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是一个国家和地方宝贵的人文资源。作为“不动产”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承载的价值、内涵与意义愈来愈受到关注。春节长假,名人故居又迎来新的人潮。香港文汇报今日刊发学者马承钧的文章,带领读者对一些名人故居走马观花。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笔者少居宁波,有幸与两处名人故居——王文安公馆与天一阁为邻。王公馆与我家同在惠政巷,一墙之隔,这处民国大亨王文安故居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占地五十亩,数十幢中西合璧的楼宇掩映于参天绿树和奇花异卉之中,是宁波最早的高级住宅区。小时我们常在此嬉戏,解放后一度为宁波市委所用,现为市侨联和民主党派办公地。我家南行百米便是天一阁——明代军界重臣范钦的故居兼私人藏书楼,也是我们幼时游玩之地,如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全球最古老的家族图书馆之称。正缘于此,使我对各地名人故居格外心仪。
蒋氏故居保存完好
作者在文中写道,宁波西南二十公里,为奉化溪口镇,那里有蒋介石故居,从上初中时学校组织远足到此一游算起,迄今我已四赴溪口了。
溪口山清水秀,剡溪穿镇而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蒋氏故居叫“丰镐房”,由三幢木结构楼房组成。主楼楼下为佛堂,供奉蒋家先人神像;楼上为蒋介石父母卧室,光绪十三年蒋诞生于此。右一幢为蒋原配夫人毛氏居住。院内雕梁画栋,绘有三星高照、八仙过海之类民间故事。丰镐房往西临街有座石库门建筑,系蒋家经营的玉泰盐铺。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日机轰炸溪口,毛氏不幸罹难,蒋经国闻讯悲痛万分,在故居前立起“以血洗血”石碑。
溪口文昌阁俗称小洋房,为蒋经国与夫人蒋方良旧居。一九三七年经国从苏联留学归来,老蒋命他在此“读书思过”。离溪口二十里的雪窦山上有蒋介石别墅,“妙高台”匾额为蒋亲书。从别墅阳台倚栏远眺,风情万种的奉化山水尽收眼底。解放前夕,毛泽东下令妥善保护蒋氏故居,使其毫发无损,极获海内外好评,这与今天陈水扁大搞“去蒋化”成鲜明对比,如今蒋氏故居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日访客如云,近年来蒋效严等蒋氏后人常来故居拜访。京、沪、穗等地也有蒋介石旧居,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史宝贵资料。
申城名士故居多风情
上海是东亚最具魅力的国际都会,也不乏人文渊源。在当年“冒险家乐园”的十里洋场,孙中山曾意气风发策划革命,周恩来曾纵横捭阖巧斗敌阵,鲁迅曾挥动大笔迎战黑暗,张爱玲也曾倚窗临风酝酿小说……上海名人故居遍布全市,粗略一数就有李鸿章、蔡元培、宋庆龄、张闻天、丰子恺、张学良、黄炎培、陈云、刘海粟、王一亭等等。
鲁迅先生一九二七年起在申城生活了十年,后期住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这栋三层红砖小楼便成了他的创作基地和左翼作家的“圣地”。笔者曾两次光顾此楼,每次都有新发现。小楼面积不大,占地仅七十八平方米,院子很小,每层只前后两间,总面积不过两百平方。一楼前间为客厅,放有书橱桌子和几把靠椅,还有周海婴的玩具橱,为瞿秋白所赠。二楼是先生起居室兼书房,墙上挂有他酷爱的木刻画。靠窗的书桌上放有一只大号白瓷烟缸和绿罩台灯,笔筒里有几枝毛笔。不禁想起先生“我并无大刀,只有笔一支,名曰"金不换"”的话,桌旁有把藤躺椅,迅翁就在此日夜疾书痛击时弊,累时就坐藤椅上抽烟沉思……
香山路7号为孙中山故居,这座幽雅的花园住宅是华侨所赠,一九一八年孙先生与宋庆龄婚后在此住了六年,室内陈列均系原物,是宋庆龄按当年格局布置的。距此不远皋兰路有张学良故居,抗战前少帅携赵四小姐在此居住,并戒了毒。热闹的复兴中路512号乃画家刘海粟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办中国首家美术学校——上海美专时的旧居,如今已破旧了。一九三七年大作家巴金搬到市中心淮海中路927弄59号一住就是十八载,《家》、《春》、《秋》和《寒夜》等名著均脱稿于此。华山路303弄16号为大学者蔡元培旧居,这幢绿树环绕的别墅堪称闹市中的宁静港湾。教育家陶行知故居在武威东路76号,现为陶行知纪念馆。延安中路四明村923号那幢灰色石库门洋房,曾住过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不难想象当年这对才子佳人携手进出的浪漫情状。才女张爱玲栖身过的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更是她无数粉丝朝圣之处了。
“名人故居宴”热京城
六朝古都北京作为头号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故居数不胜数。仅政界名人,就有清政治家兼民族英雄林则徐、清洋务派领袖张之洞、资产阶级改革家康有为、梁启超、末代皇帝溥仪、维新人物谭嗣同、反袁名将蔡锷、北洋总统黎元洪、中共创始人李大钊、民国将领杜聿明……以及开国领袖毛泽东、刘少奇等等。
作者回忆说,我瞻仰过李大钊的几处故居,他在文华胡同二十四号居住时间最长。这是个普通三合院,陈设简朴,正房东间为主卧室,西间供子女读书。西厢房是大钊书房和会客室,他在此“铁肩担道义,妙手着华章”,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夜也是在此被张作霖抓走,二十天后英勇就义。我还造访过景山东街吉安所左巷八号的毛泽东故居,低矮简陋的北京民居,一九一八年秋二十五岁的毛泽东组织同学赴法勤工俭学首次进京,在此住了半年,翌年春离开。同住者有蔡和森、萧子升、陈绍林、陈昆甫、罗子钻、罗章龙等,谁会料到这群淳朴学子中竟有日后的国家元首?
鲁迅、梁实秋、老舍、梁漱溟、张恨水、齐白石、邵飘萍、田汉、叶圣陶、沙千里、章士钊、蔡元培等等文化名人也曾在京居留。我去过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清朝名臣纪晓岚故居,两进的四合院,过厅悬有纪昀手迹“阅微草堂”匾额,其中一室为船型,非常特别,上书“岸舟”二字。院内有藤萝、海棠及古槐,葳蕤喜人,当年纪公就在此研究学问处理公文,咏出“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诗句,写出二百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阅微草堂笔记》,成为一代大儒巨擘。近年京城流行“名人故居宴”,纪昀故居已成晋阳饭庄,后海边的王府宅第纷纷仿效,恭王府——即和珅故居的四川饭店、曹雪芹故居的红楼酒店、梅兰芳故居的梅府家宴、谭宗浚故居的谭家菜及慈禧故宅的桂公府饭店等等,都生意兴隆,春节里中外食客更趋之若鹜!
名人故居的冷思考
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的特殊坐标,是不可再生的宝贵人文资源。据去年北京市政协和市文物局普查显示,仅东城、西城和宣武三区就拥有三百余所名人故居,但不少已在城市改造和现代化进程中消逝了。被拆除重建的故居更不少,八道湾胡同的鲁迅故居就遭此命运,一些有识之士尴尬道:“新砖新瓦新门脸,这还是鲁迅故居么?”有的名人故居甚至租给商家或被强行挪用。对此,老舍的儿子、作家舒乙说“有关部门是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认认真真破坏文物!”
出国观光,历史悠久而却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随处可见。始建于一七二七年的德国古城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就是一座妥善保存的乳白色楼房,令中国游客惊羡有加,位于法兰克福的歌德故居距今二百八十年了,也毫发无损。在伦敦,常可发现挂有蓝色牌子的房子,它们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名人故居,谁也不准拆除,全英现有七百多所蓝牌屋,其中包括伦敦西圣詹姆士花园街31号的老舍故居,一九二四年起老舍先生曾在伦敦大学执教六年。法国名人故居也倍受保护,巴黎就有米勒、雨果、梵高等故居。其它如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莫扎特故居、丹麦奥登塞的安徒生故居以及莫斯科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人故居,虽历经沧桑,都“修旧如旧”保存完好,令全球旅行者欣慰,也值得国人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