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朝鲜人真实的生活
孙瑞林
有关朝鲜的话题媒体上报道的不少,为了真实地感受一下朝鲜人民的生活情况,笔者于去年7月18日至19日和今年6月24日至26日先后两次去朝鲜旅游。去 年是从吉林省珲春过境,参观了朝鲜东北部的咸镜北道罗津市和先锋郡(现合为一市叫罗先市)。今年是从辽宁省丹东市入境,从新义州到平壤,又到了板门店的军 事分界线。可以说,这两次朝鲜之行都是带着一大堆问号去的,第一次归来感受不错,但我看到的毕竟只是朝鲜边境地区的一个很小的“局部”,朝鲜全国情况怎 样?这是我第二次去朝鲜又带去的一个问号。而我第二次从朝鲜归来的时候,许多问号都变成了感叹号了。
感受“吃”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几年来,一直传说朝鲜人民在闹饥荒,西方媒体更是夸大其词,竭力渲染。去年7月18日,我第一次去朝鲜,旅行团事先打了招乎,说 到朝鲜吃不饱饭,于是在过境的前一天,我们每个人都采购了一大堆食品,以备“应急”。当日中午,我们赶到了罗津市。完全出乎我们预料,第一顿饭就很丰 盛,8菜一汤,大米饭,鸡、鸭、鱼、肉,新鲜的蔬菜,花样齐全,每人还有一只螃蟹,大家吃得很饱。第二顿、第三顿,顿顿都是如此。大家带过去的食品根本没 有派上用场。我问朝鲜的导游小程,老百姓能不能吃饱?小程说,能吃饱。
我们游览了罗津市容,又逛了农贸市场。市场里各种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二斤重的大螃蟹,一只才10元人民币(在朝鲜可以用人民币来购物)。在罗津市和先锋 郡,笔者所看到的过往行人都很健康,没有面带菜色的,不像是挨饿的样子。没有要饭的乞丐。这里的人们精神面貌给人感觉是蛮好的。
有过去年的经历,今年笔者再次去朝鲜,就不再带食品了,同团的人仍不信,还是把大包小包的食品拎过去了。这次第一顿饭是在新义州,一上火车就为每人发一份 盒饭。主食是大米饭。菜四样:有熟牛肉、炖鸡块、辣白菜和凉拌西红柿。此后3 天,每顿饭都能吃饱吃好。在平壤我们下榻的47层羊角岛饭店,竟吃上了品种多样味道可口的自助餐,饭后还备有苹果、西瓜等水果。在国内听说朝鲜这几年由于 连年的水、旱等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不能自给,需要大批进口粮食。对这个问题,我同朝鲜的导游李镜顺女士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你们现在每人每月粮食定量是多少?”
“30公斤。”
“每公斤大米多少钱?”
“8 分钱。”她又补充说:“国家有补贴。国家从合作社收购价,每公斤大米是8角6分朝元,卖给老百姓是每公斤8分朝元。”她围绕这个话题接着向我们介绍了朝鲜 农业情况:“为了发展农业,我们从1954年开始到1958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在农业税收方面是实行实物税制。战前,农民上交国家的实物税占自己收获量 的25%;战后,降到20.1%,1959年降到8.4%。到1966年,全国完全废除了农业实物税,从此宣告了没有税制的社会主义农村的诞生。我们是没 有税制的国家。”
“城乡老百姓都能吃饱饭吗?有没有饿死人?”笔者又提出去年曾在罗津提出过的问题。
“能吃饱,没有饿死人。虽然因为灾害,我们需要进口一部分粮食,但是农民和城里人都有饭吃。”她回答的很肯定。
在乘坐的大巴车上,笔者发现一本中文版的《朝鲜》画刊,就拿过来看,2002年6月号,新出版的。我看到了这么一段话:“在‘苦难的行军’时期,全国由于 帝国主义联合势力的扼杀政策,经受严重的困难,粮食短缺,电力不足,材料匮乏,工厂停电……。1995年,金正日同志给全党的信中说:‘让我们作为金日成 主席的战士、作为他的学生,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国家,紧密团结,艰苦奋斗……’江界市发动群众坚持生产,首先是想尽办法解决粮食问题。他们努力探索 解决代食品,渡过了难关……”。
两次朝鲜之行所见所闻,印证了《朝鲜》画刊上的这段话。沿途看到,无论是山坡还是沟壑,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能够种庄稼的地方都种上了庄稼。在平壤市风光 秀美的大同江两岸和居民楼、办公楼的间隙,都可以看到零零星星的小块庄稼地,这使笔者想起了我国人民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那三年的艰苦斗争岁 月。令人欣喜的是,朝鲜连续8年经济滑坡已经好转,经济,包括农业已开始回升。正像画刊上所说的,他们已经“渡过了难关”。
感受“穿”
朝鲜人的穿着虽然没有我们国内那么五彩缤纷,但也都十分整洁、得体。无论在城市和乡村,看不见穿打补丁衣服和衣衫褴褛的人。少年儿童都穿统一制作的上白下蓝的学生装。成年人着装有西装、军装和朝鲜民族服装。城乡穿戴无明显差别。
朝鲜很早就解决了人民的穿衣问题。这得益于他们的维纶工业。据史料记载,维纶,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朝鲜的科学家李升基博士(1905-1996)发明 的。当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他的发明未被重视,没有用于生产。朝鲜光复后,在金日成的领导下,维纶工业才显出了威力。朝鲜虽然生产棉花,但自然气侯 不利于棉花生产,加上耕地有限,所以在解决纤维方面,生产以石灰和无烟煤为原料的矿物纤维——维纶,比生产植物纤维要经济的多,而且大有前途。朝鲜于 1961年5月就建成了大型维纶联合企业,并开始投入生产,从此,朝鲜不仅自给自余,而且还大量出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朝鲜人民的穿戴,已不局限于维 纶制品,棉毛制品也越来越多了。
感受“住”
去年去朝鲜,当我们跨过图门江,在崎岖的山路上乘车奔驰的时候,迎入我们眼帘的一幢幢朝鲜农村的住房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路上看不到一幢茅草房和土坯房。 农庄的房舍全是砖瓦结构。这种虽然称不上豪华的朝式民宅,但令人感觉这种房子结实美观,宽敞明亮,住起来会很舒适。特别是幢幢房子的房脊房檐都涂上白色石 灰,远远望去,红墙红顶配上白色的线条,红白相间,轮廓清晰,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村庄,成为体现朝鲜民族建筑风格的一道风景线。渔村的住宅比从事农业 的农村住宅条件更好一些。在先锋郡的一个渔村,笔者看到渔民的住宅都是清一色的小楼,很像河南临颖县的南街村和北京郊区的韩村河。
今年去朝鲜,笔者特意向朝鲜导游了解朝鲜全国城乡的住房情况。从导游那里笔者得到了十分肯定的回答:整个朝鲜已解决了住房问题,全国城乡居民的住房全部实 现了楼房或砖瓦房,早就没有茅草房和土坯房了。此外,导游还告诉笔者,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由国家免费分配住房,包括室内的衣柜等家具,并且不收房租费。 房子多少是按家庭人口多少来分配的。老少三代户,可以分到100多平方米的3室一厅;两代户和刚结婚的可以分到七八十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城乡居民用的水电 费用,80%由国家出,20%由个人出,个人只是象征性的缴很少一点钱。
感受“行”
朝鲜的交通建设是比较好的。铁路、公路、海运、航空四通八达。人们的出行是很方便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共汽车、火车、轮船和自行车。笔者两次朝鲜行,均未 看到出租车,这可能与朝鲜至今仍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有关。铁路方面。笔者从新义州到开城看到纵贯南北的铁路,已经是电气化。
公路方面。朝鲜已经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其中有一条从东海岸的元山经平壤到西海岸的南浦,横贯东西,是目前朝鲜最长的一条高速公路。据介绍,从首都平壤到 全国的道、市、郡之间的主要公路已实现柏油路面。而乡间还有沙石路或土路。笔者从图门江过境到罗津市这段50多公里的公路就是沙石路面,但路面平整,维护 得很好,路两边绿化得很好。朝鲜森林覆盖率达74%,超过韩国(50%)。虽然有点尘土飞扬,倒也赏心悦目。无论公路或铁路,都非常的干净,绝对没有白色 污染。车站与路基两旁看不见任何垃圾,这给笔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尤其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平壤的地铁。进入平壤地铁,给人感觉,一是深,深达120多米,而我们北京地铁据说才20几米至40几米深。二是地铁车站高大宽阔、 装饰漂亮,有点像莫斯科地铁的建筑风格。三是利用率高。据导游介绍,虽然总长度只有58公里的平壤地铁,却是120万平壤市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有过 半数平壤居民要乘坐地铁。之所以平壤市的轿车、公共汽车比较少,这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四是票价特便宜。每乘坐一次,只需1角朝币。
感受“医疗”
朝鲜人民的体质是健康的。在世界上,朝鲜人民的平均寿命是比较高的,这与朝鲜实行全民医疗保健免费制度是分不开的。
据介绍,朝鲜光复后不久,从1947年起就对工人、职员及家属实施免费医疗制。1953年起,在朝鲜全境实施了国家出资的普遍的免费医疗制。朝鲜战争结束 后,他们又对私人开业的医生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医疗服务体制,从1960年起全面实施了普遍的免费医疗制。从这时侯起,朝鲜劳动者和 儿童的健康得到更可靠的保护和增进。随着几十年医疗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朝鲜,无论城市、农村、渔村还是偏僻山区,凡是有劳动者居住的地方,都有设备齐全 的医疗单位和医务工作者;国家实施医生分区负责制,由他们认真负责地照顾劳动群众的身体健康。所有劳动者随时受到预防治疗,诊病、用药、住院、疗养、助 产、镶牙、使用矫正器和住院膳食等一切费用都由国家负担,甚至去疗养的所有往返旅费也由国家支付。
令笔者感到十分新鲜的事儿,就是朝鲜政府至今仍鼓励人们多生育。生5个以上孩子的母亲,被国家授予“英雄母亲”的称号。笔者了解,之所以朝鲜实行了这样的 人口政策,是与他们的国情分不开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土面积虽然比韩国的国土面积大出2万多平方公里,而人口却比韩国少一半多(朝鲜 2211.4万人,韩国4686万人)。三年朝鲜战争造成朝鲜人口的大量减少,据说,战后朝鲜出现了许多寡妇村,男少女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这种情况 下鼓励生育就可以理解了。
感受“教育”
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对于教育事业一直给予高度重视。这给笔者两次朝鲜之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朝鲜从1950年9月1日始就实施普遍的初等义务教育制度。 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这一制度的实施被迫暂时中断。战争期间,教育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战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惨遭破坏的教育设施恢复和重建起来,又陆续建 成了许多新的设施。从1956年8月起全面实施普遍的初等义务教育制度,并全面免除了小学的学费。1958年11月1日起,又开始实施普遍的中等义务教育 制度,全部废除了中学的学费。1975年9月开始,朝鲜在普遍实施的9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普遍的11年制义务教育,学费全部免除。由于这个好 制度,朝鲜已消除了文盲。这个骄人的业绩,就是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没有做到,但朝鲜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
感受“文化”
朝鲜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一走进朝鲜的国土,这种民族的文化就会扑面而来。在偏僻的朝鲜东北部只有7万人口的罗津市和只有8万人口的先锋郡都建设有规模 不小的文化宫、体育馆、图书馆和历史博物馆。据导游介绍,全国13个道200多个市、郡的文化体育设施都比较齐全。在平壤,我们看到有占地面积10万平方 米、藏书3000多万册、设600个教室、阅览室,每天可接待1万名读者的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习堂;有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设有科学楼、体育馆、 游泳馆、艺能楼和剧场,同时可接待5000名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万景台少年宫;有设有15万个坐位、气势恢宏的平壤五一体育馆。此外还有众多小于上述 建筑规模的文化、体育设施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在罗津市的少年宫和平壤市万景台少年宫,笔者先后观看了两场少年儿童的精彩表演。罗津市的那场表演与平壤市的 那场表演相比毫不逊色。所有的节目内容都展现着社会主义朝鲜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并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在罗津市那场演出中孩子们还用中文唱了一首《南泥 湾》,令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观众激动不已。
今年4月25日,平壤举行了纪念金日成主席诞辰90周年和朝鲜人民军建军70周年纪念活动。在平壤五一体育场连续月余演出了规模盛大的团体操和艺术表演 《阿里郎》。6月24日,笔者有幸观看了《阿里郎》的演出。整个演出,感人至深地表现了朝鲜民族艰难曲折而光荣的斗争历程。《阿里郎》自始至终以有魄力的 体操动作,优美的音乐舞蹈和绚丽多彩的背景图案呈现给观众梦幻般的场景。令我们这些中国观众惊叹不已的是每个表演者的精湛艺术和壮观的场面,而更让我们惊 叹不已的是对组织编排和指挥有10万青少年参加的演出,竞如此配合默契,如此井然有序、步调一致。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场演出,也可以看出一个 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的确,它使人感受到朝鲜人民对自己的祖国、对领导自己的党、对自己的领袖,对给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无限深 情和炽烈的热爱,感受到朝鲜人民在朝鲜劳动党领导下形成的坚不可摧的伟大民族凝集力。
这种文化的、政治的、民族的力量还反映在体育事业上。朝鲜的体育有许多项目曾在世界竞赛场上取得过令人羡慕的好成绩,例如朝鲜“摔跤大王”力道山,在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连续5次夺得世界冠军;被国际乒联授予“世界乒乓球女王”称号的朴英顺,在1975年第3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女子单打冠军;1999 年 8月29日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举行的第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马拉松比赛中,朝鲜运动员郑圣玉夺得了金牌。朝鲜的足球也曾在世界上辉煌过,那是在1966 年的英格兰世界杯赛上,它以1:0战胜了意大利队,代表亚州进入四分之一决赛。虽然近年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朝鲜未能参加某些世界性的比赛,但朝鲜体育的 雄厚功力是不可轻视的。
感受罗先市
罗先市地处咸镜北道东北部,距中朝、俄朝边境线各50公里左右、离图门江入海口不远、紧靠日本海的一座海滨城市。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据导游介绍,由 罗津市与先锋郡合并成立罗先市后,已被国家列为特区,直属中央领导。导游说,由于海边气侯较凉,又地处丘陵,这一带不是朝鲜的产粮区。这里虽然是开发区, 也称特区,但看起来并不红火,来此投资办企业、开酒店、商店的数量不多,又多来自中国。在我们游览市容时,导游指着路边一座5层楼房说,这是中国某市一位 副局长开的饭店,又指另一栋10多层的楼房说,这是泰国人办的一家电信公司。导游说,这些“外企”,效益都不太好。笔者看到市区有不少烂尾楼和已停工的半 拉子工程。要说比较红火的是一家香港老板开的赌城。笔者下榻离这座赌城很近。晚上,我们光顾了这座赌城。它是一座建在城郊琵琶岛岸边的欧式建筑,高十二 层,建筑建面积估计有数万平方米,楼顶用中文镌刻着“皇家娱乐大酒店”几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字,这是罗先市最漂亮最宏伟的建筑物。夜晚这里灯火通明。当笔 者一行走进“保安”把守的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丽堂皇的一个连着一个的大厅。这里虽不如吉隆坡云顶赌城和澳门赌城人潮鼎沸,但也是人流不息,红红火 火。来这赌的几乎都是我们东北的同胞,以吉林省为多。笔者参观了一个面积有 10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面设有密密麻麻的老虎机和若干的赌台,有的赌台最低赌注200美元。据说,来此豪赌的外国人都是吃住在这里,“三陪女”也是从 外国带来的。赌城是朝鲜人的“禁区”。不仅一般的朝鲜群众不得入内,连旅游团的朝鲜
导游也不得入内。专门为外国旅游团提供的车辆,也规定必须在离赌城1公里外停车,司机和车辆均不得靠近。
罗津,有一深水海港,可以停泊万吨级以上的船舶,笔者见到,只有俄罗斯的两艘货轮停泊在码头上。码头上的集装箱不多,空空荡荡的。
罗津,有一个比较大的火力发电厂和一个比较大的练油厂。发电厂的烟囱冒着烟,而炼油厂的烟囱却不冒烟。问导游何因,他说不清。这是去年的事情。今年在平壤我找到了答案。
朝鲜是从1957年至1970年,用了14年的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任务。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比重已由1956年的34%增加到74%。 1958年8月,朝鲜胜利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此,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体地位,生产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有了根本 的保障。1958年以后,朝鲜自己能生产汽车,有自己的大型炼钢厂和维纶工业,实现了铁路电汽化。机械、电力、冶金、化工、纺织等工业门类基本齐全。 1998年8月31日,朝鲜完全靠自已的力量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它标志着朝鲜的工业化和科学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受世界风云变幻的影响,朝鲜的经济开始滑坡,并连续8年之久。1999年经济开始回升。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次经 济困难?笔者不是专门研究朝鲜问题的学者,没有看到相关的资料和报道,只是前文引用的《朝鲜》画刊上说的“全国由于帝国主义的联合势力的扼杀政策经受了严 重的困难……”那么寥寥数语。笔者从朝鲜回到丹东,向当地的一位研究过朝鲜问题的学者请教,他说了四条原因: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加大了对朝鲜经 济贸易封锁的力度;二是朝鲜的主要贸易伙伴原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和剧变,严重影响了朝鲜的经济,因为此前朝鲜的经济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依靠性很大。如朝 鲜不产原油,从这些国家的原油进口减少,就造成了像笔者去年见到的罗津炼油厂停产的情景。又如,朝鲜虽然是产煤国,但只产无烟煤,缺少有烟煤,这需要进口 调解。一旦进口受阻,就影响到炼焦和炼钢工业。三是从1995年到1998年连续发生水灾、旱灾等严重自然灾害,朝鲜农业遭受重大打击,每年需要大批粮食 进口,而这一时期正是朝鲜困难时期,资金短缺,进口粮食用掉大量外汇,进而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由此可见朝鲜发生的经济困难与古巴发生的经济困难非常相 似,都与美国的“扼杀政策”和苏东剧变后的国际形势有直接的关系。笔者问,朝鲜又是用什么办法来克服困难的呢?他说,一是动员全国人民发扬千里马精神,完 成“苦难的行军”任务。二是千方百计地打破国际上敌对势力的封锁,打开对外贸易新的局面。近几年,朝鲜与东西方许多国家积极进行互利互惠的贸易。三是调整 了某些政策。在坚持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在某些偏僻的山区实行了包产到组;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开办了经济特区。
笔者认为这位学者的分析是客观的。
目前,罗津的情况是怎样?不得而知。但今年的平壤之行,笔者在朝鲜的媒体上看到了令人鼓舞的消息:“4月初,在西海海滨城市南浦市,和平汽车总厂第一期工 程竣工并投产,该厂占地100多万平方米,设备先进,设有生产流水线,该厂生产菲亚特1.6HL型和菲亚特ELXSX型等时速190公里以上的汽车,经3 期建设的该厂预计年产10万辆……。”“江界市市委责任书记李得南带领群众在将子江上修建了27座中小发电站,向市内各工厂企业供应了电力,还发动群众建 设了2300多户住宅和服装厂、纺织厂、养猪场等。”“4年前,在‘苦难的行军’时期,咸境南道德城郡在许多河流建设中小水电站,解决了工厂和农村的用电 问题。”这些报道无疑都是像征朝鲜经济回升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