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高淳人,因为交通闭塞,很少出门。也有出门做生意的,无非是两种人,一是从水路,自己趟一只小鸭船,在船上集一个小蓬子能睡觉,再带些米、硬柴和一个缸灶锅(也叫缸缸锅,由陶瓷烧制而成的小灶),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住下,经常带上自己家产的棉布和农副产品去外地换钱或换木桶、脚盆澡盆之类的。也有换木料回来盖房的,反正什么划算换什么。
高淳人做生意也好,出去谋生也好,一般都是单一的行动,总想自己能碰上一个好的机遇,赚的比别人多。出门时间长短不一,有时半年几月,他们在外也见机行事,哪怕是换来东西也可以卖,重新又去买,目的只要能赚到钱。这种人被称为"趟小渡买卖"。
第二种人;是从旱路出发做生意的,一般是一人行动,都是以挑为主,做的生意也比较单一,以茶叶布匹棉花等比较高档精致的产品为主。这种人一般称为"挑担鬼",他整天是挑著一百多斤的胆子在路上走著,来去都是重担货物。只要碰到这样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背驼驼的,晒得很黑,身上很脏。一般跑一趟山里来回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非常辛苦。
我有个堂伯就是做“挑担鬼”的,到70年代他死前都还做著这个生意。看似很瘦,但走路挑担一般人都不及他。
旧社会,我们这里的农民以种田为主,没有田的就去打长工,头脑灵活的就以上述这两种形式做买卖。圩乡片主产水稻和小麦,也有少量如大豆、芝麻等经济作物,山乡片生产棉花、山芋、小麦等。有时圩乡和山乡的产品相互到高淳市场来互补。
再远的就是到安徽浙江一带山区,这里有个故事:
说:山乡和圩乡,有一对交往了多年的好朋友。山乡的朋友憨厚老实,圩乡的朋友比较灵活。
一次,圩乡的朋友到山乡朋友那里去玩,想买一副好一点的寿材料(棺材料)。去后,山乡的朋友很高兴,就用上等的山珍好菜招待圩乡的朋友。玩了几天,临走时就送了他一副寿材料,让圩乡的朋友带回家。
那圩乡的朋友要付钱,山乡的朋友怎么也不肯收,他说我们是什么交情啊,要你的钱我就不给你了,这副料你回去把材刮了放著,百年之后自己用,不要给别人。圩乡的朋友就带著这料回家了。
他在路上想,哎,山乡人也真小气,我是想来买一副粗一点的木料,谁知道他以为我不给钱,就送我这个。也不管了,拿回去再说吧。
到了家,过了一段时候,就将寿材刮了(将棺材做好了)。
几年后的一个夏天,天气很热,山乡的朋友来拜望圩乡的朋友,还随身带了四两茶叶来给圩乡的朋友作为礼品。圩乡的朋友一看,小气巴拉的,带来一点茶叶,也没在意就放著吧。
出于礼貌,也用烧酒大肉招待他,还特意买了一条鳜鱼。吃饭时两人喝酒,圩乡的朋友将鳜鱼头夹给他吃(鳜鱼头是没有肉的)。山乡的朋友一看,知道圩乡的朋友已经在某些地方怪了他。酒喝到八分时,山乡的朋友将一碗猪肉,偷偷地放在那刮好的寿材里。
过了三天,山乡的朋友还没有走的意思,圩乡的朋友不再买菜了,就以平时的家常便饭招待他。
山乡的朋友看出了名堂,就从寿材里将那天放的一碗肉端了出来,说,老弟啊,我知道你怪我了,你别小看这副材料啊,再热的天,菜放里面十天八天是不会坏的,我为你的这副料,放火烧掉99座山头,就选了这几根料的。
圩乡的朋友一听,顿时惊呆了,马上要杀猪宰羊重新招待山乡的朋友,山乡的朋友笑笑说,不要了,我要回去了,家中还有事。走时圩乡的朋友知道已经得罪了他,立刻陪罪,但已经迟了。他只好叫家人用袋子帕了几斤银元给他,作为补偿。那山乡的朋友也没有客气,就带著银两走了,
山乡人来到一家理发店前,摸摸自己的头发有些长,就想理个发再回去。到了理发店,将那个装银元的布袋,随手摔在鸡笼上。发理好后,问理发师傅要多少钱,理发师傅说十文钱,山乡那位朋友就对理发师傅说,我没有零钱,把这个布袋里的东西给你吧,他知道布袋里是什么,朋友的路断了,要了这个有何用呢?不如讨好一下这位理发师傅吧。山乡的朋友就回家了。
圩乡这位朋友知道错怪了山乡的朋友,也没有办法了,朋友就这样断了往来。一天想起他还带了一点茶叶过来,就抓了一点,到茶馆泡茶喝去。吃了一开又一开,茶已经喝淡了,这时走来一位做茶叶生意的人,到茶馆来喝茶,他看到圩乡这个茶客喝的茶叶,就说,你喝过的这茶还卖吗?圩乡人一听,问他怎么说,那人说如果你愿意卖的话,我以十两银子将你喝过的茶买下。那圩乡人一听后,眼睛都傻了,眼前一片漆黑,没有说话,一直哭到家。
这故事,我小时候在生产队干活时听来的,至今非常清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看官你自己悟去吧。
我在这里说的圩乡人不一定是指高淳人,但当时闭塞的高淳人,最起码有这样一个相同的习性。以致现在有的人同样如此,高淳有些人看不得人家烟囱冒烟,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