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贵的洗礼

主啊!让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赐我以你的眼光把他们看待, 让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诸于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宽深的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宝贵的洗礼


《认识洗礼》与《基督徒父母须知—婴儿洗礼》
阅读报告



溪边的树


作为耶稣命令祂的教会要实行的两个仪式之一,基督徒正确认识圣经里关于洗礼的真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着对洗礼的实行方式和意义的理解不同,教会历史上不同的教派就此产生,各自坚持自己的解释。清楚了解和传讲关于洗礼的真理,按照合乎圣经的方式实行圣礼是教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在基督的身体里来讨论有分歧的认识,尝试在归回圣经正意解经的根基上来展开讨论,令我们的认识更靠近神的心意。《认识洗礼》这篇文章的宝贵在于使用研经归纳法细致地探讨了关于洗礼的几个重要方面:洗礼的施行、洗礼的方式与洗礼所表达的意义。作者因为是改革宗的立场,重视“恩典之约”的神学主题,也将他的探讨结论归于认同“西敏信仰告白”。

作者在洗礼方式这一部分的论述十分清楚深入,这是我第一次因着读这篇论文而更清楚弄明白这个问题。过去对洗礼方式的认识模糊不清,从概念上觉得浸礼是最没有问题的,洒水或浇水也可接受,但说不清为什么。我读王明道先生的传记,看到他因为认为浸礼比洒水理更合乎圣经,付上很大的代价重新实行了一次浸礼。我为他对主的执着和爱而感动,但是也说不清到底哪样更好,是否可以洗两次呢?

《认识洗礼》论到关于洗礼的方式,一般教会采取“洒水”或“浇水”(长老会,信义会,圣公会,循道会,公理会等),而浸信会与某些独立堂会采取“浸礼”历史上主流教会一直是“洒水或浇水”,强调“浸礼”的说法,主要是来自十六世纪的“重洗派”。今日华人无宗派背景的教会,一般都采取“浸礼”但也接受“洒水或浇水”。作者探讨“施洗baptize”此字在原文,并非专指“浸入immerse”,也指“洒水sprinkle或浇水pour”。此字在新约圣经的用法,集中在“结果consequence”而非“方式mode”。作者经过查考,发现在新约中记载和解释洗礼的经文,没有一处清楚指明教会洗礼应采用的方法。作者举例(徒八38)“从水里上来”,受洗者从水里上来,并不能证明他全身浸入水中,太监在受洗前所读的圣经“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之前的五十二章15节:“这样,祂必洗净许多国民(原文作“洒净多国”(sprinklemanynations)”。以西结书三十六章25节说:“我必用清水洒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洁净了”。由此可见,太监受洗,很可能是用“洒水”。保罗、哥尼流全家与腓立比禁卒全家和属他的人受洗都是在家中举行(徒九11,十15,十六32),不太可能是“浸礼”。用“洒水或浇水”方式是最合理的推理。另外希伯来书说到“洒”是旧约的洗净罪污的方式,牛羊的血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叫人成圣,身体洁净(来九13,九19-22)。“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来十22),“你们来到新约的中保耶稣,以及所洒的血,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来十二24),此外,彼得也说:“照着父神的先见被拣选……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祂血所洒的人”(彼前一2)。旧约所说的这些“洒血的洁净礼”被称为“baptisms”,显然预表“主基督的宝血洒在我们身上,洗净我们“,也就是预表“新约洗礼”的意义。旧约与新约都是用“洒”非用“浸”,来表明罪得赦免成洁净。旧约中挪亚方舟浮在水面上,有大雨浇灌其上;以色列人过红海,并未沾水,而是被称为是在云海里受洗。

新约论到“圣灵的洗”是用“浇灌”。新约洗礼是指“内在重生之洗”的外部记号与印证。圣灵降临在信徒身上,被称为是“圣灵的洗”(徒一8)。主基督以圣灵给我们施洗(太3)所用的方式是“浇灌pourout on”不是浸入”,而是falldown(徒十44,十一15),应验了约珥的预言(珥二28)。新约洗礼的意义既然是救主基督赐圣灵给我们,浇灌在我们身上,给我们施行内在的洗净,所以,洗礼使用“浇水”,远比“浸入”更合乎圣经。有人认为“浸入水中”的仪式最能表达“籍着洗礼归入死,和基督一起埋葬”(罗六4),然而这段圣经的主题不是埋葬,而是“与主基督联合”,钉十字架是中心。保罗的这段经文的重点不是谈外在洗礼的方式,而是指内在重生之洗。主耶稣以“洗礼”来表明“十架受死”(路十二50),因此“与主同钉十字架”是洗礼的中心意义。基督时代犹太人的埋葬方式并不是葬在土下,而是将身体暂时放在地上的洞穴,既然不是全身埋入土中,强调全身浸入水中也就失去意义。因此作者结论说基督徒洗礼的中心意义,在于“与主联合,重生得救,洗去罪恶,得洁净成圣洁”。从旧约到新约的整体教训看,使用“洒或浇”比“浸”更能表达其记号与印证的含义,因此若是坚持“浸洗”是唯一的洗礼方式,则是违背圣经的教导的。

作者在讨论洗礼跟进这一步分将洗礼的恩典与功效拓展到其果效乃是一生之久。洗礼是永久的见证,提醒我们“神在基督里已经为我们所成就的”与“我们因信与主联合所得的新人身份”。所以在洗礼之后一生根据“洗礼”的真理来过基督徒生活,悔改感恩,竭力靠主因信而活,长大成熟,满有基督的身量。

回应《认识洗礼》,我要说感谢主设立洗礼给教会,洗礼应当称为我们将大荣耀和赞美归给神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将关乎洗礼的真理教导得更清楚,每一个参与洗礼与见证洗礼的人都将蒙受更多的福分。有些人说信就好了,不必受洗,但是圣经真理说“洗礼”本身就是一种“施恩之法”。基督徒对洗礼真理的顺服就是对神的顺服,必要蒙神的喜悦。公开承认信主,也会带来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罪被洗净的确据与喜乐,激发受洗人和观礼人的感恩和信心。保罗在歌罗西书中说:“你们既受洗与祂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祂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祂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西二12)洗礼是基督徒生命的开始象征,向旧的生活方式死亡,而复活进入基督里新的生活样式。在新约圣经论述洗礼的实例中,洗礼是只实行在那些表达出对基督样式之信仰的人身上,而且应当施予那些已经显出基督徒生命之证据的人。使徒行传中记载,五旬节彼得讲道,“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徒二41)。腓利在撒玛利亚传福音,“及至他们信了腓利所传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就连男带女就受了洗。”(徒八12)彼得说“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于是彼得“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徒十47-48)。总结而论,对那些领受了福音,又信靠基督而得救,领受了圣灵重生的工作,施予洗礼是合宜的。彼得没有教导说,洗礼的行动本身具有拯救的能力;他乃是说,救恩是透过洗礼所描述之信心的内在运作而来的。洗礼不是得着救恩所必须的,但仍是我们所必须做的,为的是要顺服基督,因为祂命令所有相信祂的人都要受洗。

《基督徒父母须知—婴儿洗礼》旨在探讨婴儿洗礼的合理性,从旧约割礼的意义到新约洗礼在圣经中的应用,从圣约家庭的角度探讨基督徒父母的责任。作者用这些根据支持婴儿洗礼的合理性,下面我主要归纳作者的观点。

此书的主要观点:割礼是上帝赐给亚伯拉罕救恩的记号,“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为因信称义的印证。”(罗四11)以色列家中出生的婴儿都要受割礼,在以色列之外的外邦人成为信徒时,需要受割礼,因为“未受割礼”这个词和“不洁净”是同义词。洗礼的意思是过一个分别为圣的生活,在新约中,洗礼的记号与救恩是如此密切地认同。保罗反驳那些说记号使人得救的人,基督的宝血洗净了我们的罪,使我们借着重生有了圣洁的生命,因此洗礼是这里面工作的外在记号。作者拿出圣经的证据说,当人信主后,不仅是他们受了洗,他们的家人也受了洗。吕底亚信了福音,保罗给她和她的全家受了洗。一个无名的腓立比狱卒成为信徒,他和他的全家也都受了洗(徒十六33-34)。司提反的全家也施过洗(林前一16)。因此作者认为,新约中信主的父母与亚伯拉罕有同样的责任和福分,要给他们的孩子受洗。因为他认为耶稣并没有否定旧约,乃是实现并成全了旧约,完全相同的是,洗礼取代了割礼成为救恩的记号。从整本圣经上看,上帝籍着家庭施行恩典和审判之工。挪亚在上帝的眼前蒙恩,上帝指示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进入方舟。(创六8)上帝与亚伯拉罕和家人进入圣约关系,因为大卫的缘故赐恩给他的后代,因此大卫写到:“但耶和华的慈爱,归于敬畏他的人,从恒古到永远。他的公义,也归于子子孙孙。”(诗一零三17)上帝在新约中也有很多例证,因着管会堂的父亲的信心,耶稣使他的女儿复活,因着怜悯拿因城的寡妇,耶稣使她的儿子复活,迦百农一个大臣的儿子患病因着他的恳求耶稣医治了这个男孩。当该撒寻找耶稣,主对他说“今天救恩临到了这家”。彼得在五旬节讲道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免。”然后他加上“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徒二39)因此作者用上帝对亚伯拉罕所说的话:“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创十八19)来鼓励圣约家庭的父母尽责任教导孩子认识神并在主里养育他们。作者呼吁为人父母应紧记,将救恩的记号实施在他们孩子身上,这是一个命令,叫他们按上帝的警戒养育他们。最后作者总结说:“圣经的教导,是要将救恩记号,实施在信徒的孩子身上。在旧约以割礼为记号。在新约,洗礼是记号。我们孩子的受洗,象征着他们在上帝眼中被分别为圣的真实性。籍着这洗礼,父母立约要按照主的警戒养育他们的孩子。这样的洗礼,能使一个孩子从小就承认基督是他的救主。上帝是圣约的创始者,祂制定了要求,以圣约为祂子民的印记。祂以恩典对祂所应许的话语负责。祂吩咐祂的子子孙孙持守祂的圣约并认识祂赐福世世代代。”

回应《基督徒父母须知—婴儿洗礼》此书的观点,我非常感谢作者在旧约新约里关于割礼与洗礼的深入研讨带给我关于这个主题更深的认识。作者认识到神对信徒以及家庭后代的祝福,因而提醒神的子民认识自己的责任,在圣约中回应神的爱。通过对婴儿的洗礼来给孩子打上印记,使这个家庭清楚认识到这个孩子是上帝所赐的,并且分别为圣属于上帝,从而帮助孩子和家长在信心中,在恩约中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在上帝的帮助下更好的成长。当然作者并没有宣称婴儿洗可以使他们得救,他们依然需要靠悔改的信心得救,婴儿洗可以帮助家长为他们祷告,教导他们,惩戒他们,使他们的孩子对神和圣约家庭有归属感,以便有敬虔生活的向往。我完全赞成作者的愿望,信主的家庭有责任、有必要带领后代归向神,但是对于是否这样就需要婴儿洗礼我并不表示确切的赞同。因为作者的支持观点根据多在于一些圣经中历史事实的归纳上,而不在圣经洗礼真理教导上。而我们要知道一个教义或重要真理的建立应当根基于清楚的教导性真理上,在新约圣经中找不到一句确实清楚的教导需要为婴儿洗礼,而对于新约中一些典型实例的归纳而得出这个结论也确实超出了原先经文上下文的背景和核心目的,因此这样作是不准确的。另外用旧约割礼和新约洗礼这个平行关系来运用旧约的事件和教导推导出新约的运用也是不合理的。不能否定旧约割礼是割礼,新约洗礼是洗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之间有一个“影儿”与“实体”的关系,但对于洗礼真理的解释甚至应当脱离旧约的启示,而直接从新约几处清楚的定义来认识,否则反而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也会破坏对新约这个至圣真理的认识。

首先从洗礼的意义来看,洗礼总是在人有了“使人得救的信心”之后。新约圣经的作者写书信时,就清楚地假设了每一个受洗的个人是信靠了基督、经历了救恩的人。“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三27)保罗不能说:“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婴儿,都是披戴基督了。”因为婴儿没有使人得救的信心,也显不出重生的证据。“你们受洗与祂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祂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祂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这句话不能用在婴儿身上,他们还没有成长到足以运用自己信心的地步。二、洗礼代表罪得洗净的实际也不能用在婴儿身上,因为他们还没有显出这个实际,也显不出他们向旧的生活方式死亡,复活进入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那些为婴儿洗礼辩护的人说婴儿已经被收纳“进入圣约家庭”,但是新约中从来没有这样说到洗礼。耶稣基督用自己的宝血立下新约是使人个别的、真实的、属灵的进入新约,因为新约强调“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二8-9)“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六23)以西结看到那个洗涤洁净的异象(结三十六25-27)新约的日子临到,神将祂的灵放在百姓里面,从水和圣灵生是属灵的洗净,是重生而非身体的“新心”或预表将来的洁净,或预表一个没有实际的“印记”。新约提到的印记都是有实际印记,就是赐下圣灵为印记,一颗新心、属灵的新生命,一个没有实际的印记是奇怪的。只有获得无愧的良心,赦罪与信心,洗礼才能成为一个合宜的、表达开始有基督生命的象征。

作者认为信徒的婴儿应当洗礼主要是运用旧约圣约团体以割礼为外在记号,洗礼既然与割礼平行,因此在新约里,进入“圣约团体”的外在记号是洗礼,否认婴儿洗礼就是剥夺他们所应得的特权和福祉。然而我们不要忘记,旧约圣约团体的进入之法是外在的、看得见的,而真割礼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罗二29)旧约中肉身割礼实行在每一个以色列的男子,并没有想要将割礼只限制在那些心中真正受了属灵割礼、而有使人得救信心之人身上。但在新约里却从来没有说到一个由信徒、他们的幼子,和住在他们当中的亲属和仆人组成的“圣约团体”。新约教会中唯一在意的问题是一个人是否拥有使人得救的信心,是否已经在灵里加入了基督的身体—真教会。新约中所说的唯一的“圣约团体“就是教会,是蒙救赎者的团契。一个人真正成为教会的成员是自愿地、属灵地、内在的”,洗礼只应当施予那些承认相信基督的人。旧约中肉身和出身的遗传是他们成为进入团体的条件,信心并不是进入团体的条件,但新约里却强调信心。《希伯来书》整卷书都在强调这个更美的祭、更美的约、更美的家乡就是那属天的。另外,圣经中提到几个全家受洗的例子,既然故事中描写使徒向这几家人传福音,就应当理解为这几家人全家都听了福音,个别归信了基督,全家受洗表示全家人都有信心。圣经里凡是正式提到信了主的,都一无例外是指真实的归正相信,除非有特别的描述和补充。用新约里全家受洗的这几个例子推导出于婴儿受洗合理性的教义实在是模糊的,缺乏明确的根据。婴儿受洗之象征既不导致重生,也不表达真实已经发生的重生,而是象征未来有可能的重生。这与圣经教导整体关于洗礼的真理不协调。洗礼所表示的基督救赎的工作、个人信心的回应以及救赎已经运用在个人生命中这三个层面的意义都不能在婴儿洗礼上表达出来,因此圣经中洗礼这个记号保留给那些在生命中真正有此见证的人似乎才是适当的。

令人担忧的是婴儿洗礼可能带来一个负面影响,如果教导不清楚,那些受过婴儿洗的人很可能以为自己已经重生了,就没有迫切追求经历救恩的要求。而对于教会来说也是一个重担,因为越来越多没有真正归主的人在“圣约团体”里势必导致教会变成一个比较不纯洁的教会。这样的教会要经常和各样的自由派教义和种种不信神的思想争战,而这些争战是因为教会成员中未重生的人所引入的。若这些人在还没有清楚自己是否得救的情形下去服事主,恐怕又会造成在教导上新的灾难,趋向引领信仰幼稚地人接受假的教训。我们可以看到婴儿洗礼一旦合理,无论如何都会对认识新约至圣的真理--洗礼的本质、意义有破坏性的影响,使信徒对洗礼的意义更加困惑。为了接受婴儿洗礼,信徒不得不牺牲洗礼所包含的最宝贵的那一部分意义(信心、罪得洁净与圣灵内住),而洗礼的本质和对信徒一生造就的重要性就被打了折扣。另一个我反对婴儿受洗的原因是洗礼在人的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罗六3-11),那么为什么不留给他们成长到能够辨认表达信心的年龄自己去决定并参与那个有真实代表意义的洗礼呢?这将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啊!当然神对信主家庭后代的祝福是肯定的,神确实希望信的人和他们的后代都属于主,但是运用这个祝福不能凭着感情化去取得这个印记,而是要用信心去回应神,为神好好保守自己的后代,在主里殷勤教养自己的儿女,为他们的得救祷告,自己作敬虔的榜样,带他们去教会参加儿童主日学,若是愿意可以在众人面前将婴儿奉献给神。

总之,让婴儿受洗论者和信徒受洗论者双方彼此尊重,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而不让洗礼的认识成为基督身体分裂的原因,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主里合一的基础上,尊重各宗派教导实行这两种洗礼的观点和洗礼的不同方式。重要的是教会认识到洗礼这个神对教会的施恩之法,使每个教会成员都能更充分的从中蒙受福祉,体会与基督的联合,与基督同钉十架,同死、同埋葬又一同复活,并将感谢和赞美献给天上的神。


参考书籍:
古德恩,《系统神学》,更新传道会,2009



2010.6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