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读了毕淑敏的一篇短文,其中谈到了柔和的力量,觉得很受启发。她在文中这样来描述柔和。“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 说柔和就必然会让人联想到刚强或强势。柔与刚本是孪生的一对。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蒿。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这些说辞都是在论证“柔”与“刚”的辩证关系,以及“以柔克刚”这样一个道理。 其实,柔与刚一直都是两种处世手段,它涉及人的思维和策略,大到国际事务,比如“鸽派”与 “鹰派”;小到家长礼短,比如妥善处理夫妻间的争吵,等等。柔和的力量来自于韧性,正是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的诗句“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现实世界中,刚柔并济也许是更可取的一种理念。《列子•黄帝》有曰:“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弱必刚,积于弱必强。”尽管柔和未必一定能胜过强势,但是作为一种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柔和的处世态度也许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功效。 说柔和是一种人生的艺术,此言甚妙。也许柔和较之强势,她缺少了那种勇猛直前的威力,也没有那种气吞山河的壮烈。可是柔和却自有她的魅力。柔和的品质与人格,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是不卑不亢,不拘泥偏执;是兼听则明,而不是愤世嫉俗;是与人为善,而不是与人为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那些有着柔和性情的人往往人缘会更好一些。没有谁愿意同老给人冲菜吃的人打交道,除非是万不得已的原则问题。所以柔和的性情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是啊,柔和会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美更和谐。 2010 年1 月 4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