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和老公小季都是非常能干的人。小季于九十年代初来美国读物理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正好他打工的那间餐馆的老板要退休,他就和老板签了先租后买的协议,自己当起了老板。
他拿出做学问的劲头来经营餐馆,除了没日没夜地扎在餐馆里干,还到西餐馆去取经,看人家的装修风格,接待礼仪,将餐馆由过去主要面对中国人的经营方针改为面向所有的社会大众,餐馆在当地人中渐渐有了口碑,生意变得越来越好。
他们家的经济状况随之改变。夫妇俩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当地的留学生中首开先河。那时小薇还没有拿到学位,为方便她上学,房子就买在了大学附近。
小薇一边读书,一边生孩子,一边在自家餐馆中帮忙。后来他们把小薇的父母接来帮着带孩子,等到他们将当初买餐馆的钱全部付清了以后,这时候就觉得自家住的房子有点小了,地点也不算好,就又在好学区买了一栋大房子。
小季自己动手将第一栋房子改造成了几个小单元,分租给中国留学生,最多时,那栋房子住进去了十多个人,租金一个月可达两千多元。
小薇学的是财会,毕业后发现能找到的工作起薪都很低,她干脆在小城的另一侧开了个自家餐馆的分店,和老公的餐馆遥相呼应。
很快,他们又买了第三栋房子。买这栋房子在当地华人中轰动一时,因为那是中国人中最贵最豪华的,尤其厉害的是房子完全用现金买断,没有向银行贷一分钱的款。
第二栋房子小季又给租了出去。
小季出国十多年没有回家探亲过,一开始是因为上学,后来就是餐馆的生意太忙,离不开。
这一年他母亲生病了,他终于带着儿子回到了久别的故土。
他家在山沟里,穷乡僻壤,小季看到自家土坯的老房子满目苍夷,躺在床上的母亲,盖的被子依旧是原来自己在家时父母盖的那床带补丁的被子,父亲的腰身已经佝偻了,禁不住红了眼圈。
他在开了餐馆家里经济条件好转以后,曾偷偷摸摸给父母寄过几次钱。有一次被小薇发现了,大打出手,闹腾了好几个月,让他心有余悸。而父母来信总说一切都好,不用挂念,他也就自欺欺人地认为父母并不需要他在经济上的资助。
小季马上把母亲送进了县医院,把随身带的美元换成人民币交了押金,给母亲治病。
母亲的病稍一好转,就急着出院,怕花钱,小季拧不过母亲,只好开出了最好的药拿回家让母亲慢慢治着。
小季有个弟弟人很老实,因为父母身体不大好,没有出去打工,就在家里务农,快三十的人了,还没有结婚,连个对象也没有。
村里有出去打工的人家,房子都翻修过了,还有几户盖起了瓦房。
来串门的亲朋好友提到小季的弟弟都快三十了还没有对象,主要是因为家里穷,没有像样的房子,姑娘家不肯嫁过来。都跟小季说你是村里最有出息的人,父母把供你出来了也不容易,你都在美国挣洋钱了,还不帮父母把房子翻修一下?
父亲听别人这样讲低着头抽着烟袋,一声不吭,母亲躺在床上叹气,小儿子娶不上媳妇一直都是他们最大的一块心病。
小季也觉着家里的房子的确需要修一修,而且弟弟如果娶了媳妇母亲一高兴说不准病就好起来了。
打听现在盖房子的行情,父亲说如果只是翻修一下有个几千块钱就可以了,如果要盖瓦房,怎么也得要六、七万才行。
小季到县城给小薇打电话,让她汇一万美金过来给家里盖房子。那时的一万美金,可以换出来八万五的人民币,他合计着剩下的钱正好可以用来给弟弟娶媳妇。
小薇一听就火了,说你这次随身带了一万块钱走的,这才几天功夫又要汇一万,你以为我们的钱从天上掉下来的?你父母怎么这么贪心,他们还能活几年,还想着住瓦房?他们死了,那房子你还能回去住啊?都变成你弟弟的了,凭什么?我才不当这个冤大头!
小季解释说家里的房子真的太破了,需要修一修,老家现在就这么点事,办了就安心了。
小薇说:“你少来这一套,你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生病了还不得我们出钱,什么最后一回事,以后肯定是没完没了,你家那就是无底洞。”
无论小季怎么解释恳求,小薇就是不答应寄钱过来。
眼看半个月的假期就要过去了,小季思来想去,想起包里带来了一个支票本。他到县城的银行去问可不可以兑现美国的支票,银行的人从来没有办过这种业务,特意去请示上级,得到的指示是可以存支票进去,等到美国的银行将钱打过来,就可以在这边取钱,这边的银行会扣掉一点手续费。
小季很高兴,连忙开出一张一万美金的支票,收款人写上弟弟的名字,存了进去。
然后把收据交给弟弟,和他交代了一番,让他一个月以后到银行来取钱,拿到钱以后就可以张罗盖房子的事儿了。
村里人这下都知道小季给了家里一笔钱,他家要盖新房了,开始有人登门给小季弟弟介绍对象。小季的爸妈高兴得嘴都合不上了,爸爸的腰似乎都直了些,妈妈人逢喜事精神爽,竟然可以下炕了,张罗着做小季 爱吃的菜给他吃。
小季在父母亲的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家乡,想到自己这次回来给母亲治了病,又出钱给家里盖房子,弟弟的终身大事跟着就有了着落,心中既欣慰又有几分挂念,同时还有几分担忧。
他担忧的是老婆小薇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只怕不会善罢甘休。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