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我们三兄弟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公元2000年,我整40岁。这个年纪,我还是上小学时,我就算过。我说:我到2000年正好40岁。在那时看来,到40岁这个年纪似乎是很遥远的事。可是像一眨眼的时间竟然已经到了。
  这年,我已经到了省城南京。
  二弟是一名海员,他八十年代中期,被江苏省江海航运公司招聘后,九十年代初又转到南京远洋,一生就没有再改过行业,在这个岗位上辛苦大半辈子,如今还在出海。
  三弟也是这一年从部队转业回地方的。他分配在一个事业单位,从一个小小的职员做起,短短的几年时间后,成为该单位的负责人。部队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他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还是一不懂事的孩子起就去了部队。我深深记得,他写回来的第一封信,那字,犹如一堆打成的乱稻草。论学历,三兄弟他是最低,可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却是最一帆风顺。这一切与他做人的原则,不是没有关系的。单位大大小小新老员工都非常尊敬他,人们平时见到他不是怕他,而是愿意和他共处,帮人办事忠心耿耿。我也为有这两个弟弟而自豪。
  平时有事,我们相互帮忙,过年过节相互走动,不分彼此地孝敬老人。父母亲没有因没有女儿而后悔过,他们生我们弟兄三个,虽然迟了些,但是还是很满意地享受老年的天伦之乐。
  不仅我们兄弟三个和气,妯娌们也是同样团结。就连小兄弟三个到一起也很是愉快。很庆幸我有了一个大家庭。

  时间到了2005年,二弟仍然是在外的时间多,在家的时间少,有时出去一整年,回来休息一两个月就去上船。
  三弟很敬业,在单位已经成为了负责人,两位弟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县城买了房子。父母亲也在2000年搬回到村子的住宅里去住了。
  我在南京的发展还算顺利,于2004年在江东中路,按揭了一套商品房。
  过春节后,到端午节这段时间里,我在三月份回去过一次,本打算在端午节时回去看望父母亲,但临时安排了事情,走不开。于是我打了个电话回去,正好父亲接到电话。
  "爸爸,我是老大景头。"我说。
  "哦,你在哪里?"他问。
  "我在南京,本来说今天回来的,有点事走不开,过几天才能回来看你们了。"我说。
  "没有事,你过几天再来吧,家里一切做好了,油菜籽收上来了,秧也插了。就是比往年感觉得到吃力些。"他说。
  父亲说话喉咙听起来有些沙哑,于是我问他说:"爸爸,你的喉咙怎么了?这点田也不要种了。"
  "没有什么,忙成光可能吃了点力。"
  "妈妈呢?她身体也好吧?"
  "你弟弟来了,她在厨房,身体都很好,你别担心。"他说。
  "哦,这边事情能放手我就回来看你们。"
  "好的,没有事就挂了。"他说。
  "好的,爸爸再见。"
  挂了电话,我很庆幸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健康,我最担心的是妈妈,她很瘦,吃的也很少,一有心事整夜就失眠。
  我出来后,每年的几个重大的中国传统节日,我都会挤出时间,回老家看望他们二老。
  父亲那8分地,我们早就叫他不要种了,因为现在不像以前,8分地一年的收入,我们有时一个晚上的花费都不够,随便节省一点也够他们用了。父亲就是不肯,他说不是这么讲,农民就是要种田,一天看不到庄稼,心里就不舒服。即使田里没有事,他也经常去看看,因为他每天去习惯了,看看即将成熟的庄稼,看看生他养他的土地,心情舒畅。生产队田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