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这个词汇,本来是照拉丁文的读音,直接译为汉语的。我国古代不说幽默,只有滑稽一词。这些年来,外国的幽默理论如康德、柏格森的著作译过来不少,中国的教授孙绍振也在涉足幽默并出专著。
记得当年鲁迅曾说过中国人不擅长“幽默”之类话,他在《从讽刺到幽默》这篇杂文中指出:“‘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而现在又实在是难以幽默的时候。于是虽幽默也就免不了改变样子了,非倾于对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的‘说笑话’和‘讨便宜’。”
即使在今天,也有人写文章说,中国人不懂幽默,不宜幽默,总而言之,幽默是西方人的天性,而中国人的幽默还处在“初级阶段”,多半还没有兴趣去幽默,甚或不会幽默、不敢幽默。有人分析中国人缺少幽默的原因说,也许是过去多年运动吓的,一个个总是板着面孔在警惕什么。一些领导讲话像背诵课文,干巴巴的叫人听了瞌睡;在报刊上,大部分文章铁板一样严厉生硬,读起来毫无举兴趣;公共场所用语更是让你心惊胆战,到处贴满了坚决打击严厉禁止违者必究后果自负及禁止和处罚等可怕的吓人字眼儿,似乎大家都是屡教不改的罪犯。前些年,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如今又有人说:“中国人你为什么不幽默?”
然而,我却不这么看。不能说幽默是西方人的专利,咱们中国人就不会幽默。我以为说中国人不懂幽默的先生们,是因为他们并没走到老百姓中间去,离老百姓太远,自然就体会不到老百姓的幽默。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老百姓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幽默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单说民间流传的那些“顺口溜”和“俏皮话”吧,其幽默水平恐怕是西方人所不能企及的。
还是好几年前,有这样一段俏皮话,套用了“文革”中人们常念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段语录,只改动几字,说:“革命就是请客吃饭,革命就是做文章,就要那样温良恭俭让……”你看,这段俏皮话对干部的不良作风的批评,是多么幽默而又切中时弊啊!你能说当前不存在这样的风气吗?用公款请客吃饭已是常事,搞花架子作表面文章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至于对腐败问题的查处“温良恭俭让”,更是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最近,又听到一则民间幽默,也是颇具水平的。说,某单位的一把手特别骄宠纵容某个女下属,先是眉来眼去,继而发展到实质性阶段,女的也从基层调入科室。群众于是管这位女士叫“头疼”,即头头疼爱的简称是也。结果,二把手心生嫉妒,亦不甘落后,起而效之,开始骄宠纵容一个长相不错的女下属,再叫头疼,会混洧视听,群众想想,那就叫做“偏头疼”吧。
两个绰号加起来五个字,幽默的水平,批评的效果,却比五万字的文章还棒,是以少胜多的范例。
还有段幽贪官一默的顺口溜这样说道:工资基本不动,烟酒基本靠贡,老婆基本不用。前两个好理解,后面的是批评他养小蜜、包情人之类的风流腐败的,绕了好一个弯。想通了你会忍俊不禁,当然,想不通就不勉强,说明你没有幽默感。
真是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分寸、火候拿捏得如此之准,任哪个刀笔吏,也得甘拜下风。
按福柯的理论,话语是一种稀缺资源,说话是一种权利。普通老百姓,无报纸可登,无电视可上,属于话语权利极小的那部分。王小波称之为“沉默的大多数“。
然而,我却觉得,老百姓的幽默虽难登大雅之堂,却深得人喜欢,生动、深刻、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