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的新娘”------ 读红豆豆的诗

来源: 知凡10-04-03

红豆豆的诗非常个人化,对我来说,非常有趣,因为这种个人化,使得她的感觉在诗歌中极其真实,无论喜怒哀乐。谨慎是有目的的,谨慎应该是艺术的敌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比她/他想象的已经更加谨慎,这是生存的需要,正如人类在最初与野兽与自然搏斗,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血液流淌至今,残酷的自然选择法则,无论人类如何被文明,如何被驯化,人的复杂,即使没有意识,梦境也会带来更多的信息, 那遥远的过去和无数的未知世界,以及想象不尽的生命的可能。

我喜欢读个人化的诗,通过个人更能理解整体,当整体没有个人的声音的时候,只会带来更多的谬误或虚假的信息传递。

也正因为这种对个人感觉的真实表达,或敢于表达,如一个生命该有的丰富一样,红豆豆的诗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一个有生气的人能更准确地表达她自己,以及她自己的感受。读红豆豆的诗,我以为是在习惯性的审美情趣之外的,与伦理无关,与道德无关,与社会意识形态无关,处于一种模糊的中间地带。

只有很少
穿着灰色衣衫的人

孤独地
走在中间

《碧绿的沙漠》

大部分人是在以被教导的审美方式来进行审美,当一个人自己真实的感觉被灌输的教化取代或被任何抱住不放的某种固执限制后,尤其如此,也因此声音被禁锢。这种禁锢型的审美,对诗歌对艺术的感受是莫大的悲哀,单一,不是生命的原貌。可她的“风情野红豆”/“塞外蛮女”不是为被灌输被培养的“淑女”写诗。

红豆豆的诗有一种内在的节奏感,让人感受到她的生命并非软弱无力,她没有一下子就去抓“真理”或不可等待地去领略“智慧”,她于生活中生活,慢慢苏醒,“前意识”是她诗中丰富的创作源泉。。。然而她的敏感,却时常能抓住一些本质。而且她的信仰似乎也使她更充满活力,尽管这信仰是一些“智慧”或“智慧”影响下所不能理解的爱情。

即使在阴天
你依然看见天色青青
有一种信仰
叫做爱情

即使在冬天
你依然看见山色青青
有一种信仰
叫做爱情

即使在暮年
你依然看见岁月青青
有一种信仰
叫做爱情

即使在墓中
你依然看见生命青青
有一种信仰
叫做爱情

这样简单的变化与重复形式,似在《诗经》中才能读到的淳朴歌谣,既古老又清新,表达了爱情的神奇,那种丰富与强壮情人的生命并持续生命青春的爱情。

红豆豆的爱情诗数量较多,但即使爱情也并非单一的感受或形式。

。。。


野牛发情似地
呼啸在山顶

在烟雨朦朦的梦一样
弥漫着大雾的山谷里
伴着发情的风, 朦朦的雨
瞬间
壮丽无比的闪电
惊心动魄的雷鸣
他和新娘
静静而又久久地
颤抖

这就是爱情

在这首传说般的叙述性诗中,每一节与另一节相连,将苦难,爱情,孤单,恐惧用诗的画面进行描述,将无法定义的抽象,通过画面浓缩,传递内涵与外延。我读到“这就是爱情”时,不由自主地笑得有些开怀,仿佛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门,你所能了解的爱情在感受苦难之后,带来的颤抖(静静而又久久地),幽默如水般地表达了爱情在情感遭遇中的剧烈本质。

。。。

一个美丽的黄昏
地震将山顶撕出
一条惨淡的裂缝
透过夕阳的光亮
我看清了那其实是
一滩绿色的血
在悲伤而又浪漫的山风中
她散发出一丝
SANMA鱼一样
的带有生命香气
的腥味

那就是苦难

我禁不住为这一段叫过好,特别是“一滩绿色的血”,“一条惨淡的裂缝”,“悲伤而又浪漫的山风”,“带有生命香气的腥味”,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组合,对我来说他们深深地关联在一起,如一幅充满着象征的绘画,而这些象征符号,仿佛是红豆豆的感受世界里不由自主地冒出来的,其深度与原创性超越了文字本身,它代表的不仅仅是生命所遭受的简单苦痛,而是苦难的存在,生命对苦难的感受。苦难并不属于谁,或经历,或感受。不是说只有描述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才能让人感受到苦难,正如战争的爆发,是多少细小的蒙昧与残酷的事件发生的汇聚,无视,蔑视与折磨一个个脆弱的生命存在。无论人们假想的生命有多么强大,在不可估量的宇宙时空中,人是多么渺小脆弱短暂,如果生命可以无限延长,诗歌与艺术是否还会不放弃地去把握生命的本质。。。政治与宗教的宣传或教说告诉人什么是“应该”,却不会去了解人的处境与生命的可能。而不同诗人的诗歌或不同的艺术正是永不停息地呈现着不同生命的处境与可能。

接下来的孤单与恐惧描写得纯净,形象,真实。。。

。。。

这是童年的童话
这是不复返的秋天
单调而重复地
蟋蟀在鸣唱
今夜
竟如此催人泪下

。。。

不寒而栗

象火柴一样
轻轻地站起来

她的脚下
踩着
空火柴盒般
的恐惧

红豆豆在她的爱情诗中多情与热烈的表达,率真而直接,不时触及到某种精确。以致她有一种艺术家对自身感受的由衷表达,不带些许娇柔做作。


。。。

不管你满山野草一样纷乱的过去
不管你无星黑夜一样暗淡的未来

。。。

你是我的情人,因为你看见了我
比真空还要更加透明
比满天的野花还要更加灿烂的
..........

灵魂

这一种超越了自我与现实与物质衡量的灵魂之爱,在她有节奏的歌谣中,如野山坡上的放歌,又似古老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化身(古人所描述的神既是今天的人),在她生活的现代科技社会里,渴望着最亲密接触。

夜色中布满了透明的泪痕
逝去的生命
把哭不出的痛
一遍一遍地抛洒

黑色的玫瑰瓣
沉浸在深红的葡萄酒中
缓缓伴著诀别时的回忆
流进了干涩的喉咙

眼里的黑夜是一片死寂的深海
那闪烁的光是灵魂们悲伤的眼睛
这么多年后的我依然在贪婪地寻找,
寻找那双我曾最最熟悉的目光......

人心底里这一种最深层的对完整的渴望,对最亲密的渴望,她以“最最熟悉的目光”表达了她的直觉感受。

她的目光除了自身,更有对其他生命的隐喻,她们是她完整生命中的部分,但以一种无奈但乐观的碎片形式《。。。飘舞着像雪一样迷人的美魂。。。》

一群碎片
碎片拼成的地

不知道
哪片
孤独
哪片
困惑
哪片
不满
哪片
无奈

一群碎片
碎片拼成的天

不知道
哪片
含情
哪片
有望
哪片

哪片


一群碎片


碎片拼成的我

知道
要什么
知道
哪里来
知道
哪里去
知道
是谁

然而
时间
太慢
时间
太快

太长

太短

太近

太远

一群碎片


碎片拼成的热女

在空中
飘舞着像雪
一样迷人的美魂。。。。。。

这些一字或两字一行的短行诗,在红豆豆的诗中,如同未经加工的雪花,自然,赤裸。

爱之狂


狂滴
狂滴


爱你
要你


狂飘
狂飘


想我
亲我


狂滴
狂飘


狂飘
狂滴

她以一种母性的感知,放弃了在诗歌中追求浓缩的强度表达深度,伦理与哲理,而显得轻松俏皮,具有个人的生活化,这既成为她的诗歌的缺点,也成为她的诗歌的优点。她的红豆豆博客中的诗,如野山坡上的红豆开得绚丽,恣意盎然。。。它们带给人远离主流带着生命清新与自然的赤裸芬芳。。。


The Lesson of the Falling leaves

---- Lucile Clifton

the leaves believe
such letting go is love
such love is faith
such faith is grace
such grace is god
i agree with the leaves

与这首意识清醒和具有伦理性的诗相比,红豆豆的《秋叶》更保持了她的感情没有多少加工的自然状态,但爱,信仰,优雅,自然规律等却在诗的表现方式上,如树叶飘落,悠悠地,悠悠地呈现出来:

秋叶

大树
终于落下
最后一片叶子

叶儿

悠悠地
悠悠地
飘向土地

大树默默无语

我是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
你是那样温柔
温柔地

将我抛弃 ..........


行文至此,发现《那就是俺!》 《在情人的月光下》《鱼,风筝,钥匙 ,秋雨》等几首很有说头的诗,都没来得及说。 但我读得越多,越感受到她的创作潜力,因为她把握了创作的源泉,对她的感受与关注/观察的世界的个人表达,而改变她自己的诗歌艺术特征便是改变她自己的个性,而一个诗人的作品发展多少代表了她的个性成长,如果红豆豆发现一块新的创作土地,如同她将发现更有趣的她“自己”。。。

正如《真实的世界—多则》中,留给我以她天性的敏感或个性的轻松俏皮抓住了那些一瞥眼的霎那,许多的生动,许多的飘忽迷离,许多的感觉停留在模糊中,更深入的探寻或意识层面的精确留在空白中。。。如同看一幅画,停留在表面的一瞥眼的霎那关注。。。而那些现代艺术创作,许许多多,同样是个人的,他们让人感到陌生,如同,这个世界的人与人之间的陌生。。。特别是人的内在生命,一瞥眼的呈现消失后,更多的层次,更多的敏感,更多的创作,更多的欢愉,人们因外部噪音相互隔离,仿佛不再彼此认识。。。


福田 发表评论于
豆豆的诗很多的内涵和激情。

我很喜欢豆豆的《★ 你是我风一样飘动的未来 ★》。

我也喜欢看大家的诗评。谢谢知凡的介绍。
梦思得 发表评论于
what a rare wealth of sou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