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泡沫让美股很受伤?
之所以会形成资产泡沫,要么是因为投资者不知道价格太高,要么就是较之长期结果,他们更关心短期获利潜力。导致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似乎已从第一个转为第二个,而由此落得悲惨结局的甚至有可能包括那些并未购买中国房地产的美国股票投资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吴京(音)与邓永恒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吉尔科(Joseph Gyourko)今年7月就这一情况发表的一份惊人报告说,2003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地价已累计上涨800%。中央政府一直是最热情的买家之一,其对可比较地产的出价较其他投资者平均高出27%。
当然价格高不一定意味着过高,为了识别泡沫,投资者必须将价格与衡量内在价值的一些相关指标(比如股票的市盈率)进行对比,或与支付手段的衡量指标(比如大学费用与毕业生起薪的比率)相对比。在美国,创建了Case-Shiller房价指数的希勒(Robert Shiller)和凯斯(Karl Case)就应该受到赞扬,由于房价租金比和房价收入比达到纪录水平,他们在2006年美国房价达到峰值前很早就发出了警告。在上述三人为他们的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前,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数据。
北京和中国其他七大城市的房价租金比自2007年初以来上涨了30%-70%不等。如果房价上涨的背后是经济的高速增长,那么可以预计房价、租金和收入或多或少将会先后增长。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和上海的房价租金比已超过45,从上海坐高速列车80分钟就可以到达的杭州,其房价租金比已达到65。
多高才算过高?2007年4月,据笔者计算,从1940年到2005年,美国独栋房屋中数价格与中数租金的比率增加一倍至20,而在曼哈顿,每平方英尺的中数比率为22。
该研究的作者猜想,如果人们突然预计中国经济将只会实现一般速度的增长,那么房价至少要下降40%。
中国的房价泡沫对美国普通投资者几乎没有影响,但有两个方面值得担忧。第一,房地产泡沫往往产生于经济危机之前。据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瑞恩哈特(Carmen Reinhart)和哈佛大学的罗格夫(Kenneth Rogoff)说,二战后所发生的五次银行业大危机,其爆发前三年内危机发生国的房价都平均上涨了25%左右。这五大危机分别是西班牙于1977年、挪威于1987年、芬兰和瑞典于1991年以及日本于1992年发生的银行业危机。每次危机都伴随有长期的经济低迷。这两位也是《时代变迁:八百年的金融闹剧》(This Time It's Different: 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Follies)一书的作者。
第二,美国公司的销售额对中国市场有显著依赖,它们的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受中国市场推动,且美国公司在这两方面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正在快速增长。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本周早些时候在向国会提供的证词中说,美国公司目前每年在华实现销售额超过1,500亿美元。美国去年对华出口总额为695亿美元,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当年实现在华销售额984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四倍。对比来看,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成份股公司的年均销售额约为900亿美元。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副总裁恩尼斯(Errin Ennis)说,中国现在是美国公司的十大市场之一。该委员会是花旗银行(Citibank)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等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的代表。
花旗银行8月底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其在华的员工总数由4,500人增至12,000人。
卡特彼勒首席执行长欧博赫尔曼(Doug Oberhelman)在8月份的一个分析师会议中说,我们正大举加快速度,对我们在中国有投资需求的地方投入资金。
以上销售数据也许并不能充分说明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这些是九个月前的数据,而中国经济正以每年约10%的速度在增长。同时,这些数字还不包括美国对部分欧洲公司的销售,而这些公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中国。
目前,在中国的房价比去年上涨9%、道琼斯指数突破11000点的情况下,似乎没什么可担心的。而这恰恰是担心的理由。
Jack H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