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欧经济的溃堤之忧
刘罡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似乎离我们日渐远去,但正所谓前门驱狼后门进虎,一个新的威胁又悄然潜伏在了世人身边,那就是由各国公共财政问题引发的危机。
美国政府宣布,2011财年的3.8万亿美元预算中,税收仅为2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现在有近一半的预算支出要靠政府举债来筹措。欧盟的财政状况也不乐观,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和匈牙利主权债务违约的保险成本最近显著上扬。这表明,投资者认为这些面临财务挑战的欧盟成员国有可能突然遭遇融资危机。中国政府的财务状况虽然表面上要比美国和这些欧盟成员国健康得多,但中国银行业的坏账风险目前却要比西方国家的银行高很多。如果正如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所言,资产泡沫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威胁,那么一旦资产泡沫破裂,大量银行贷款将变为坏账。由于中国政府是中国大多数银行的控股股东,一旦银行业陷入财务困境,政府责无旁贷地要动用自身财力加以救援。
有人可能会说,美、欧、中这三大经济体的公共财政虽然有可能面临巨大压力,但要说会爆发财政危机就未免危言耸听了。美国去年的联邦债务虽然已相当于GDP的53%,但比起日本超过GDP一倍有余的政府债务,依然是小巫见大巫。既然日本经济在如此沉重的政府债务负担下依然能够维持,似乎也不必对美国的政府财政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希腊和葡萄牙等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状况虽然堪忧,但欧元汇率如果受此拖累而下行,对欧洲经济反而是件好事,况且在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看来,希腊目前遇到的经济问题在其他发达国家也很普遍,言下之意是天塌不下来。中国的情况就更不必悲观了,无论国有银行有多少坏账需要抹平,只要政府将巨额外汇储备在账面上搬搬家,就可以将银行的财务窟窿填满。
不过先别急着乐观,公共债务在加重过程中未必能把美、欧、中三大经济体压垮,但当它们实施削减公共债务的“退出”策略时,却可能出现险情。美联储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之所以没有引发美元暴跌,表面上看是中国等亚洲出口国的汇市干预行动给美元汇率托了底,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美国巨大的发债规模。如果美国财政部不再敞开口子举债,各国买入的美元将失去低风险的安稳去处,全球势必出现美元游资泛滥的局面,加剧美元的贬值,引发世界经济的大动荡。而如果美联储已开始收紧货币政策,美国财政部继续大发国债,则有可能导致全球美元大规模回流美国,引发新兴市场资产泡沫急剧破裂的危险。欧盟的情况虽然没有美国这么典型,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政府放缓信贷增速实际上就是缩小公共债务的风险敞口。但危险之处在于,如果在收紧政策时缺乏灵活性,导致力度过大或影响面过宽,则会引发资产价格过度下跌,制造大量银行坏账,反而会加大公共债务的风险敞口。
洪灾中,最容易出现溃堤险情的时候不是涨水时,而是退水时。可怕的是,世界经济的此次退水期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险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