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者》读后的反思 戈壁柳
胡发云是中国当代最具反思力度和深度的作家之一。在社会上充斥着铺天盖地的迎合商业炒作的男欢女爱文学作品时,在文坛中许多作家回避可能敏感的话题,致力于写一些颂扬太平盛世的文章时,胡发云却推出了一系列思索挖掘当代历史盲点的中篇小说。《隐匿者》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文革已过去三十多年了,当年揪人的和被揪的,打人的和被打的,抄家的和被抄的,抢房的和被抢的,高升的和下放的,现在都进入了中老年。这一段讳莫如深的历史却被打了包很少触及。那些把卞仲耘打死在操场上的,冲进老舍家抄家的,在台上按彭德怀脑袋高呼批斗口号的,割断张志新喉管押送她赴刑场的,砸文物破四旧的疯狂的革命派们,在全国范围不下上千万。如今他们忽然销声匿迹,好象从人间蒸发了。这些隐匿在社会各处的隐匿者,他们为什么没有勇气站出来忏悔?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经受什么样的社会的,世俗的,道义的压力?《隐匿者》抓住这个被许多人刻意回避不敢触及的社会现实,勾画出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副市长吉为民就是这上千万隐匿者之一。他工作勤奋,深入群众,廉洁奉公,从基层一步步升到现在的职务。但是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他为了证明自己革命曾经打了认真办学的中学校长索一夫导致校长自杀。三十二年的漫长岁月中吉为民隐瞒了这段残忍的过去,直到索一夫的女儿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抖出了这段往事。她的问题像一把利剑,刺中了吉为民的灵魂。
“我不知道,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有多少这样的隐匿者?以致我在和别人交往时,常常会毫无缘由地想到:他会不会就是打我父亲的那个人呢?他会不会是一个曾经伤害过别人,但却装得若无其事的隐匿者呢?”
要想忏悔必须面对社会的,道义的,家庭的,仕途的巨大压力和代价,文章对吉为民的思想矛盾作了淋漓尽致的刻画。
“勇于承担自己的罪恶或过错,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一方面,你拯救了你的灵魂。另一方面,你就要开始接受世俗的惩戒,甚至毁灭。。。。。。”
女儿一直像亚瑟相信蒙泰里泥神父一样相信自己,最后却发现这个道貌岸然的神父竞是一个撒谎的家伙。。。。。。
更令人恐惧的是,当一个人终于有了勇气,从隐匿的阴影中走出来,走到阳光下,所有那些躲在阴影中的人,都会向那个人吐去最刻毒的唾沫,要将他淹死。而那些旁观者也会幸灾乐祸地看着他淹死。
《隐匿者》并不局限于吉为民个人的思想挣扎和得失权衡,它进一步探索隐匿者的社会基础。几十年过去,隐匿者们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占据着各种各样重要的岗位。他们盘根错节,互相包庇,隐瞒这一段历史。如果一个人站出来忏悔,势必牵连出其它人。其它人会怎么样呢?他们会不会认为你出卖了他们,伤害了他们,甚至也毁灭了他们?他们有没有承担的能力?他们会不会矢口否认这件事?会不会说你是诬陷?还有你的家人,孩子,朋友,他们会有怎么样的感受?对他们的正常生活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正像老市长所说:“我们都是隐匿者哟,你只是一个小隐。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朝廷。……这么些年来,我们要是在每一件事上,都像圣徒一样跟自己的失误和罪过过不去,那么,我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就剩不了几个人了,也就没有今天的稳定也没有了今天的进步。”
老市长道出了严峻的现实:“实际后果是,你一说出来,你就更没有资格了,连原来的资格都没有了。而那些不说的人,却比你更有资格呢。”
《隐匿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跳出了个人恩怨,把我们引入更深层的思索。我国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中,你斗我,我斗你,这场运动你整别人,下一场运动别人整你,整人的和被整的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在那种以革命的名义的教育下,人性得到极度的扭曲。把一个无辜的人置于死地可以毫无愧意,为仕途可以出卖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为求自保而附和恶势力迫害多年的老同事。这些年来哪个人的内心深处没有隐匿着一些难于启齿的伤痛?老市长一段振聋发聩的内心独白说得很坦率:
“你想想,这几十年来,颠颠倒倒黑黑白白,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一世清白?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没干过一件昧良心的事?从红军整肃‘AB’团起,到解放以后的历次运动。除非你是桃花源中人。谁都难免做几件甚至几十件伤天害理的事。……57年划右派,光我的笔下,就划出去几百。大多是本市名人。这当中有自杀了的,离了婚的,发了神经病的……这当中,有些是上面要我划的,有些是我看着不顺眼的……我就不知道这事罪孽深重?我就不知道这事越往后越要挨子孙骂?我也想过,像你这样,对自己来一次自我清洗,将当初那一批人集合起来,当众向他们说清实情,脱帽谢罪,请求原谅。追悼会的时候,让他们好说,这个小老头,还算是一条汉子,敢做敢当。可这事能做吗?……我能做吗?我做了,其他的人怎么办,我当时的那些上级怎么办?不是将他们晾在台上了嘛!”
当年和吉为民一起毒打校长的另一名高干子女张小娜道破了其中的玄机:“我们后来吃了那么多苦头,我们的爹妈吃了那么多苦头,谁又给了我们一个道义一个姿态?……我还没有去追查那些什么隐匿者呢,她倒查起我们来了。……你要为他们负责,谁来为我们负责?我们十五六岁,毛丫头毛小子的,一颗红心,满腔热血,一点私心杂念都没有。我们是跟毛主席干革命呀!”
问题就在于这一切阳光下的罪恶,恰恰是在革命的名义下干出来的。法国大革命时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的著名政治家罗兰夫人,临刑前在自由神像下留下了一句令人深思的名言:“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有了这一顶革命的光环,隐匿者们拒不忏悔就心安理得,他们封锁消息不让真相大白就名正言顺,受害者就必须照顾革命大局永远含冤受屈。而像吉为民这样受不了良心谴责,勇敢地站出来坦承的少数隐匿者,必然受到威胁,打压,抹黑和围剿,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一个不懂得忏悔和反思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以敏锐的触觉和深入的思索揭示社会的进步和弊病,是文学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索尔仁尼琴说过,“在我的生命尽头,我希望我搜集到并在随后向读者推荐的、在我国国家经受的残酷的、昏暗年代里的历史材料、历史题材、生命图景和人物将留在我的同胞们的意识和记忆中。这是我们祖国痛苦的经验,它还将帮助我们,警告并防止我们遭受毁灭性的破裂。”《隐匿者》不仅给我们文学的享受,而且给我们思想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