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危机:美国拖垮欧元区的阴谋?
郭凯
2010年4月27日,美国的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希腊的主权债评级向下连调三级,从而使得希腊的主权债由投资级降到了垃圾级。面对私人资本市场的高额利息和未来几个星期巨额到期债务无法偿还的风险,希腊政府不得不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求援。
5月2日,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希腊政府达成协议,提供三年总额高达1100亿欧元的贷款,以及一揽子经济调整计划,包括裁减开支、增税以及结构性改革。这笔巨额贷款,非但没有让市场平静,反而让市场对希腊的担心恐慌性地扩大到周边的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意大利──这几个国家也被俗称为“欧猪五国”(PIIGS)。
希腊贷款通过后一个星期,还是一个周末,欧盟的财长们经过马拉松式的会议,在亚洲市场开市前,宣布了高达7500亿欧元(约合1万亿美元)的欧元区救援计划,其中5000亿欧元来自欧元区国家,而2500亿欧元则出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也开始在市场上买进“欧猪”各国的债券。已经停止的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以及瑞士央行同美联储的互换协议也重新启动,用于解决欧洲的美元流动性问题。这一系列不能不算十分大胆的举动,给了市场一两天的平静。随后对欧洲形势的担心又重新占据上风,上周的后半段,欧美股市又开始持续下滑,欧元几乎降到了4年以来的最低点。
虽然,对“欧猪五国”,特别是希腊的担心,并不是由标准普尔下调评级引起的。事实上,“欧猪”这个难听名字的出现已经至少有两三个月了,希腊人上街游行,反对政府自发的裁减开支和增税的计划也有好几个月了。但,还是有人愿意猜想,如果我们倒带回到4月27日,如果那一天美国人的评级机构没有落井下石地下调希腊的评级,过去半个月的市场动荡就不会出现。甚至有人觉得,这根本就是美国人搞垮欧元区的阴谋。
但问题是,如果《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孩子没有喊出皇帝没有穿衣服,哪怕那个孩子就是那两个骗子裁缝的孩子,皇帝是不是真的就不会“走光了”?如果我们把送信的人杀死,哪怕这个送信人过去经常会送不准的消息,是不是我们就不会收到坏消息了?如果我们把耳朵捂上,哪怕我们的耳朵本来就不好使,是不是就真的可以不用担心偷铃的时候不会发出声响?当然不是。
希腊,还有欧元区的问题,从本质上说,还是一个自我施加的伤害。欧元区,是多个主权国家共享一个单一货币。最基本的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各国的经济政策存在不一致性,特别是财政政策,就会对这样一个货币联盟造成冲击。这也是每一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都必须签署著名的《稳定与增长条约》的原因,请注意,这是一个欧洲人自己定的条约。这个条约里有关键的两条:1.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 2.国家债务不超过GDP的60%。希腊呢?即便在这个国家赤字和债务数据造假被揭露之前,希腊的债务也已经接近GDP的100%,而财政赤字也屡屡超过3%。而真正的数字被揭露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希腊的债务则高达GDP的115%,而2009年的赤字也达到了13.6%。看到这些数字,大概不需要一个评级机构或者经济学家来告诉你,这个国家也怕是麻烦很大。事实上,远在希腊的事情进入视野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9年8月对希腊的年度报告里就十分明确的说:
挑战:财政和对外的不平衡严重,竞争力减弱,财政整顿不能再被拖延。增进竞争力和增长的改革对于不落入经济停滞至关重要。
基金组织工作人员观点: 希腊需要一个基于可持续措施的协调一致的财政调整路径,目标在于让债务率回到一个下降的路径。财政收入的增强是需要的,但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解决工资和结构性恶化的福利项目……
一个国际组织,用这样悲观和紧急的语气来形容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十分罕见的。
如果再看看希腊的历史记录,事情一点也不令人振奋。现在的希腊,于1829年从奥特曼帝国获得独立。根据马里兰大学Reinhart和哈佛大学Rogoff两位教授的研究,在独立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希腊先后5次赖债,而赖债持续的累计时间接近100年。换句话说,现代希腊的历史,有超过一半都是处于赖债状态的。坦率地说,看到这些简单的事实,一个人惊讶的大概不应该是市场为什么反应这么强烈,而应该是市场为什么没有反应得更强烈。
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希腊背后有看起来强大的欧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但当人们仔细看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的时候,就会发现,希腊只是冰山一角。远比希腊大得多的西班牙,失业率高达20%,财政赤字达到11%,政府债务虽然看起来低于60%,但一两年之内这个数字就有可能上升到70-80%,这还没有考虑进家庭和企业的巨额债务。事实上,“欧猪五国”,除去意大利的状况可能稍好外,剩下几个国家的状况都有足够的理由让人感到十分担忧。如果欧元区超过1/4的国家,都没法遵守自己签订的条约,不仅在危机之年,而且在危机过后多年都会如此,如果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很可能出现严重的分化,如果不存在一种机制来对抗这种分化带来的影响,那对于欧元可持续性的担心是完全合理的。
欧元区的问题,其实是政治决定和经济规律的对撞。如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的,当初接纳希腊进入欧元,现在看来条件并不算成熟。而容忍已经加入欧元的国家不遵守《稳定与增长条约》,则更体现了政治家的侥幸心理,以为经济规律不会真的就来威胁欧元。而欧元区的前途,则最终取决于政治决定能否遵守经济规律。欧洲的经济必须走向更加一体化,从产品市场,到劳动力市场,最终到政府政策,都是如此。光靠责怪评级机构,是不解决问题的。
(本文作者郭凯是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经济学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现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