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

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时是经历,有时是感想, 有时是议论,有时是杜撰的故事,有时是自己编的笑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出生的小城,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因为挖山洞造铁路代价太大,小城至今尚未通火车。在那个盆地里出生成长的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长大以后越过那四座大山其中的任何一座,拿周围任何一个城市的户口,变成一个光芒万丈的外地人。
我十八岁时离开小城到离小城几百里以外的一个“大城市”去读书,在那个三流学校读书的学生,大都是来自周边其他的“大城市”,对来自小城的我充满有意和无意的轻视。那个加在我名字前面xx县的定语,成了一个令我敏感而自卑的耻辱。后来到南方继续求学,那里的人们对我的小城一无所知,甚至怀疑小城名字中的一个字是否在字典上存在,于是,我和那些来自我从没去过的哈尔滨,长春来的学生,统统被称为:东北人。东北也是个偏远落后的地方,区域给我带来的自卑感,似乎并没因此减少多少。后来去北京工作,情况稍有好转,因为出了个赵本山,同事在介绍我的时候,就说:这是赵本山的老乡。说我是赵本山的老乡并不为过,确实在赵本山出名之前就看见过他两次,而且有一次他来我们小城演出,我妈还是主要联系人之一。老赵是我眼里中国文艺圈最拿得出手的一个,和他攀上了同乡,有点让人欣慰和自豪。
对小城是自卑还是自豪的感受,在把“外地人”带回家里时体会得尤其深刻。在这个缺少文化生活的小城,人们最大的娱乐节目之一就是谈论那些飞出山外的姑娘们都带回了什么样的女婿。无奈我的情场经历是屡战屡败,遇到几个很想带回家里光荣一下的,都还没等到那一天就被人家挂了黄牌。倒是后来有个执着的,跑来小城两次,遗憾的是那是个越嚼越没味儿的人,最后被我狠心罚下场了。小城人民对我纷纷表示同情,任凭怎么解释,他们都不相信这世界上会有土里土气的山城姑娘甩了溜光水滑的城市小伙,害得我们全家老小都为我脸面丢尽,从此对我带回“外地人”一事变得神经兮兮。在南方读书时,认识了一个旧金山来的美国留学生,把人间天堂骚动够了以后,他还嫌不过瘾,非要和我一起去我们的小城,九十年代初期的小城,连看见一只绿眼睛的波斯猫都大惊小怪,更别说一个长了绿眼睛的彪形大汉。我把要带他回家的想法小心翼翼地告诉我妈,得到的回答是:你带他回来吧,不过要提前打声招呼,我好把咱家的门锸紧点。我万般无奈,向美国大汗解释了我妈闭门谢客的原因: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至今对美帝国主义深恶痛绝。美国大汉听了竟流下两行热泪,把自己的祖国痛骂了一顿。我出国以后,阴差阳错,嫁了个信仰马克思的德国小伙儿,那时的我妈已经开化了许多,多次热情地邀请德国女婿回家探亲,不料那傻小子太没福气,曾经在八九六四时表现得过于激进,被中国大使馆记录在案,根本得不到去中国的签证。我把这个有点难以启齿的理由告诉家乡父老,以为能受到谴责,得到却是同情。后来和马克思小伙离婚了,觉得这回有了解释自己为什么只身回家的正当理由,没想到又被我想错了一回,家人觉得这件事太丢人了不由分说就替我隐瞒起来。再后来我嫁给了一九七九年生人的阿毛,和他一起回家,引起全城人的疑惑:就这个小孩儿还在八九年激进过哪?中国大使馆也真是的,和一个刚换牙的小毛头都叫真儿。阿毛第一次来中国兴奋异常,再加上小城人眼拙,愣没看出来他和泪嗷那多的区别,口口声声叫他泰坦尼克号小伙儿,简称泰坦尼克,不用我翻译就把阿毛乐开了花儿。
回德国以后,阿毛逢人就吹中国有个人间个天堂,并且拿出网上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做凭证,那美国人写了一篇“中国东北最值得去的地方”,我们小城名列第一,排在大连前面。我在两个义务宣传员的鼓嘈之下,想想小城的青山碧水,古朴民情,竟然有些相信了他们的论断。一个曾经给我带来无限耻辱的小城就这样变成了我记忆中一个美好的亮点。
故事本来到此应该结束,不料前些天从家乡传来一个令我十分伤心和气愤的消息,我对小城几年来培养出的好感一下子又烟消云散,唉,记忆总是美好的,现实却非常残酷。
southnini 发表评论于
喜欢你写的东西。我是海边长的,你是我父母老家那个小城的。我大学前每年那里过暑假。
lanliuer 发表评论于
回复southnini的评论:
是海边旁边的那个小城。我可以想象出来你是哪儿的。
southnini 发表评论于
不会这么巧吧?老乡啊!是在那个海边上吗?
lanliuer 发表评论于
比这还坏。自己家的事,不想外扬。
过耳风 发表评论于
啥消息?赵本山离婚了?卡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