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误判使局势失控--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ZT)

扬善抑恶,把中华民族好的一面发扬光大,揭露批判不利于中华民族发展富强的因素,这才是真正的炎黄子孙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大国的误判使局势失控--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组图) 金满楼

  (谨以此文纪念朝鲜战争爆发六十周年-1950年6月25日

  历史的发展往往是由偶然性决定的,战略的误判便是神奇的“偶然性”之一。在国际政治或者战争中,各国之间的误判不但经常发生,而且会使得局势最终走向不可控,这也是历史和国政的魅力所在。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魅力,在给人们带来无穷困惑的时候,它同时也给当事国的国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朝鲜战争便是其中的一例。以下主要以“误判”为关键词并运用反向思维的方法对朝鲜战争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1、朝鲜战争谁打了第一枪?

  朝鲜战争虽然发生在朝鲜半岛,但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都不是战争的主角,只不过他们必有一方是战争的发动者。讨论谁开了第一枪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在战前南、北韩双方即在分界线有枪击摩擦,怎样才算第一枪、又是谁开了第一枪,这本就是各说各话,相互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这对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而徒然浪费唇舌。其实可以换个思路,要分清谁是战争的挑起者,主要看战前双方的准备情况,如果一方大量屯兵,磨刀霍霍,那必定是战争的发起者无疑。至少从战局的开始阶段可以看出,大规模的进攻是北方发动而且是有预谋的,就南韩军队的数量与质量,首先对北方发动战争显然是自取灭亡。现在已经解密的史料,已经证明了这点,毋庸再议。

  2、斯大林让中国人顶上去?

  斯大林开始不支持金日成进行统一战争,因为他怕把苏联卷进去。对于苏联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把东欧稳定下来,特别当时东德的问题还没解决,局势很紧张,苏联不想把战线拉大到远东去。沈志华先生在《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中认为,有几个因素促成了斯大林在1950年支持金日成开战:一是中国革命胜利并和苏联结盟,远东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强大了,万一美国出兵,先让中国顶上去(这就是为什么斯大林一再跟金说开战前要和中国同志商量一下,并告戒他万一美国出兵,苏联是帮不上忙的,只能找中国同志。可金自大得很,以为自己能搞定,都没跟毛商量就出兵了)。二是1950年初美国《艾奇逊声明》把朝鲜划在防御圈外,被斯大林误判美国在战略收缩,其认为美国连中国都放弃了,朝鲜更没有什么价值,因而认为美国不会出兵并决定在朝鲜问题上冒险(也有利用远东制造事端来转移美国注意力的考虑);三是中苏谈判后中国把苏联的东北利益收回,想在朝鲜统一后找新的出海口(这也是沈老师特别提出的观点)。

  斯大林1950年4月对贾丕才(时任朝鲜外交副部长)说:“如果你们遇到强大的抵抗,我一点儿也帮不上忙,你们必须请求毛泽东提供所有的帮助。”言外之意,正如后面苏联表现的一样,其并不想和美国正面交锋。但假定美国放弃朝鲜半岛被证明是误判,美国对战争的爆发很快就作出反应。但总的来说,斯大林的考虑很周到,前提是保证苏联的国家利益。斯大林也曾估计到这是一种冒险,但好在他已经把棋布好,那就是万一美国出兵,就让中国顶上去。战略优于战术,战略决定战争的最终结果,虽然斯大林判断错误,但棋先一着,所以苏联必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3、美国误判中国不会出兵?

  从目前已经解密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可以看出,美国不希望中国加入苏联集团。1949年底,在毛泽东前往莫斯科进行中苏谈判后,美国对这个谈判极其关注并希望施加影响,于是才有了1950年的艾奇逊声明,这个声明将朝鲜划在防御圈外,目的是为了缓和当时的中美关系和远东局势,既可以认为是美国对中国抛橄榄枝,也可以认为是为了里间中苏关系。

  在中国最终倒向苏联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远东政策,特别是北朝鲜发动进攻后,这被美国认为是共产主义世界在苏联是怂恿下发动了进攻,如果美国无所作为的话,很可能象NSC68号文件里指出的,“导致我们(美国)在苏联直接或间接的压力下逐渐撤退,直到有一天完全丧失了对我们具有核心利益的地区…最终结果是:或者我们投降,或者我们在处于最不利的地位,在最不利的条件下打一场防御战。”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不做出必要的反应,东亚局势将发生连锁反应,使得日本、台湾、甚至东南亚地区也将会卷入,并进而使得整个远东“赤化”,这样的话,美国的国家利益将受到严重的破坏,失去对整个远东的控制。

  基于这个考虑,美国决定出兵朝鲜,从源头上遏止这个攻击波。当然,美国借用了“联合国”的名义,但主要还是由美国来支撑。做为这个逻辑的旁证,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刻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并加强在东南亚的防备,这证明了美国当时把朝鲜战争看作是共产主义世界进攻的一个信号。很显然,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思维是一个更大范围的战略,而不是局限于朝鲜。

  朝鲜战争的开局对北方很有利,但正当北朝鲜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金日成被胜利冲昏头脑,希望立刻解决南朝鲜,结果战线拉得太长(后来志愿军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被美军抓住破绽并在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并将之拦腰截断,导致战局立刻被逆转。在美军的打击下,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大量的军队被击溃或俘虏,不但退回了三八线,而且原有的领土也大量丧失。

  但这里牵涉到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三八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出现了严重的误判。三八线是中国出兵的底线,美国人出兵恢复南朝鲜中国没意见,但是要打过三八线是中国不能接受的,这个意见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美国方,那为什么美国人置之不顾,一意孤行呢?

  中国的抗议的确传到了美国决策部门,但当时美国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和能力。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第一,苏联不出兵,中国作为附属国,更不会出兵,所谓抗议不过是表个姿态。第二,美国认为中国刚建国,国内局势还不稳定,实力也是很弱的,即使出兵也是象征性的,不会对战局有影响,因为中国已经错过最好的出兵时机。当时的美军统帅麦克阿瑟希望一劳永逸的解决朝鲜问题,不让它成为今后美国利益的累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战争往往就是这样。基于以上因素,美国决定继续向三八线以北进军。可惜,美国对苏联的判断对了,却低估了毛泽东的决心和中国军队的实力。悲剧往往就是是这样酿成的。

  4、美国没有侵犯中国的意图?

  打过三八线,是不是意味着要进犯中国?这是被争论的关键问题。很遗憾的说,从目前已经解密的美国外交文件来看,没有发现要侵犯中国的证据。基于美国的决策机制和文件解密制度,这基本可以定论了。如果有人不以为然的话,或许我们从外围可以来解释这个问题。中美之间当时没有直接的外交关系,出现误判也很正常,当时中美双方观点都是通过第三国如巴基斯坦的外交关系或者电台播出的政府声明等间接渠道来传递的,应该说中国的意见美国很清楚,但基于前面的判断还是决定向北朝鲜进军。但是不是越过三八线就证明了会侵犯中国呢?这显然不能这样说断定。事实上,美国通过很多渠道告诉中国美国没有侵犯中国领土的意思,它甚至提出战争结束后可以保留中朝边界上水电站的中国所有权和安全。但美国人的思维太简单了,中国关注的不是简单的电力问题,而是不能有敌对势力和我接壤。有人说,你说美国不会侵犯中国领土,为什么美国飞机向中国边界投炸弹?不错,是有这样的事情,这主要是出于军事角度考虑,因为当时已经有中国的援助物质向朝鲜运送,美国这样做是为了切断这个供应。但注意一下,这只是出于军事角度的考虑,而且是在边界地区,大不必草木皆兵,并不能作为美国将要向中国大举进军的证据。

  反过来说,美国决定要侵犯中国,那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从朝鲜进军?以美国的实力,他就算不大举进攻中国大陆,随便骚扰一下中国东南沿海就可以达到震慑的目的。很明显,作为军事目标,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更有价值也更容易打击。那为什么美国不做?是实力不够吗?显然不是。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美国不想把战争扩大化,道理很简单,美国的战略重点不在远东,而是在欧洲。从战略的角度来说,不应该在次要的地区放置主要的力量,美国根本没必要在远东扩大战争,因为这和它的战略利益是不相符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根本就没有要侵犯中国的意思,如果侵犯中国变成全面战争的话,远东的战争将变成第三次世界打战,这不符合美国利益,甚至不符合苏联的利益。毛泽东后来才领会到这个意思,后来打打停停,道理就在这。

  有人认为,美国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就是侵犯中国的意思。话在外交上可以这么说,但军事角度却不是,因为就当时而言,大陆海军根本没实力去进攻台湾。那为什么第七舰队要横在台湾海峡?美国的意思是把大陆台湾隔开,防止这里战争爆发,如果这里战争爆发的话,结果就可能远东战争扩大化。美国就是看准了大陆没这个实力,所以大胆的开进来,一来鼓舞亲美势力包括蒋政权,表明美国没有抛弃他们的打算,二来防止国共战争(对双方的防止,当时蒋就提出要派精锐部队去朝鲜助战,并声称自己军队熟悉共的军队,一定能发挥作用,但被美国拒绝了,原因还是不想刺激大陆一方,避免误解增加而导致战争扩大化)

  5、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参战?

  对于刚建国才一年的新中国来说,出兵朝鲜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毛泽东不可能不考虑到这点。但美军越过38线后,正如周恩来指出的,“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敌人逼我们非打不可,现在朝鲜一再要求我们出兵援助,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除了道义上的原因外,后来学者还总结了其他出兵的理由:

  -1、出于保护东北工业基地,在朝鲜建立缓冲区的考虑

  -2、承担社会主义阵营分工的责任

  -3、因台湾问题引发的要和美国在陆战中较量并可能获胜的考虑,这样有利树立国威,打击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4、出于维护中苏同盟的考虑。

  如果美国夺取朝鲜半岛导致东北局势紧张的话,苏联有可能根据同盟条约重新进入东北,与其这样,不如在朝鲜遏止美国的进攻。事实上苏联也一再督促中国出兵,如不出兵,中苏同盟关系能否保持就很难预料了。如果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话,新政权是否能够维持、新中国的安全和发展都将大打折扣。

  从诸多方面考虑,已经不是一个朝鲜的问题了,事实上是关系到当时中苏结盟时考虑的最核心利益的问题。最后,毛泽东得出结论,“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6、谁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毫无疑问,南北朝鲜是最大的受害者,到今天都没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达到了最初的目的,维护了它的威信,打退了它所认为的“共产主义进攻”,防止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维护了整个远东由其支配的地位。虽然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基本可以说是打了个平手。有所失,有所得。

  苏联,由于这个过程基本在它的操纵之下,所以基本是渔翁得利。苏联基本没有派出正规的军队参战,避免了损失(有少量苏联空军参战,但是没有着苏联军队服装,美国人后来发现了他们的飞行员使用俄语,但也怕战争扩大,加上苏联比较克制,所以也大家装不知道,从这点来说,美苏还是很默契的)。苏联成功的利用中国牵制了美国的力量(并把中国捆绑在自己一边),从而在欧洲的压力减轻(但美国实力太强,也没给苏联多大的让步,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话,苏联可能会更加被动)。斯大林的误判,最终却要北朝鲜和中国来买单,斯大林不愧是战略高手。

  中国的所得所失较难厘清的。从原来的地缘政治来说,美国万一控制朝鲜将对中国构成威胁,将影响中国东北工业基地的安全。从历史上来看,日本侵略中国就借道朝鲜更坚定了很多人的这个看法,所以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深入人心,“唇亡齿寒”头头是道。看起来非常的有道理,不过地缘政治的观点可能有点僵化,历史上日本借道朝鲜侵略中国,就可以证明凡是进攻朝鲜的就一定会做同样的事情吗?如果说威胁,美国控制朝鲜并不比美国控制冲绳的威胁更大,那为什么能接受美国驻军冲绳而不能接受美国控制朝鲜呢?

  中国通过血战赢得了苏联的信任,斯大林很清楚中国同志的牺牲(也很感动),在战争中基本对中国的要求有求必应,特别在武器装备方面,中国军队基本是靠苏联完成了武器的现代化,这就是后来战事并不吃紧的时候,毛还不是不断向苏联要整师整师的武器装备(大约有60个师由苏联武器武装),斯大林能给基本都给了。战后苏联给中国的无私援助,应该算在朝鲜战争的所得上,这些援助帮助中国建立了主要的工业体系,实事求是的说,这都是上百万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和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文中引用的美国外交文件,可参考陶文钊、牛军主编的《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第一、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沈志华先生的观点可参考其著作《毛泽东、斯大林和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其他参考文献恕不一一列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