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禪修與身心醫學
——正念修行的療癒力量——
Buddhist Meditation and Mind/Body Medicine:
The Healing Power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
溫宗堃
澳洲昆士蘭大學.歷史哲學宗教古典文學院博士候選人
摘要
本文尝试结合医学研究报告、当代内观修行传统的著作,以及巴利古典文献三类资料,探讨佛教禅修所蕴含的身心医学,特别是初期佛教正念修行的疗愈力量。第一章简介被西方医学界广泛运用,以正念修行为为主要内容的两个疗程,也就是,「正念减压疗程」(MBSR),以及「正念认知疗法」(MBCT)。第二章介绍马哈希及乌巴庆两个缅甸内观传统所报导的内观治病之现象,以及他们依据佛教教理对内观治病现象所做的解释。第三章则探索初期佛教文献,尤其是巴利《尼柯耶》之中,「正念修行」,或称「四念处」,与身心疗愈的关系;同时,笔者亦依据上座部阿毗达摩关于四种色法之生源的教理,探讨正念修行之所以能治愈生理疾病的原因。
关键词:佛教禅修、正念修行、四念处、内观、上座部阿毗达摩
大纲
前言
第一章:正念修行在当代医学、心理治疗上的运用
1.1. 正念减压疗程(MBSR)
1.1.1. 疗程的历史
1.1.2. 疗程的内容
1.1.3. 疗程与佛教的关系
1.1.4. 疗程的运用与临床研究成果
1.2. 正念认知疗法(MBCT)
1.2.1. 疗程的历史
1.2.2. 疗程的内容
1.2.3. 临床研究成果
第二章:当代缅甸内观修行传统对于内观治病的纪录与解释
2.1. 马哈希内观传统所述的内观治病
2.1.1. 内观治病的个案
2.1.2. 马哈希尊者对内观治病现象的解释
2.2. 乌巴庆、葛印卡内观系统所述的内观治病
2.2.1. 内观治病的现象
2.2.2. 乌巴庆对内观治病现象的解释
第三章:巴利文献所述之四念处的疗愈力量
3.1. 《尼柯耶》中有关四念处的疗愈力量
3.1.1. 探病时教导四念处、内观
3.1.2. 堪忍身苦,不受心苦
3.1.3. 佛教禅修vs.健康、增寿、治病
3.2. 上座部阿毗达磨的身心医学
2.2.1. 诸根明净
2.2.2. 阿毗达摩的四类色法
结论
前言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以及东、西文化的交流,在二十世纪中后期,西方医学界摒弃十七世纪以来固守的身心二元论之成见,进而拥抱东方文化中有关身心一体的哲学思惟,从而促成「身心医学」(Mind/BodyMedicine)、「行为医学」(Behavioral Medicine)以及「辅助与另类疗法」(Complementary and Additional Therapy) 等崭新的医学研究领域的开展。此新兴的医学研究潮流,不再视身体与心理为两个分离、互不相干的实体,而认为整体健康不仅关乎生理的因素,更涉及心理乃至?会的因素;而且深信,内在的心理力量对身心整体健康具有莫大的影响力。在研究心理因素如何帮助种种身心疾病的治疗时,东方的禅修,特别是「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简称TM)1、禅佛教的「打禅」(Zen Meditation)2、以及初期佛教的「正念修行」(Mindfulness Meditation)──或称「内观修行」(Insight Meditation)3,逐渐成为心理治疗4,以及许多医学研究尤其是与减少压力相关的研究,所注目的焦点。在诸种佛教禅修之中,初期佛教「正念修行」的疗愈力量,在近二十年来,更是广泛地引起西方医学与心理治疗学的兴趣。至今,「正念修行」已成为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医界中,运用最广的佛教禅修系统。「正念修行」的医学研究,俨然已成为「辅助与另类疗法」里的一门新兴显学5。鉴于华语佛教学界对于初期佛教里正念修行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之探讨似乎仍然不足6,笔者于此不揣浅陋,尝试结合医学研究报告、当代内观修行传统的著作,以及巴利古典文献三类资料,探讨佛教禅修所蕴含的身心医学,特别是初期佛教正念修行的疗愈力量。在此,「疗愈力量」(healing power)一词不仅指涉实际治愈身、心疾病,也指禅修者堪忍身体病痛,乃至泰然面对死亡的能力。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简介逐渐被西方医学界广泛运用的两个与佛教禅修相关的疗程,即「正念减压疗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简称MBSR),以及「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简称MBCT)7。这两种疗程皆以培育「正念」为宗旨的内观修行,为疗程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介绍当代两个缅甸内观修行传统,即马哈希内观传统及乌巴庆内观传统,所报导的内观治病之现象,以及他们依据佛教教理对内观治病现象所做的解释。第三章则承续第二章的脉络,进一步探索初期佛教文献,尤其是巴利《尼柯耶》之中,「正念修行」,或称「四念处」,与身心疗愈的关系。同时,在第三章中,笔者亦依据巴利佛教阿毗达摩的教理,诠解正念修行之所以能治愈生理疾病的原因。
注释:
1 「超觉静坐」源自印度教的修行方式,于1950 年代末期开始传入西方国家,至今,相关的医学、科学研究计有数百篇之多,见Canter et al. (2004)、Parati et al.(2004)。超觉静坐运动的相关网页,见http://www.mum.edu 以及http://www.tm.org
2 如Gillani et al. (2001)。
3 在巴利佛教中,「四念处」(cattāro satipa??hānā),或被称为「正念修行」,主要以「内观修行」为归依,但也包含一些「奢摩他修行」的成分。不过,在当代医学研究的脉络里,「正念修行」(Mindfulness
Meditation)通常只被用以指涉「内观修行」,而有别于以专注单一所缘为特色的「定的修行」(concentration meditation),或称「奢摩他修行」。
4 关于禅修与心理治疗的回顾,见Loizzo (2000)。
5 搜寻医学电子资料库(如Medline, PsychInfo),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来,关于正念修行之运用的医学研究报告,在数量上远超过其它类禅修的研究。
6 郑振煌(2004)虽介绍了西方医学基于正念修行的疗程,但未深入追踪探讨此疗程的历史背景及其于佛典文献的依据。
7 依据Bear (2003) pp. 127-128,除了MBSR 与MBCT 之外,另外有三种心理治疗法运用佛教「正念」的概念,即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以及Relapse Prevention。由于在这三种疗法中,正念的培养只是多种技巧之一,且它们未着重于持续的禅修训练,因此本文略之。
第一章:正念修行在当代医学、心理治疗上的运用
此章介绍受西方医学界广泛运用的「正念减压疗程」(MBSR),以及「正念认知疗法」(MBCT),介绍其起源、临床研究成果,以及实际疗程内容。
1.1. 正念减压疗程(MBSR)
1.1.1. 疗程的历史
「正念减压疗程」乃于1979 年,由美国麻省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Center)附属「减压门诊」(stress reduction clinic)的Jon Kabat-zinn 博士所创立,原称为「减压与放松疗程」(stress reduction and relaxation program,简称SR-RP)。「正念减压疗程」立意在辅助(而非取代)一般的医疗行为,其目的乃在教导病患运用自己内在的身心力量,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积极地做一些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培育正念。参与疗程的病患通常各自患有不同的生理或心理疾病,包含头痛、高血压、背痛、心脏病、癌症、艾滋病、气喘、长期性疼痛、肌纤维酸瘤、皮肤病、与压力有关的肠胃病、睡眠失调、焦虑与恐慌症等等。8
「减压门诊」在为门诊病人开设疗程之同时,亦从事相关的医学研究,为医学院学生开立课程,提供医护人员、心理治疗师、教育工作者各种与疗程相关的在职训练,至今亦发展成师资认证的方式,授与「正念减压疗程」的师资证照9。
门诊于1995 年扩大为「正念中心」(Center for Mindfulness in Medicine, Health Care,and Society,简称CFM)。2005 年4 月「正念中心」召开第三届「将正念疗程整合至医学、保健与社会之中」(Integrating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to Medicine,Health Care, and Society)的年度学术研讨会,积极研究「正念修行」的疗愈力量,并将之推广至医学、保健乃至教育的领域。
至今,正念减压疗程已成为美国医疗体系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减压疗程;据估计,截至2004 年,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境内已有超过240家的医学中心、医院或诊所开设正念减压疗程,教导病人正念修行。10
1.1.2. 疗程的内容
正念减压疗程,是连续八周至十周的团体训练课程(最多30 人)。病患每周至医院参与一次为时2.5 至3 小时的课程,学习以及实际练习培育正念的方法,并参与如何以「正念」面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与自身疾病的讨论。在八周的课程中,病患被要求每周六日,每日至少利用45 分钟练习于课堂中所学得的正念修行。八周的课程尚包含一天(通常在第六周)约7 至8 小时的禁语密集禅修训练。
疗程将「正念」(mindfulness)视为「纯粹地注意当下每一秒所显露的身心经验」,教导病患应以正确的态度来练习正念修行:
1.不对自己的情绪、想法、病痛等身心现象作价值判断(Non-judging),只是纯粹地觉察它们;
2.对自己当下的各种身心状况保持耐心(Patience),有耐性地与它们和平共处;
3.常保「初学者之心」(Beginner’s Mind),愿意以赤子之心面对每一个身、心事件;
4.信任(Trust)自己、相信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5.不努力(Non-striving)强求想要的(治疗)目的,只是无为地(non-doing)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身心现象;6.接受 (Acceptance)现状,愿意如实地观照当下自己的身、心现象;
7.放下(Letting go)种种好、恶,只是分分秒秒地觉察当下发生的身、心事件。11
正念减压疗程教导病患基于上述的学习态度,修习三种主要的禅修技巧。
(1).「坐禅」(sitting meditation):观察随着呼吸而产生的腹部起伏运动,或者意守鼻端,观察鼻端与呼吸接触的感受12;当任何妄想、情绪出现时,禅修者只是觉察它,然后将注意引回到腹部起伏的运动或鼻端;当疼痛出现时,鼓励病患观察身体的疼痛。13
(2).「身体扫描」(body scan):病患平躺或采太空人卧姿,引导注意力依序观察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从左脚脚趾开始,最后至头顶。面对妄想与疼痛的策略,与坐禅时相同,但观痛时,偶而带有观想的技巧(观想疼痛随着呼吸离开身体)。14
(3).「正念瑜伽」(mindful yoga):MBSR 将「正念修行」结合「哈达瑜伽」,教导病患在练习「哈达瑜伽」的同时,观照当下的身、心现象。15
除此三种主要的禅修练习之外,为将正念修行融入日常生活,MBSR 疗程亦教导「行禅」(walking meditation)16;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正念的技巧(mindfulness in daily life)17。
除了每天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外,病患于八周内的正规禅修进度如下18:周數 進度 備註 1,2 (1).每日練習「身體掃描」(45 分鐘);(2).「坐禪」(15 分鐘)。 3,4 1).一日「身體掃描」,隔㈰「正念瑜伽」(各45 分鐘);(2).每日「坐禪」(15-20)分鐘;(3).第3 週起每㈰觀察且記錄一起生活中愉快的事件,第4 週起,則每日觀察且記錄一起不愉快的事件。 每日的「身
體掃描」、
「坐禪」、正
念瑜伽」皆
配合教㈻錄
音帶的指
引。5,6 (1).一日「坐禪」隔日「正念瑜伽」(各45 分鐘);(2).開始練習一些「行禪」。 7 每㈰45 分鐘的混合練,自行決定二種或三種練習的分配比率。 盡可能不使
用錄音帶8 每㈰45 分鐘的練習,自行決定練習的方式。 配合錄音帶
1.1.3. 疗程与佛教的关系
省察正念减压疗程的内容,吾人不难发现,此疗程乃根基于初期佛教的「四念处」修行。创始者Kabat-Zinn 博士引用向智尊者(Ñāaponika Thera, 1901-1994)的著作,将「正念的修行」称为「佛教禅修的精髓」(the heart of Buddhist meditation),他认为「正念修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上座部佛教、藏传佛教以及禅佛教之中,其根源可溯源至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的教导,尤其是《念处经》与《出入息念经》这两部重要的经典。虽然正念减压疗程运用了哈达瑜伽且偶尔运用观想的技巧,但Kabat-Zinn 博士强调,整个疗程的核心仍在于培育能够纯粹地觉照当下身、心现象的「正念」(mindfulness)。19事实上,Kabat-Zinn 将「内观修行」(insight meditation)视为「正念修行」的同义语,20且他在正念减压疗程里所教导的修行方法,受到当代上座部佛教,尤其缅甸内观传统相当程度的影响,如疗程所教授的「观腹部起伏」、「行禅」的运用,以及「正念的进食」(mindful eating)显然受到缅甸马哈希禅师(Mahasi Sayadaw, 1904-1982)一系内观传统的影响21;「身体扫描」的技巧则可能改良自缅甸乌巴庆(U Ba khin, 1899-1971)、葛印卡(S.N. Goenka, 1924-)一系的内观传统22。事实上,Kabat-Zinn 本身和美国白人社会所建立的第一个内观修行团体,即「内观修行社」(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有密切的关系,23而「内观修行社」
所教导的内观修行方法,则主要依循马哈希与葛印卡这两个内观系统。24尽管「正念减压疗程」根植于初期佛教的四念处修行,然而,疗程的进行则完全不触及佛教的信仰与仪式;教导者仅依据身心医学、成功个案、临床研究成果等,说明正念修行的理论,而不引用佛教的经典、义理。这种「去宗教、文化色彩」的处理,多少有助于「正念修行」在非佛教国家中的推广,换言之,能让具有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病患更容易接受「正念减压疗程」所教导的理念与修行方法。
1.1.4. 疗程的运用与临床研究成果
自1982 年Kabat-Zinn 发表第一篇关于「正念减压疗程」与长期性疼痛(chronic pain)的临床研究报告后,截至2002 年12 月,已有64 篇以「正念减压疗程」或「正念修行」为主题或直接相关的研究,25新的研究报告亦持续不断地增加中。26种种探讨乃至批判性的检讨回顾报告27,普遍显示了「正念减压疗程」能有效地增进身心健康,乃至辅助种种身、心疾病的疗愈。
举例而言,在长期性的疼痛(chronic pain),譬如背痛、颈痛、偏头痛等治疗的运用上,正念减压疗程能有效提升病患对疼痛的适应力,减少疼痛引生的负面情绪(如:焦虑、生气),亦能治疗或减低疼痛的程度,大大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此外,在癌症(cancer)如乳癌、前列腺癌等,心脏病,以及艾滋病(AIDS)等的治疗之运用上,正念减压疗程同样能增加病患的对疾病的心理适应,减少疾病引生的压力、焦虑及睡眠失调等问题,有效提升病患整体的生活质量。另外,「正念减压疗程」亦证实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减轻肌纤维酸瘤(fibromyalgia)、多重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的病症。在心理疾病方面,疗程能则证实能有效地帮助焦虑(anxiety)、恐慌(panic)、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的治疗。28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两份有关正念修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之医学研究报告。其中,在一个研究牛皮癣(psoriasis)治疗的报告中,Kabat-Zinn 博士及其同僚指出,于接受光线疗法(UVB)或光化疗法(PUVA)治疗之同时练习正念修行的病患,其治愈牛皮癣的速度比纯粹接受光线疗法的病患要快上四倍。29另外,一篇2003 年发表,由威斯康新大学Davidson R.J.和Kabat-Zinn 共同主导的研究报告指出,某家
生物科技上班的员工,在参与八周「正念修行」训练之后,其象征「正面积极情绪」的大脑左前额叶(left prefrontal cortex)的活动,相较于未参加训练的对照组员工,有相当显著的活跃现象;参加正念训练的员工因应流感疫苗所产生的抗体(antibody)也明显较未受训的员工来得多。30这个研究指出,「正念减压疗程」能够藉由心的训练促进正面的大脑活动,并强化人体的免疫功能。总的来说,至今的诸多医学研究显示,正念减压疗程的确能够促进心理以及生理的健康。然而,许多研究者也指出,现阶段的成果,尚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及设计完善、方法严谨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重复验证,以建立正念修行对身体健康的疗愈力量之高度公信力,乃至在证据医学的发展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1.2. 正念认知疗法(MBCT)
1.2.1. 疗程的历史
1992 年三位心理学者:英国的John D. Teasdale、J. Mark G. Williams 以及加拿大的Zindel V. Segal 首次至麻省大学医学院学习「正念减压疗程」,他们结合「正念减压疗程」(MBSR)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于1995年发展出「正念认知疗法」。虽然目前并无常设性的机构推广此治疗法,但是其标准化的治疗手册业已于2002 年出版。31正念认知疗法的功能,主要在于预防「抑郁症」(depression)的复发32。鉴于其有效性,学者正建议扩大此疗法的运用范围,希望将其运用在与抑郁症相关的心理疾病之预防与治疗上,如自杀行为(suicidal behavior)以及长期的低自尊(low self-esteem)。33
1.2.2. 疗程的内容
「正念认知疗法」所针对的病患,是曾患过一次以上的抑郁症,但接受药物治疗后已经康复的患者。一个疗程可接受12 位至30 位病患。其疗程结构,和正念减压疗程类似,是历时八周、每周一次2 小时课程的团体治疗。课程教导病患与正念减压疗程相同的正念修行方法,即包含「身体扫描」、「坐禅」、「正念瑜伽」、「行禅」及「日常生活中的正念」。八周课程中,病患须一周六日、每日45 分钟练习正念修行。但此疗法不包含「一日的密集训练」。正念认知疗法与正念减压疗程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增加一部分「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抑郁症病患的训练内容。34
1.2.3. 临床研究成果
John D. Teasdale 博士及其同僚在2000 年发表一份评估「正念认知疗法」之疗效的研究报告。在此随机控制的研究中,145 位曾患「抑郁症」但已康复三个月的病患参与实验,其中23%的病患于参与实验之前曾有两次病发的纪录,77%则有三次或以上发病的纪录。研究结果指出,在 60 周的研究期间内,对照组(未参与「疗程」的病患)中,曾患有三次及以上「抑郁症」的病患,其「抑郁症」复发的比率高达66%;然而,参与疗程,且曾患有三次「抑郁症」及以上的病患,其复发的比率却仅37%。这显示「正念认知疗法」能有效地预防曾发病三次或以上的抑郁症病患再次发病。由于教授者用于每个病患的时间(若以12 人计算)平均仅五小时,相较于一对一的个人心理治疗而言,正念认知疗法是一个具高成本效益的团体心理治疗法。35另一个由S. Helen Ma 及John D. Teasdale 于2004 年发表的研究,再次肯定了上述2000 年的研究结果。75 位病患参与此实验,结果发现:在对照组中,之前曾患有三次及以上抑郁症的病患,其复发病高达78%,而参与疗程的病患之复发率,则仅为36%。
上述两个随机控制实验(RCT),已使正念认知疗法达到美国精神治疗协会所订定的「可能有效」(probably efficacious)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研究也显示,正念认知疗法仍无法有效预防因外在环境因素诱发而导致的「抑郁症」。36
注释:
8 見 CFM網頁(www.umassmed.edu/cfm)「正念減壓療程」宣傳小冊子 (brochure)。
10見 CFM的相關網頁,www.umassmed.edu/cfm。
11見 Kabat-Zinn (1990) pp. 31-46。
12 Ibid., pp. 47-58。Kabat-Zinn較常教導「觀察腹部起伏」 (ibid., pp. 52, 64, 141),他將此方法也稱為「出入息念」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然而,從嚴格的佛教学來說,「觀察腹部起伏」應屬「四界分別」而非「出入息念」。
13 Ibid., pp. 59-74。
14 Ibid., pp. 75-93。
15 Ibid., pp. 94-113。
16 Ibid., pp. 114-119。
17 Ibid., pp. 132-139。
18 Ibid., pp. 140-146。
19 Davidson R.J., Kabat-Zinn J. (2003)。
20 Kabat-Zinn (2003) pp. 145-146。
21 Mahasi (1991)。
22 Confalonieri (2003) pp. 205-216。
23 Kabat-Zinn (1990) pp. xxi, 434-36;(2003) p.154。關於上座部佛教在美國的發展,見 Cage (2005) pp.19-48、Numrich (1998)。
24見 Fronsdal (1998)。
25 Grossman et al. (2004)。
26見 Krasner (2004)。
27檢討回顧的報告如 Grossman et al. (2004)、Bear (2003)、Proulx (2003)、Bishop (2002),雖指出部分研究有方法上的瑕疵(如未採隨機控制、樣本量少等等 ),除了Bishop (2002)以外,皆結論:正念減壓療程顯然有助於各種身心疾病的治療。
28參考 Kabat-Zinn (2002)、Grossman et al. (2004)、Bear (2003)、Proulx (2003)、Bishop (2002)。
29 Kabat-Zinn (1998)。
30 Davidson R.J., Kabat-Zinn J., et al., (2003)。
31 Segal et al. (2002) pp. 3-7, 40-63。
32世界衛生組織 (WHO)預測, 2020年時「抑鬱症」將成為所有疾病中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二號公敵,由於「抑鬱症」是復發率極高的疾病,因此如何有效預防「抑鬱症」的復發,成為心理治療学研究的一個重點,見 Segal et al. (2002) pp. 9-20。
33 Williams (2004);Fennell (2004)。
34 Segal et al. (2002) pp. 99-307。
35 Teasdale et al. (2000)。
36 Ma et al. (2004)。
第二章:當代緬甸內觀修行傳統對於內觀治病的紀錄與解釋
如上所述,正念減壓療程所教授的正念修行方法,與兩個當代緬甸內觀修行 傳統有極大的關係。事實上,正念減壓療程的概念很可能根源自當代內觀修行傳統,因為,禪修者以正念修行改善乃至治癒身、心疾病的現象,早已存在於緬甸馬哈希及烏巴慶兩個內觀修行傳統之中37。本章即擬介紹這兩個修行傳統所述的內觀治病現象,以及他們對此內觀治病現象的解釋、說明。
2.1. 馬哈希內觀系統所述的內觀治病
2.1.1. 內觀治病的個案
1974年馬哈希尊者(Mahasi Sayadaw)曾在緬甸仰光大学為学生們講說內觀修行(vipassanā meditation),那次演講的內容經整理後編輯成書,名為《內觀講記》38,兩年後(1976),馬哈希尊者為該書增編一個附錄39,該附錄描述了四十幾位禪修者透過內觀修行而治癒自身疾病的個案,以及馬哈希尊引用巴利經、註對此內觀治病現象的解釋、說明。此附錄於 1984年由馬來西亞的阿格祇多比丘(Aggacitta Bhikkhu)翻譯成英文,名為《法的医療》(Dhamma Therapy)。
《法的医療》中,內觀治病個案,乃由馬哈希尊者本人及其座下四位禪修老師所收集。個案中的主角,皆是在馬哈希尊者或其弟子指導下的禪修者(僅一人自行修習),年齡從 18歲至78歲。其中,最早的內觀治病個案,是由馬哈希尊者所述,發生於1945年;最晚的個案則發生於該書編輯的那一年,即1976年。40《法的医療》記載,藉由內觀修行而完全治癒的疾病,包含長年的胃病、腫瘤、風濕痛、關節炎、氣喘、似氣喘的支氣管炎、白斑病、黃疸、腎結石、痔瘡、腹積水、高血壓、肝衰竭等痼疾。
值得注意的是,《法的医療》書中的個案和「正念減壓療程」的病患,在修行的時間、精進力上有很大的差異。如前所述,「正念減壓療程」的病患,每日只有45分鐘的正規修行時間,然而《法的医療》書中所記述的禪修者卻是處於整日禪修,且維持數日乃至數月的密集禪修訓練。這個差異顯然將影響禪修者所能培育的定力與慧力,姑且不論慧力,單就定力而言,如我們在《法的医療》中所見的,許多禪修者在修行一段時間後,能夠以單一威儀(行、住、坐、臥),不間斷地持續禪修四、㈤個小時乃至㈩幾個小時。
2.1.2. 馬哈希尊者對內觀治病現象的解釋
在《法的医療》中,馬哈希尊者引用《大般涅槃經》裡佛陀治癒自身疾病的例子,說明內觀治病的可能性 41。佛陀在第四㈩㈤次,即最後一次雨安居時,住在毗舍離的魏盧瓦村。當時佛陀患了一場大病,經文說:「在那時候,嚴重的疾病生起在開始結夏的世尊身上。劇烈且幾乎致命的苦受轉起。但是,世尊不受惱害,只是純粹地具念、正知,忍受那些難以忍耐的苦受。」尊者引用註書的說明,解釋世尊利用內觀修行而不被身苦惱害的情形。註書說:「引發正念,令它清楚地顯現,以(內觀)智慧辨別(苦受的本質)而忍耐。」、「由於隨觀苦受,他並未做經常的移動(動作),他(像是)未被壓迫、未受苦痛(一樣)地保持忍耐。」疏鈔註解「以智慧辨別」時說:「當苦受壞滅時,以 (內觀)智慧辨別苦受的剎那性、苦性與無我性。」再者,於註解「忍耐」時則說:「克服那些苦受,藉由觀察(被內觀)所領悟的真實本質(即,無常、苦、或無我 ),接受、忍耐這些身內的苦受。他並未被那些苦受擊敗。」馬哈希尊者指出,今日的內觀修行者以正念觀察「疼痛」,洞察到苦受剎那生起與滅壞的現象之時,體驗疼痛的紓緩或完全無痛的舒适狀態。這個體驗,顯然符合巴利註、疏的解釋。
馬哈希尊者接著引用《大般涅槃經》的經文:「那時候,世尊想到:『如果我入般涅槃,而沒有告知(我的)侍者、沒有通知比丘僧團,(那麼,)我的這個(做法)將是不恰當的。我應該透過精進去除這個疾病,著手修復生命力而安住。(如此思惟後) 那時,世尊透過精進去除那疾病,著手修補生命力而安住。於是世尊的疾病止滅。」及其註釋:「在那一天,世尊如同過去在大菩提樹下修習新 (發現)的內觀一樣,無礙、無結地實踐色法的七種觀 (以及)非色法的七種觀;混合操作十四種觀之後,藉由摩訶毗婆舍那〔即大內觀〕,鎮伏(疾病的)苦受。『願這些(苦受)在十個月內不再生起』,如是作願之後,〔世尊〕進入果等至。 (疾病的)苦受被果等至所鎮伏,在十個月內,都未生起。」
如此援用巴利經、註文獻,指出內觀治病的現象有其巴利聖典及註釋文獻的典據之後,在書末,馬哈希尊者接著引用三個描述因聽聞覺支法的開示而得療癒疾病的經典42,並據此說明,禪修者之所以能以內觀修行治癒疾病的原因,在於內觀修行所修得的「生滅智」及更高的內觀階智,使禪修者具備了強而有力的「㈦覺支法」。由於「覺支法」引生好的、健康的色法,它們取代不好的、壞的色法,因此疾病得以痊癒。馬哈希尊者說,即使尚未達到「生滅智」,當禪修者的內觀定力增強時,禪修者即可能感受到病情趨向緩和。43
2.2. 烏巴慶內觀系統所述的內觀治病
2.2.1內觀治病的現象
無獨有偶的,內觀治病的現象也存在烏巴慶內觀系統中。在1961年一場對以色列記者的演說中,國際內觀中心創始者烏巴慶提到,身、心疾病的治癒是內觀修行的一项副產品。在那篇名為〈佛教禪修的真正價值〉的講稿中,烏巴慶說:「在那些前來參加禪修課程的人們之中,有些人患有如高血壓、結核病、偏頭痛、血栓等的疾病,在㈩天〔密集禪修〕的期間,他們得以暫時免除這些疾病的困擾;如果能在禪修中心待上更長的時間,持續觀照無常的話,很有可能就此根除那些疾病。」44事實上,烏巴慶的学生葛.卡正是因修習內觀而治癒長年嚴重的偏頭痛。45英國学者Wiston King在其1962年探討緬甸佛教的著作中,也記載他在烏巴慶的國際內觀中心時聽聞禪修者以內觀修行治癒某些身、心疾病的事蹟(含偏頭痛、消化失調、氣喘、癌症)。46至今,.度內觀研究中心,也陸續報導內觀修行者因內觀修行而治癒或減緩身、心疾病,乃至以內觀修行安然面對死亡的案例。47
2.2.2. 烏巴慶對內觀治病現象的解釋
在上述那一篇講稿,以及另一篇英文講稿48中,烏巴慶都曾針對內觀治病的現象做了進一步的說明。他指出,當禪修者觀察到身心現象的無常,這個體驗(他稱之為「涅槃原素」(nibbānadhātu))能夠逐漸去除身、心之苦。當此「涅槃原素」對禪修者內在的不淨(impurities)與毒素(poisons)產生作用時,它會製造某種〔內在的〕動盪(upheaval),禪修者必須忍受這種動盪。這讓禪修者體驗到體內極微色法的摩擦與振動。這情形會愈來愈激烈,禪修者甚至會感覺到整個身體像是電流或一團苦。尤其是本來有疾病在身的人,那感受將更劇烈,有時候甚至就像是爆炸一樣。但是,禪修者若能耐心地忍受這個情形,他會知道身體正在改變,內在的不淨逐漸消失,他會知道自己正慢慢地且終會去除身體的疾病。
要言之,烏巴慶和馬哈希尊者持有類似的看法,認為當禪修者培養了內觀智,得以見到身心的生滅無常時,這個無常的體驗能夠療癒身體的疾病。有趣的是,烏巴慶對內觀療癒疾病的描述,與《內觀治病》一書中許多個案的自我報告極為相符。
注释:
37 關於當代緬甸內觀傳統的興起,見溫宗堃(2005)。
38 此書有英譯本,即 Mahasi Sayadaw, (2000)。
39 馬哈希尊者在1974年仰光大学的演講中,提到不少禪修者患有當今医療所無法有效医治的疾病,但在修行內觀時,藉由修習正念、精勤觀察苦受,而治好自身的疾病。 ibid., p.92。
40在馬哈希內觀傳統中,內觀治病的個案仍然不斷地出現,如U Jatila Sayadaw (1998)。2004年11月,筆者拜訪教導馬哈希內觀方法的宗善法師。他告知筆者,亦曾有学員向他報告,內觀修行治癒了他們的箇疾。
41 Mahasi Sayadaw (ed.), (1984) pp. 1-6。
42 S V 79-81(=S 46: 14, 15, 16)。
43 Ibid.., pp. 44-52。
44 VRI (2003) pp. 61-62。
45 VRI (2003) pp. 127-128。葛.卡的妻子 Mrs. Ilaichi Devi Goenka似也同樣因內觀修行而治癒身體的疾病,見VRI (2003) p. 163。
46 King (1964) p. 218。
47 Hetherington (2003) pp. 149-172。
48 VRI (2003) p.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