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巨星与渐冻人症

天涯浪迹 四海漂泊 多少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习惯上,人们很难将“运动健将”和“肌肉萎缩”联想在一起。不过,国人通常所说的“渐冻人症” 在美国和加拿大又被称为·格里格病。这种病就是以上世纪初纽约洋基队一位著名棒球运动员卢·格里格的名字命名的。 

渐冻人症和·格里格病的学名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自从1869年首次被一位法国医生描述之后,这种病只是偶尔出现在神经科医生的病案记录和医学期刊论文里。要不是深受球迷爱戴的球星·格里格因为得了这种病被迫提前退役,并且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种专门侵犯运动神经细胞和随意肌肉组织的恶性疾病。 

·格里格(Lou Gehrig1903 619—1941 62)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棒球巨星。他创下的记录有些过了半个世纪之后才被打破。因为他击球稳、准、狠,而且连续2130场比赛次次出场,在体育界赢得了一个“铁马”的称号。正是因为他在运动场上的出色表现,当肌萎缩侧索硬化向他发威的时候,成百上千万人通过当时各种媒体,同时见证了这种疾病是如何悄悄袭来、慢慢蚕食、最后侵吞了一代体坛名将的完整过程。 

肌萎缩侧索硬化最初降临卢·格里格是在1938年赛季中期。他开始感觉疲乏、无力。虽然赛季结束时场上总体表现超过平均水平,但比起一年前他自己的战绩,差别十分显著。这说明分布在卢·格里格大脑和脊髓的部分运动神经元已经开始出现病理改变,部分失去神经支配和营养的肌肉组织无法正常收缩、产生健康状态下同样的力度。 

到了1939年春天集训的时候,卢·格里格的竞技状况进一步下降。他跑场摔跤、击球无力、动作不谐调、缺乏速度。连场地记者都看出来一定有什么超出卢·格里格所能控制的因素在左右他的场上表现。他明明看见球过来了,举棒的时间和位置非常好,但挥出去的时候却没有力量。这正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特点:出现进行性退化损伤的、只限于运动神经元。其它神经功能,如视力、触觉、判断力,并不受影响。为全队胜负考虑,他主动退出了52日在底特律的一场比赛。从那天起,卢·格里格结束了他的棒球比赛生涯,同时也在棒球圈里创下了连续2130次参赛的最高记录。

19396月,他被正式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后来的两年时间里,·格里格的病情一步步恶化。从走路步态不稳到肌肉震颤痉挛,能够随意支配的肌肉活动越来越少,好像一个慢慢被冷冻起来的人。最后,他发展到全身肌无力,连吞咽、呼吸都无法维持。终于在194162日离开人世。年仅37岁。因为·格里格的影响力,当人们再次提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时候,自然想到他的名字。 

医学史上,卢·格里格病是唯一用一位患者的名字命名的主要疾病。它从一个角度告诉人们,无论是谁都有可能成为这种疾病的受害者。不同的是,每个人最初感觉肌肉活动不听使唤的身体部位可能不一样。·格里格最初击球力度不足、跑步摔跤;另一些患者也许首先发现无法像平时一样正常用筷子夹菜。随着时间推移,病情恶化的速度也因人而异。多数人在发病后只能生活2-5年时间。 

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也没有根治它的有效方法。即使近年来上市的新药,也只能有限的延长患者生命(以月计算)。治疗措施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残障。 

希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医学研究终有一天能将今日的不治之症变成历史的昨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