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拉动内需是西方的陷阱

上帝不响。如歌单车。
Tune Your Ride. Tone Your Glutes. Today. Together.
Bicycling: Boost Brainpower, Better Butt.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当前拉动内需是西方的陷阱


张 

 


    摘要:内需增长和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是人多资源少的中国赶超世界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中国,保障资源供给是关键,比内需更重要。西方需要中国的内需,中国需要世界的资源。问题在于:一旦中国的内需起来了但又从世界得不到资源支持,结果一定是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大倒退。


 

一、西方从中国拉动内需得到的好处

 

    现在中国有一个很热门的词汇,就是拉动内需。这样的词汇是西方的经济学家们灌输给我们的,他们还一再论述中国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都与内需不足有很大的关联,他们强调内需不足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为什么中国的内需没有拉动?主要原因是中国的高积累率和中国农村的贫困。但恰恰是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下中国实现了持续10年、甚至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今天,中国真的需要改变这一经济模式转向发掘内需吗?
    让我们首先把目光集中到拉动内需的前提条件上,或者说,中国没有拉动内需缺少的是什么呢?大家都说,是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和老百姓不敢消费。但是我们再反问一句:如果老百姓能够消费了,你就什么都不缺了吗?你有能力满足这些需求吗?经过这样一问,实际问题就出现了——老百姓要是消费提高了,我们有那么多可以用来保障消费的资源吗?如果没有,实际的结果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这些年,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老百姓的消费量已经巨幅增加,从而造成了对资源的巨大需求,也造成了世界的资源恐慌和大宗商品的牛市。由于世界资源市场被西方控制,因此中国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以前不紧缺的物资在中国释放的庞大需求面前成了紧缺物资。但问题在于,中国当年的需求会一直持续吗?以钢铁为例,中国的钢铁年产量和产能几乎是人均半吨,中国会常年地消费半吨钢吗?这样的消费规模只能在我们的建设积累期才出现,也就是大家都要买车买房和国家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才有:我们的汽车平均一吨多的自重基本是钢材;我们房屋的造价里面30%是钢材;道路桥梁、铁路、市政、钢结构房屋等等会消耗更多的钢材。由于这个阶段不可能是无限的,在大多数人都购买了汽车和房子以后,在我们的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完成以后,还有什么需要那么多的钢材呢?既然如此,针对由于我们现在的巨大需求而导致的铁矿石价格暴涨,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压缩一些需求,让这些资源的价格合理后再购买呢?为什么非得在如此高价的时候买进呢?还有就是我们明知自己的能源、土地等等是非常紧缺的,却在鼓励消费让国人大量的买车,由于这么多的汽车是要用油的,因此世界的石油需求必然暴涨,而能源价格的上涨反过来又会极大地打击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在石油价格的上涨,本身就是西方挤兑中国经济的手段;如果让我们的老百姓都买得起车用不起车,这样的内需消费是对内转嫁矛盾和危机,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更大浪费。
    我们再想一下,西方总说中国不能提高内需的拦路虎是教育、医疗、社保等等体制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教育、医疗市场化的很多工作,这样的医疗和教育本身也是消费,老百姓对于教育和医疗所进行的储蓄活动,也是消费准备,以后迟早要支出的,因此这方面的所谓的问题最多只是一个消费的滞后效果。至于社保的基础医疗,国家也正在进行大面积的普及。在这些方面老指责中国的美国做得又怎么样呢?
    如果按照美国的社保标准,美国的社保和政府的债务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截至2009年9月底,美国国债高达11.9万亿美元,即将“戳破”12.1万亿美元的国债上限的“天花板”,也就是说若国会不提高国债上限,联邦政府将落入债券到期、财政部却无权借钱支付到期债券的窘境。更惊人的是,美国国债正以一年一万多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而美国一年的GDP才13万亿。国际上公认的债务占GDP比例安全线是60%,中国的债务占GDP 的比例是16%(2001年),美国则奔着100%就去了。这还仅仅是公开的国债,据估计,加上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隐性债务,美国现在已经陷入了一个73万亿美元的债务巨坑,而全世界一年的生产总值也就50万亿美元。换句话说,三亿美国人,把全世界都花破产了一次半。如果中国这个第一人口大国进行美国式的社保,世界就要崩溃了。当然,世界上也有比美国福利更好的国家,但都是些人口稀少和天然资源丰富的资源型的国家,大量的资源可以让他们奢侈,世界上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恰恰是人多资源少,因此不可能效仿前者。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如此起劲地让中国拉动“内需”对西方世界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一审视西方借此得到的利益,就可以知道他们是无利不起早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对于资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如果此时内需消费再增加,结果就是需求更大,会让资源价格涨价到偏离价值很多的暴利区域,会让掌握资源的西方世界赚取暴利。而资源的价格过高也遏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等到中国经济停滞以后,资源的价格会自然回落,到那时候中国人即使想要消费也挣不到用来消费的钱了。而且,中国的内需一旦启动,要停下来就不可能没有损失,这就好像你盖房子盖了一半,即使建材再涨,你也只能硬着头皮把房子盖好,否则前功尽弃。再举钢铁的例子,中国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计划两年投资四万亿拉动内需,与之配合的银行资金更是大大超过这个数额,最后的结果是钢材涨价,而在钢材里面铁矿石赚取了大部分的利润,由于铁矿石主要来自进口,因此这些利润就被外资赚取。因为钢材等有关价格没有下跌到我们计划的区间,导致原先计划的投资数额大大不足,而投资拉动内需又不能中途下马,遂必须追加投资,这一追加的投资实际上就是铁矿石等外商的利润,中国拉动内需的好处就这样为外商所得,中国的铁矿石谈判也更为艰难并一跃而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综上,西方要我们拉动内需,实质是要在我们原本就已很紧缺的资源上面雪上加霜,通过把资源价格炒到更加不合理的地步,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为此,西方对我们的消费作了区别对待:我们对于教育、医疗等等不是立即实现和消耗资源的消费,就不受他们舆论的支持,因为这没有消耗掌握在他们手中可以卡中国脖子的资源!在中国,原来的公费医疗只是很少的人能够享有,大量的老百姓因为贫穷而有病不医和辍学打工,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老百姓产生了极大的教育和医疗需求,中国的人均寿命和人均医疗支出均大幅度上涨,老百姓现在要为医疗和教育进行储蓄。以大学为例,扩招前后的大学生相差10倍,学费相差2~3倍以上,有多少资金进入大学消费领域?医疗亦是。这些教育和医疗的需求不正是内需旺盛和增加的具体表现吗?只不过这样的需求既不产生资源压力,也不对外开放,使得西方世界难以从中直接牟利,遏制了他们需要的“需求”,因此他们必然会说我们这样的需求不是需求。

 

二、中国需要积累和控制内需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时期内,中国最紧迫的需要是经济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将增加财富,有了足够的财富才会有足够的消费。美国人压他人美国化,中国国内也有不少人将美国视作榜样。问题在于,中美不仅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发展也有50年以上的差距。具体到内需,在美国,是发展后发达社会的消费;而中国,正处在发展期间,更多的需求应当是在建设(开发与投资)上。我们想一下,美国在二战前有这样多的内需消费吗?那个时候西方世界是马克思描绘的血汗工厂。或许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日韩等远比我们发达的亚洲国家至今仍在积累:日韩的普通公寓也是很狭小的,而且是与父母合住的,其服装、食品等等的价格是高昂的,更多原因是他们的劳动力价格高。如果以个人资源消耗和同等劳动量来衡量消费,中国很多大城市的消费已经超过了日韩:我们的经常下馆子、请保姆的生活,是日韩普通阶层做不到的,其实欧美也是。我们再想一下,满足每一个中国农民每天洗一个热水澡的要求并不过分,但我们的水资源够吗?我们的环境承受得了吗?不仅仅资源远远不够,仅仅环境的压力也难以解决——我们的市政、环保等等配套建设跟不上。因此这样的拉动内需会让我们的家园变成垃圾场,进而极大地抑制我们将来的发展。
    因此现阶段的中国需要的是控制内需,让中国的资源紧缺不要被西方过于卡住脖子。中国要发展肯定要有代价付出,中国要赶超也不可能重复西方崛起时的殖民扩张、资源掠夺、快乐奢侈之路。不仅中国如此,后发赶超国家都这样,比如二战以前日本的经济远远比中国发达,但是其民间生活水平并不比中国高。今天,如果要让中国的内需起来,足够的资源保障如何解决?西方的资源版图是中国比不了的,西方的内需增加与中国的内需增加所不同的就是西方掌握了资源。正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资源供给能力,内需增加的结果必须就是与经济发展争夺资源。就如我们的房地产,要住好房子是当前中国民生中老百姓最重要的需求和消费了,但这样的需求释放后结果又如何呢?住房刚性需求所造成的土地、房屋价格的暴涨,危害到其他行业的发展。而且,住房刚性需求是我们十几年来房改一下子释放的,相比之下,西方的住房至少是在几代人时间里建设的,其结果在中国一定是土地、住房价格的非理性暴涨。对此,需要政府控制住需求让它逐步释放,使之成为中国长期发展的动力,而不是突然释放产生通胀和经济低迷,使得后续需求难以为继。

 

三、中国内需的特殊情况

 

    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不同,不仅仅是西方拥有大量的资源储备,在需求增长时可以满足社会的供给,更大的差别在于西方是一个信贷消费的社会,而中国是一个存款消费的社会。在西方,如果内需旺盛导致通货膨胀,贷款的利率就会增加,还贷压力将使得老百姓手里可以消费的钱更少,老百姓也没有多余的存款进行投机,这样价格的上涨和通胀就很好地抑制了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中国的情况就大大不同了,老百姓几乎人人都有余钱存银行,即使是贫困人群也要储蓄保命钱以应付急需,一旦需求旺盛发生通货膨胀,老百姓就会恐慌性地提出所有的存款买东西,产生恐慌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使得需求与价格的关系是畸形的。因此中国会比其他国家更加容易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让我们再次回到资源上来。中国人口太多资源有限,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带来了供给不足的通货膨胀的资源基础。如果按照西方的资源消耗标准来发展我们的内需,即使世界的资源全拿来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比如即使我们的人均消耗只是美国的1/4(美国总量是世界的45%,人口是中国的1/5),中国也要消费超过美国消费的资源,也就是中国和美国消费光全世界的资源还要多。因此中国内需增加的同时,西方国家一定要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费。但这种改变即使是可以发生的,也不可能很快。大家可以想一下,美国已经占有世界资源的45%,世界还有欧共体和日本亚洲小龙两个发达的国家群,而中国有世界20%的人口,即使是平均的20%的世界资源,对于中国来说世界都没有空缺。
    我们还要看到,除美国因为控制和占有了世界一小半的资源因而其拉动内需有足够的保证以外,欧洲国家的人口土地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世界老二日本的人口土地也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两个大省,俄罗斯虽是世界国土最大、资源众多,但人口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三四个大省,因此他们拉动内需对于世界资源的消耗与中国也是不同的,只是中国的1/10到几十分之一。而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地区或国家,规模不到中国的1/100,其资源需求的增长对于世界基本可以忽略。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内需,一方面不可能同时增加,一方面因互相竞争而此消彼长,他们的拉动内需的背后就是向世界买入资源,是一个国家资源流入的过程,资源流入当然是一个国家发达的过程,而且这样的过程对于世界资源市场作用有限,不会造成资源价格的过度上涨。但是中国就不同了,中国的拉动内需是要改变世界资源版图的,会造成世界的恐慌和被世界的投机者利用金融工具把价格炒作到天价,从而直接催生国内的通货膨胀,国内的通胀又直接威胁中国的外汇安全并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投机,造成恶性循环——这是世界金融大鳄的盛宴和中国发展的陷阱。中国是特殊的,对于其他国家的成功和拉动内需,中国不能简单地借鉴,两者的经济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中的关键就是其他国家的内需变化对于世界资源市场再分配的作用与中国是根本不同的。
    惟一可以与中国类比的国家是印度。印度的人口仅次于中国,但印度的经济起飞远远落后于中国,需求基数很低,总量也很低。在同样的增长率下,两国资源需求的绝对数量却差距巨大,就如中国十年前也不会有今天的资源压力,当前印度的发展也不会有中国这样大的资源供给压力。但是以后的印度也会发生类似今天中国资源紧缺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恰恰会最直接地导致与中国的冲突。对此,中国应有预案。

 

四、没有资源保障的内需会导致恶性通胀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庞大内需的资源供给要求,既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价格战就可以解决的,我们买什么就涨什么已经给我们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如果我们以价格战在国际市场争夺资源,会面对怎样的风险呢?人家是国际通用货币,是可以印钞票的,控制着市场并且可以得到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支持;而中国目前囿于实力只能使用人家印刷的钞票,同时,国际金融控制权、资源产权也在人家手里,武力的优势更在人家手里。在这种环境中,一旦中国的内需发展了起来但又从世界得不到资源支持的话,结果一定是恶性通货膨胀。原先我们想要内需起来不容易,真到了内需起来后,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再想让内需停下来就更不容易了,因为那个时候的市场由于供给不足而整个地陷于恐慌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拥有庞大存款的中国老百姓在通胀预期下,会不顾一切、不管价格地把所有的钱拿出来消费,造成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最后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甚至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存款的大量流失和降低,对于依靠高储蓄生存的中国金融体系是致命的,会造成我们的历史大倒退,就如前面提到的住房消费需求的非理性释放,造成的是房地产越涨越买的效果。设想一下,老百姓因恐慌性需求把存款都提取出来扑向市场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的恐慌需求造成上世纪80年代末的通货膨胀,进而导致政局不稳的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的。
    面对内外、上下一片拉动内需的呼声或压力,保持清醒甚为不易。有观点说,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产能是过剩的,所以怎么拉动需求都不怕,因为如果出现通货膨胀正好有富裕的产能可以支持,满足富裕产能的生产需要开动了机器,从而让你走出经济危机。真的如此吗?经济危机中产能确实过剩,你投入的大量的流动性资金由于担心经济下滑而持币观望,造成购买力在流动性增加后却反常下降,结果发生通缩。可是我们要注意到的就是,一旦你的经济在哪儿出现了供给不足产生的利益空间,由于资本的利益贪婪性,市场上逐利的各种投机性需求和恐慌性需求就会蜂拥而至地扑向紧缺的供给,从而造成恶性的膨胀,因为此时市场中早已经流动性过剩,资金供给非常丰富,结果就是过剩的产能更加过剩,紧缺的物资更加紧缺。经济危机情况下,通缩与通胀的危险都在同时加大,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对于小国,由于可以通过国际供给满足紧缺;对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由于货币是国际货币,恶性通胀可以向全球输出;但是对于人口庞大的中国,其紧缺是世界难以满足的,再加上人民币也不是国际兑换货币,使得对于这样的恶性通胀的发生概率和压力,中国与世界是不对等的,如果不能认识到这样的不对等,中国就离掉进陷阱不远了。
    所以,这样的拉动内需是一个西方的陷阱。就如当初西方对我们洗脑说要财政收支平衡,结果西方自己都是债务国甚至是资不抵债;再如西方对我们说不能是负利率,结果美联储利率已经基本是零了。这些美丽的说辞背后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在承担他们货币政策性贬值的损失,并且给他们的热钱投机渔利的空间。现在,西方又来说中国该拉动内需。经过本文详细分析,这里存在着似是而非的陷阱——中国与西方是不同的,这样的不同足以产生巨大的陷阱。
    如果中国盲目拉动内需导致供给不足发展到恶性通货膨胀的境地,结果就是中国不得不把外汇储备用来购买资源,紧急大量抛售中国手中的美国国债等外汇资产,本身就会造成价格的短线暴跌,损失很大。同时西方世界就可以把资源价格炒高到天价,迅速把中国所有的外汇消耗光并且从中赚取巨额利润。等到中国没有外汇了,资源价格低下来你也买不起,你也没有什么内需可以追求了,因为你是穷光蛋了,你又回到了不得不贱卖资源的地步,甚至你原来高价买入的资源还要贱价卖出去。所以先要有资源保障,然后才能拉动内需,这样的次序是绝对不能颠倒的!

 

五、资源比内需更重要

 

    对于内需的增加,不是你想拉动起来就可以很容易地拉起来的。更要看到,这样的内需一旦起来了你想让它下去就更难,因为它有着极大的惯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大城市里的老百姓如今习惯了每天洗澡,你能够让他们改掉这样的习惯吗?如果我们的普通农民收入提高后也是这样的生活习惯,那么要有多少水资源来保障、多少能源来烧热水和多少处理厂来处理污水?如果我们习惯了美国式的乡村化生活,大家都开车上班,那么需要进口多少石油?我们有能力来保证汽车用油吗?那个时候大家已经住到远郊开车上班了,你怎么改变?更有甚者,在中国内需发展供给不足造成通胀后,不但不能按照正常的供需关系依靠涨价来减低需求,而且会越涨价越激发恐慌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陷入越涨越买的恶性循环,就如前面所提到的房价一样。因此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而言,拉动内需是表面的,实质的问题是资源占有和消费的控制,是我们的资源版图。中国迫切需要一个长远的资源规划,核心是将内需控制在资源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避免相对内需水平的供给不足所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如果没有足够的预防通胀的准备,拉动内需更有可能的就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陷阱,最后会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和财富席卷一空。
    文章到此,核心观点浮现:保障资源的供给是关键,对于我们资源是比内需更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的宏观调控,控制内需比控制价格更加重要。在需求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时候控制价格,结果就是将我们能够调节价格的资源储备和政策环境全部使用了,等我们的调控手段用完以后,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一定会给我们报复性的通货膨胀,就如在恐慌心理下老百姓提款买东西,我们的收紧贷款和提高利率等等政策都是无效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把需求控制在资源供给范围内是多么的关键,而资源对于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由此可以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作者认为:我们的内需增长和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是我们赶超世界必须付出的代价。回头望去,我们的生活实际上比10年前改善了很多,比20年前改善得更多,比起3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时简直是天壤之别,即使是中国的贫困人口,这样的改变也是明显的。对于中国,拉动内需是需要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也是需要的,但是不能被西方洗脑而一味地拉动内需,做超过我们能力范围的事就是陷阱,会付出巨大代价让他人掠夺利益的。西方需要的是我们的内需,而我们需要的是世界的资源。现在中国遭遇资源瓶颈,世界的资源应当合理公平地分配才是我们对外博弈的重点!但在西方的压力和诱惑下,我们滑向拉动内需这一陷阱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可惜的是中国的学术界被西方洗脑日久,都是沿用西方的思维,对拉动内需连一个唱反调的都没有。一切沿着西方的思路走,你怎么可能赶超西方世界?

 

(责任编辑:杨学军)

 

绿叶 2009 年11期

 

● 张捷,投资公司经理、律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