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家乡的母亲河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再写一下夏粮。
  夏粮是小麦和大麦。油菜是经济作物。它们同时播种和收割。
  夏粮相比水稻要简单一些,时间也短。稻子收割后,以前是先翻田,然后是整理田,洒下麦种。现在有很多地方直接将麦种洒在稻田的板块上,居然是一样的。这也许是它多年能生存下来的原因,生长旺盛。只要以现代的管理,打打除草剂,施肥。最好是麦苗长出后,下一场大雪,害虫都被冻死,这样来年的收成肯定会好。现在我们南方的雪也少了,2007年的大雪是反常的罕见。
  大麦的成熟期比小麦要早约十天,我们这里现在也很少有人种大麦了,一般是北方才有了。
  油菜,有两种做法,一是直接下种,二是移栽。油菜最怕的是开春上苔后,气候反常,突然变冷或下雪,那样会对它的生长极为不利。收成肯定会减少。还有到结果实时也不能有特大的风暴,油菜吹倒后,也会减产。
  麦子成熟后,先是收割,再脱粒,晒干。
  油菜同样是打下来后晒干,如果遇上连绵的大雨天,它会发芽,这样的菜籽出油率会大大降低。
  农民是伟大的,他们默默地辛勤耕耘,换取的是很低的回报,我们每一位在坐的必须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要轻易浪费粮食。全国的人口中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做农民同样光荣。

  (家乡的母亲河──官溪河)
  被硕大的三大湖泊所环绕,纵横交错的河流通过,高淳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解放后,圩堤的合拢,很多河流已经成了内河。现存的官溪河是唯一的一条可供交通、泄洪和养殖的河流。全长约十公里,南起固城湖北端,北与石臼湖相连。每年的洪水季节,皖南山区的水经大南湖流入水阳江,部分洪水从新河庄分流到固城湖,再经官溪河流入沙河又回到水阳江。
  我小的时候,70年代前杨家湾水闸还没有兴建。每年的河水到冬季就干涸了,只剩一条宽约30多米,深约3~4米的河底水道。每到那时,有鸭船的农户就到官溪河捕鱼,方法有很多种:有旋网、虾拖、钯子、麻罩、触网、耥、鱼叉、削刀、挂钩、兜兜网........各种工具捕的鱼也不一样。
  旋网,必须要两个人,一人耥(划)船,一人在前面撒网。捕的鱼多种多样,鲤鱼、鳜鱼、白鱼、黑鱼、鲫鱼......除了小鱼小虾不要,什么鱼都能捕到,只是看运气了,这里的古语是:十网九网空,一网就成功。后来这话也比喻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虾拖:只需一人就行。虾拖的样子很特别,它是一个3米宽半圆形口袋网,网有半边装上铁锤子,另一边是木浮子。放在水中后形成一个自然的网袋,用绳子固定后带在船尾。船在河里来回拖著走。虾拖,就是以捕虾为主,中间也夹杂著很多叫'温国郎' 的小鱼。我记得父亲就做过拖虾,我家没有小船,但有虾拖,父亲就租一条小船来。最多一次一夜拖了三百多斤大河虾,那时的虾不值钱的,小鱼几分一斤,虾子几角一斤。有时也租不到船,人家只愿意借给你。我们这里的古语说:借船担心,租船拆钉。
  钯子:有点像钯草的耙子。用很多的鱼钩绑在一个个的钯枝上,装上一根柄,柄较长,但不宜太粗,柄要有柔软性,否则钯不到鱼。钯的鱼有大有小,鳜鱼、鲤鱼,也有昂刺鱼等,船一人掌握就行了,在船头一面钯,船一面走,人多反而不好。
麻罩:很奇特的一种捕鱼工具,看似简单,但须有手艺,不会的人,即使你罩到鱼也拿不上来的。它的样式是一个用竹子做成的直径为2米的圆圈,圆周用网连起来,网高约一米,上面的网周围有十几个绳子连著。下面用三个竹子扎在圆圈上,上面三个竹头扎在一起,形成'三叉马'。罩鱼的时候,将绳子抓住手里。当鱼被罩住时,鱼跑到一边就通过绳子将信息传到手上,那时必须在鱼动的信息处松掉手上的绳子,使鱼的位置形成一个网兜,再迅速将麻罩往上一提,鱼就没处跑了。一般麻罩罩到的都是大鱼多。
  触网:是一个三面用网围著有底,一面开口的捕鱼工具,有用船的,也有下水的,在左手靠岸边一拦,右手用三角形的棍子,将鱼往网里赶,再迅速一提,一般是小鱼多,偶而也有鲫鱼。
  耥:最小型的一种,一根长篙,前面装个捞斗,在岸边耥出去,收回来,都是小鱼小虾。
  鱼叉:很简单,在水里乱捅,名曰:触黑叉。也就是毫无目标地捅,当触到鱼后,就知道了,再轻轻地挑著拿上来。大鱼较多。
  削刀:用一根像船浆一样的木料,最前端有几根刀刺,在水中削来削去,刀刺上有倒刺,鱼削到后就跑不掉了。多数大鱼。
  挂钩,也叫侧钩:一根绳子上挂著很多的钩子,在河道两边两人来回牵引著走动,手一提一提的,当挂到鱼后自然知道的,挂钩是很灵敏的一种捕鱼工具,往往捕到的也是大鱼。它还有另一个用处,当落水者的尸体沉入塘底后,用这种挂钩,来回一拉就能打捞上来。
  兜兜网:一人在岸边使用,两根竹篙的顶端,装上一个网兜,分开竹篙后,将网兜往岸上慢慢收回。多数是小鱼。
  以上的捕鱼工具除旋网外,都是在河水干涸的情况下才能应用。收获颇丰。
  这河里的鱼和长江中的一样,鱼的味道鲜美,就是那'温国郎'烧的腌菜,目前也是我们高淳的一道名菜,味道特别鲜美、好吃。赵本山参加螃蟹节来后,都夸这道菜特好吃,是从来没有吃过的美味。
  除搞鱼外,我们这里还特产一种河蚌,土名;鸡丫眺,每年的秋冬季最多,比海里的蛤蜊鲜贝还要好吃,但它价廉物美,不像海鲜那么贵。南京也有从高淳运过来卖的,我看到过几次,也买了。只是有很多人不识货,哈哈。
  官溪河,养活著高淳一代又一代人。现在也是通往京杭运河的运输纽带。河水清澈,鱼儿活跃,螃蟹肥大。是家乡的母亲河。高淳的母亲河。

——————————————————————————————————
  作者:我要回到过去 回复日期:2009-08-14 19:29:28   

看了这几节,勾起了我这个小农民的回忆,在那个生产队的年代,农村中学一年有两次农忙假,一次是七月中旬,一次十月中旬,十五、六岁由于生活条件苦,身子才刚发育,生产队干活挣公分肯定干不成,但大人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家里自留地的活就要靠自己去干,那段时间好像自己就是主人,担水做饭、摘菜浇地、割草喂猪喂羊,晚上大人去打谷场干活,自己在家还要带着弟妹睡觉。几十年过去,现在兄弟姐妹在一齐回忆觉得那个时候家是最温馨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