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徐文兵大夫讲解《黄帝内经》的时候,他谈到一个现象,就是汉字经过时代的变迁,又被简化后,我们都变得认字不识字了,他是在把中医的术语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识字的。为了把中医术语翻成确切的英语词汇,他开始研究汉字,在翻译的过程中,他对汉字有了新的理解,更接近于汉字原本的含义,于是,有了《字里藏医》一书。
听徐大夫这样一说,引起了我对汉字尤其是繁体字的兴趣,而对他谈到的他在翻译过程中识字,只是听过而已。近来,给一位日本学生讲解汉语时,竟然不知不觉地用到了他讲的方法,忽然觉得用那个翻来又翻去的方法来讲解词与词的细微区别,效果很好,学生会记得老,而且也会明白他们老说的nuance问题。
学生学了点汉语后,把自己要表达的日语意思A翻成汉语B,语法正确,也能被人看懂他想表达的含义,却是不规范的,中国人不会那样用,这就是日本人常说的他们听有些外国人说日语有时会有“違和感”,因为日本人不这么说,也不这么用词,其实,中国人听外国人说不准确的汉语时,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彼此彼此吧。
于是,我让学生把他的汉语B再直译成日语C,看看那个C是不是等同于他要表达的日语A。如果C与A很接近,那么汉语B就是相对准确的,如果C是日本人不在那个情况下使用的,那么汉语B就是有点问题的。这样翻来翻去,汉语B是不是日语A的最佳译法,就很容易判断了。
学习一门语言时,翻来又翻去,会让我们去琢磨一番,对自己的语言是否确切地理解了?对新的语言是否确切地掌握了?对一些细微的差别是否领会了?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以后有机会教中文或教日语的时候,可以拿来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