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老兵”“军档收集第一人”刘义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档案老兵”震动中美军界 美少将称其英雄

2009年10月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六日电 题:普通“档案老兵”震动中美两国军界

作者 李鹏 程文胜

一辈子钻研“故纸堆”,普通老兵刘义权的军旅生涯看上去有点平淡,但他的“平凡人生”却震动中美两国军界,推动了中美军事交流。

中国军方称刘义权“用生命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美军少将赞他是一位“英雄”。现在,刘义权的故事已从军队走进民间,从档案工作走向各行各业。今年十月,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门指示,号召学习“军档收集第一人”刘义权。

今年五十九岁的刘义权退休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馆员,曾足迹遍布全国,亲手征集和接受军事档案八十三万余件,为中国军队的档案收集工作制度规范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在业内人士眼里,刘义权是淡泊名利的档案专家,是对军队历史烂熟于胸的“活档案”;而在同事眼里,刘义权是一丝不苟的敬业“老刘”——他总是戴橡胶指套翻档案,不在有字迹的地方摸;看档案时如果要咳嗽,他一定要扭过头去;他绝不把喝水的杯子放在办公桌上,防止不小心打翻淹了档案;他拿档案总是轻拿轻放,从不在桌子上拖……

这就不奇怪,二00六年,中美两军就查找朝鲜战争前后美军失踪人员下落事开展军事档案合作,自然离不开专家“老刘”。虽然刘义权当时刚刚退休,但他毫不犹豫接下任务:“档案这工作,一辈子都干不完,但是值得一辈子去干。”

接到命令后,刘义权作为专家成员,分工负责从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档案中查寻相关线索。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有关志愿军档案达数十万件之多,时间跨度从一九五0年到一九五八年长达九年,因当时条件所限,纸质五花八门,有手抄件、油印件、打印件,大都是繁体字,字迹很小,常常浸染成团无法辨认。有的档案一件就有两百多页,加上行政区划、部队移防整编等变化,一些地名、番号与现在有很大差异。特别是档案目录不能全面反映档案内容,必须一份份、一页页、一行行辨认、查找、分析、整理。

刘义权每天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逐件档案查找有关线索。高强度的伏案工作,使他积劳成疾。去年九月,刘义权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不过,老刘一边治病,一边坚持工作,因为他想的是:“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手头的档案关系到中美军事交流的大局,分配我的任务没有完成,我不甘心啊!”

解放军档案馆副馆长李钢对记者说,刘义权负责六万多件档案的查阅工作,他至今已查完了五万多件。确诊患癌症之后,他在治疗中坚持完成了五千多件档案的查阅。目前在病床上的刘义权,最牵挂的依然是九千多件未竟的工作。

刘义权和同事查出多份有价值的涉美档案信息,已形成中美军事档案合作的初步成果。今年四月,美军国防部档案代表团访问解放军档案馆,刘义权身患绝症仍扑在桌前查找美军失踪人员的线索,令美方深为震撼,集体用掌声向刘义权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

美军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查尔斯?雷把一枚写有“保守承诺,你没有被遗忘”字样的纪念章送给“亲爱的中国兄弟”,称刘义权“体现中美军事合作交流和中美两国军人友谊的最好见证人”。

美军太平洋总部联合查找战俘与失踪人员司令部司令多娜?克里斯普海军少将也将一枚写有“等待你们回家”的纪念章放进刘义权的掌心,眼含热泪说:“我代表被俘失踪人员的亲属感谢您,对所有美国人民来说,您是一位英雄,您用最珍贵的时间为我们进行查找工作,再一次感谢您……”

对于美方的感谢,刘义权却很淡然。在他看来,这是军人的素质和职责,更是他心中那简单的道理:“我们丢了东西都会着急,更何况是人找不到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