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两次换房子,两次都有马蜂来后院筑巢。家乡话里,蜂发音“富”,大吉呀。莫非不才我要小发一笔?哈哈。
第一次,刚搬好家,邻居就过来说,你后院这里有个马蜂窝,大家进出有点冒险,要不要我帮你端了它?我正为此犯难,于是赶紧答应谢过。
这一次,我一开始没看见。先是在一个同事家后院,腮帮上觉着落了个什么东西,我一抹,立即引起一股剧烈的刺痛,“ZZZ---”,一个马蜂在草地上扑腾一下,逃跑了。以前只听说过马蜂咬得疼,现在第一回体验,果真厉害(一直疼到第二天早上)。
回到家里,想着把院子里的草割一下,刚走出去,耳边听到一阵蜂鸣,几乎同时,肩膀上又是一阵剧烈的刺痛!转头一看,老天,又有一马蜂正在紧紧地叮着猛咬!穿着衣服也等于没穿。我忍痛赶快把衣服提起,那家伙居然还不放松,竟然加大马力,“嘶嘶嘶”地咬,神了。不顾身上火辣辣的疼痛,还想把草割完。等转到露台前,赫然看见马蜂窝就挂在木板底下。原来如此! 一手扔下割草机,赶紧逃命。
一天之内,被马蜂叮住两次,院里又来蜂窝,此事有点不太寻常啊。我琢磨,这回这蜂窝恐怕捅不得:时逢中元节,刚在老家接了祖先拜祭,莫非,这是祖先显灵,跟到外国来了?如果真是那样,端掉蜂窝就太冒失了。
犹豫不定,院子进不了,草地没法浇水。不能再等了。周末的晚上,熬了一碗黏糊糊热滚滚的淀粉,放进空的橘子汁盒里。手套,牛仔裤,防雨衣,全副武装。没有面具,就套上一件运动服,它的背面正好是一层网布。这可是捅马蜂窝啊,不是闹着玩的,如有意外,那马蜂非把我咬成残废不可。儿子也是如此打扮,再加滑雪头盔,档风眼镜,绝对刀枪不入了。
打好手电,慢慢靠近蜂窝,我想像那守门的侦察兵一旦发觉,一个信号,全体马蜂倾巢出动,扑面而来!一直靠近,靠近,蜂窝就在鼻子前面了。不能再犹豫,“呼”地一下,我把盒子朝着蜂窝往上一推!“糟了!”,盒子太小装不下。
可是,这时候哪里有个退路?僵持了十几秒钟,我使劲把热滚滚的淀粉往上挤,然后,腾出右手,抓起炒菜的铁铲,试图把蜂窝连根铲下来。慌乱恐惧中,蜂窝破了,说时迟那时快,我左手中指又是一阵钻心的剧痛!棉手套都挡不住马蜂,真是你死我活的搏斗啊。
旁边的儿子赶紧接好塑料口袋,我火速把蜂窝往里一扔,扎上口子。唯恐马蜂咬破塑料逃出来,再加一个袋子,然后,往水桶里一放,立即盖上泥土,这下才稍微喘一口气。领教过这么多次猛烈地袭击,我甚至还一直担心这点泥土能否镇住它们。
这小小马蜂,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