有李盛宗、黄固、谢鼎新、云应霖、丘国珍、丘清英等人。下面是这几位的简历。

区寿年
        区寿年(1902-1957),字介眉,广东罗定人,是蔡铤锴的外甥,广东护国第二军阳江军事教练所肄业,德国军事学院,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毕业,1919年加入粤军,任连部文书,司务长,排长,1925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三营连长,营长,19277月任第二十四师七十团上校团长,1929年任广东编遣区第三师七旅十三团团长,第六十师一二○旅旅长,1931年夏任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师长,1933年冬参加福建事变,任福建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1936年夏,于两广事变期间,随蔡铤锴入桂,加入桂系,任第二十六师师长,第一七六师师长(即原十九路军改编者)。19373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十八军副军长兼一七六师师长,19385月授陆军中将,193911月任第四十八军军长,19432月任第二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任第六绥靖区副司令,19486月任第七兵团司令官,同年6月在豫东战役中被解放军所俘,1950年获特赦,1951年回到广州,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华南临时工作委员会宣传委员,1954年起任广州市政协委员、常委,1957115日在广州逝世。

        区寿年是十九路军旧部在桂系中职位最高者,但在抗战后期因受李品仙的排挤,便逐渐脱离桂系,而向蒋系靠拢。但其最终还是回归到其老长官蔡铤锴麾下,加入到李济深和蔡铤锴等人创办的民革之列。

/>/>/>

1.28淞沪抗战时的区寿年 

李盛宗
        桂系中的粤派十九路军系,除区寿年之外,就属李盛宗了。

        李盛宗,字显堂,湖北武昌人,陆军少将军衔。湖北陆军讲武堂毕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蔡廷锴)参谋处长,1931年任第19路军60师(师长:沈光汉)副师长兼参谋长,19321月参加淞沪抗战,193311月参加福建事变,任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沈光汉)副军长。19368月,于两广事变时随蔡铤锴入桂,任在广西恢复的第19路军(总指挥:蔡廷锴)参谋长兼军官团训育主任。 两广事变结束后,他就一直在桂系任职。1937年任第7军(军长:廖磊)170师(师长:徐启明)参谋长,参加淞沪抗战,193812月任第48军(军长:张义纯)参谋长,1939年兼任第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军事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同年12月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11游击纵队司令,19404月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第7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9月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第3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13月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第1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皖西北游击总指挥,后任第2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总部少将高参,1945年初任第10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部少将高参,抗战胜利后曾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保安司令部参谋长,194811月任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第7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5月,受民革成员的策动,在安徽起义,投向解放军。

        李盛宗非粤人,但因其长期在粤军中服务,追随陈铭枢、蔡铤锴,并一直属于十九路军体系,因而属于这个小团体中的重要一员,也就不足为奇了。与区寿年不同,李盛宗与桂系在安徽的一号人物李品仙相处得还不算太坏,因而一直处在其较为核心的圈子。

1.28淞沪抗战时的李盛宗

丘国珍
        丘国珍(1894-1979),字聘之,广东海丰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后曾参加援闽、粤军回师、援桂诸役,历任排长、连长、副官长等。1923年任闽南财政局局长。1928年后,入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等校学习。19305月回国,历任陆军第六十一师参谋、第七旅参谋主任兼学兵总队队长、“剿赤”军右翼集团军总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第七十八师第一五六旅(旅长:翁照垣)参谋主任。1932年参加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旋赴福建“剿共”,任福建省团务处少将主任兼干部训练所所长。193311月福建事变发生,任福建省会公安局局长。事变失败后去港。1934年底赴桂,加入桂系,历任第四集团军参谋处参谋、新编第一师少将参谋长(两广事变时以十九路军名义组建的部队)、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军官大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安徽省保安处中将处长、安徽省党政军总办公厅主任、豫鄂皖苏四省边区战地党政分会中将委员兼秘书长、第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抗战胜利后,任第八绥靖区政治部主任、立法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八绥靖区司令部中将参议。1949年移居香港,开设小店谋生。19791024日病卒,享年86岁。著有《军民联合的游击战术》等。

        因其追随翁照垣,丘国珍早年便加入青年党,为青年党要员之一。在桂系中,丘国珍可能是调整好了与李品仙的关系,终其在安徽期间的十余年,皆能一直安居高位。

1.28淞沪抗战时的翁照垣(旅长)和丘国珍(参谋长) 

丘清英
        丘清英,广东蕉岭人,中央军校(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出身。毕业后加入第四军,属于陈铭枢的第十师系统,参与北伐,以及日后参与1929年的粤桂战争。随后参加1932年“一二八”之役,时任陆军第十九路军第六十一师特务营营长。后随十九路军驻防福建,任汀漳警备团长。1934年,加入桂系,任第五路军总指挥部副官处上校处长。193710月,随桂系第7军增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任第71715111021团上校团长;次年8月,升任第7171511旅少将旅长,仍兼第1021团团长;19393月调任第48176526旅少将旅长,同年11月调任第7171师少将步兵指挥官,194111月任立煌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19432月任安徽省保安第6旅少将旅长,19458月调任第5战区第2挺进纵队少将司令,该年10月调任第8绥靖区司令部少将高参,19473月调任合肥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同年参与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安徽小组,密谋反蒋,并从事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19491月在合肥迎接解放。

黄固
        黄固(1891-1962)字志坚,广西桂林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骑兵科毕业。早年服务于粤军,追随陈铭枢,1924年在粤系军第1师第1旅第2团第2营担任营长。1925年秋天,担任粤系军第10282营营长,1926年夏天担任第10师中校参谋,19282月出任第8路军干部学校筹备委员,19293月任广东省保安第1团团长,旋任第8路军第3师第9旅副旅长,10月出任汕头公安局局长。19315月任第十九路军第78师第155旅旅长,参加次年初的淞沪抗战,19327月任第78232旅旅长,11月任第78师副师长,193311月参加福建事变,任福建人民革命军第1方面军第3军副军长。福建事变失败后,返回广西,加入桂系,19378月任第175师副师长,19386月任新编第19师师长,193911月授陆军少将衔。

        1939年日军第一次入侵广西时,黄固所率领的桂系部队新19师表现不佳,被当局撤职,19404月任粤桂边区总司令部高参,19461月任广州行营参议,7月退为备役,解放后留居广州。后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1.28淞沪抗战时的黄固 

谢鼎新
        谢鼎新(1898-1937),字仲鸣,号庆椿,广西苍梧人。1898年生于广西苍梧大坡镇富膳村,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考入李济深创办的西江陆海军讲武堂,结业后效力粤军。北伐期间,战功卓著,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连长,逐级提升为营长、团附、后擢升上校团长,隶属十九路军61师。

        1932128日,日军在上海对驻防的十九路军发动突然袭击,十九路军奋起还击,“1.28”淞沪抗战爆发。谢率全团官兵在吴淞要塞、蕴藻浜北端纪家桥一带布防,粉碎了日军发动的三次总攻。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中打出了军威、国威,迫使日军三易其帅。但旋因政府妥协,与日停战,十九路军被迫移防福建。1933年底,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铤锴等在福建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谢鼎新积极参与了这一义举。“闽变”失败后,为了保存实力,蔡铤锴与桂系当局商定,收集部分十九路军旧部,在广西成立独立团,因谢鼎新为桂人之故,特命其担任团长,隶属第七军。1936年两广事变爆发,广西当局在桂恢复十九路军建制,谢团属第一师(后改60)8月下旬,60师开赴合浦、北海。93日,60师在北海杀掉一个日本特务,日军派出军舰7艘,扬言要武装登陆。谢鼎新率部据守海边工事,严阵以待,日军慑于十九路军威名,最终无可奈何地悄悄撤出北部湾,震动一时的北海事件以日军失败告终。

        193710月,谢鼎新率团随廖磊为总司令的桂系21集团军第48军抵达上海,所部隶属由两广事变后整编十九路军而成的176师(师长:区寿年),参加淞沪抗战。于1019日反攻陈行的战斗中,率全团攻占陈行,并在整个反攻部队失败的情况下,仍率部坚守三日之久,最终与全团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1.28淞沪抗战时的谢鼎新

云应霖
        云应霖(18921975),原名云昌津,广东海南岛文昌(今属海南省)人,广东武备学堂第二期毕业,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参加过北代战争。历任国民党连长、营长、上校团长。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六十师教导团上校团长,1931年任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一五五旅一团团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11月,任第七十八师二三二旅少将旅长,1933年底,福建事变发生,任福建政府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六师(即七十八师)师长。两广事变后加入桂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21集团军驻防安徽,任第五战区第九游击纵队司令,第五战区干训团训育处副处长,高参室少将参谋,与新四军合作抗日,支持中国共产党,被桂系逮捕入狱四年多。保释出狱后,回广东继续搞抗日武装。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参加了中国农工民主党和中国民主同盟。从事民主革命,直到中国大陆解放。解放后,历任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广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农工发主党中央委员广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南行政公署副主任兼农林处处长,广东省人民政府监察厅副厅长等职。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后平反,恢复了政治名誉。1975510日在广州病逝。

        云应霖在桂系时间不长,但对桂系造成的损失较大,因其在安徽期间任48军补充团团长及第九游击纵队司令期间,所部受共产党影响,发生哗变,被共产党拉走队伍,因而被捕入狱。

1.28淞沪抗战时的云应霖

林一元
        林一元(1906-1988),曾用名林原,1906315日生,广东省罗定市素龙镇龙税乡人。自幼勤奋好学,爱读进步书报。1926年在广东大学(中山大家前身)预科毕业。同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的团政治指导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叶挺部第十一军政治部任总务科科长。1932年参加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后任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驻粤办事处中校主任。1933年底参加十九路军发动的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两广事变时,加入桂系,于广西所恢复的十九路军中任职。抗日战争时期,在二十一集团军中任政工职务,193810月随廖磊进入大别山工作,初任豫鄂皖边区战地服务队队长,后又兼任一七六师政治部主任。任桂系军队四十八军中由十九路军旧部改编的第一七六师政治部主任,继于1940年春调任安徽省太湖县县长,在位一年多时间,政绩显著,深受各方好评。抗战胜利后,1946年初,追随李济深、蔡廷锴组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任中央理事、常务理事。1948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第一届中央委员。之后,又选为二、三、五、六届中央委员。1949年参加筹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9月,作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成员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8年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参事,广州市房管局局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政协第四届常委兼副秘书长,民革第二、三、五、六届中央委员和广东省委副主任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在广州逝世,终年82岁。

林一元 

陶若存
        陶若存(1903~ ),安徽舒城县阙店乡人,早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任职,先担任六十一师特别党部主任,后参与1933年底的福建事变,被任命为第二军政治部主任。·事变后,加入桂系,任桂系的第二十一集团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38 月,任舒城县长,后任无为县长,在任期间,支持和庇护境内的共产党武装,强调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被目为桂系中的开明人士。1945 年,任安徽省参议会副议长,1947-1948年,担任安徽省参议会代议长。1949年初,再次追随老长官李济深和蔡铤锴等,策动安徽省保安第五旅在皖南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安徽省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述无论区寿年、李盛宗、丘清英、云应霖这些原十九路军的军官,还是林一元和陶若存这样的原十九路军政工干部,虽然加入桂系,但最终在蒋朝覆亡前,都又回归到他们的老长官那里,加入了他们的民主党派组织。但无论如何,他们在桂系中的粤派里边,是一个小的集体。

(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