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看过老舍的《观画记》之后的一篇习作,是对讽刺文字的一个练习,并无意攻击艺术人士及艺术本身。)
其实,我这篇文章真正的标题叫--
事关艺术
实在不能算是一个“艺术”的人,比如想去普罗旺斯是因为琼瑶的《又见一帘幽梦》而不是梅尔的《山居岁月》;看见《自由引导人民》,我首先想到的是“这身儿衣裳好像不太适合作战”而不是“象征意义的理想形象”。
《自由引导人民》,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还有博物馆,真生气为什么那么多博物馆,要是坚持不去呢—就没想过不去啊,因为都是要去的吗!在纽约上州实习的时候认识过一个女生,看着也不觉得比我长得更艺术,但说出来的话,真是让人气馁!那天她借了我的房子去纽约玩,当然他们就去了大都会了,回来她说“那咋那么好呢!?我呀,我盯着那个画,能看那么长时间。真想就在那看下去!”我没敢接话。要是我能盯着一幅画很长时间,多半是因为它正对着椅子—也别说多半了,就肯定得了。
我也去大都会,闭馆之前半个小时去,卖票的都挺惭愧的,就剩半个小时了,艺术的海洋里,刚闻到海洋湿润的气息,就下班了!所以,就收我几毛钱。埃及的,石器时代的,实在搞不懂,好在那会儿有个中国馆,有些中国字画,我想,我往那一站!谁不得以为我也能写那么一张!我仔细端详每一幅,尽量认全那些字儿。
要是有人从国内来,我一定带他们去博物馆,表示我自打出国之后,从吃的饭到做的事,都不同以往了。直到那次。有一个周二我带着一个老太太去了现代艺术博物馆,那会儿周二不收门票。那个老太太站到一幅画前面端详了半晌儿,说了一句话:“就这个!我也能画出来”。我凑近看了眼作者:梵高。
那我当然不能说这个老太太是谁了。
我扫视了下旁边,没有亚州面孔,我就镇定了。鼻尖上惊出的汗慢慢儿的回去了。
在这欣赏梵高几幅草稿--是啊,草稿都能卖上那个价。
所以,这艺术品的价值是不是主要看签名呢?得看是谁画的。要是这个“谁”还没成气候,那就得有个成气候的“谁”点一下。要没有教皇利奥十三,那圣家大教堂就是“一块石头”,那要都一块石头了,高迪还能算艺术吗?
出去旅行的时候,我尽量的去博物馆,万一我被什么醍醐灌顶,感召了,从此什么都能看懂了呢!--概率不大,但不得不防。去威尼斯的时候就去,排队。满天棚的画,完全不知其所以然。那次没有被感召。出来之后走了两步,老公说:“咳!圣马可在这啊!我说不至于把个广场都围起来收费了呢!”看着我脸色不虞,他又说:“都排到了,我能好意思说我排错了!?再说,威尼斯上厕所可贵了!也不算白去,啊?”
我还有什么可说的。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知道我对艺术上真是特别的无知,我并不拿这个当个优点,象鲁豫说起她数学的不及格一样。我是真心的希望进步!我还有希望!我这一儿一女,至少有一个得去艺术系!学成之后,从故宫开始,一件一件,摆开了揉碎了,给我一讲。那会儿的我,肚子里的艺术多的,只能慢慢的行走。我就挨个yard sale翻,一不留神就能发现个谁的真迹!
也好几亿!
美金!
========================
行了,看吧!这就是“美术史上最优雅的裸体”:
《维纳斯的诞生》,现藏于佛罗伦萨乌斐齐美术馆
古希腊人想象中的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即生下来就是个少女,生来就完美无缺。没有经历过婴儿之身,没有经过非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