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我再提一个关于您出席国际会议的问题。人们注意到,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您出访和参加国际会议的次数比以往多了,在与世界携手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舞台上,请问总理,中国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总理] 这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从一开始我们就认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必须加强合作,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危机。你可能还记得,我在亚欧会议上曾经用6个字来概括国际合作,这就是信心、责任和合作。所谓信心,早在去年9月份我出席纽约联合国大会时就第一次提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然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的行动,在年初我访问欧洲四国的时候,除了传递信心以外,在最为困难的时候,我们决定向欧洲派出两个采购团。
所谓责任,就是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把麻烦留给别人。中国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所谓合作,你可以看到,我们今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同主要经济体加强政策交流,形成一致应对危机的共同力量。我们扩大了同一些国家货币的兑换,贯彻“清迈协议”,建立了东亚地区货币储备库,并且开始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采取的行动,有利于国际之间联手来应对这场危机。
[记者] 谢谢总理。我想提的下一个问题是,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一个大调整。面对抢占科技制高点这样一个大的竞赛,我们中国该怎么行动?
[总理] 其实到今年9月夏季达沃斯会议期间,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应该说已经看到成效了。我曾经讲过,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世界开始看到一缕曙光,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应对这场危机当中,因为开始比较紧张,我们集中力量在应对上。到今年下半年,我们开始有时间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过去应对危机出现的问题,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的未来。
我们作出了一个判断,就是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场科技的革命或者说大的变革,而决定应对经济危机取得胜利的关键还是在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
下半年,我们开始考虑对产业的科技支撑,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我记得有一次在无锡中科院物联网研究所参观,我在那里遇到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他们许多是从海外归来的学子。
他们给我介绍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就是传感器加互联网,也就是说通过传感器可以将互联网运用到基础设施和服务产业,它有着广阔的前景。为此他们起了一个很生动的名字,叫做“感知中国”。我知道世界上都在考虑占领科技的制高点,也就是占领新兴产业的制高点,这些才真正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为此,我回到北京以后,连续召开三个座谈会,有科技、经济和企业方面的人士参加,来研究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家都感到,除了发挥诸如像装备制造业等我们传统的优势以外,应该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这些涉及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领域。
[记者] 看到您的那篇讲话,题目就是“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理] 通过这些调查和座谈以后,我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科技界大会,总结和归纳了科技界、产业界、经济界提出的建议,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现在这个规划我们还在拟定当中,我们准备把它同“十二五”规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谢谢你。
对。其实我一直讲中国的经济问题,根本上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就是我常说的,我们经济上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的焦点还在于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地区结构、积累与消费的结构。更为重要的就是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我在基层看到工人在车床上工作,我对他们讲,我说每一个部件,它的精确性、它的工艺水平都反映着,或者说都深烙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只有那些勇于创新并且精益求精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希望也就在这里。
[记者] 说得太好了。经济发展最终是为了改善民生。我们的一揽子计划民生是重点,临近年终,也想请总理解释一下一揽子计划在民生方面我们采取的政策以及带来的实惠,在新的一年里,改善民生还有什么新的计划?
[总理] 你说得非常对。我们经济发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为了改善民生。在整个应对金融危机当中,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提高了退休职工的待遇和低保的水平。
这里我只想说,今年我们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在可以很清晰地划分为五个环节。一是新农合。二是在城市职工和居民中广泛地实行医疗保险。这两项工作涉及到每一个人。我可以告诉你,现在参加新农合的已经超过8亿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已经超过4亿人,两项加在一起已经超过12亿人。当然,也应该客观地说,我们现在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以及村卫生医疗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四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全国大约400多种,其目的就是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这项工作还在进行当中。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们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筹备了8500亿元资金支持。这项涉及全国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切实把它办好。
第二件事情就是从今年开始,我们在农村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的试点规模大约是10%,但是实际上已经超过这个数字。这项工作实际上是把公共的财政资源向农村倾斜。大家知道,这些年来,农民为我们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作出了许多牺牲。如果说你现在看工人的组成,大部分是农村来的。我们连续6年粮食取得丰收,是农民的贡献。我们完全取消了农村的各项税务负担,结束了几千年农民种田上税的历史,减轻农民负担大约1200多亿。与此同时,我们实行对农民种粮的各种补贴,几项最主要的补贴,合计每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也是1200亿。也就是说农民从过去要缴纳税费1200多亿,到现在国家要给他们补贴1200亿,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计算,而是质的变化。
我把话再说回来,我们今年开始试行农民的养老保险,也就是说通过两条渠道,一条就是国家财政,另外一条就是农民自筹。从今年开始,从试点单位开始,年满60岁的农民,每月可以拿到55块钱。这个钱并不多,但它跨越了一个时代。我仅举这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把民生放在重要的位置。
[记者] 您刚才讲的关于我们农村的很多政策都是历史性的转变,刚才你谈到农民,现在还有一个农民工的问题想向总理问一下。总理您接受新华社专访的消息,今天上午十点就在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公布了。
[总理] 是吗?
[记者] 对。网民们反映非常强烈,他们也向你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我带来了比较集中的两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关于农民工的,是一个农民工朋友提出来的。最近他们非常关注放宽户口限制和养老保险跨省就业能不能一起转移的这样一个政策。最近国务院确实就这个政策已经很明确地作出了规定。他们想知道在这方面,有没有具体的安排?
[总理] 提起农民工,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五年前,我曾经为一位叫熊德明的农民工讨过工钱,前几天她给我来了一封信,她说她养了一百头猪,她希望人们都能吃上放心肉。我帮助她讨薪这件事,实际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我更注重研究的是制度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研究涉及农民工的深层次问题了。
最近中央做出的两个决定。一个是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这是我们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需要。这项改革的具体办法还正在研究,但我可以把思路告诉大家。首先,我们要解决那些常年在城里打工,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而又没有户籍的人们,让他们融入城市,和城里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待遇。
第二,由于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在大城市我们还要考虑大城市的承载能力,而首要的是要引导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和大的集镇安家落户。
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从经济上来讲,可以增强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扩大内部的需求;从政治上来讲,可以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的人平等的待遇。当然,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我们还要坚持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济和社会制度。
[记者] 另一个问题是,一位网民说房价涨得太快了,一平方米一个月竟然涨了一千块钱,他们想请总理谈一谈房价的问题。
[总理] 我就知道网民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我每天上网看到大量网民的意见,甚至很尖锐的批评。因为房子对于每个人来讲都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今年房地产有了比较快的恢复,但同时房价在一些地区和城市上涨过快,也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
其实如何使房地产建设能走入一个健康的轨道,首先还需要弄清楚政府要做什么,市场要做什么。既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在这里我只讲一讲政府应该做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
对这两项工作,在资金、土地以及税收上,都要给予优惠和保障。
第二,要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房和改善性用房。但与此同时,要采取措施抑制投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住房必须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和省地的原则,特别要重视中小套型和中低价位房屋的建设。
第三,要运用好税收、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加以调控,稳定房地产的价格。
第四,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打击捂盘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的行为。我觉得只要政府有决心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政策,使我国的房地产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局面,这是可以做到的。谢谢。
[记者] 下一个是关于物价的问题。您说过明年工作中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请问总理,这里通胀预期是什么含义?大家对物价问题也都比较关心,想听听总理您的意见。
[总理]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然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而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是保护人民的利益。
我们提出这三者的结合,就是说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到一些通胀预期问题:第一,就是国际大宗物资价格的上涨可以传导到国内,比如像石油、棉花;第二,就是今年货币的发行可能影响到通胀的预期;第三,就是明年物价有一个“翘尾”的因素;第四,我们现在还没有出现通货膨胀,CPI刚刚由负转正,PPI也还是负的。
但是我们要预见到通胀有可能出现。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又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问题。物价如果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于一部分人来讲可能不成之为问题,但是对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贫困家庭,就会成为很大的负担。
我们必须给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使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物价上涨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这样经济才能够顺利地发展。对于这一点,我们提出来就说明中央重视这个问题,并且把它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
(请看 中国CEO温家宝 谈 中国现状与发展 (3)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2&postID=3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