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0年4月9日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华盛顿消息】美国五角大楼4月6日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最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正式宣布对已延续数十年的核战略进行修改,承诺减少核打击的目标并削减核武器的数量。


《核态势评估》报告就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核武器作出进一步限制,承诺不对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报告说:“对于已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遵守不扩散义务的无核国家,美国不会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意味着伊朗、朝鲜等国不在美国政府承诺的不使用核武器的对象国之列。


《核态势评估》报告称,美国核武器今后将主要起到震慑作用,以保护美国及其盟友免遭核打击。“美国只有在保护自己及其盟友的重要利益时才会考虑动用核武器。”


美国还承诺不再发展新的核弹头、不再进行核试爆等等。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当天在五角大楼新闻吹风会上称,这一战略转变是朝着建立无核世界的终极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美国官员表示新的核战略不会危害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盖茨在吹风会上说,美国将会继续发展导弹防御系统。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其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无核国家转让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无核国家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等。


由五角大楼编写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本应在去年12月提交国会,但由于多种原因数次推迟。


今年3月,美国和俄罗斯就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新的协议,双方定于4月8日在布拉格签署这一“近20年来最为全面的军控协议”。


此外,全球核安全峰会定于4月12日至13日在华盛顿召开。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全球核安全峰会将于4月12日至13日在华盛顿召开。


●与会之前,“方方面面”为这一场注定要“跑题”的核安全峰会做足了“功课”


可以这样说,为了准备这场“名”为“核安全峰会”、但注定要“跑题”、还一定会包括诸多重要话题、且又注定“暂时不会深入讨论这些话题”的 “吹风会”,与会之前的“方方面面”、可谓做足了“功课”。


●“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与许多小学生每天做的“功课”都分“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非常类似,“方方面面”也在分头准备着“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将所谓“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大致地罗列一下:


●美国人是如何准备“课堂作业”的?


第一,我们先来看看东道主的美国是如何准备“功课”的。


其一,是“课堂作业”。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作为东道主、且是“别有用心”的东道主,为了开好这个别有用心的“核安全峰会”,美国人在准备第一项“课堂作业”、也就是为全球核安全峰会准备“会议主题”的时候、可是很费了些心思的。


当然了,既然开的是“核安全峰会”,“课堂作业”当然得紧扣“核”字眼,不仅如此,作为证道主、或者主持人,华盛顿还得摆出一个高姿态:于是乎,美国先是与俄罗斯签了一份“令人‘想不叫好’都不好意思”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接着又“别有用心”地发表了一份所谓《核态势评估》报告。


显然,这“两个核动作”算得上是一气呵成、但“功用”却不大相同:


●“核裁军动作”意在“快速拔高”东道主的“核道德声望”去贩卖“核私货”


首先,第一个动作的确是一个“核裁军动作(注:尽管忽悠的成分十分明显,但站在‘人类核道德’的角度,这份‘严重掺水’的协议终归还是值得欢迎的)”,意在抢占“核道德高地”,着眼于开好这个核安全峰会而企图“快速拔高”东道主的“核道德声望”,以便于东道主利用“主持会议”之便贩卖“核私货”----按美国之需、有针对性地、精确导引“核安全话题”。


●搞这份《核态势评估》的意图,在就在于“精确地导引出”美国的“核私货”


其次,第二个动作,就是弄了份《核态势评估》。


前面说了,这份《核态势评估》可谓是“别有用心”,着眼于开好这个核安全峰会而企图“快速拔高”东道主的“核道德声望”而签下《美俄核裁军》之后,这份《核态势评估》的“功用”就是按美国之需、有针对性地、精确地导引“核安全话题”。


换句话说,在《美俄核裁军》所宣扬的“核道德”之铺垫下,搞这份《核态势评估》的意图,在就在于“精确地导引出”美国的“核私货”。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再来阅读一则消息。


日本外相要求中国核裁军 称不信任中国核承诺


【东京消息】据共同社4月7日电,日本外相冈田克也7日在接受共同社采访时称,“有必要就中国的核武器展开中日对话”,希望将中国的核政策列为外长会谈的议题。在美国公布提出大幅限定核武器使用的新核战略指针“核态势评估” (NPR)后,冈田表明了将敦促中国进行核裁军的态度。


报道称,冈田指出,迄今为止的对华外交中,围绕核武器的对话“几乎没有”。他说: “日中外长的见面机会很频繁,希望将其列为一项议题。这将渐次推动实现中国的核裁军。”


共同社文章指中国未对外公开核武器数量等信息,并在继续开发中程弹道导弹。文章认为中国的战术核武器是以日本为主要目标。并引述美国“核态势评估”称,中国的核政策“缺乏透明度,令人对其未来的战略意图抱有疑问”。


对于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冈田称除了承诺外,中国还应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中国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核武器发展时间最晚、技术水平最低、数量规模最小的国家,但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国家。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个观点,既:核安全峰会就是谈核安全的,这是人类的道德高地,在“必要的条件”基本满足之后,中国国家主席当然要参加,且会认真阐述中国的核安全观,如果“有人”真的愿意听什么核安全的话题的话,毛泽东主席几十年前立下的规矩(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足以让“别有用心者”永远也爬不上“核道德高地”!至于别的,什么“制裁伊朗的新框架”,就不要指望中国与它去扯了!


在回顾了这个观点之后,我们再来关注下面这段文字,原文是:


文章认为中国的战术核武器是以日本为主要目标。并引述美国“核态势评估”称,中国的核政策“缺乏透明度,令人对其未来的战略意图抱有疑问”。


对于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冈田称除了承诺外,中国还应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中国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核武器发展时间最晚、技术水平最低、数量规模最小的国家,但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国家。


●这段文字有三个要点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段文字有三个要点:


第一,在攻击中国的核政策“缺乏透明度,令人对其未来的战略意图抱有疑问”的时候,这段文字“引述”的就是美国《核态势评估》;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日本公开对“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诺”持“不相信”态度;


第三,日本此番表明“将敦促中国进行核裁军”的态度、就在美国公布提出大幅限定核武器使用的新核战略指针“核态势评估” (NPR)之后;


●只要“得失划算”适宜,日本是会将上面的“三个要点”作为为拜见奥巴马的“见面礼”的!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日本今天宣布,上台至今未访问美国的日本首相鸠山将访问美国,并出席核安全峰会。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得失划算(请注意我们的用词)”,日本是会将上面的“三个要点”带进核安全峰会、以作为为拜见奥巴马的“见面礼”的!然而,问题就在于“得与失之间的计算了”。这个问题,我们将在稍后进行展开。


●美国《核态势评估》扬言“美国可以对伊朗与朝鲜进行核打击”


前面说了,如果“有人”真的愿意听什么核安全的话题的话,毛泽东主席几十年前立下的规矩(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足以让“别有用心者”永远也爬不上 “核道德高地”!因此,“方方面面”心里都非常清楚的是:上面的“三个要点”不过是佯攻,真正的话题不是“核大国(中国)的核安全问题”,而是被美国《核态势评估》明确列为在“极端情况下,美国是可以对其使用核武器的两个核小国(朝鲜与伊朗)”之核安全问题。


●美国也依着中国的样儿画了“半只瓢”


显然,根据美国《核态势评估》所宣示“最新版本的美国核武器使用原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的“核道德”是如此地不堪:


第一,由于美国《核态势评估》拒绝象中国那样公开承诺“无条件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注它定美国永远也爬不上毛泽东主席早在几十年前就“圈定”的“核道德高地”!


第二,尽管美国《核态势评估》也依着中国的样儿画了“半只瓢”----公开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是,本就“别有用心”、因此也就注定没有什么核道德可言的美国,非常赤裸地为这“半只瓢”设立了前提条件、为“无核国家”设定了一个“美国标准”,既:未加入《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或者有意发展核武器的国家。


而根据这些个标准,美国《核态势评估》也就堂而煌之地将伊朗与朝鲜列为“可能对之使用核武器”的“非无核国家”了。


●奥巴马精心准备此次核安全峰会的“表面意图”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已经不难看出,奥巴马精心准备此次核安全峰会的“表面意图”,既:通过上述“两个核动作”“快速拔高”东道主的“核道德声望”,并以 “五个核大国中、有且只有中国的核力量、核战略不透明”为“武器”,尽可能地在“北方阵营(欧美日)”中拉帮结伙、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的核力量、核战略透明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对冲”毛泽东主席早在几十年前就“圈定”的那片“核道德高地”!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就是被“美国经济”挤兑得“满地找牙”的“日本经济(丰田事件)”、一边宣布赳山即将访美、一边跟着美国《核态势评估》鼓点,努力地拍“美国核道德”的马屁,并叫嚣要与中国谈核裁军、特别是公开表示“不信任”那片“核道德高地”的原因。


●奥巴马精心准备此次核安全峰会的“更深一层意图”


至于奥巴马精心准备此次核安全峰会的“更深一层意图”,则在于以“表面意图”为武器,尽可能地在“南方阵营(特别是印度、俄罗斯)”中挑拨离间,以“这些国家”出于“种种原因”都不肯(准确地讲,是不敢)承诺“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为支点,“最大限度地对冲”那片“核道德高地”,并在 “对冲”的过程中,对“核道德高地”进行“别有用心的转换”,将中国的“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转换成“有条件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且打算以此来赢得诸如沙特阿拉伯与埃及(内心中也害怕伊朗拥有核武器)、日本、韩国(内心中也害怕朝鲜的核打击能力)等“无核国家”的“有条件支持”,最终伺机导出“或阻止伊朗、朝鲜核进程”的“新框架”,或“可核打击伊朗、朝鲜这两个‘非无核国家’的许可条件”。


●站在华盛顿的角度,“世界核安全框架”的“设想原理”大致如下


到此为止,奥巴马精心准备此次核安全峰会的“真实意图”也就非常清楚了,既:以“更深一层意图”为武器,既在“三边撕裂”的框架内,又在 “南北撕裂”的框架内,利用各个国家的“各自利益”、尽可能地拉帮结伙,在美国已经无力主导的、旨在有效控制伊核、朝核进程的“伊核六方会谈”与“朝核六方会谈”的框架之外,另起炉灶,拼凑一个所谓的“世界核安全框架”,显然,站在华盛顿的角度去设想,“设想原理”大致如下:


●那片“核道德高地”可谓是至高无尚


首先,由于那片“核道德高地”可谓是至高无尚,因此,在核裁军问题上也好,核武器使用原则上也罢,无论夹带私货的美国《核态势评估》如何诡辩、“掺水严重” 的“美俄核裁军协议”看上去显得如何真诚,但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核安全利益”面前、在人类社会的“正义与良知”面前,都是无法超越的。


●华盛顿想对那片“核道德高地”进行“某种折衷”、以“有效对冲”


因此,对美国人而言,最好地办法就是“以某些国家的现实私利”为支点、对那片“核道德高地”进行“某种折衷”、以“有效对冲”。


●中国的核主张


在这里,我们不妨完整地看看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中国政府,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郑重阐述的“中国核主张”,它主要包括如下要点:


其一,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过去,当中国没有核武器的时候,我们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现在,中国有了核武器,我们还是这样主张。


其二,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政府的这个立场,最鲜明不过地说明了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为了抵抗美国的核威胁,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其三,中国政府还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作为第一步,各国首脑会议应当达成协议,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很快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承担义务,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


●时隔四十多年,“中国的核主张”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可操作性


其四,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政府的关于首先达成不使用核武器的协议的具体建议是现实的,是合情合理的,是简单易行而不牵涉到监督问题的。如果有关国家都愿意承担这个义务,就可以立即减少发生核战争的危险。这就向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最终目标迈开了重大的第一步。在这之后,可以讨论停止一切核试验,禁止输出、输入、扩散、生产、贮存和销毁核武器问题。显然,美国政府如果还有一点和平的意愿,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个建议。


坦率地讲,在温习了上述四条之后,任何一个有良知、爱好和平的人都会感叹到:时隔四十多年,“中国的核主张”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可操作性。


●“中国的核主张”是对“美国最新核原则”的“跨时空揭露与讽刺”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特别是“其四”,几乎是对“美国最新核原则”之“真实意图”所做的“跨时空揭露”、几乎是对奥巴马组织的所谓“核峰会” 进行的“跨时空讽刺”---显然,早在1964年,中国刚刚成为核武国家的那天,中国就已经郑重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了,这恐怕是最早的“核峰会”倡议了。


不仅如此,中国还提前四十多年为“核峰会”的主要议题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建议,既:“作为第一步,各国首脑会议应当达成协议,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很快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承担义务,保证不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区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


在此,我们不能不对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决策层之高瞻远瞩致以十二分的钦佩,不能不对以两弹元勋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科学家所做的艰苦努力致以十二分的敬意!


讨论进行到这里,尽管时空已经跨过去了40多年,由于中国政府“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在“中美核道德”的“高低”层面,在“真正意义核裁军” 的问题上,只要是在真心寻求核裁军、只要是在真心寻求核安全,在“究竟应该如何做?”的问题上,还有必要继续讨论下去吗?


因此,就如前面所说,对美国人而言,最好地办法就是“以某些国家的现实私利”为支点、对那片“核道德高地”进行“某种折衷”、以“有效对冲”。


●“美国心目中的世界核安全框架”起码应该有这样几条


那么,既为了满足美国的现实企图,又为了“对冲”那片真正的“核道德高地”,这个“美国心目中的世界核安全框架”起码应该有这样几条:


第一,由于“中国核主张”为绝大多数有核、无核国家所共鸣,为人类正义与良知所接纳,更关键的是,由于“中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世界领先的中段反导”,因此,因此,不论是在历史层面(中国刚刚拥有第一颗核武器的时候)、还是在现实层面(中国已经拥有对美国进行全面核打击的能力,且在“中段反导”处于领先地位)、更或者是未来层面上,它都是无从超越的。


●我们想对“未来层面”做个简单说明


在这里,我们想对“未来层面”做个简单说明,显然,美国绝对与相对实力已经实质性下降,如果美国不彻底放弃出独霸全球的既定战略,那么,其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必将因与其它大国进行新一轮的军备竞赛、特别是太空军备竞赛中消耗得更快,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美国既定全球战略要求美国军事力量必须领先领先其它国家数倍,而其它国家的全球战略只需要自己的军事力量、在各个层面足够自卫就行。显然,要求的不同将导致“投入的不同”,且“这种不同”将会是“几何数量级的不同”。


●“美国综合实力”甚至已不再拥有“发动一场上烈度战争的不动称优势”


而就目前而言,在我们看来,随着中国“中段反导”的成功,再加上俄罗斯仍然拥有强大的核打击实力,在人类现有科学体系下,在这个地球上,美国的军事技术实际上已经不再拥有“不对称优势(包括美国刚刚宣布准备试飞的X系空天飞机技术)”,如果算上欧洲的欧元、甚至人民币这些个“金融武器”,在面对其它势力中心及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更加合理的新秩序”诉求的时候,即便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传统层面”去考虑问题,我们也不难看出,“美国综合实力”甚至已不再拥有“发动一场上烈度战争的不动称优势”,即便是对伊朗这样的国家。


●对诸如伊朗这些个“世界级战略支点”即将、或者已经进行的“赤裸裸核讹诈”


因此,出于“形势比人强”的无奈,在“核道德”上,为了骗取“起码的核裁军希望”,更为了拿这种“希望”、以及部分国家的私心去“骗造”一个“新的伊核问题平台”以实现“实质性制裁伊朗(实际是制裁中国)”、孤立中国的目的,在不能与“中国核主张”全面冲突(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同时,在“投入上”因不能“开源”而不得不靠与“美俄核裁军”来“节流”的“捉襟见肘”下,为了继续维持其既定全球战略,为了赢得“尽可能的跟随者”,除了个别的对象(比如韩国)可以“棍棒相加”加以警告之外,更多的只能“骗取”,这也就不得不对那片“核首先高地”来一番“断章取义”的转换,这就是“美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要“附加条件”,以期最大限度地利用一把已“时日无多”的“美国军事超强”之“剩余价值”,说白了,这种“剩余价值”就是对诸如伊朗这些个“世界级战略支点”即将、或者已经进行的“赤裸裸核讹诈”。


●“美国军事超强”正指望从伊朗身上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基础”


显然,在世界、特别是中东,不是每个国家都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的,也不是每个势力中心都甘心交出“西方特权”的。这就是“美国军事超强”正指望从伊朗身上榨取“剩余价值”的“社会基础”。


第二,美国试图通过“核安全峰会”这个平台,以“维护世界核安全”为幌子,以上述“美国标准”为蓝本,以上述“理论基础”为指导,以“某些国家的现实私利”为支点并施加以“巧实力”,最终制定一个“非无核国家”的评判标准,以《核态势评估》所描述之“核态势(核大国的核武力量)”为根据,组建一个美国、或者欧美、更或者“欧美俄”说了算的“评判委员会”;


第三,判定一个国家是否“非无核国家”的标准在于:该国是否加入、或者违反“核不扩散条约”,该国是否有意获得、或正在进一步发展核武器。


如果是,则根据“美国最新核武器使用原则”,为了维护世界核安全,美国将有权首先对之使用核武器,理由则是:这些个“非无核国家”危害了世界核安全,因此,美国必须以一切手段来“维扩世界核安全”。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评判委员会”应该有依据“评判标准”、具体判定一个国家是“非无核国家”的“法律权力”。当然了,也有权力判定一个国家是“合法有核”的法律权力,并构造相应的法律框架。不难看出,只有判决能力没有执行能力是不行的,因此,在美国人的构想里,最好的执行机构就是“北约”,在美国领导下的北约。


对显然,对美国而言,眼下通过希腊危机打击欧元,除了“真心实意”想伺机瓦解欧盟(欧元)的“最终意图”之外,在表面上看,由于中国(人民币)仍然在“扶弱(欧元)锄强(美元)”、仍然在拒绝“G2”,基于中国在这些问题上上没有出现大的失误,争取到欧盟(欧元)也没有立刻选择“与美国联手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


●美国想继续为旨在实现“南亚破局”的“美国南亚战略”寻找机会


而为了避免“自我孤立、全面树敌”而导致局势进一步对美国不利、避免走到“美国南亚政策”必须立刻进行“实质性选择”这一被动地步,美国也就只能策略地将对欧盟(欧元)的“最终意图”掩饰起来、将“表面意图(美国不过是“力劝”欧盟接受这一安排)”刻意凸显一些,以继续为旨在实现“南亚破局”的“美国南亚战略”寻找机会。


●对美国而言,一种“正在争取的局面”


当然,在“合适的条件”下,如果俄罗斯与北约“合建反导”的项目能够“实质性的谈下去”的话,那么,中国也就真的被孤立出去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一种“正在争取的局面”;


●对美国人而言,一种“最值得争取的局面”


在美国人的梦想中,还有一种“最值得争取的局面”:如果中国担心以这种形式被孤立出去转而向美国妥协,以同意“实质性制裁伊朗”为标志、 “中国全球战略” 转而“自废武功”的话,那么,“中国全球战略”也将就此全面纳入“美国既定全球战略”的轨道(比如G2模式),那对美国而言,也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什么欧盟(欧元)问题、俄罗斯问题、就全部都解决了!而一旦解决了欧盟、俄罗斯问题,最后中,美国就凭借一个更加强大的北约、与更加强大的美元本位制,也就到彻底解决中国问题的时候了。


●“最为重要”与“并不紧要”


第五,也是最为关键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中欧俄美”的全球战略利益、特别是核战略利益并不完全一致,而其它“有核也好、无核也好的国家”的国家利益更是千差万别,因此,人们很容易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组建“评判委员会”肯定不易,达成“评判标准”一定更难!


请大家注意,在美国人的设想中,上面几点是否实现,当然“最为重要”但“并不紧要”,“紧要”的是围绕“核安全峰会”而做的一切,根本就构成了一个“搭建进程”,而“这个进程”可以“既时地”为美国既定全球战略服务:不论是“力劝”欧盟接受“欧美联手”的安排,还是实现“正在争取的局面”,更或者是推动 “最值得争取的局面”、都有开始起“微妙的作用”。


●值得警惕的第一点是


因此,值得警惕的第一点是:如果因种种原因而导致“评判委员会”在“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中迟迟无法组成、或者无法运作,如果因种种原因而导致“评判标准” 在“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中无法达成共识、无法上升成为法律条文,那么,在美国的设想中,这可能根本就不要紧,要紧的是尽快启动这一“讨论进程”,更要紧的是“尽快利用”这一进程,既:从现在开始,就开始制造、并对潜在的核打击对象形成强大的核打击心理压力,促使目标国国内的社会分化、以激起社会矛盾(比如伊朗),促使对象国所属组织的组织分化(比如土耳其与伊朗、叙利亚等国正在筹划的区域发性合作组织),努力在“讨论评判标准与搭建评判委员会的进程中”实现其“最现实的战略意图”,那就是:“最贴近真实地核威慑”某些“必须立刻就受到核威慑”的国家。


●值得警惕的第二点是


值得警惕的第二点是:至于哪些是“必须立刻就受到核威慑”的国家?大家只要翻翻美国新鲜出炉的《核态势评估》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伊朗与朝鲜已经被华盛顿根据 “美国标准”贴上了“非无核国家”的标签!显然,如果大家“没有异议”的话,或者“大家有异议”却无法让国际社会确认“即便是在极端情况下,美国也不敢对这两个‘非无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话,那么,美国就等同拿到了“万不得已,美国将首先对伊朗、朝鲜进行核打击”的“可行性论证”!


非常清楚,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奥巴马还没有能够在“核安全峰会”致开幕词的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最贴近真实地核威慑”朝鲜、特别是伊朗这两个“必须立刻就受到核威慑”的国家了。


由于伊朗与朝鲜分别是“非美势力”借助伊核问题(在全球层面)与朝核问题(在西太平洋层面)进行战略腾挪、且收获颇丰的战略支点,因此,在奥巴马政府迫不及待地、抢在核安全峰会之前,就开始对这两个国家进行“最贴近真实地核威慑”之背后,是继韩国军舰神秘沉没、但“方方面面(中欧俄)”却没有大的战略反应,且都在“按步就班”中“等待”韩国军舰是“如何沉没”之“真相”的情况下,“时不我待”的美国人企图再次注入一个、甚至是一系列“重要变量”。


●华盛顿为此次核峰会精心准备的“课外作业”


其实,这也就是华盛顿为此次核峰会精心准备的“课外作业”,之所以称之为“课外”,在于它们看起来似乎与“核峰会”并无关联。


在进一步展开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一则新闻。


吉总统巴基耶夫要求反对派对局势恶化负责


【比什凯克4月8日消息】据吉尔吉斯斯坦“24”通讯社8日报道,吉总统巴基耶夫称,如果今后吉国内局势继续恶化,反对派领导人必须为此负责。


巴基耶夫在传给“24”通讯社的电子邮件里表示,因为反对派领导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吉尔吉斯斯坦遭受了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包括执法人员在内的大量无辜者不幸身亡。他对死难者表示沉痛哀悼。


巴基耶夫当天在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说,吉尔吉斯斯坦近日发生的流血冲突事件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


巴基耶夫说,他不打算指出具体是哪个国家,“但没有外部势力的参与不可能发动如此协调一致的行动”。他同时表示将“继续领导国家”。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巴基耶夫当天在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说,吉尔吉斯斯坦近日发生的流血冲突事件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


●我们非常认同巴基耶夫的两句话


巴基耶夫说,他不打算指出具体是哪个国家,“但没有外部势力的参与不可能发动如此协调一致的行动”。他同时表示将“继续领导国家”。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我们非常认同巴基耶夫的两句话,既:..............吉尔吉斯斯坦近日发生的流血冲突事件受到“外部势力” 的影响.......没有外部势力的参与不可能发动如此协调一致的行动.........


●我们对巴基耶夫的“暗示”有不同看法


但我们对巴基耶夫的“暗示”有不同看法。


显然,针对“幕后的人”,尽管巴基耶夫说“他不打算指出具体是哪个国家”,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指的是俄罗斯。


尽管普京否认俄罗斯与吉尔吉斯局势有关联,但是,普京在事变的第一时间就公开指责巴基耶夫被推翻的原因、在于他忘记了前任的“前车之鉴”,并在吉尔吉斯反对派组成临时政府后,立刻承认该“临时政府”、且宣布向吉尔吉斯提供人道援助的行为,也“自我举证”了俄罗斯与该事件有着直接关系。


●事先知道“要发生什么”,且“乐见吉尔吉斯发生点儿什么”的还有美国人


然而,我们想强调的是,在大家都盯着俄罗斯、且俄罗斯也不避嫌的同时,事先知道“要发生什么”,且“乐见吉尔吉斯发生点儿什么”的还有美国人。不为别的,只因为吉尔吉斯就在中国旁边,紧靠中国的新疆,既是里海石油、天然气输入中国的重要中转站,又是中国经济影响力向中亚扩展的重要桥头堡。


●事先知道“要发生什么”,且“无所谓吉尔吉斯发生点儿什么”的也“另有其人”


不仅如此,我们认为,事先知道“要发生什么”,且“无所谓吉尔吉斯发生点儿什么”的也“另有其人”,不为别的,只因为吉尔吉斯有美国在中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军事基地,且是美国向阿富汗转送人员、装备的,除巴基斯坦通道之外最为繁忙的通道。


●我们何以可以看到非常奇怪的一幕?


由于中、俄、美这三个大国的决心与意志,对吉尔吉斯的国内政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看到非常奇怪的一幕:尽管巴基耶夫苦心经营了五年之久,许多关键部门更是“巴基耶夫的自己人”,但是,吉尔吉斯反对派夺权夺得非常干脆。


不仅如此,吉尔吉斯的强力部门(军队、警察)抛弃巴基耶夫也“抛得”极为果断。此外,临时政府成立得非常迅速,俄罗斯对反对派的支持也非常及时,美国对事件的立场显得非常中立,中国对整个事件的后续发展则多少显得有些无所谓。


●“默契”背后,是或多或少的“自信心”


总体上讲,面对这一“非常奇怪的现象”,最好的解释就是,对吉尔吉斯最具影响力的“中美俄”、对“吉尔吉斯可以发生点什么”达成了至少是 “不阻止”的“默契”。


显然,在“支持”或者“不阻止”的“默契”背后,是在吉尔吉斯、在整个中亚有巨大利益的“中美俄”、自信自己能在“吉尔吉斯事件后续发展” 中强化“自己整体利益”的、或多或少的“自信心”。


●对“亡我之心”不死的“某些人”而言,时间过于紧迫


显然,从目前来看,由于中亚能源与中国从中东、非洲通过海路获取境外能源的方式不同,是中国陆路获取境外能源的主要通道,因此,对“亡我之心”不死的“某些人”而言,由于时间紧迫(必须在最近几个月里决定“美国南亚政策”的最终选择),必须尽一切可能迫使中国在伊核问题上让步(或者用‘更沉重的重大变量’威、逼、利、诱欧盟跟进美国南亚政策,韩国沉舰事件只是暂时迟缓了欧盟向中国靠近的脚步),如此一来,仅仅为了在“中国连接里海的油路”与 “中国通往中亚的商路”上(注,不仅仅是吉尔吉斯、最关键的是哈萨克)制造出一个“乱”字、以实现严重扰乱中国经济正常运转、制造中国社会不稳定的目的,它就情愿付出某种惨重代价。


●普京一边拼命否认与事件有直接关联,一边又根本无心避嫌的原因


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吉尔吉斯是个小国家,人口只有五百万人,最要紧的是,在地理上,它地处“上合组织”的中心位置,为“上合正式成员国”所完全包围,如果以“上合(实际就是中俄联手)”的名义行事,局势相对比较好控制。


因此,对中国而言,一个稳定的吉尔吉斯对“中国中亚能源通道”的稳定是必须的。但如果“某些人”偏偏要走这一步、在那里幻想“混水摸渔”、甚至“乱中取胜”,由于“中俄”目前都须借助“上合”这个战略平台,都没有理由让“上合”瓦解,因此,也不妨在“上合”的控制范围内,陪着美国人玩玩。不就是个“乱”字吗?玩到最后还不知道会是谁玩“乱”了阵脚呢?


至于俄罗斯,一如我们在之前点评中所说,由于俄罗斯的“中亚政策”原本就镶嵌有“美国的南亚政策”,意在一手掐着驻阿美军的中亚生命线,一手借用“美国南亚战略”对中国施加的战略压力,令“中美”在南亚方向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好是导致“美国的巴基斯坦通道”出现彻底不通的问题,从而让“俄罗斯通道”彻底吃重。最后,在不导致“上合”瓦解的前提下,在中亚、东欧两个方向通吃“中美”,这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借助美国的力量,将中国影响力(特别是经济影响力)从中亚区域慢慢“挤出”;


第二个层面,是借助中国在南亚方向对美国的反击力量,凭借那时必将“不可替代”的“俄罗斯通道”而坐地起价,将“美国影响”从中亚、东欧方向慢慢地“置换”掉。


不难看出,在第一个层面上,尽管莫斯科地铁被炸,但仍然催促美国尽快“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仍然愿意向驻阿美军提供“主要后勤补给通道”的俄罗斯,在吉尔吉斯事件的问题上,与美国完全可以达成默契!


而在第二个层面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中俄”之间也可以达成默契。


因此,在美国幻想着“混水摸渔”、甚至“乱中取胜”,而中国“即使想拦也拦不住、何况也不必拦”的情况下,俄罗斯又何尝不在打着“将计就计”、且准备“两边通吃”的算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恐怕就是普京一边拼命否认与事件有直接关联,一边又根本无心避嫌的原因。


●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考虑问题,有的事得等到“彻底掐住驻阿美军的生命线”之后再说


有必要指出的是,“上合”、以及非常重视上合的“中俄”、特别是,较中国更加依赖“上合”的俄罗斯,是不会允许吉尔吉斯、上合出现内战的。


而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即便要借助美国的力量将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从中亚“实质性地挤出”,那也得等到“彻底掐住驻阿美军的生命线”之后再说。


●“中美俄”所达成的“默契”应该只限于“吉尔吉斯可以发生点儿什么”之前


因此,我们认为,“中美俄”所达成的“默契”应该只限于“吉尔吉斯可以发生点儿什么”之前,而在“发生点儿什么”之后,则基于战略利益取向的不同,而立刻有所分化。


就目前而言,我们认为,更多地是“中俄”达成了“发生了什么的吉尔吉斯、现在必须尽快稳定”的“默契”,这一点,从吉尔吉斯强力部门“集体、且迅速转向”、吉尔吉斯局势大体稳定(当然,这可能是暂时的、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会有反复的)的情况就可以看出。


至于是什么样的讨价还价?东方评论员认为,恐怕是“美俄”之间就围绕“俄罗斯通道”与美国驻吉尔吉斯军事基地“之间的“属性关系”进行的讨价还价。


●一串非常复杂政治博弈的结果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近期美国(美元)转身对欧盟(欧元)的攻击、“美巴关系”趋于缓解(这是美国考虑与中国一道维护巴基斯坦稳定的象征性动作,虽然一定会有反复,但也值得欢迎)、美印关系趋于冷淡(美印关系与美巴关系也是一个连环劫、华盛顿可谓顾此就不能及彼)、中印关系趋于热络(这是美印关系、美巴关系的副产品),正是这一串非常复杂政治博弈的结果。


●美国力促“核峰会”、是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走出“南亚连环劫”


再次强调,南亚问题也好,科索沃问题也好、朝核问题也好,其实都是伊核问题的外围问题。


因此,根据我们的观察,美国力促“核峰会”、是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走出“南亚连环劫”。


●再谈两个警惕


前面说了,美国围绕“核峰会”的最为现实的意图在于两点,也就是那两个“值得警惕”:


一是,美国企图“最贴近真实地核威慑”某些“必须立刻就受到核威慑”的国家,既:从现在开始,就开始制造、并对潜在的核打击对象形成强大的核打击心理压力,促使目标国国内的社会分化、以激起社会矛盾(比如伊朗),促使对象国所属组织的组织分化(比如土耳其与伊朗、叙利亚等国正在筹划的区域发性合作组织);


二是,公开将伊朗与朝鲜根据“美国标准”贴上“非无核国家”的标签!显然,如果大家“没有异议”的话,或者“大家有异议”却无法让国际社会确认“即便是在极端情况下,美国也不敢对这两个‘非无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话,那么,美国就等同拿到了“万不得已,美国将首先对伊朗、朝鲜进行核打击”的“可行性论证”!


●在美国“乐见吉尔吉斯发生点儿什么”的背后,显然也有自己的战略考虑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已经不难看出,成天在那一带打“连环劫”华盛顿,是不会考虑不到“中俄不会充许吉尔吉斯出现内乱”的,因此,在其“乐见吉尔吉斯发生点儿什么”的背后,显然也有自己的战略考虑。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站在华盛顿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自己在吉尔吉斯的军事基地被“中俄”拔掉,但又能避免因“实质性启用俄罗斯通道”而将自己的生命线交由俄罗斯攥着,且还能达到在中亚保持一种相对低调(象征性退出中亚,将“中亚五国”留给“中俄”去争),最终“令俄罗斯不得不提前开始借用美国之力以慢慢将中国影响力挤出中亚”、继而激化“中俄”的矛盾,当这种矛盾累积至一定程度后,再利用这种矛盾去影响中俄在南亚问题上的、特别是伊核问题上的政策取向的话,那也是可以考虑的。


显然,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当我们再去观察美国的“战术调整”,也就不难看出,华盛顿之所以要与俄罗斯签下核裁军协议、为的是促成核峰会;而华盛顿之所以要开好这个核峰会、并抛出《核态势报告》,为的是从现在开始就“最贴近真实地核威慑”某些“必须立刻就受到核威慑”的国家,并努力“在争论之中”事实地拿到“万不得已,美国将首先对伊朗、朝鲜进行核打击”的“可行性论证”!


而华盛顿之所以要拿到这个“可行性报告”,为的是对伊朗(朝鲜不过是个掩饰)进行“最大限度的核恐吓”,促其国内社会分化;同时对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等正在组建的“区域组织”进行核威慑,促其进行分化,以推进“实质性制裁伊朗”的进程。


而华盛顿这所以要促成这“两个分化”,在于“实质性屈服”伊朗政府的意志,而一旦伊朗政府的意志表现出摇摆,那么,交织在伊核问题上的“中欧俄”战略协调,就将“失去焦点”,而随之摇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中俄”的中亚,就很可能出现“俄罗斯提前借用美国之力慢慢挤出中国影响力”的情况,而此前“只看不动”的“欧盟南亚政策”也可能摆向美国一侧,甚至有将“北约的军帽”借给“美国南亚战略”一用的可能性!


显然,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美国死活也要召开核峰会的战略意图,总体上看,这是一个“以退为进”的“组合拳”,意在打破南亚的这串、自己一无所得,反被“中欧俄”利用无限的“连环劫”。


●美国“两个退”的实质是同时保留“俄罗斯通道”与“向北京借道”的变化


在“退”的层面上,一是在中亚方向对俄罗斯的“退”,再就是在巴基斯坦方向对中国的“退”,这“两个退”的实质是同时保留“俄罗斯通道”与 “向北京借道”的变化。其意图在于尽可能地交换“中俄”在伊核问题上的部分让步。


●不要给对方以“借用”、“夸大”、“发挥”的空间


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基于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可能在伊核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但从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美国最新核原则”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做“非实质性让步”,中国决策层也要通盘考虑,不要给对方以“借用”、“夸大”、“发挥”的空间,以实现对伊朗国内,“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等区域组织的分化的意图,并在做好这一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对伊朗、“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等区域组织提供如下承诺:


第一,中国的核主张不变,既:无条件地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这是至高无尚的核道德高地,中国当然会时时挂在嘴边,让美国无从逾越!)


第二,中国将坚决反对“美国寻求“任意”将伊朗贴上‘非无核国家’标签的任何努力”。在这个问题上,《防核不扩散条约》已经够用了,现在的事情只是落实!(你美国想不要就不要了,没有那么便宜!这是第一步,也就是拒绝启动“相关进程”。作为第二步,即便是要弄一个新的,也得搞成一票否决式的。)


第三,在核扩散的问题上,特别是中东防核扩散问题上,要多听听区域国家、也就是听听阿拉伯国家的意见。(显然,阿拉伯国家、甚至大多数“南方国家(比如南美国家)”都会说:以色列核问题更应该受到关注!在这个问题上,你会拉帮结派,我也会!)


●针对美国的某些核心战略节点,只要战略上需要,“中欧俄”也可以如法炮制!


第四,也是我们之前曾经多次强调的,在美国针对“中欧俄”的核心战略节点进行战争、甚至核威慑的时候,针对美国的某些核心战略节点,只要战略上需要,“中欧俄”也可以如法炮制!


我们注意到,针对美国最新核主张,法国总统就公开强调:法国将保持自己的核威慑!


而众所周知的是,法国的核武器使用理论明确写有:如果战略利益受到威胁,法国将不加警告地使用核武器!


显然,就目前而言,在公开层面,以色列恰恰是法国力推之“地中海计划”的最大绊脚石!


●把这些放到“军队向前进”的层面去应对


最后,尽管在美国力推“核峰会”、默认吉尔吉斯事件的背后有着“千般计”,但只要它没有得逞,对中国而言,我们仍然是那句话,不要为这些所 “羁绊(这正是美国玩这些的意图之一)”,而应该把这些放到“军队向前进”的层面去应对,继续“只争朝夕”搞好“生产长一寸”的工作。


●将“吉尔吉斯事件的后续发展问题”放在“生产长一寸”的层面去解决!


值得强调的是,这样,就可以将“吉尔吉斯事件的后续发展问题”放在“生产长一寸”的层面去解决!即便美国在中亚策略性地”象征退出“,也可最大限度地缓解“中俄”在政治的矛盾!


另外,“只争朝夕”搞好“生产长一寸”的问题上,我们注意到,在访印却没有得到“印度愿意对中国人民币施加压力”之后,美国财长访问了北京,我们也注意到,之后,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波幅较之前有稍稍扩大,但是,中国却同时宣布将俄罗斯卢布、韩国元、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等纳入人民币交易范围,这意味着人民币向国际化又迈出了一大步!


不论如此,据说,胡锦涛主席在出席核峰会后,将访问南美,更有消息说,“金砖四国”在核峰会之余要“大谈”“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显然,所有这些针对美元的“实际动作”,才是“抛开浮尘、真取核心”的应对之法!


这项工作做好了,迟早会逼迫因“钱”的原因中止了“重返月球计划”、且与维护核规模已非常困难的俄罗斯签下核裁军协议的美国,因“美元”的原因而中止更多的计划!包括那个几乎已经执行不下去的”大中东计划“!显然,如果没有足够铁资金,就是搞颜色革命、也无从搞起!


由于截稿时间的关系,今天的焦点点评就到这里,相关话题我们将在下周一继续展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