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手记】:知识 vs. 思想


游完泳,一大帮孩子商量着,想要一起吃晚饭。可惜商量也是白商量——其他孩子在公立学校读书,课业繁重,中午已经赶了一部分作业,晚上还有两三张试卷啥的等着他们呢。

我们这家庭学校的孩子,爽啊,能够从从容容地回家,吃饭、下棋、念书、睡觉,晚上不必惦记什么功课。课程安排其实也挺多的,不过相对而言,自由空间大,容易把时间的支配权下放到当事人手里;由于没有一层又一层的行政管理,所以奖与罚都能立竿见影。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加速的动力十足,学习效率高,无用功做得少。他们知道,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是自己的了,不会被老师、家长、补习班占用。

跟大侠表达了一下儿我的自满情绪,他担心地提醒我:咱也不能太放松了哈,怎么说也得努力学习啊。这知识,可是实打实的东西,空谈不来的。你花多少力气,就得多少收获。

我乐了。当然知道他的感受,生活在人人高喊“不要输在起跑线”的时代,耳闻目睹的,尽是天才儿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说,还多才多艺。说实在的,谁不怕自己孩子忒衰啊?要学习没学习?要才艺没才艺?那以后长大了,走出家门,外头人才济济,还不得立马儿被淘汰?

呵呵,不能够,不能够。我以我近来的心得宽慰大侠,对他讲起同小J一起学习美国内战历史那天的事来。

关于内战,她的历史书上写:

How can we call this a free country when we allow one man to own another?” the North asked the South. By this time, the South depended on its slaves. If Southerners freed their slaves, how would they be able to make a living? There was no easy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读到这里,稍事停顿。我问她,怎么看待这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她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不应该有奴隶。”

“嗯。那么,为什么会有奴隶呢?”

“因为南方有很多的大农场,种这种那的,too much work to do。有了奴隶,才有足够多的人在这些农场干活儿。”

“那么北方呢?”

“书上不是说了么?北方天气太冷,种不了cotton and tobacco,没有大农场。”

“很好。咱们继续读书。”

接下来,课本就讲到了密苏里妥协案:

As new states were added from the territories, a new argument arose. Should the states be admitted as free states, or should they be added as slave states?

Why did this turn into an argument? Remember that each state has two representatives in the Senate. If there were more slave states, the Senate would be more careful to look out for the slave states. However, if the free states controlled the Senate, it would be more interested in the free states. To keep both the free and slave states happy, there had to be an equal number of free and slave states.

In 1819, both Maine and Missouri were asking to become states. Maine would enter as a free state. To keep the Senate equal, Missouri would have to be admitted as a slave state. The people who lived in Missouri, however, did not agree. Some wanted to own slaves while some where against it.

Finally, in 1821, Congress admitted Missouri as a slave state, but only after a compromise was made. Since Missouri was to become a slave state, no other states north of an established boundary line could enter the Union as slave states. This decision was called the Missouri Compromise.

读完这段,我就自由州和蓄奴州的分歧,再问阿小J:“你觉得,北方和南方究竟为什么打仗呢?是不是因为北方人善良,不喜欢奴役别人,希望人人自由;南方人自私,不愿意给别人自由?”

小J这次想了好久,才缓缓地、迟疑地说:“我觉得。。。不是吧。。。北方没有大农场,不像南方人那么需要奴隶,而且也买不起奴隶呀。。。奴隶制度对他们没什么好处。。。他们想要其它的好处,他们要开工厂。。。”

“没错!跟南方的奴隶主相比,北方并非那么依赖奴隶。他们需要的,是发展工业。当然了,他们斗争的结果是好的,促进了美国的统一和进步,让这个国家在经济、民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但是,你记得不记得妈妈跟你说过,当我们看待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时候,要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美国的内战,是不是也一样啊?”

“嗯,是。北方要get rid of slavery, make the country a whole,这些都是好事情,可是他们也是为他们自己才这么做的。God says everyone sinned. 北方人和南方人都是,fighting for their own benefits。”

听到她的理解,我的心里倍感欣慰。小J虽然仅仅九岁,但是我知道,她已经能够理解我们所讨论的内容。她明白了,对于我们正在学习的这段内战历史,是很难用正义与否来评价的。在中国的教科书上,常常写明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往往不提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然而事件毕竟只是事件,是一些死的知识点。我们的学习,不止是要知道这些知识点以及别人的论断,更是在史实的旁边,学着做自己独立的眉批。

作为历史,当我们回头去看,或许可以说,北方是站在绝对的道德制高点上,为了废奴而奋战,乃正义之化身,最终解放了奴隶,统一了国家,以正义战胜邪恶。然而在历史的当初,大家不过都是在为各人的利益而战。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所谓无利不起早,不论是北部邦联,南部联邦,还是欧洲的银行家们,bottom line,无一不是要借助枪炮为自己的利益集团争取最大限度的话语权。人类的罪性就决定了,当历史不是历史而是新闻事件时,它最首要的关注点,必然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而不是道德重建与人文关怀。

接下来,我们又兴致勃勃地谈了很多。

“小J,妈妈想起去年圣诞节,你说的一些话,让妈妈很感动,教育了妈妈,不知道你自己还记得不记得。”

“哦?什么呀?”

“就是我们一起,给你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准备了圣诞礼物,一人一盒巧克力。结果你带到学校,立刻就被抢光了。全班四十多个人,没有一个人对你说声谢谢。”

“嗯,对呀,我看他们吃,我也想吃,就问他们,能不能给我分一小块。可是他们谁都不肯给我。。。”

“那天晚上你回家,可不高兴了,说:‘国内的小朋友没有礼貌,拿了礼物都不知道谢谢!可是第二天,你从学校回来,又对我说,妈妈,我昨天说错了。其实国内的小朋友不是不说谢谢,他们是用不一样的方法说谢谢。他们大概不习惯用嘴巴说谢谢,可是他们心里是感激的。’我就问你了,你怎么知道他们心里感激呢?你回答我说,因为第二天,有两个同学都带了卡片,专门只给了你,上面写着圣诞快乐。你觉得,他们是用圣诞卡片来表达他们的感激。当时妈妈听了,心想我的阿小J实在是太棒了!你看到了妈妈都看不到的美好的东西,你比妈妈待人处事要宽容得多!”

这时候,两个弟弟听到了我们的谈话,也加入进来。阿小T说,某某某小朋友告诉过他,他家的“阿姨”老是偷他家的东西。“她也不一定是坏人,对吧,妈妈?比如说,她家里特别穷,她什么都买不起。可能她跟小杨阿姨一样,也有个女儿,可是她太穷了,没有钱接她来深圳上学。她偷了个玩具给她女儿吧?”

这么一提醒,孩子们踊跃起来,纷纷举出各自知道的例子,来表达他们的看法。

判断对错,着实很复杂。就说那偷东西的保姆,偷东西肯定是不对的。可是在我们的周围,谁都免不了在“偷窃”。偷的不见得是东西,因为有的人什么东西都不缺。但是我们可能在“偷窃”其它的不属于自己的,爱情、信任、尊重、许可。。。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我希望自己一直有机会同他们这样谈心,共同把我们对这个世界理解当中的空白,一点一点地填上,做一张没人会去打分的答卷。

批判性地看待事物,既包括批判性地看待他人,也包括批判性地看待自己。而批判不是最终的目的,否则不过是在制造“雷人”果效,充其量也就是个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当下这种人已经很多,不需要更多。我相信,真正有责任感的批判,至少应该可以帮助我们去宽容别人的过失与私欲,而对于自身的长足与短缺,也能够从容相看。

章诒和在纪念陈琳的文章中写过一句话:“人生的痛苦,有时候不一定是自己的失败,而是他人无端的成功。”就这句话,跟朋友展开讨论。我以为,它很有道理,掷地有声,只是无益于驱除痛苦。如果我们的思想足够强大,就能够有意识地把轰然作响的事件放进历史长河之中去沉淀,将几近致命的遭遇交给崇高的灵魂去处理。

扯远了,回到眼前。我承认,照着目前学习的情况,我们这三个孩子在学识上,可能及不上其他孩子。很明显嘛,他们一天用多少时间学习?人家呢?强度与压力根本就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

可是我有另外的信心。

“表面看来,我们可能是‘浪费’了好多学习知识的宝贵时间,闲扯一些跟考试毫不相干的问题。可是我觉得,这种浪费是聪明的投资,是引导孩子如何学习知识,又如何最好地使用学习到的知识,帮助自己照明。”我对大侠如是安慰说。

我们带着孩子出门看世界,陪他们在家读杂书,然后交流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想。慢慢地,我盼望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宽广,态度也越来越乐观。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迷局,而应当是一个庞大的、有趣的、斑斓的游乐场。他们在里边畅游,或者在里边碰壁,但是他们总不至于迷失了自己。

 


momomom 发表评论于
非常支持你,佩服你。妈妈的思想能力和教育方法比国内绝大多数老师强很多倍。

我是有这个心但是没有这个勇气,有些科目没有能力,又比较懒的。不然我也在家教我儿子。现在还在犹豫。

我很惊讶别人在文学城子女坛的反应,怎么那么狭隘。

我一直很喜欢李跃儿的书,你看过吗?有什么感想吗?
九十 发表评论于
回复sherry2000的评论:

你下面这个回帖(包括前面一个帖子) 句子文理不通,逻辑荒谬。 你改一下再拿上来讨论。 如果不改, 或者文理仍然不通, 我就不就此回帖了--我很释然, 不莫名其妙 :)。
sherry2000 发表评论于
既然楼下的讲话那么无理,我倒要反问你拿什么来反对我的意见?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你懂儿童教育心理学吗? 你受过教师专业的培训吗?

再说,你又不是无名,你怎么知道知道她的孩子不喜欢集体活动,或者有特殊需要,必须离开公众学校?

你再看仔细我的评论,我并没有一棍子反对网上的家庭学校,但是家庭学校有很大局限性,只能适合特别需要的孩子.家长最终来决定自己的孩子受什么样的教育,但是家长的决定一定是最正确的吗?

如果你看不懂我的贴子,回些毫无理路的话,这样得到的释然当真是莫名其妙.呵呵,还是楼下某人说得好,真够无聊的,不如......

九十 发表评论于
回复sherry2000的评论:

你---反对?

你拿什么来反对??你肩负无名孩子的养育责任?你有监视干涉无名家庭生活的权利?

除掉这个权利问题, 你的话通篇缺乏逻辑,不靠谱。我建议你暂时就不要发言了。 看得出来, 这不仅仅是思维还停留20-30年前的问题。 遇到这样的思维存在我感到遗憾, 无奈。但想到草履虫历经亿万年仍然以原始状态存在, 也就稍稍释然。
珊瑚礁 发表评论于
覺得我自己真還是又夠無聊,pia!給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好吧那咱們就把無聊堅持到底吧就。

Face sheets:
無名的孩子初初回國,上過一年的公校,對這種受教育方式并非一無所知一無所感。
在家學習,不等于隔絕集體生活。
每個孩子,每個家庭,有很多很多的,各個方面的、各種層次需要。
只有那個家庭的父母、孩子,才知道自己最大最重要的需要是什么。
只有他們自己有權選擇優先滿足哪項需要。

別人愛看不看,閉嘴就成。
對這種unilateral的,judgemental的思維方式,實在是厭煩極了。

pia pia pia!!!
讓我自己不長記性,再敲三記。。。
sherry2000 发表评论于
呵呵,

照楼下的那位说法,无名的孩子就很特殊,非要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模式来教育,而一定不适应大众化的学校模式了? 我想无名肯定不会这么认为.

至于学校的集体活动会不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你不带偏见地去问一下孩子们就可以了,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小学里的春游,六一歌舞,拔河比赛了.这些集体活动,不是一个爸爸妈妈组织的春游可以替代的.我想,无名的孩子也不会例外,非要抗拒这些集体活动,因为它们不快乐.

如果说大众学校的离真实的社会有差距,那么在一个小家庭里面,依赖父母的力量,设置一个网络学校,离社会的距离就更远了,至少,在集体的学校里面,你遇到的是真实的老师和同学们,而不是那个电视机里面的老师,和一会儿是老师,一会儿又是妈妈的老师.另外,一个妈妈能否代替所有的教课老师呢? 音,体,美,科学,这些不同的课程,一个老师是否可以全部代替.

我并不赞同家庭学校,并罗列了我反对的理由,如果你认为我说的肤浅,那么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来武断无名的孩子不适合集体学校,或者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会特别的不快活呢?

当然,家庭学校也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家庭学校会适合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九十 发表评论于
教育不是单行道, 成长的途径可以殊途同归, 没有“最好”的统一模式。 早期没受过扎实的基础教育的60年代的中国人, 出国来跟受过中规中矩教育的西方人竞争,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反之亦然, 中国媒体不爱报道而已。 一个人的知识,能力, 素养的培养, 不是只能靠公共教育这一条道。小孩的快乐也不只靠学校里的集体活动――那是你自己的快乐记忆,尽可以谆谆传达给自己的子女, 要求他们也务必有同样的快乐记忆。无名的孩子将来会有专属自己的快乐记忆。学校环境跟真实社会相差很大, 为什么就不能在真实社会里学习真实社会, 要在学校环境里去学习真实社会呢?何况他们只是小学生而已!

跟随公共教育对于父母来说比家庭教育更简单省事,且绝不会听到肤浅的批评意见。她在这种荆棘地上行走的勇气让我很佩服。无名做这个决定之前是经过再三思虑的,最终做了这个决定并且得到家人支持实行,证明就是应该走的路。 这之后, 如果遇到困难, 做为朋友的态度是帮助她寻求解决调和的办法, 支持她成功做到底, 而不是釜底抽薪似的翻来复去地挑毛病,下论断,显示自己的聪明。

sherry2000 发表评论于
也许无名以后会把孩子送回美国继续深造,所以现在的美式家庭学校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且孩子可以学得比较轻松愉快.

但是如果孩子在美式的家庭学校,就失去了以后再与国内的中学教育衔接的机会,孩子将缺少选择的机会,将来只能选择回美国上中学和大学.

另外,这个家庭学校的运行方式就是网络教室和家长监督的结合体,另加一点基教启蒙.我觉得网络教室对成人学习专业类的知识有效,但是并不合适身心和价值观正在成长当中的孩子.

且不说,美式教学内容未必不好,但脱离孩子目前生活的大环境,孩子容易疏离中国的大环境,将来也许感到陌生和困惑.不过,如果回美国,问题也不大.

我更想说的是,孩子的身心成长需要集体的环境.各种各样的同学和老师,他们的思考方式,做事的方法,观念就很不同,如何与他们相处愉快,从他们身上学到优点,如何对付不友善的同学,如何拥有同学的友谊等等,甚至如何应对老师的批评就很锻炼人,这是真实的社会,而不是网上模拟的教室,和父母营造的温室.孩子迟早要进入真实的社会,不是吗?

另外,在学科中,不是所有的学科全合适网上视频教育,比如科学实验课需要实验室自己动手,美术和音乐需要老师当面指导,手工课要老师手把手教,还有,孩子还会错过许许多多集体活动,想想我们小时候,学校的歌舞活动,体育比赛等让我们留下多么美好的回忆,难道无名想让孩子错过吗?







九十 发表评论于
染染同学自己首先说话就非常不优雅了, 就不要指责别人不优雅好不好。 无名是个又有智慧又有能力的妈妈, 她做得超级棒。 一般人做不到她那样好。 你的观点又不一定正确, 把自己放在更高处去论断无名是很不明智的做法。退一万步讲, 她讲的也是自己家事, 你提反对意见干嘛?我和你相反, 我欣赏无名的想法和做法, 支持她。
珊瑚礁 发表评论于
呵呵呵,和你過招都臟了我寶刀~~罷罷罷!
你以為一個人寫的字兒就是他/她生活的原原本本的全部?
你以為一個人的生活全部都得原原本本在字兒里向各色人等表白清楚?
你以為抬一個踩一個這種腌臜招數會讓別人feel bad讓你自己洋洋得意?
看來客氣對你說話沒有必要。
你不是這個級別/境界的,一邊兒涼快去吧你!
-CC- 发表评论于
zt:我一直跟读作者的所有文章,自认对她的故事不是“一知半解”。

>>你的确对作者不是“一知半解”,而是“一点都不解”,总算有点自知之明。
Laer 发表评论于
回复染染的评论: 既然你也是一路读过来,那你说無名“自欺欺人 ”又是从何而来?無名尝试不同的教育方式,从公立学校到Hoemshcool, 都是为孩子们的好,那一点是自欺欺人?你可以反对,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说这样的话不过分吗?
闲人Filiz 发表评论于
为你们欣慰!一直关注!
染染 发表评论于
请你们不用那么激动,打抱不平会显得有点弱,为什么不优雅一些呢?
搞不懂我哪里有“轻佻的判断,批评,劝解”。
我一直跟读作者的所有文章,自认对她的故事不是“一知半解”。
And I didn' t make any so-called statement,it is just personal opinion. You have used the wrong word.
我很喜欢作者的孩子们,他们是那么可爱,聪明。我也希望并愿望作者的选择是正确的。作为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都好。不是吗?
有些人只是不喜欢看见和听见别人反对的不同的观点,在这点上,作者的气度看来比你要好太多。
珊瑚礁 发表评论于
染染網友,

您說的兩段話實在是非常莫名其妙。
您作的statement也實在是judgemental。
無名是我朋友,我知道她不會介意根本就不會在乎不知實情的旁人的話語。
不過,您這樣評說我朋友的生活方式,讓我實在不爽!
人的每個人生、生活選擇,都有其前因后果、來龍去脈。
什么是事實什么是內情,估計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真的了解。
做朋友的,只要去了解,體諒,贊許,鼓勵,支持,幫助。
其他的人,不知道、不了解、不體會,而輕佻的判斷批評勸解?拜托,一邊兒歇著涼快去吧您!
都懶的跟您分辨了,就廢話這么些個。
-CC- 发表评论于
回复染染的评论:如果您仅仅看过博主这一篇文章,就下这个结论,那您的看法实在是片面。

如果,您有读过博主的其它文章,有看着博主是怎样一步一步走上home school的,有看到博主如何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的智慧。您也许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选择,我相信无名的选择,在目前的阶段是最适合她的孩子的。

您所有的话,我只认同半句说得对,zt"你是一个要强而有责任心的母亲,祝福你们."

无名从来不是要强的人,应该说无名是一个坚强而有责任心的母亲。

同样祝福她们。
染染 发表评论于
说实话,你有点自欺欺人,实话总是很难听,但不见得不是好话,我也有孩子,我没有勇气象你这样冒险.
染染 发表评论于
能让孩子们有这样一种平和的心态着实不错, 在现今的社会实在不易.
但是HOME SCHO0L 这种"桃花园"般的教法,孩子们是否会太单纯了呢? 是否应该放在一个集体里面锻炼呢,固然学习上看似轻松了许多,但是否在某种程度上耽误孩子们? 我不在中国,但如果我在中国,我会选择让孩子们去公立学校,固定环境中的固定压力有时也不是一件坏事.会让孩子们更坚强,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就是一个战场,早一点面对残酷和压力, 我觉得的至少在未来,孩子们的承受力是不错的.如果在这样人为的有选择的可调试的环境下成长, 将来是否会有太过单纯或脆弱的心理呢?
SCHOOL 就是SCHOOL, 但HOME SCHOOL 首先是HOME.
其实象你这样生活在中国却选择家庭美式教育的的个例真的不值得推荐,你们应该留在美国,也许选择回国是为了避免两地分居的局面.孩子们的利益似乎总要被触及.中国式教育没有那么恐怖,我们不都是那样长大的吗?
你是一个要强而有责任心的母亲,祝福你们.
Salad 发表评论于
Very nice. Thanks for sharing.

I recommended your 家庭学校's articles to all friends ( in China). Hopeful these articles could open their insight.....
-CC- 发表评论于
教会孩子有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比什么都重要。

很感触那段zt:“你看到了妈妈都看不到的美好的东西,你比妈妈待人处事要宽容得多!”

很有成就的妈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