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约但河的激流--耶利米书十二5

主啊!让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赐我以你的眼光把他们看待, 让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诸于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宽深的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我们已叙述的事件,和现在要讨论的主题之间,有一个极大的灾难临到犹大国。约西亚面对各方提出的紧急谏疏,或许为了与希西家和以赛亚的英雄式信心一争长短,他就率领一小支军队从山上的堡垒下来,袭击埃及法老尼哥,后者当时正沿着海岸线前去参与瓜分厄尼微的行动。两军相遇于加密山脚下的米吉多,也就是在着名的古战场以斯德伦平原的最边界地区。战事很快分出上下,约西亚的军队溃不成军,他自己也受了致命伤。

  垂死的王说,「我受了重伤,你拉我出阵罢!」他的臣仆扶他下了战车,登上次车,没有行驶几里,他就死在哈达临门。他的死讯一传开,全境陷入极深的悲痛里;直到今日,对约西亚的追悼成了以色列的定例。撒迦利亚无法找到恰当的词句来描述百姓仰望他们所扎的主时心中的悲哀,就用「如米吉多平原之哈达临门的悲哀」来比喻(亚十二11)。耶利米也为他的王和至友之死写下哀歌;顷刻之间,犹大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里(参见代下三十五20—27 )。

  接下去由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登基作王,但他只在位三个月,旋即被埃及王废除,鼻子被套上环,好象野兽一样被带到埃及,后来就死在那里。尼哥又立约哈斯的哥哥以利雅敬为王,作为他的附属国。但是犹大的最后四个工完全违反约西亚的政策。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约雅敬所行一切可憎的事都被记录下来(参见代下三十六1—8)。

  约西亚一死,主张拜偶像的庞大势力又抬头了。如果一个宗教,不能拯救积极推动它的人免于如此厄运,它还有何用处?这个贤明的君王从未使这宗教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当初他推行复兴的热忱如今得到相对的反应。主张复兴的人开始感觉到民众的敌意,耶利米更是首当其冲。他一直是旧王的谏友和谋士,始终毫无犹疑地用最严厉的词句谴责当代拜偶像的恶习。他预言灾难的来临,而这预言已经开始逐渐应验了。于是仇恨、谋害的风暴开始形成,百姓背着他,策划狠毒的计谋,「我们把树连果子都灭了罢,将他从活人之地剪除,使他的名不再被记念。」

  兴起的风暴之征兆似乎不太能触及他,因为他已受命在犹大诸城及耶路撒冷街上周游,或许他也开始在全地游行,在各主要市场站出来宣告神的约所带来的咒诅(见耶十一8)。他的巡回事奉效果不彰。犹大的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之间有一个阴谋存在。他们重犯列祖的罪过,每一座城都有假神,每一条街都可见巴力的祭坛。先知心里明白,为这样一个罪孽深重、执迷不悟的民族代求,是无济于事的。他们犯了至死的罪,即使祈求也是罔然(参见耶十一14;约壹五16)。

  耶利米在失望、伤心之余,就回到他的家乡亚拿突。他对潜伏的危险毫无所觉,好象柔顺的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当然,他在自己家里应该是安全的,可以找到他那敏感的心灵所渴望的慰藉和同情。但事实不然,就像主耶稣一样,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血肉之亲胜不过排山倒海而来的恨意。在那个小村落里,有一项诡计在进行着。这个祭司家庭饱受耶利米的激烈谴责,已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因此他们设下计谋要陷害他。他并未察觉身处的危险,但他从神那里得到光照,「耶和华指示我,我就知道;你将他们所行的给我指明」(耶十一18)。

  这个发现使耶利米大吃一惊,他就转向神求助。他意识到自己的正直和神的正直,有一阵子他陷入一连串问题的漩涡里;有关世界上不公平现象的疑问,也曾盘旋在许多受逼迫的属神儿女之心中。「耶和华阿,我与你争辩的时候,你显为义;但有一件,我还要与你理论;恶人的道路为何亨通呢?大行诡诈的为何得安逸呢」(耶十二1)。


一、这个被毁谤、逼迫的人所发出的呼求。


  (1)他知道自己的正直无阿。毫无疑问的,耶利米深知自己的卑微。他必然像以色列伟大的先知的诗人一样,对自己的罪性有深刻的认知。一个人若对自己的不洁一无所觉,他就不可能与神亲密交往。约伯,摩西,大卫,以赛亚的感觉必然也不断呈现在他的良知面前。但是论到别人对他产生的憎恨,他心里坦然,知道自己无可指摘。他未曾逃避牧人的职责,他既不愿见到灾难的日子,也不以自己所宣告的患难为乐,他未曾为个人的恩怨说话。是百姓自己的罪造成他所预告的灾祸;他的职责只是警告他们大难当头。

  我们若被人毁谤、憎恨,就当仔细省察,自己是否应对引起毁谤的原因负责。惟一能蒙福的受苦是为了主的缘故而被人错待、冤枉。只有那为义受逼迫的人才称得上是在跟随主的脚踪。他所献的集是神悦纳的。只有这样的人能指望神的拯救和帮助。

  我们无权抱怨别人的亏负,除非我们确知自己没有引发别人这样待我们。如果我们确实是导火线,就当将祭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任何迟延都会使情况恶化,使和好的行动益形困难。争讼的后果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先是与对头到审判官那里,审判官可能将你交付衙役,然后下到监里(参见太五22—25)。

  (2)他因人的遭遇不平等而感困惑。亚萨在诗篇第七十三篇里的埋怨,正是耶利米的心声。他从未偏离顺服的窄路;无论何等险恶的环境,即使没有任何安慰,他仍坚定不摇:他仰望神的心没有任何犹豫,知道自己已尽了神给他的托付。然而他却被人憎恶,逼迫,甚至受到死的威胁;而另一方面,恶人却兴旺发达,常享安逸。他的手洁心清似乎是徒然的。他面临的痛苦太大,他的脚几乎失闪,他的脚险些滑跌。

  这是各世代都存在的疑问,惟一的答案是,必须记住这个世界已上下颠倒,是非不明;人的本性被罪污染;世界的神就是空中掌权势的王;神公义的仆人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管辖幽暗世界的,以及空中的邪灵争战。

  (3)他因神的性格而担忧。他的呼喊里有明显报复的意味。「求你将他们拉出来,好象将宰的羊,叫他们等候杀戮的日子。」我们很自然会将这几句话与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杀他之人的代祷,和司提反被石头打死之前说的话作对比,而感觉这块金子里掺了杂质,他的圣洁有了污点。

  有人认为,先知这段话是预言恶人的命运,他是代表神宣告即将来临的毁灭。但是较深刻而正确的观念是,他深切关心到如果耶和华宽容这些逼迫他、企图杀害他的人之罪行,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似乎这位先知担心,他冤枉受的苦会导致人们误以为行恶比手洁心清更容易使人亨通发达。约西亚是当代一位敬畏神的王,他却在战场上丧命;耶利米自己是神忠心的仆人,一生却命途多舛;难道敬畏神真是最佳之计吗?去敬拜四周民族的假神岂不是更聪明、可靠吗?因为那些百姓似乎大享安逸,国势昌盛,可以大建庙宇。当耶利米看到罪的影响力四处蔓延,土地干焦,鸟兽绝迹,他的心不禁沉痛,困惑。他看见那世代的恶是无止无尽的,而神似乎对此无动于衷。因此他呼求神施行报复,不是为了他个人的恩怨,而是为了以色列的好处。

  (4)他将自己的案件呈交给神。第十一章第二十节说,「我将我的案件向你禀明了。」这是何等的智能!这是我们陷于忧虑时惟一的保障。救主在十字架上也是如此,「他被骂不还曰,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前二23)。我们必须追随他的脚步。当人们诬害我们,当朋友抛弃我们,当艰难排山倒海而来——让我们将一切忧虑禀明那施恩的主,他能承担我们的重担。一旦将忧虑交给他,它就不再属于我们了。他会以无限的温柔,诚实,能力解决一切,所以我们毋需惧怕。将你自己,你的重担,你的道路,全交给主罢!


二、神的回答。

  神介入他的生命中,说,「你难道不记得,我最初召你作先知的时候,已预先将你会面临的寂寞,孤单,艰难,逼迫指示你?你岂不记得我曾告诉你,我要使你成为铜墙,并与众民相对立?你是否已控了志气,灰心丧胆?难道第一波的阻力就打消了你的勇气?你目前只是与步行的人同跑,不久你要与马赛跑。现今你住在平安之地,四围的人都自你幼年即与你熟识,他们的举动尚且使你惊惧不已,那么当真正的悲伤浪潮席卷土地,好象约但河的水漫过两岸,淹没千顷良田,使野兽都消声匿迹时,你怎么办呢?」

  神岂不也同样对待我们吗?他不是一下子就要我们与马赛跑,而是先用步行的人来试试我们。他没有一开始就叫我们以无比的勇气去迎接约但河的滚滚狂涛;他乃是先将我们放在家里——平安之地,用我们所信靠、所爱的人来试验我们。神是逐渐加重我们的试炼,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他给我们机会在较小的难处上学习信靠他,好叫我们的信心渐渐增长,能在巨浪滔天的海中与他同行。要相信,不论现今你遭遇的困难和忧伤是什么,都是神允许的,为了提供你机会,预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不要因小的挫折就灰心丧志,曳甲而逃。不要说你忍受不了,你绝对可以撑下去!

  神的恩典足够我们使用。不妨放心支取,使用,并且安息在这恩典中。要为他赐给你这一段受训练的时间而心存感谢,尽量支取他等着要给你的一切——恩典,安慰,确据——然后勇往直前。他不会令你失望。你在那一方面缺乏,他就要加倍供应。今日他给你的恩典若比起明日他要赐下的恩典之泉,就不过是涓水滴流。你若畏缩不前,就会错失了更大的磨炼机会,同时也错失了与磨炼俱来的启示。要忠于神,信靠他,记住当他将你带到汹涌的约但河边——不一定是死亡,可能是悲伤的浪潮——这时或许你会第一次看见祭司的脚一踏入河中时河水如何向两旁分开,约柜得以安然经过干的河底,直抵对岸。当约但河水泛滥,溢出两岸之际,神会在河中心辟出一条路径,引领他所拣选的人安然渡至彼岸,而不致被急湍激流所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