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到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察看玉米长势。
中评社香港7月15日电/美国《世界日报》7月15日载文《中国今年夏粮丰收而难减忧》,文章说,作为半年交接的总结和展望,中国领导人7月份赴各地考察。胡锦涛选了河南省,其中蕴涵的一个特殊意义,是到河南这个“中国第一产粮大省”,为中国的夏粮丰收志喜。如果到本月尾,夏粮最后一粒粮食收成,农业部正式宣布今年夏粮丰收,则是中国夏粮连续第七年丰收了。
在此之前,对今年夏粮的产量,从上到下一直有极大的担心。再早一点,曾经传出今年夏粮未增产不丰收的消息,也就是说夏粮的产量将略低于去年,中国粮食产量破纪录地连续六年丰收后,终于摸到天花板。
这类消息流出,引致担心,但农业部在7月初已发布临场预测,说今年夏粮预计仍是一个丰收年。当然,农业部也承认今年夏粮难比去年增收。到中旬统计局公布的正式统计数字,是今年夏粮收成2462亿斤,比去年少收了8亿斤。
当然,农业部的结论仍绕得令人头晕,今年比去年少收了一个零头,但也是以亿斤计的,何况今年夏粮种植面积,比去年要多上58万亩,是所谓增种未增收。出现增种未增收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自然灾害,包括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罕见特大乾旱、北方冬麦区多年少有的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等灾害。目前看11个粮食主产区全部增产,但四川、贵州和广西三省区减产三分之一。
以胡锦涛前往打气的河南而论,经国家统计局核准,河南省今年夏粮总产量618亿1400万斤,较上年增5亿1400万斤,增长0.8%;平均亩产776.6斤,较上年增长0.5%。至此,河南夏粮总产量已连续八年实现增产,连续七年创新高。而河南增长,是播种面积加大有功,河南夏粮播种面积7960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
就算放下丰收定义的争执,以夏粮丰收而论,中国今年全年粮食生产,还没能解忧。这是因为,夏粮虽然被看得很重,是一个农业丰减的符号,但夏粮的产量不能绝对左右全年粮食生产的高低。因为在年度粮食生产中,夏粮的产量,只占去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要实现全年粮食丰收,还要看早稻和秋粮的收成。
但早稻和秋粮的生产,都面临着威胁。中国南方早稻主产区,已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目前还难以断定其影响有多大。与之同时,秋粮的产量,同样可能受天气的制约。
再以具体粮食品种而论,夏粮的主要构成,是小麦。今年小麦的熟期集中,都推迟了七至十天,这对收割有很大影响,好在农业部提前组织了“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动用了大量农业机具抢种抢收,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就增加30万台到47万台之多。这对小麦的保收,有重大帮助。而这收割优势,延续到早稻和秋粮上就不是那么容易。
再一个问题,就是粮食的丰收和歉收,被视为CPI的重要变数,粮价通常被视为物价起落的重要因素。按一般规律,当粮食丰收的消息传出,粮价会回稳甚至回落。但今年不同,出现了农村抢购粮食的现象。抢购者当然不是一般消费者,而是不同类型的粮食加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粮食收购中出现抢购,令粮价相应抬高,目前山东、安徽等地方传出说法,是小麦收购价已上涨一成。而这些收购企业,多数会将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黑龙江的馒头涨价,已经预示到粮食产品,包括面粉、大米等价格可能出现飘动,由之带动市场物价的变动。虽然不能断定通胀会因之而起,领导层已相当的担心。
还有一种价格因素,就是为了稳定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当局在夏粮之后,也相应提高粮食收购价。农民当然高兴,但另一种连锁涨价肯定浮现,即农业生产资料随粮食收购价涨而涨,由之又延伸到相关工业的涨价。
中国虽然进入工业社会,但“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的稳定功能仍然存在。在夏粮有限度的丰收而未增产之后,对粮食的夏种、夏管,理当更加尽心尽力,对秋粮生产,理当更加重视。同时对从粮食市场、农资市场一直到农产品市场的维护,也都得更加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