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2010-4-10:春风杨柳万千条:夕阳下的回忆——父辈的荣耀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转贴:2010-4-10:春风杨柳万千条:夕阳下的回忆——父辈的荣耀

作者笔名:春风杨柳万千条

清明节放假回老家,由于父亲的腿受了伤,所以有几位老朋友在一起聊天,我也听了听,这一代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红旗下的老一代人的想法和说法。于是便有了如下的一段总结,不知道他们说的对还是不对。


对于农村合作社的美好回忆


由于都是老人了,他们在言谈中,流露出的都是对那个年代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最朴实的情怀。在几位叔叔辈的谈话中,大家一直在对农村合作社的拆分心存可惜。他们说的最多的是,白天热火朝天的干活,晚上聚在电灯或者煤油灯下学习的事情,而且这些人摆脱文盲,开始识字都是那个时候的功劳。而且对于大家来说,生活在集体中,远比个人生活要丰富和多彩的多。那时候的老人们,就讲故事,老年间的故事。年轻的人呢,除了到点做工,还负责为一些没有后人子女照顾的人帮忙。似乎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


对于土地的感情,使得大家有种痛惜的感觉


农村合作社期间,土地是集体的,肥料也是集体供应和大家集体收集,不良费一点。由于种子等改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产量规模,而且逐年增加,这是事实。期间我提到是不是有挨饿的情况,大家想了很久之后,只是说在60年,出现过饥饿的情况,但是只要家里不出大肚汉(也就是只照顾自己,不顾孩子父母的人)还是可以坚持的,连毛主席都跟着挨饿,老百姓,还能说什么。


过了63年,慢慢好起来了,到了70年以后,基本上每年杀猪宰羊的,过年过节的大家都能吃到肉了。而且每年分到的粮食也越来越多。


但是现在的土地,跟那会可是没法比,现在的土地都是当年规划的,水利都是当年修建的。现在的土地大部分的都使用化肥,农药,土地板结了,自己种的蔬菜都不敢吃。


至于肉食是多了,但是总不如当年的香勒。我问为什么?他们想了想说,当年一头猪要三年才能出栏,而且最大也就三五百斤重,现在半年就出栏,能长到三百斤,你说那个好。


对于社会闲人的问题


那个时候,没有闲人,即便吴家的二傻子,也在晒麦子场,帮着看鸡防止偷吃,说完大家笑了。而且农村忙啊,哪有闲人。后来72年以后,开始实行机械化,确实许多人不用下地干活了。但是大家也没有闲着,修路,修水塘,干义务工,一部分人还要利用农闲或者田间地头的练兵。


要是到了冬三月,那就更忙了。当时将整个地区的大江大河,全都疏浚了一次,有的几年间疏通了好几次。


当时有外国人来参观,说中国人怎么了,干活这么玩命?当后来得知这样整天的干活还不给钱,只管三顿饭,馒头无限量的吃的时候,外国人竖起了大拇指——你们中国人不但惹不起,社会主义必将实现。


后来我问,要是现在让您去干活,得多少钱一天啊?几位叔叔们一笑,干不了了,不过要还是有体力,怎么也得100块一天,还不能玩了命的干。哈哈哈


对于医疗的问题


有些说那时候治病很贵,是不是那个样子呢?大家都很诧异,一方面表示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杂病,另外,即便真的得了病的话,大队或者村子里只要开出证明,到任何一家医院都能治病,而且所有费用有大队负责。只是有部分你自己得靠自己劳动偿还。那个老张家的,生的孩子病的不行了,证明都没有来得及开,就去了市儿童医院,留下了个地址就将孩子放哪了,回家了。才一个多月的孩子啊,反正死了也就死了。没想到过了六个月,医院给村里打电话,说要老张去领孩子,大家都说你小子欠了医院的钱,肯定是人家找你来了,最后还是战战兢兢的去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白胖白胖的大胖儿子,最后收了18块钱,其中还有部分奶粉钱。


18块钱,在当时也不是一个小数了,但是老张觉得值了,毕竟儿子还要重要一些。


现在好,还是那时候好


这个问题大家陷入了沉思,但是总的来说,这时候好像是比那个时候好,电灯电视啦,都有了。但是总觉得那个时候真是人生难忘的一段岁月。可是不管怎么说,现在是生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而且现在一得病就是什么癌症啊,毒瘤啊的。治也只不好,干脆听天由命。


该你死,你就逃不掉。


看着大家的情绪渐渐的低落了下来,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更加的糊涂了。三十年来,我被灌输的都是对那个岁月的否定和仇恨,似乎我也是右派一样,但是一旦回归到最底层,农民的阶层再回头,发现大家对那个年代有着一种挥之不去,割不断的特殊的感情。


但是没有用,在文字记载里,这一段时间,已经被贴上否定的标签尘封。我不禁想,三十年后,我们又将怎样对待这三十年,又将贴上怎样的标签尘封这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不是还会有这么一群社会的底层人,对这三十年充满了无限的留恋和美好的火热的回忆呢。

来自中华网论坛 4-1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