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淮海路情结(收藏版)

希望感动别人就先感动自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文友ww昨天传给我看下面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立即打听作者的情况,因为直觉告诉我并非出自她之手,《伤心淮海路》---这题目很失落也很上海人,不太象ww豪爽开朗的个性。老友回答:此为网络文字转摘,已无从考证作者。

因为自己也有淮海路情结,立即开始细读文字,不由得被文中那些熟悉的街名商店,那些似曾相识的点滴感受,那条路曾特有的风情和韵味所打动。作者的感受与在淮海路上长大的那群人好类似好有代表性,值得一读的文章呵!



淮海路,太熟悉了这路名!因为公白家就在淮海路北侧的长乐路上,我则住在淮海路南边的南昌路,南北相隔仅五分钟路程,从成都路穿过一条淮海路进思南路,就到我家。他小时候上长乐路二小,学校在淮海路一侧;我读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也在瑞金路口,后来两人都读瑞金路淮海路口的向明中学,好多年,因进球队关系又在淮海路上的晓光中学旧址住宿。。。


象这样一条浸润着我们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印记的重要的路,这条在我们俩每日上学、下学、训练、打比赛途中所必经之路,那满满几十年的生活足迹加载一块,淮海路简直就是我们的巢穴、老窝了。~~

然后淮海路又记载我们的初识。虽然在球队早已认识公白,但并无往来,据说是淮海路长春食品店门口偶遇的一笑给了他某些印象;

然后淮海路也见证了我们的交往。七0年代里,每天公白从长乐路家里出门,穿过淮海中路长春食品商店隔壁那个弄堂---乐安坊,曲径通幽地去到我南昌路的家。他天天都走这条路,就象上下班一样,妈妈于是就手忙脚乱地招待他。。。))))




然后他大学毕业去西南边陲工作了,我不久也离家远行到另一个方向的农村落户,自从把户口迁出,与淮海路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但我们最近回去过好多次。再见淮海路的感受也很强烈,但那是陌生,却不是伤心。就象几年不见的昔日熟友,突然发现她做了全面性整容,嘴鼻、眉眼甚至脸型全一下子变得不认得了,很惊讶很生疏,但不会为她伤心,我们的淮海路情结只是很久远的一种回忆。这回味是不由自主的,不腻不粘的,并不令人窒息和沮丧,是一种珍惜往日的情绪,似眼下夏末初秋的那种丝丝缕缕的风,虽有夏日的温度摸了你的肌肤,掀动你的心思,带来的感觉却不是粘稠和难受。可能因为我们早就不在那儿居住的缘故,不再具备拥有它的权利,所以仅把这条路作为生活记忆某一段的象征,而原封不动地藏在了心深处?



世界多么大呀!当我们走得更远、有更多值得回味的其他记忆之后,当我们少小离家老大归来,看到淮海路变得很多,就如同看到其他地方变得很多一样,就觉得很正常了,正是距离感使我们的淮海路情结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我们也喜欢在新的拔地而起的豪楼琼宇中寻找旧踪,象在那位全面整容过的朋友身上找曾经熟悉的动作、习惯一样,我们为得到一点儿印记勾起一点儿幼时回忆而快乐,但我们并没有伤心,因为我们已视自己为外乡人。归属还在,从口音从身型从外貌还是上海人,这已渗入骨髓无法改变了,但是,有很多东西很多想法,同一辈子住在上海的朋友不同,更能让自己想得开些--- 允许一个时代拥有自己的特质吧。我们面临的时代,不管你接受与否,这十几年来已经发展了,变更了。 淮海路早就不只属于老上海人了,这儿汇聚了来自各方的英豪,所谓“浦东陆家嘴,内环线里面普通,内环线上海” 淮海路也讲上了普通话了, 当然就烙上了各地的人们带来的各自的特点。法租界的复兴(法国)公园就在我们家对面,当年曾挂牌“中国人与狗不准进入”,如今呢,同一所公园已向所有的市民全部地免费地开放,那种巨变,是绝没人会感到伤心的,这就是时代变迁。




现在的淮海路让我们觉得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很漂亮,很时尚,也是象其他城市的其他崭新商业街道一样是现代城市的路标,龃硕?选?淮海路骨子里的洋派风情和“老克拉”,现在的上海年轻人他们不一定会懂会斫饣嵯不丁U饩褪鞘贝?淝ā?br />
L说:“我的淮海路已
没有了。”

我想说---就
让过去的淮海路,让这些岁月留在心里吧,让回味抚慰你,它就不会让你伤心了。。。。


(读《伤心淮海路》      完 )




我还是不放弃搜索,终于寻到了此文作者,(她名叫余云)知道文章发表于2009年8月27日《联合早报副刊》。

下面是原文,图片全是另加的。



余云:伤心淮海路


上海我来,已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次返休短假,做了一件以前没有做的事:把淮海中路从西到走了一遍。那和两个妹妹从香樟花园吃了晚饭喝了水果茶出来,910分,一时兴起,提沿着淮海路走回家。于是在夏末的中,从衡山路淮海路一直走到西藏南路淮海路,中包括有些路口已走不通了上下天在哈根达斯吃了冰淇淋小休片刻,由淮海中路1号拐西藏南路回到家,正好午夜12点。

夜行淮海路
发现不少,打电话给原来家住西区的老同学L,本想发发“淮海路梧桐情不再的牢,不料却像扯了一个线团,将她和淮海路连结在一起的青春记忆绵绵不断地了出来。 

文革L在淮海路后面的市二女中念,逛淮海路是她们这逍遥派”的好节目。常常,女生这边去,到了某个路口再穿到面从另一兜回来,马路两旁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皮鞋店、绸缎店、房、西……可以准确无出所有店家的大名和排列。口袋里是没有的,只是眼睛在看橱窗,子里想象着自己有那一双皮鞋、那一帽子的模

然文革了,“蓝的皮鞋是和别处的不同,大方棉布格子小碎花人。L还记得那棉布49分一尺,买“可便宜半尺的价到一匹布里裁到最后剩下的那一块,有些女子就在柜台旁边等着。有可以等到正巧裁一件短袖衫的零布,就是一件美事。气氛稍微松后,淮海路上的女生们还悄悄流行过“ 斩”——的裙子美,只是些素色的绿、白,却也可做出小喇叭裙招一番。 

逛淮海路,为这里可以看到最的女人,不是漂亮,是适意。比如穿的只是一件布棉罩衫,上戴一只细绒领套,立即有一种说不出的致味道。

淮海路还弥漫着奶油的香气,那是一种“外国的香气”,从面包房、西饼店飘出来,女生们走过门前,总要不自觉地深呼吸。那时喝咖啡已是稀罕事,但“老大昌”二楼还是摆了几张铺了桌布的台子,供应品种单一的咖啡和蛋糕。通向二楼的窄梯就像明星走向舞台的阶梯,踏上去就会引来周围静静的目光。那里聚集着一些不动声色的“老克腊”。除了西式的,也有中式的。革命如火如荼,高桥食品厂门口,大家照样天天排队买鲜肉月饼“一口酥”。 上海人是这样的:游行队伍散了后,拐到后面弄堂口,吃一碗1角5分的小馄饨才回家。

L说,后来大家被发配上山下乡,到了黑龙江兵团或农场,一问,“我是淮海路后面某某弄堂的,”即刻有了认同感:淮海路出来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

“现在,我口袋里有点了,但我再也不愿意到淮海路去了。我的淮海路已没有了。如今的上海,浦东陆家嘴,内环线里面普通,内环线上海

我有点吃惊。L是我好友,但我第一次知道她有如此深刻的淮海路情。后面我当然是懂的。淮海路大了,然的物中心一座座拔地而起,得比欧美还贵的国名牌筑起豪,但淮海路的法国梧桐掩映下的幽静雅也一去不返。上海大了,但也不再是原来那些上海人的上海了。被城市迁到近郊甚至郊。在市中心的弄堂里住了几代的上海人,如今早上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江省的地界。

忽然明白了,早些有人一句轻视上海方言的会在上海人中激起巨大反,老同学的情政治上不正确,一部分上海人在“时进步”浪潮卷来深重的失落感,却无比真 

心淮海路。青春不再。



-----------------------------------------------------



我后来整理的资料------

关于淮海路:

淮海中路原名霞飞路,在上世纪 30 年代即以幽美、繁华和富有异国情调而享誉中外。

淮海路始筑于 1900 年,曾数易其名。淮海东路初名宁波路。淮海西路初名乔敦路, 30 年代改陆家路。淮海中路东段初名西江路;西段曾名法华路、宝昌路;至 1915 年 6 月更名霞飞路,并在 1922 年 3 月法国将军霞飞来沪访问时举行揭碑仪式。汪伪时期曾改霞飞路为泰山路和庐山路。 1945 年 10 月又改为林森路。 1950 年 5 月 25 日,市人民政府公告更为今名,以纪念淮海战役。

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 4 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其中不少是俄侨老店,或是法租界同业之最,他们以欧洲样式的商业布局,展示着几乎与欧美发达城市同步的高档生活消费品,尤以西餐、西点、西服和日用百货最具特色。

与大马路南京路相比,上海淮海路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品味 , 一种风格 , 一种时尚。
淮海路上商机无限好, 东、中、西三段各具特色。

东段(西藏南路——重庆南路)为高级商务圈 , 云集了香港广场、上海广场等高档写字楼和百脑汇、赛博等电脑广场 , 这一段规模较大的商厦是太平洋百货淮海店和全新开业的大上海时代广场。

中段(陕西南路——重庆南路)是高档商业圈 , 两侧的商店装潢讲究 , 陈设高雅 , 百盛、巴黎春天、二百永新、华亭伊势丹等时尚百货供应高档流行商品和品牌服饰 , 质优价昂。此外还有上海市妇女用品商店、古今胸罩公司、全国土特产食品公司等名特商店。最繁华的是从陕西南路至西藏中路长 2 公里的那一段。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一大会址”、“共青团中央旧址”、“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等均在沿路附近 。

西段(陕西南路——常熟路)是时尚购物圈 , 常熟路以西的淮海中路是上海最高档的住宅区域 , 各式花园洋房、高档别墅遍布其间。美国、法国、日本等驻沪总领事馆都设在这段淮海路上 , 上海图书馆新馆也座落于此。

淮海路的街景就是流动的充满时代气息的画面:举止得体、衣着光鲜、神采飞扬的红男绿女;色彩眩目、往来穿梭的公共汽车;马路两旁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商厦与路边的法国梧桐;雕塑、小景观、公园相映成趣。

周围那几条风雅幽静的支马路——太仓路、雁荡路、思南路、瑞金路、茂名路、汾阳路、复兴西路、湖南路、高安路、余庆路等 , 把淮海路商业街点缀得如此的高雅。

(哦,这些路名何等亲切,那就是我和公白当年的生活范围了,呵呵)





霞飞路三十年代旧照,是哪一段,实在看不出来~




这个建筑今年回去看到还在:国泰电影院




--------------------------------------------------


怀旧干脆怀彻底些
放几张更老更老的照片:


1.清末民初河南路


2. 上海南市小东门(清末民国初期)



3. 海关钟楼前的黄包车夫



4.有轨电车,记得淮海路上也有过的,是2路,5路和6路。。。


6. 1938年,旧上海



7. 下面,大马路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清末民初)



7. (四十年代)永安公司附近。。。



8.最后一张经典怀旧片:



哦,小人书摊。。。

当年津津乐道的这些孩子可能就是你,我,他吧。。。。


(完)


淮海路上的女小囡看上去很“适意”,是伐?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newmic2的评论:
是啊,肯定能记得,尤其那时候口袋瘪缩缩的~~

现在一家分店就开在长春食品店边上,太近了。好象没从前味道香了。)))
newmic2 发表评论于
不知谁还记得淮海路上的哈尔滨食品商店, 记得小时妈妈带我逛商店,每次一闻到烤面包的异香,就知道快到哈尔滨食品商店了,里面的东西现在想来还流参赌水.这香味好像在台湾人在上海开的面包店外都闻不到的.而且还隔了几条街就能闻到真有点不可思议.
newmic2 发表评论于
淮海路上的法国梧桐我是满有感情的,但是有时梧桐树也满吓人的,因为树上有毛毛虫, 一次爬树被毛毛虫碰了一下,痒了好久.环境部门定期喷杀虫剂, 这下可哈丝人乐,因为地上赛是毛毛虫,不小心touch 一下,痒得来一塔糊度,不过毛毛虫满漂亮,所以我从小就在想,这漂亮好看的魔石,还是当心为好.年纪大了,看来我从小的想法还真有道理...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盈袖2006的评论:
你的念旧文字很有韵味,喜欢得很!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盈袖2006的评论:
秀秀我早知道你在在这就好了

刚刚发现你的留言啊

对,正文是我写的~

过去打的是篮球(以为大家都知道,嘿嘿)

今天看美网决赛了吗,费德勒他打输了,但是谁没个闪失呵,还是支持他!

盈袖2006 发表评论于
我生在上海,小的时候在外婆家长大,也有淮海路情节。我外婆家原来就在国泰对面茂名南路133弄里。印象里有很宽的弄堂,家里的窗子很大,有一面墙宽。读大学时回去看,小得不得了。很惊讶。老大昌是我的最爱,每次外婆要我和太太自己在家时就用这个贿赂我。小时候我是有名的刁子部,汤罐头(极会喝汤)。

后来外婆家搬到天平路,我很喜欢那里,现在那一带的林荫路还是很舒服,我喜欢在那里散步。

印象很深的就是淮海路的清早,什么店都还没有开门的时候,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谢谢杜姐。让我们分享往事。

前面是你写的吗?你过去是打什么球?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newmic2的评论:
哈哈,马路变小了~我一直这样感觉。

对啊,改革开放,就是改自力更生为放开手拿人家的~~~

这样才又好又快?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边走边摄的评论:
啊远航来过了。幸亏我回过来下载这文章(给《笔缘》的~)

所以说是珍藏版照片。。。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边走边摄的评论:
啊远航来过了。幸亏我回过来下载这文章(给《笔缘》的~)

所以说是珍藏版照片。。。
边走边摄 发表评论于
杜JJ找来这些老照片真难得。
newmic2 发表评论于
回复DUNARTINI的评论: 那是70年代文革的事了.今年回去看了一下,发现复兴中路变小了,上海游泳池也拆了.不过老房子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一直很佩服这些老外20年代的房子里里外外比上海现在的房子还好.外国人就是聪明.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Deana的评论:
不瞒你说,连我80多岁的婆婆,对外人讲话也选择用普通话呢,很好玩的
因为现在社会上的工作人员,服务员等等全是外地来的。
Deana 发表评论于
碧叶金阳讲的“用上海话太汰造势”,不能理解。上海人讲上海闲话是天经地意,上海人之间讲普通话才怪呢!不过现在上海小宁已经不大会讲上海话了。上海话要失传了!呜呼!!!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newmic2的评论:
哦,文革中的事?那一段房子多好!
后来是市政府大院,南下干部多,孩子讲普通话。
newmic2 发表评论于
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淮海中路上打架,二十几个小孩站在新康花园和上方花园们口对丢石头,吓得 26路电车在华亭路一带都"瘫痪"了.行人都躲到马路对面,最后我的头开花了,打架也结束了.实际上那一带的一直有不少人讲普通话的,因为那里有很多文艺界的, 和老家山东的老干部的家庭,还有很多部队家庭.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anahiyiyi的评论:
谅解~主要因为她这个方面不太正常吧

老街坊了,老人剩下的真不多了。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米兰的评论:
小米兰你好!最近情绪恢复了吗?

文学城里住在这一片的人还真不少呢

啊改了?再给我一次你的媚儿。谢谢
米兰 发表评论于
杜姐,我刚看到,上面列举的淮海路一带周围环境实在是熟悉,是我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现在回去也只认识这条马路...
谢谢杜姐的介绍...
杜姐我的伊媚儿改了,我给过你吧?
anahiyiyi 发表评论于
回复DUNARTINI的评论:
住在这一段地区的人都很要面子的。
除非这个老人是个没有文化的或者外地人。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anahiyiyi的评论:
mm你不信吧。真的没夸张

后弄堂有个老太太,脑子不大灵光,喜欢捡垃圾!

结果小弄堂里挂满她捡来的东西。(奇观哦。)

人都走不过,也管不好。

算个特殊例子。熟人,不好意思拍照片,否则让大家看看



anahiyiyi 发表评论于
回复DUNARTINI的评论:
=简直踏不进去=  那还不至于吧!
在十几年前的上海还有比它好的地方吗?
那要看一层到底有几户人家的了。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anahiyiyi的评论:
人民坊啊,这就知道了。

外表还保留着呢

就象我们南昌路的房子,沿街外表粉成奶黄很新,是为了迎世博,房子里面呢,简直踏不进去了,因为全被违章堆放和垃圾占领。
从前还说是上只角的,就只剩陈旧外表了。

anahiyiyi 发表评论于
回复DUNARTINI的评论:
人民坊(法国人的海员旅馆)的房子其实是采用法国的建筑技术,孔祥熙有股份而已。它的建筑材料要比现在的好的多!
其它的我就不知道了。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信手拈来的评论:
非常感谢您的重要更正!!!

简直想----您是不是就余云本人啊?~~~
如果是,不胜荣幸了。

请把您的文章转进文学城好吗?朋友们就多了个好去处。

我立即改。老眼昏花也,把云看成言?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anahiyiyi的评论:
这个房子啊,还真是不知道是孔家的,孔家老宅在上海很多。
也很旧了。上世纪初的吧。

anahiyiyi 发表评论于
回复DUNARTINI的评论:
孔祥熙的房子你知道吗?
怎么也不会拆迁的.
国泰电影院对面.
信手拈来 发表评论于
回复DUNARTINI的评论:

一点补充:

作者名应为“余云”,而不是“余言”。

余云是上海人,曾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她1992到新加坡工作至今,曾任教于新加坡实践表演艺术学院.后任职新加坡[联合早报]副刊执行级编辑多年。

她的另一片上海文章《穿越法国公园》相对写得比较好。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dgtlhrs的评论:
喜欢就好,所以我说是值得收藏版~

襄阳路?那是靠近徐汇区了,那儿就很西边了,不象啊!

不晓得那些好斗的人都在哪儿。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信手拈来的评论:
你分析得很好啊!
对,我也觉得是反映了这批人的失落心态,文中好像是以L为代表的,在我们同学中也有这样的小资心态(老资?~~)从来没离开上海工作过,总是具优越感,不晓得世界早变了。

你用了局限思维一词,我很同意。
信手拈来 发表评论于


余云的文章仔细读了,她应该是50+多岁的上海人。她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是所谓一代“正宗上海人”的失落,也就是当年上海人的优越感不再。


“在市中心的弄堂里住了几代的上海人,如今早上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江苏省的地界。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年淮海路是培养她们这批“正宗上海人”小资情怀的地方,如今却不属于她们了,她们变“乡下人”了,,,


“浦东陆家嘴讲英语,内环线里面讲普通话,内环线外讲上海话。” ?——那些弄堂里跑出来的上海人应该面对现实,不要徘徊在“上只角宁”的局限思维里,应该放开胸怀,积极进取,象外国人外地人学习,多赚点钞票,争取买市中心房子重新做“上只角宁”,,,






dgtlhrs 发表评论于
这组图片真的不错,我下载了,多谢。
dgtlhrs 发表评论于
回复DUNARTINI的评论:
对,就是头上那一段,从那个旧货商场开始(应该是襄阳南路)。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耘海扶山的评论:
啊呀,忘记脱回复侬了小姑娘

对,那时你奶奶还在上班,也会穿过南昌路来看看你每天吃点啥,你就说:吃乳腐。。记得吗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dgtlhrs的评论:
不知道,南昌路长来,哪一段啊?不是我们这---雁荡路到思南路吧。

噢,想起来了,是不是南昌路头头子上,建庆中学再朝东?那有个文攻武卫总部。(嗨,看看这名字。)

文学城里上海人不少。
dgtlhrs 发表评论于
回复横陆进二的评论:
华亭路往东还有新康花园、光明公寓、淮中大楼、盖斯康。。。都是很好的房子;南昌路文革时以打架厉害而著称,小孩子路过要格外小心,大概也是藏龙卧虎之地,过去红房子的私营老板就住那里。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横陆进二的评论:
一谈档子,就容易失落

因为螺丝壳里做道场,天天倒马桶也不是老百姓的选择对吗,谁不想住洋房?

对了,文革期间我们这条弄堂里进来很多工宣队家庭,很多改变了南昌路的颜色和风格~~所谓档子降低了

再不想说这档子了~时代不同了。

啊你这名字当年很流行
问好!
横陆进二 发表评论于
要讲淮海路,也是分档子的,从淮海中路宋庆龄故居开始算起,一直到华亭路附近,这段路最最高档,都是花园洋房高级公寓。

接下来的淮海路因为有很多商店,开始热闹起来,挡子却越来越低,在淮海路上逛街看热闹的外地人,是想不到马路商店后面,都是新式里弄房子,挤满了七十二家房客,螺丝壳里做道场,天天倒马桶。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xiaoxiqingqing的评论:
这真是近乡情更怯。。象同初恋好友见面一样呵呵

好,让我去找找你的高见啊

你是专家级的球迷.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碧叶金阳的评论:

是这样啊!请给我一个链接,让我欣赏你的大作吧~~

可能是代沟,也可能就是偏激而已?网络上发言不可能千人一面,你也不要再生气了。

看来感到很生疏的不是我一个~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HawaiiBlue的评论:

蓝妹妹!

哈,没故事没故事的

早就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yue06的评论:
月儿好!
刚从医院回来所以回复也晚了
悠悠思乡情我从你的天津茶坊里已经感觉到了~~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anahiyiyi的评论:
又看一遍你的留言,你说的,大概不是动迁问题?是住户增加,72家房客?

想听你说。。。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anahiyiyi的评论:
我不知mm你们家在那一路段,西边的,余庆路那儿好多了,基本没动迁。重庆路朝东简直就不得了((

那时动迁也没现在价格好,今年一个几平方小小亭子间也可换来中环两居室,一辆车,外加一部分退休储蓄!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边走边摄的评论:
不是天天也是三天两头哦~~俺是劳模嘎嘎


眼睛痛是度数不对的缘故。要换眼镜了!

怎么样,开VOLVO爽不爽?
耘海扶山 发表评论于
好文。
以前小时候每次从奶奶家到外婆家去玩,都会经过淮海路。
想念淮海路上的“长春食品商店”。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sweetie遐思的评论:
发这个小文章,简直是自己的心血来潮,熬了一个夜市。。。好久没沉下心来写几句东西,老是被一些浮糙的生活内容左右着,定不下心来,也早就觉得自己无灵感无动力了,该换个方式写了。。。。。

如果你喜欢看,就是对我最好的推动,我应该督促自己再努力一把~
遐思mm,我觉得你的文笔你的思路和情调都是我要学的!

每个人都有思乡情结,解不开啊!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玉珠的评论:

是的是的,玉mm很熟悉淮海路!!!

这女孩简单穿着,但看起来牢适意的对伐?
玉珠 发表评论于
最后那个女小囡站在太平洋门口呢吧。。。
sweetie遐思 发表评论于
顶!杜JJ的又一大作!!!

出生并成长在杜姐称为"何等亲切"的路名之一,小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淮海路情节的,但现在反而会越来越强烈了...严格地说是对任何怀有淮海路情节的文章更有体认感. 杜姐道出了我们移出"淮海路"后的大多数有情人的心声,是的,淮海路变了,变得不太熟悉而又似曾相识的...虽然如此,我每次回去还是最喜欢在淮海路上买东西;去光顾"红房子",也常被家人洗脑"现在不灵光了".

余言文中的"比如穿的只是一件蓝布棉袄罩衫,颈上戴一只红色细绒领套,立即有一种说不出的别致味道",唤起了我的记忆,那不曾经也是我们的缩影啊,在领套上变色彩......

非常喜欢杜JJ的"有血有肉有骨头"(味道浓)的文章与我们分享......多谢多谢. :))

边走边摄 发表评论于
杜JJ天天有好帖,很花功夫哦,怪不得眼睛都疼了,谢谢!
anahiyiyi 发表评论于
淮海路上的住宅公寓解放后催残得很厉害的。真是一言难尽!
yue06 发表评论于
唔,又来晚了~

顶姐姐的好文:))

看得我也思乡了~
HawaiiBlue 发表评论于
原来杜J和J夫是青梅竹马啊。你们的故事肯定很长,很深。
碧叶金阳 发表评论于
我上次回上海,坐地铁在淮海路下,出了地铁口环顾四周完全不知身在何处,只好用普通话问一个中年妇女(用上海话太汰造势),那妇女被我问的莫名奇妙说这里么就是淮海路呀。后来我在上海的某一标榜爱上海的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物非人非的非常失落,失望的感想,结果被砖头砸的乌青块到现在还有。
xiaoxiqingqing 发表评论于
又一篇怀旧淮海路的文章, 看来淮海路情结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第一次回去时, 也是lost的感觉.
我想, 正因为现在的变化, 才使得这种情结愈来愈深, 愈来愈浓.

想家了...

谢谢杜姐!

PS: 今天去了你的博客. 在体坛里留了好些"到此一游". 呵呵...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georgiagirl的评论:

大作不敢,小情调而已呵呵、、

我也在想你

知道你忙

看来我们感想相似,我有一次回上海因为接我的人没来,自己坐车到以前很熟悉的市区,觉得自己竟然LOST,不认得路了,这时候有点想哭~~~
DUNARTINI 发表评论于
回复小分队员的评论:
嘿嘿!

小分最近辛苦!等牛二回来问他要pp看啊
小分队员 发表评论于
终于抢坐上了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