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层境界

记几笔发生过的事儿和心情,把昨天和今天送给明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文/张全景




1942年10月18日,丰子恺的好友弘一法师在杭州圆寂了。丰子恺对弘一法师的 一生作了全面的回顾,作出了“人生三层楼”的哲学思考。丰子恺最高的成就 并不 在哲学上,而是在文学艺术上。但他所作的这个人生思考,具有相当高深的哲学意 义。

他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层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 是灵 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 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 活 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慈父孝子,这样就满足了。 这也是一种人生 观。抱着这样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 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 他们把全力贡 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界也很多,即所 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 很强,脚力很大,对 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 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 求人生的究竟……世界就 不过这三种人。”

丰子恺说:“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 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 术,发挥多方面的天 才,便是迁居第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 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守戒律,这是当然的事。”

在 丰子恺先生的眼里,世界上不管是达官贵人也好,平民百姓也罢;肉食者也好,素 食者也罢;金质银质也好,铜质铁质也罢,无非都是人生三层楼中的居客。

那么 我们就以丰子恺的人类划分法而言,忠诚在这人生三层楼中,同样起到精神支柱的 作用。

居住一层楼中的世间芸芸众生,首要的就是离不开物质生活,他们首先就自 觉不自觉地要忠诚于物质世界。这是他们生存的首要条件。

生活在二层楼中的人 们,首先同样离不开物质生活,同时,他们还必须孜孜以求,忠诚于他们所追求的 事 业,没有执着的追求,他们就难以继续在二楼定居下去。

至于居住在第三层楼 的人们,更加需要忠诚作为他们探索人生的支柱。这是不言而喻的。

至此,我们就 不难 理解苏格拉底和其妻桑斯佩则只能算是住在一层楼的人了。曾经有过一段时 期,文化程度相差较大的年轻夫妇,往往会感到双方没有“共同语言”,有的甚至文 化程 度相差并不大的夫妇也有这种感觉,其根本原因,我们从丰子恺的“人生三层 楼”思想中可以找到比较合理的答案。



摘自《忠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