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修女的信仰危机 ZT

这篇文章对于了解一个信徒的一生,分析信仰的问题, 是个很好的思考, 人能靠自己的行为称义吗。 如果特雷莎修女的内心对此有很大疑惑, 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又能有多少自信呢。

神的公义标准是极高的, 我唯有感谢恩典,谦卑地跟随而已。这篇文章让我想到过去曾经自以为义的教会在历史上作过多少错事,包括以上帝的名义进行的十字军东征,以及迫害异见持有者。  而特雷沙修女对自己人格的怀疑或许恰恰是使她追求放弃自己,单单跟随耶稣召唤的原因。

她的痛苦, 她听不到神的声音,和当时她所信的天主教会对真理的认识偏差应该有直接关系。 天主教会认为, 人得了救赎, 义就会注入心中,人自己的义增长,人得以称义是人和神共同的功劳。可是现实中,特雷沙修女也明白自己内心的情况是不可能成为神所要求的义的, 于是,她的内心折磨控告自己,是否真的有得救的资格。

保罗和路德生命中都经历过这样的挣扎。路德因此领导了宗教改革运动,主要是为了重新理解因信称义的涵义。 认为这个义完全是靠信心得到的恩典,是外加之义。 因为没有人能行完全的律法,当时至高无上的天主教会也不能。  基督徒能结出圣灵的果子, 也是出于依靠圣灵的能力和恩典。 即使这样, 也没人能够达到完全的公义。 这才是正常的人的光景,人需要常常在神面前反省,悔改,却不需要内心恐惧, 因为称义是全靠耶稣基督所付的生命之祭。  

对于圣经的理解, 对于神的话语的认识有一点儿微小的偏差, 也会导致生命中的问题。 特雷沙修女内心的痛苦是天主教对于“因信称义”的理解错误造成的。 所以耶稣说:你们必认识真理, 真理必使你们得自由。  学习认识真理是使基督徒一生受益的功课。

作者:林达

文章来源:亚洲周刊 


特蕾莎修女的私信和忏悔、祈祷记录出版,世俗世界的震惊表现出世俗对完美英雄的期待。但是,信仰的挣扎正展现她和世俗的慈善业者不同。她感到自己的软弱和罪孽,在信仰世界是正常的。
 

特蕾莎修女是世界名人。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她是天主教修女,可是,她声名来自救援世俗世界的穷人。特蕾莎修女的宗教内修本质以及参与外部活动所引起的困扰,在她生前就从来没有中断过,也在最近一本新书《特蕾莎修女:成为我的光》(Mother Teresa: Come be My Light)出版后,再次惊扰世界。新书首次发表大量特蕾莎修女的私信和忏悔、祈祷记录,表现了特蕾莎修女长期以来,始终在信仰的困惑之中。

书名来自特蕾莎修女在人生最关键转折处的一个典故。特蕾莎修女出生在近年来发生种族与宗教冲突的科索沃。当地多为穆斯林,基督教徒也多从新教,她来自当地极少有的天主教家庭,她在童年进入儿童慈善会,在少女时代就去印度接受传教训练。她从所属的爱尔兰罗雷托修会进入印度工作,一九三七年五月成为终身修女。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她担任印度一个教会中学校长,担任教职十七年。她目睹安静校园之外,遍地无助的病残老弱。四六年九月十日,她在印度大吉岭修院静修一年。就在这段时间,三十六岁的特蕾莎修女向教会报告,基督向她发出召唤:放弃现在的教职,去到城市贫民窟,走进"穷人中的最贫穷者","来吧,来吧,带我去贫民窟,"基督亲自对她说,"成为我的光","让他们生活在自尊中,感受神无尽的爱,走近神,以对神的爱和服务为回报。"她据此提出,要求离开修院生活,成为自行善事的自由修女。但一直没有得到总主教的许可。

一九四七年,以回教徒为主的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宗教冲突下,大批印度教难民涌入特蕾莎修女任教的加尔各答市。城市爆发著如麻疯、霍乱这样的可怕传染病。在特蕾莎修女不断请求下,四九年,她终于获得教宗庇护十二世的批准,并得到一定的物质支持。五零年十月,她和十二名修女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她们以白布镶嵌蓝边的印度莎丽作为自己的修女服,成为闻名世界的标志。

一九五二年八月特蕾莎修女成立"清心之家"贫病危收容院,七年后在新德里和兰奇又增设两所,消息先在贫患者中传开,之后又在世界各地的义工中传开。一九六九年,英国记者蒙格瑞奇的一部纪录片,感动世人,也使特蕾莎修女终成世界名人。

特蕾莎修女的修行世界

特蕾莎修女的位置非常特别。天主教会存在已有两千年。可是,基督徒并非是铁板一块。道理非常简单,他们本身只是凡人,他们只是在按照他们所理解的神的旨意在行事。理解错了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经过两千年,今日之基督教徒更倾向于理解为神引导下个人灵魂的提升,是走向谦卑感恩的过程,倾向于理解神的旨意是传播爱和放弃仇恨怨恨,因此,现代传教士去贫苦战乱之处,往往一句说教都没有,只是在那里救助做工。而越是在早期,人在神的借口下越自大狂妄,罪恶越多。人的领悟需要时间和过程。因此,早期天主教会往往出现擅自以神的名义迫害异端、甚至敛财行恶。

修行生活就是这样出现的。一些天主教徒出于对某些教会的失望,决心以一种相当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灵魂的提升做到极致,放弃所有个人世俗享受。当然,各个修行派别之间也有程度的不同,但是大同小异。他们把自己交给上帝,不论把自己关在窄小的修行室,还是如特蕾莎修女那样走入贫苦人中,做的事情本质是一样的——个人行修。也就是在神助之下,通过某种方式,提升个人灵魂。救助也并不看重"自己",不提个人成就,他们只是在传达"神的旨意",服务于神。

这是修道院存在的原因。修院高墙内的封闭环境,使修士修女的意愿实现变得容易。而如特蕾莎修女这样"自行善事的自由修女",必定会遇到更多困扰,因为她和世俗世界遭遇,有了太多纠葛。

一开始,特蕾莎修女作为一个外国人和天主教徒,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阶层的强烈反对。但是她毕竟是在救助印度人、印度教徒,也就渐渐被接受。她和世俗世界的更大纠葛,是她接受了世俗世界所给予的荣誉。接受蒙格瑞奇的纪录片拍摄,就是一个开端。七一年教宗保禄六世颁给特蕾莎修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和平奖",还是宗教界荣誉,但是对修行身份来说,已经不寻常。接下来,是世俗世界的一系列奖项,七一年的肯尼迪奖、七五年的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八五年的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九四年的美国国会金牌、九六年十一月十六日的美国荣誉公民、许多大学的荣誉学位,以及最受瞩目的七九年诺贝尔和平奖。

诚然可以说,特蕾莎修女的工作需要大量来自世俗社会的捐款,她的知名度帮助了她工作的开展,也就是推动了她承诺于神的慈善,"成为神的光"。可是,既然特蕾莎修女如此深度地进入世俗世界,这个世界也必然以他们的标准来侵入和对她提出要求。因此,特蕾莎修女没有一刻不在批评之中。这些批评包括:她的组织财政状况是否应该向公众公布;她所获的荣誉是否和其工作相称;她属下的医疗护理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她自己本人接受高水平治疗说明了什么;她的机构接受的部分善款是否用于传教而非救助,等等。

曾陷入绝望黑暗期

《特蕾莎修女:成为我的光》一出版就引起轰动,是因为书中揭示了特蕾莎修女曲折的信仰之路,她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信仰始终坚定者,而是在长达几十年时间里,曾痛苦于自己听不到上帝声音,甚至曾因呼唤而得不到回应,怀疑过上帝的存在,她的信仰有漫长的失望、绝望的"黑暗期"。在刚开始助贫工作几年后的一九五三年,她在致一名主教的信中说:"请特别为我祷告,让我不至破坏主的工作,也可让主彰显自己,因为我内心有著可怕的黑暗,如一切已死,从我开始这工作以来,或多或少一直都是这样"。将近五十年,特蕾莎修女以各种方式,始终在?述她内心经历的黑暗,五十年来,她常常在深重的苦痛中难以自拔。

这本书对特蕾莎修女引发异议:作为世俗世界公众人物的特蕾莎修女,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表露过她内心的信仰黑暗期。尤其是在一九七九年,书中显示,九月份,她给一名天主教神父写道:"基督对你有一份特别的爱,而对于我,沉默和虚空实在太大,我看,却看不见,我听,却听不到。"可是在一个多月后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她表现得正面而信仰坚定,她谈到圣诞之日提醒这个世界:"传播著的喜乐是真实的",因为基督无处不在,"基督在我们心中,基督在我们遇到的穷人那里,基督在我们给予和接受到的微笑中。"

有意思的是,新书引出的反应也明显表现出两个世界的视角不同。世俗世界的震惊更多表现出俗世对完美英雄的期待,而对特蕾莎修女的艰难信仰历程很难理解。从这个角度引出,有包括心理分析在内的各种理性分析,也有人对此几乎是"上当受骗"的感觉,甚至也有嘲笑的,说特蕾莎修女只是乡村歌曲中的典型女人,丈夫说是去买包烟就从此消失,而她还在那里痴痴几十年为他举著火炬。世俗世界的人们也会善意猜想:新书出版,对那些和特蕾莎修女具有同样信仰的基督徒、甚至对一些有大量基督徒的国家,会形成怎样的震撼冲击。

冲击是有的,但是和人们想像的并不一样。对大多数基督徒来说,他们确实是第一次知道特蕾莎修女的内心挣扎。可是,相比世俗世界,用他们的视角看去,这本书所揭示的内容不仅很容易接受、而且可以是非常正面。如同美国一个宗教界人士,称这本书是"特蕾莎修女提供的新的救助,是她以内心生活书写的救助。它会被人们记住,其重要性不下于她对穷人的救助。它会帮助那些经历信仰疑惑、上帝曾在心中缺席的人。他们是什么人?那是每一个人:无神论者、怀疑者、寻求者、信仰者,每一个人。"

差异传达了两个世界不同的人生观。世俗世界在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寻求个人成功和荣耀也就是自然的,也因此会倾向于塑造完美的个人。而在信仰世界里,强调原罪,内心存在黑暗、信仰出现困惑都是正常的,这是人需要上帝引领的理由。人的位置是谦卑和感恩,成功荣耀都归于上帝,本来就不属于自己。

那么,特蕾莎修女究竟是有信仰,还是没有信仰呢?世俗世界在质问:她几十年来一次次写著、祷告著,白纸黑字,证明她没有看到听到神,故而当然是"不信"的。信仰世界回答说:特蕾莎修女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祷告,在听不到看不到的黑暗中,祈求神的回应,坚持几十年直至生命终结。假如"不信",倒头呼呼大睡就是,还理他干吗。这是理性和信仰的经典对话。

她爱上了这份黑暗

特蕾莎修女在她六一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这么多年,我第一次开始爱上这份黑暗——因为我相信,这只是基督在世上经历过的痛苦和黑暗中非常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她感到基督这样对她说:"我知道你是最不胜任的人——软弱且罪孽深重,正因为这样——我用你来彰显我的荣耀。你会拒绝吗?"这在世俗世界中,被理解为幻觉和妄想,在信仰世界却是正常的。

自从进入救助工作,特蕾莎修女每天面对深重的人间苦难和无助,内心煎熬可以想像。更大煎熬是进入世俗世界后内心承受的意外压力和干扰。特蕾莎修女站在出发点时简单的修行生涯变得复杂起来。修行是面对自己,承受苦难是修行的一部分,这是对自己而言,并不能外延扩大到对普遍苦难的看法,后者是政治。在记者会上,她却必须在记者的压力下,回答诸多不应该是她回答的问题,甚至要给世界的苦难一个解答。世俗提问常常超出对一个修女的合理要求。她的开始,是追随一个召唤。而她走出修院,巨大的世俗世界在异化扭曲她的初衷和使命,以世俗对褒扬的理解来奖赏她,也要求回报。一个修女和神之间的关系、她的内心世界,本来是她自己的事情,现在,或站在记者会上,或站在领奖的讲坛上,整个世俗世界在理所当然地要求她公开最隐秘的、一个修女的内心。这本身是强横无理的要求。

最后,特蕾莎修女被压在两个世界之间,渐渐发现,她在这个夹缝中已经不可能挣脱。她生前一直要求把她在教会的内心告白销毁,她说,一旦公诸于世,人们必将更多地谈论她,而不是基督。教会拒绝了。她知道那是教会的传统。她却更无力地知道,世俗世界对基督并无兴趣,有兴趣的只是眼前出现一个女圣人。外部光亮耀眼,却不是她要做的那一束光。世俗的最高褒扬没有令她喜形于色,相反,她陷于更深的精神危机之中。

这本书最终让我们看到,特蕾莎修女内心的信仰挣扎探索与她的救助工作相始终,她和世俗的慈善业者不同,虽几十年身陷世俗重围,在本质上,她仍然是一个修女。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虔谦的评论:

谢谢谦谦, 问好。
虔谦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还有,青青,真的感到你一路过来也很不容易。
问候朋友!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首席聊天师的评论:

嗯,我想是的。。。
首席聊天师 发表评论于
哦,是这样
盈袖2006 发表评论于
回复苗青青的评论:
是啊,信心很重要,信心也是在学习倚靠神的过程中坚固的,一生的课程。要注明于耶稣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盈袖2006的评论:

平安喜乐都来自神, 与神同在, 就有平安喜乐, 离开神, 追求世俗功德,就没有。

人很难不追求俗世东西,我们也和特雷沙修女一样, 不能时时把握依靠神,垦求圣灵的能力带领我们吧。

最近我忙, 可会少来了,要陪孩子申请大学。祝各位一切好, 神保守每一个人。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盈袖2006的评论:

我也想买本书, 读读她真实的心路历程对认识自己也应该有帮助。

倾向于同意你说的, 把成就仅仅看作自己所为, 没有归荣耀于神,可能是人产生孤独困惑的原因。 世人对她个人的崇拜, 加上天主教认为人自己可以是义人,可能使她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义人, 一方面又觉自己也有软弱,很容易不知所措, 而忘记时时依靠神相信神的能力。

人都有某些时刻, 感觉没人能够理解和帮助自己。 我记得我车祸之后, 就被这种恐惧所征服,感觉生命的脆弱无常。 那时候, 理智上知道依靠神,感情上又怕受公义的神责备, 因为事故责任在我。

可是我挣扎以后决定还是要相信依靠上帝的爱和包容, 这是因为没有别的解脱办法。 于是我读经,读到罗马书:“圣灵把神的爱浇灌在我们的心里”的时候, 我选择相信神的话, 即使我还感觉不清楚, 因为他是信实的神。 我就祷告, 感谢神这样的爱, 求他和我共担我的负担和痛苦,保守我心里有平安。 不知不觉中, 我的心就镇定下来了,平安了, 他给了我所求的。

人的感觉和神的应许不一致的时候, 对我们是一个信心的考验。 如果过分相信感觉, 有时就会远离神吧。 耶稣说他为我们在天上预备了地方,要接我们去。 我们看不到,感觉不到,但我们是凭着信心去盼望, 只因为他是创造宇宙万物和一切规则的信实的爱我们的神。

我想, 尽管我们是软弱不值得信赖的, 但神是最有爱心, 理解力,最信实地以他认为好的方式爱我们的那一位。 所以,爱神依靠神, 比依靠人永远来的可靠。

但我们的软弱会时常让我们忘记依靠,所以时常学习, 对自己有助益, 求神把我们对他的信心赐给我们。

盈袖2006 发表评论于
回复苗青青的评论:
我的疑问是她如此诚心追随神,无论物质世界多么困难,内心应该是圣灵充满,平安喜乐啊,可却不是
盈袖2006 发表评论于
太谢谢你了,对我大有帮助。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甚至想是不是因为她在世俗世界的成就让她过多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把这一切归作神的作为,所以和神远离。想着要读一读她的传记,以便有更多了解。了解她的内心经历对每一个基督徒的都很重要。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加州花坊的评论:

是的花姐,与己斗其乐无穷,不容易, 但我开始愿意有这个承担, 去体会这个乐趣。

周末愉快!
加州花坊 发表评论于
其实与己斗才会其乐无穷,因为那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他的过程,直到见主面的那一天。挣扎是正常的,一切顺利是不可能的。我们就是靠神在战胜自我中得喜乐,经历神的恩典,荣耀归于神。
苗青青 发表评论于
回复愚风的评论:

同意你说的,基督徒都有心灵的挣扎, 和自己的恶与软弱斗争的挣扎。 我想起来马太福音里耶稣说过:“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上帝正是给这些承认自己有弱点的人有祝福,就像他给特蕾莎修女有很多祝福一样。

关于神的启示和显现, 圣经说我们见不到神的面,要通过耶稣来认识神。 确实没人能见到一个物化的上帝形象。

不过,上帝是灵,他的启示在圣经话语里。 当我们灵修或遇到问题读圣经时, 常能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也是他最经常的直接启示吧。

关于经历神, 我是相信,基督徒生命里会体会到神对自己生命的干预。 通过查经,听道, 认识真理, 受到激励, 改变生命, 虽不是一日之工, 其实也是神在向我们显现他的真理,带领我们改变自己的生命。

有时侯我们信心低沉,罪性控制自己,不愿反思悔改,暂时与神隔绝是有的,但我们知道神仍然在那里等待我重新寻求他,我们若回头来, 他仍接纳我们。

客观的困难本身,或许只是个磨练性格的工具,并没有把神与人隔绝的作用。 但是我们的信心不足, 特雷沙修女的信心也有不足的时候, 可能也偶尔会自怨自艾,认为神忘记了我们。 可是,困难的时候也是让我们学习信赖依靠神的时候, 约伯遇到的打击比谁都大,可那也是个锤炼他信心的过程。

我似乎越来越甘感觉圣经里有很多辩证法。

也谢谢你的分享, 祝好。

愚风 发表评论于
感谢分享。

人们对基督徒的属灵状态的理解还是多基于人的工作和外面的表现。其实,修女的挣扎才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圣经里的很多属灵人物大多数在一生中没有经历过神的直接启示和显现。但即便在黑暗和枯竭中,他们仍想特蕾莎一样坚信神的同在。有晚上、有早上;有白天、有黑夜,这是神的命定。

感谢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