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展里的丹麦自行车

上帝不响。如歌单车。
Tune Your Ride. Tone Your Glutes. Today. Together.
Bicycling: Boost Brainpower, Better Butt.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键词:中国世博会,永远的自行车,

导读:  上海世博会是无处没有新奇、到处可见先进科技的。但是,游走在世博园里,几次使我怦然心动的,却是一样司空见惯甚至可谓“过时”的东西——自行车,而全力强调和烘托它们的,竟是发达富饶的北欧国家丹麦。

  上海世博会是无处没有新奇、到处可见先进科技的。但是,游走在世博园里,几次使我怦然心动的,却是一样司空见惯甚至可谓“过时”的东西——自行车,而全力强调和烘托它们的,竟是发达富饶的北欧国家丹麦。

  最早注意这些自行车,还是在世博会试运行期间。那时,丹麦国家馆还未布置就绪,而将施工现场与好奇观众隔离的围栏,就是首尾相连的一大圈自行车。虽然之前我就听说,丹麦馆将以自行车作为入馆观众代步和体验的工具,但目睹这一切时仍不免意外。毕竟,自行车太普通了,在我们这个号称“自行车王国”的国家,人们普遍追慕的是私家轿车,如果谁还骑自行车赶路,往往被人当作是并不富裕的自我昭告。

  世博会正式开幕之后,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我发现还有一个全力赞誉和推广自行车的所在,那就是欧登塞案例馆,它也属于丹麦,主题直书“自行车的复活”。

  接待我的是一位丹麦姑娘,中文名叫喜娜,是该馆的亲善大使,欧登塞就是她的故乡。喜娜领我去看一幅欧登塞大地图。指着上面罩盖全市的红色线路,她自豪地说,这就是她家乡的自行车专用道路网。作为丹麦的第三大城市,欧登塞也曾汽车拥堵空气污染,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鼓励自行车的措施来缓解交通,于是,自行车在欧登塞“复活”并流行起来了。

  “平均下来,欧登塞每人每天要骑车5到10公里,不算少吧?骑自行车在我们那里是时髦的事情。女孩子晚上赴约会,穿着裙子高跟鞋也骑自行车,那是最酷的!”喜娜很有点自得夸耀的神色。

  我身边有一辆带个大方车斗的三轮车,制作得十分精致美观,样子很像我们这里的黄鱼车,只不过位置方向是相反的。喜娜深带情感地抚着它的把手对我说,她做医生的哥哥有两个孩子,每天早上,他就是用与这一模一样的三轮车送孩子上学的。她拍拍塑料车斗:“孩子就坐在这里面,你看有保险带,下雨天上面可以装雨篷。我哥哥还在车斗前面挂了好看的艺术品做装饰……哦,丹麦王子也有两个孩子,他也是骑着这种车自己送他们上学的。所以自行车在丹麦很流行。”

  喜娜环顾着展览场地上陈列的各种自行车,用郑重的语调向我特别说明:在丹麦,骑自行车出行并不是因为买不起汽车,更不关乎人的身份;大家认定的只是自行车零碳环保、有益健康,又使人相处亲和,所以才满怀热情地推广它。

  除了丹麦,欧洲另外一些现代化国家,以及伦敦、巴黎、马德里等大城市,也在积极推广自行车,致力于个人交通工具由“四轮”向“两轮”回归。在纽约中央公园门口,在慕尼黑街头,我都亲眼见过人力三轮车排队候客的场景。而这样的三轮车我们这里早以落后为名将它们淘汰了。可不,我们正加快城市改建,使路网更适合私家轿车猛增的需求,将汽车道开拓得尽可能多和宽,同时逼自行车尽量回避与退场。这说起来,真有点坊间所谓的“我们刚吃上肉,他们却又吃野菜了”的戏谑。

(本文摘自于:解放日报)


(丹麦馆的设计本是让参观者骑着自行车入馆参观,只是人实在

自行车成了摆设。照片为原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