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zt 乌冀华购买安70 愿提供生产技术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30:zt 乌冀华购买安70 愿提供生产技术

2010-1-30

【大公网讯】据美联社1月26日报道,刚刚完成首飞的欧洲A400M军用运输机,因预算超支和订单缩水面临中途下马的危险,各参与国在德国柏林进行的紧急磋商迟迟不见突破。正所谓「对手的失败就是自己的胜利」,曾被A400M打压的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如今扬眉吐气,因为它们开发的安-70运输机有望咸鱼翻身。2010年第1期乌克兰《航空时代》杂志专访了该设计局总经理别林斯基,就安-70的前途进行了探讨,其中提到了与中国进行航空技术合作的话题。下为专访的部分内容。

安-70的效费比更有优势

记者:提到先进的中大型军用运输机,人们总会把美国C-130J、俄罗斯伊尔-76MD和欧洲A400M挂在嘴边,而自从俄罗斯退出与乌克兰合作开发安-70运输机项目后,该机就变得默默无闻,难道安-70很难被市场接受吗?

别林斯基:对于您的问题,我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拿安-70与当前卖得最火的美国C-130J和俄罗斯伊尔-76MD做个对比。

假如现在有一个摩托化步兵师需要空运,这个师的装备总重为4341吨,数量为3894件。从载重量来看,安-70相当于伊尔-76MD(47吨),是 C-130J的3倍。从装载不同类型武器看,安-70能装载3817件武器,而C-130J只能装载1714件,伊尔-76MD为3367件,这是因为安-70的货舱大得多,可容纳直升机等大型武器。

经过计算,安-70只需90架次就可以运完所有装备,而C-130J用50架次只能运完21%的装备,伊尔-76MD用60架次也只能运完62.5%的装备。这样一来,在需要快速反应的局部冲突中,只需动用安-70就能应付全部运输任务了,而C-130J和伊尔-76MD无法单独胜任,必须有更大的运输机提供支持。

记者:您刚才的举例中为什麽漏掉了欧洲A400M?

别林斯基:A400M与我们的安-70在性能上没有太大差距,双方具有「市场冲突」的潜在特性。但安-70目前已通过所有测试,各项性能都得到验证。而 A400M刚完成首飞,并且在发动机和机载设备方面遇到一些问题,交付时间还得往后拖延。更重要的是,安-70的单价可以控制在5000万到6000万美元之间,而A400M的单价已超过1亿美元,从效费比上看没有优势。

顺便透露一下,作为A400M的重要参与国之一,现在连德国都想好了「退出战略」,它们对安-70运输机充满兴趣,已提出用它作为A400M的替代品,另有一些东南欧国家,也在研究吸纳安-70参与北约和欧盟航空运输的可能性,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俄罗斯打退堂鼓另有原因

记者:俄罗斯媒体一直贬低安-70,声称2004年俄方之所以退出该项目,是因为它的可靠性不好,您对此有何评价?

别林斯基:这完全是托词。我想强调的是,安-70是一架各项性能都很优秀的飞机,它早已过了风险系数较高的测试期,可靠性完全有保障。话说回来,世界上任何一种新研制的飞机在开始时都没有很好的可靠性,那时候更需要暴露问题,然后加以解决。至于俄罗斯人对安-70的攻击,完全出于国内原因,要知道,俄罗斯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和伊留申设计局,是不希望乌克兰生产的飞机出现在本国的。您现在也看到,放弃安-70对俄战略运输航空兵而言已变成一种灾难,它们的伊尔-76MD屡屡出现事故而面临大规模停飞的危机。

记者:安-70何时投入批量生产?订单情况如何?

别林斯基:目前,基辅「阿维安特」航空厂正按合同为乌克兰空军组装首批5架安-70,其中两架应于今年交付,总订货量接近20架。当然,我们的最大市场在海外。

愿意拿技术换中国市场

记者:一些西方媒体称,安东诺夫设计局试图将安-70的技术转移给中国,准备帮助「东方的伙伴」发展自己的军用大型运输机,您能解释一下吗?

别林斯基:中国正在发展可取代伊尔-76MD的大飞机,我们与中国在这方面的合作正「有效持续中」。我们已向中方提交了运输机设计技术咨询说明书,详细说明安东诺夫能够提供的帮助,包括机体设计等方面,我们还建议中国使用乌克兰生产的发动机。

记者:能具体谈谈吗?

别林斯基:我们提出两套设计方案:一种方案立足于安-70的基本结构,通过更换新型发动机,设计出气动布局达到最高标准的大飞机,这一方案的风险系数较大,因为中国没有参与安-70的研制。另一种方案是以中国空军使用多年的伊尔-76运输机为蓝本,这样做的好处是中乌双方对伊尔-76都很熟悉,能保证在较短时间内「推陈出新」。不过伊尔-76是苏联上世纪60年代末的产品,是否值得发展还是个问题。

记者:对于中国研制新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安东诺夫设计局希望发挥多大作用?

别林斯基:世界上没有哪里个航空企业像我们一样拥有如此丰富的经验,我们将是中国最真诚可靠的朋友。当然,我们更希望中国直接选择安-70,它能够满足中国军队和民航市场的需求。如果需要,中国完全可以实现安-70生产的本地化,这在成本核算上更加合理。

更重要的是,在大飞机外销上处于劣势的乌克兰不像美欧俄那样担心技术流失,即便我们采取某种「技术换市场」的策略,也是颇有回报的。

新华网1月30日报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