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就是靠天收, 这想法不敢恭维。 种庄稼尚且要细心管理, 更何况是育人?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站在前人积累的认知上。教育也不例外, 孩子不可能知道如何成长,才能比较有效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都是在环境中, 所以有孟母三迁的故事。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都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的关键成长环境,大学也不例外。大学阶段可塑性仍然很强,如何组织, 管理学生的生活, 对学生的发展依然大有影响。 无论孩子外向, 内向, 引导和教育都是不可少的。 无论孩子多开放, 多能闯,你不能指望他们完全正确地驾驭环境, 并让环境成为自己成长的沃土。 个人没有那个能力。 学校就不同了。 学校有资源, 经验, 传统, 可以精心策划, 组织学生的衣食住行。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 受熏陶, 得教导。 学校好比工厂, 学生不是原材料, 也只是半成品或是毛胚, 经过几年的学习, 不仅仅是修完课程取得学位,更重要的是接受学校的全面教育, 为进入社会做准备。包括同学间的互动;学习,研究的方法;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拓展。如何砥砺学生, 帮助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绝不仅仅是上好几门课的事。‘If you have a smaller aim, you'll get a degree, but you won't get 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