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之死 ——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究因

二野,居于南美,正宗华人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元帅之死 ——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究因

翻阅朱可夫等前苏联将帅们撰写的回忆录,在论及卫国战争初期失利原因时均有一认同点:经历了1937 — 1938年间的 “ 大清洗 ” ,至战争爆发时全军严重缺乏军事素质高、作战经验丰富的中高级指挥干部。而从 “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 的观点来看,此状则使战前苏军全军形若一盘散沙。

苏联从沙俄末期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巩固,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以及西班牙战争、远东反击日本侵略等,培养锤炼出了一大批红军中高级干部,铸就了红军之魂。但在1937 — 38年间斯大林对军队的 “ 大清洗 ” 中,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被冠之以 “ 反苏托洛茨基军事组织 ” 、 “ 间谍和叛国 ” 罪名甚而以 “ 莫须有 ” 而披极刑。其中,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以其最高军衔、卓越才能及显赫成就而尤为突出。大清洗予苏联武装力量统率、管理、训练和备战以自我重创。

一,1934年基洛夫被刺杀 ——“ 大清洗 ” 的由来及结果

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1886 — 1934),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列宁格勒州州委第一书记。基洛夫1904年入党;1917年参加 “ 十月革命 ” ;1921年当选中央候补委员(1923年当选中央委员)、阿塞拜疆党中央书记。1926年2月担任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获选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为政治局委员)。基洛夫在列宁格勒做出了突出成绩,使之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他倾听群众呼声,帮助工人排忧解难,着力建设了一支强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他在党内日高的威望使他在出席1934年初党的 “ 十七大 ” 上获选中央书记。1934年12月1日下午,正在斯莫尔尼宫会议厅里主持州委会议的基洛夫被叫去接听莫斯科的电话,他走出会议厅门来到走廊的瞬间,被一名叫尼古拉耶夫的刺客枪击身亡。当晚斯大林率员赶往列宁格勒亲自主持对刺杀案的调查处理。基洛夫被刺身亡震撼全国。

半个月后的调查公报指认基洛夫的被害,系季诺维也夫及加米涅夫(苏联初期著名政治活动家;政治局委员;前者曾任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后者曾任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与斯大林思想观念相左,被圈为 “ 新反对派 ” )组成的 “ 恐怖总部 ” 的 “ 阴谋策划 ” 的结果。以此为由,以党内对斯大林持不同意见的其他领导人为主要对象、殃及全国的 “ 违反社会主义法制的大规模镇压和残酷行动就开始了 ” (赫鲁晓夫语)。为了进行大清洗,斯大林责令立法机构修改现行刑事诉讼法典,以使大清洗能得以从重从快且 “ 师出有名 ” 。同时还两次以中央名义向全国党组织发出秘密信,要求各地 “ 动员所有力量去击溃敌对分子,深挖党和人民敌人的反革命巢穴。 ”

自1935年始至1936年,大清洗酿成的结果是:1934年十七大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委中,有83人(占59%)被逮捕、枪毙;出席十七大的1966名正式代表中有1108人(占56%)被逮捕并定为反革命罪;1921年即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以及布哈林、李可夫被处决;十七大新获选的政治局委员2人、候补委员3人被处决;时以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成员中有8人被处决。清洗还秧及多名各部长、州委书记、州执委主席。全国280万党员中有122万人被清除;近800万普通公民被逮捕。

大清洗波及党政军,波及全国,给苏联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破坏、严重的灾难。

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之死 —— 1937 — 1938年间的军队大清洗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 图哈切夫斯基(1893 — 1937),副国防委员兼总装备部部长;苏联首批5个元帅之一。他出生沙俄贵族家庭,毕业于沙俄正规军校,1918年以沙俄旧军官身份加入布尔什维克红军,1919年起担任集团军司令、方面军司令,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充分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指挥的集团军给邓尼金、高尔察克统率的白匪军团以重创。为表彰他 “ 个人勇敢,广泛的主动性,毅力,指挥才干和军事知识 ” ,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他红旗勋章和荣誉金剑,并高度评价说: “ 图哈切夫斯基虽然具有天赋的军事才能,但他仍继续不断地扩大和掌握新的军事理论知识,同时巧妙地组织了许多次深谋远虑的战役。无论在一个集团军中,还是在指挥共和国各战线的几个集团军时,都表现出用兵有方,在东部战线和高加索战线上,为苏维埃共和国取得了击败敌人的辉煌胜利。 ”

和平时期,图哈切夫斯基先后担任过西方面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总参谋长、军区司令员、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副国防委员兼总装备部、总训练部部长等职务,参与组织了红军改革,研究了大量战略战术问题,为红军的建设和训练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认为是苏军军事科学研究最重要的领导人。他的军事著作达120多种。他积极追踪当代最新的技术成就,主张步兵的汽车化和装甲化以及多军兵种发展与协同。他的战略战术观点被以后发生的大战证实。1935年他发表《当前德国的军事计划》一文,强调了希特勒入侵的威胁,指出希特勒的帝国主义野心不仅在于有反苏的锋芒,而且有旨在鲸吞整个西方的复仇计划。可以设想,图哈切夫斯基的战略思想如果受到应有重视,将对苏联国防建设产生多大作用。但是,大清洗的浪潮却骤然横扫到了他身上。

1936年下半年始,军队里一批 “ 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有联系 ” 的将领被逮捕。当年秋天,苏联驻英国使馆武官普特纳应召回国即被逮捕,他是图哈切夫斯基的属下。他在审讯中招供说他曾把托洛茨基的一封信转交给图哈切夫斯基,并鼓动他参予阴谋活动。接着,已被捕的两个军级将领也揭发了图哈切夫斯基 “ 搞阴谋 ” 。1937年2月中央全会上,斯大林提出了 “ 阶级斗争随社会主义的胜利而将更加尖锐 ” 的论断;莫洛托夫指责军队干部不积极同 “ 人民公敌 ” 作斗争,发出清洗军队干部的号召。

1936年底,流亡海外的沙俄将军斯科布林在巴黎向德国间谍机关递交了两份情报:一是苏联红军统帅部正在策划一个反斯大林的阴谋,图哈切夫斯基系是这一阴谋的头子。二是图哈切夫斯基及亲随正在同德国军方高层将领及间谍机关首脑进行接触。 —— 此两点迄今仍无证据证实。告密者显然巧妙利用了苏德两国自签署互不侵犯和中立条约以后在军事合作中双方高层交往的事实,以及国内政界军界存在的对斯大林不满的情绪,而别有用心杜撰之。德国情报部门首脑海德里希获此情报后看出了其中价值,认为这是一个借苏联人自己的手来铲除自己的优秀将领的机会。他报经希特勒批准后,着手伪造了足以乱真的 “ 图哈切夫斯基与德国最高司令部秘密来往 ” 的假文件,利用外交渠道七弯八绕后,由捷克总统贝奈斯、法国总理达拉第向苏联大使传递出 “ 文件 ” 信息。1937年5月初,经斯大林批准,苏联内务部秘密派人赶赴柏林,以300万卢布买走了这份 “ 文件 ” ,斯大林由是掌握了图哈切夫斯基的 “ 罪证 ” 。

1937年5月10日,图哈切夫斯基被撤销副国防委员职务、贬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员。十余天后经斯大林批准被逮捕。同年6月12日军事法庭宣判: “ 反苏托洛茨基军事组织 ” 图哈切夫斯基等8人 “ 为德国和日本搞间谍活动,阴谋出卖苏联的乌克兰和远东的领土,以换取军事支持来推翻斯大林和他的政权 ” 的罪行,从而以 “ 间谍和叛国罪 ” 处以枪决。被处决的其他将领有红军组织部部长费尔德曼;基辅军区司令员雅基尔;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乌博列维奇;列宁格勒军区副司令员普里马科夫;军事学院院长科尔克等人 [苏共二十大后的1957年,图哈切夫斯基等上述人员获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38年里被清洗的元帅还有: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1889 — 1938),远东特别军区司令员,1935年首批5元帅之一。1938年10月被捕,诬以 “ 日本间谍 ” 、 “ 头号敌人和叛徒 ” ,11月被秘密处决。

叶戈罗夫,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参谋长;1935年首批5元帅之一。1938年12月被撤职后永远 “ 失踪 ” 。

[苏共二十大后的1957年,两位元帅获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三,大清洗给军队带来的严重后果

1935 — 1936年的大清洗着重于清除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和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及民众中的 “ 异己 ” ;则1937 — 1938年间为重点清除军队里的 “ 阶级敌人 ” 。

其间被清洗的计有:

5个元帅中的3个;10个军区司令员中的7个;12个集团军司令员全部;68个军团长中的60个;199个师长中的136个;397个旅长中的221个;4个海军舰队司令员中的3个;空军司令员及2个战区空军司令员;航空国防委员会和化学国防委员会绝大部分成员;机械化军团司令员;总参军事学院、军事工程学院、机械化军事学院、政治学院、空军学院各院长-----由索科洛夫斯基、巴格拉米扬、扎哈罗夫、格列奇科元帅编撰的《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简史》载:在1937 — 1938年以及其后的年月,由于实行毫无根据的镇压,红军失去了最优秀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三个元帅被控为 “ 外国间谍 ” 和 “ 人民敌人 ” 而被消灭了;各军区司令员都死于非命;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或被处决或被降职或被长期监禁。所有军团司令、几乎全部师长和旅长、约半数的团长被撤职;半数军区政治部主任、大半军、师、旅、团政委都被撤职(1963年的苏共二十二大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向全世界宣布:被指控因背叛祖国和反党活动而遭到镇压的数万名军官,是没有丝毫罪过的,应完全恢复名誉)

至1940年时,苏联红军中70%以上的师长和团长、60%以上的师团政委都是任职只一年的新人。

这场清洗,使红军大伤元气。而此时清醒的人们已清楚嗅到战争的火药味。

希特勒的总参谋长冯.贝克元帅在评估1938年夏季军事形势时说: “ 可以不必把俄国军队看成是一支武装力量了,因为血腥镇压大伤其元气,使它变成了一部懒散的机器。 ” 德国军团司令库尔特.奇普贝里斯基赫在回忆录里写道:我们在指挥人员素质方面大大超过俄国人,他们出类拔萃的指挥干部都成了1937年政治大清洗的牺牲品。 ” 希特勒1941年1月在一次高级将领会上也轻蔑说: “ 他们(苏军)没有好的统帅。 ”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悍然侵略苏联。苏联因战前战略准备不足和战略方向误判,以及不久前对军队的清洗而导致优秀指挥人员缺失、新的指挥人员素质低下,因而在战争初期各个方向节节失利,使德军得以长驱直入而逼近莫斯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下,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最终以苏军直捣德国首都而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终为一部鲜活教科书。

[ 前苏联于1935年 — 1938年间的 “ 大清洗 ” 运动,嗣后有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史家曾予推导为系斯大林人为制造:通过雇凶刺杀著名政治活动家基洛夫,进而肃清自己的反对派,而达一箭双雕之利。(1)基洛夫彼时在全国的威望甚高,大有取代斯大林而任最高领导人之势 —— 赫鲁晓夫就曾于1956、1961年两次在党代会上公开提出过 “ 基洛夫之死 ” 的种种疑点。(2)彼时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与列宁一起创建苏维埃俄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不时与斯大林意见相左且具号召力;图哈切夫斯基等一批新式军事理论家、战略家与伏罗希洛夫为代表的老军人在建军、制军上冲突不断,也呈取而代之。但上述所言均以无据而最终只能清算斯大林 “ 清洗扩大化 ” 之过了之。]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