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时事解读 2010年12月17日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日以前已成历史,人生天天新开始。回首往事,你更多的是演员,导演还是观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马伦:美国防长下月访华

    【北京消息】据英国路透社12月9日报道,在日本做短暂停留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在东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防部长盖茨下月将赴中国访问。中美关系现在的难点之一在于,两国之间缺乏军事接触和往来。过去几年两国军方之间的关系时断时续,这对我们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都没好处。”

    路透社评论说,盖茨访华的时机,正值美中两国试图修复关系之际。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关系连续遭受台湾问题和军演争吵的打击。与此同时,中国宣布中方一个军事代表团周四赴美。官方媒体说这是常规防务对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将出席双边第11轮防务磋商。自华盛顿宣布一项对台军售后,北京就把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冷冻了起来。此后,美中防长直至今年10月才进行了首次会面。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盖茨早就想访问中国了,但上次五角大楼筹划的访问遭到了北京的回绝。目前双方尝试让一切回到正常轨道,也是为了赶在中国领导人下月访美前修复双边关系。

    此外,马伦9日在日本再次就朝鲜半岛问题向中国表达不满。马伦说,“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比世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这也是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希望(中国)注意到这个呼吁,并做出行动。”8日,马伦在韩国时也不断重复说“中国的责任”、“中国要改变态度”,他的这一强硬表态被世界媒体广泛报道。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指责中国的那些人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做了哪些积极努力?军事威慑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是符合各方和长远利益的。我们反对任何有损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有时在东亚部分讨论中、有时在焦点点评的讨论中),我们始终在强调一个观点,即:

  ●在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的今天,我们仍然想提请大家注意“一种说法”中

    围绕时“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以及美国以“航母版黄海演习”来“口头”保卫韩国等所衍生的一系列最新发展(包括中欧俄美、以及日本、印度、朝鲜、韩国等的正式反应),直到目前为止,还都是“排列与组合”层面的“东西”,都是为了后面的,更深层次的“排列与组合”做“局”,因此,我们并不急于下结论,并请大家注意我们的这一说法。

    在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的今天,我们仍然想提请大家注意上述说法。

  ●在第三波排列与组合正处于关键点的时刻、马伦的这些话无疑具有“丰富的非军事意义”

    在这个层面上,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在日本做短暂停留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在东京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防部长盖茨下月将赴中国访问。中美关系现在的难点之一在于,两国之间缺乏军事接触和往来。过去几年两国军方之间的关系时断时续,这对我们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都没好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特殊的国际形势,“中美高层军事交流”早就被赋予了中美关系“晴雨表”的“标记功能”,因此,在第三波排列与组合正处于关键点的时刻(请大家注意这一条件),作为美国现役高层将领,马伦“选择日本”这个点、“亲自宣布”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下月将赴中国访问的消息,无疑具有“丰富的非军事意义”。

    而相比那位公开威胁“如果中国再次参加朝鲜战争,中国经济就准备退回100年”的、“已经休息了”的美军驻韩司令而言,这位美国现役高层将领的“这一次”无疑表现得“要识时务得多!”

    尽管如此,我们对“已经休息了”的那位仍然要提醒两句:

    第一,你要“中国经济”准备退回100年,你“美国经济”又准备退回多少年?事实上,如果从这位“美国老兵”口中吐出的所谓“中国经济”、就其讲话的“本意”而言,已经超出了经济范畴,那么,针对这种弱智的威胁,中国有一位将军早就“主动”地、以另一种方式给出了答案----“......中国准备牺牲西安以东所有城市......但美国也得准备几百座城市被摧毁......”。

 中印决定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

  【新德里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和印度16日在新德里发表联合公报,双方决定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并开通两国总理电话热线。双方还同意建立中印外长年度互访机制。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随着中国总理温家宝展开印度-巴基斯坦之行,“中欧美”三大势力中心在南亚角力所产生的“阶段性结果”,或者作用南亚方向的印度、巴基斯坦在“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中摆出的“最新姿态”,将为其它战略方向的“继续角力”提供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

  ●这些表面上看似“务虚”的动作,在“国际新形势”下,却显得极其地“务实”

  我们认为,不论是中印双方决定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还是同意建立中印外长年度互访机制、以及开通两国总理电话热线,这些表面上看似“务虚”的动作,在“国际新形势”下,却显得极其地“务实”。

  对这个所谓的“国际新形势”,稍后,我们将做展开。

  ●隐藏在美国寻求“欧盟南亚配合”的“种种努力”中的多重战略意图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强调过一个观点,即:针对美国一直渴望、甚至愿意用“中东和平进程”去换取“欧盟南亚配合”的“种种努力”,经历了科索沃战争的欧盟(欧元)也明白:表面上,这是为针对中国的“南亚破局”而在“寻找”欧盟的支援,但站在美国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寻找”本身就“隐藏着”多重战略意图:

  其一,在“努力寻找”的过程中,如果“有”机会,比如“欧美”配合、以“北约”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与军事集团”的名义、最后成功地挑起中印军事冲突、则就顺势纵向打通“美国的巴基斯坦通道”、横向截断“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从而实现“明修栈道式(政治与军事层面)”的南亚破局

  其二,在“努力寻找”的过程中,如果几经努力之后,仍然“没有”机会(比如,印度始终像孟买恐怖袭击时那样保持冷静)进行“明修栈道式(政治与军事层面)”,那就用各种手段、尽力“引诱”欧盟一道,以“北方”这个“把持着国际经济、特别是金属话语权”的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与金融集团”的名义,进行“暗渡陈仓式南亚破局(经济层面)”,联手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 

  我们再次提请大家注意:在“向美国提供实质性南亚配合”的问题上,欧盟恐怕“并非不想,而是不敢”。

  至于“并非不想”的原因,在于:显然,欧盟在“配合美国”成功地挑起中印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如果“接下来的一步”是能顺利地导致“中美”直接军事冲突,则欧盟在战略上成功。

  但“而是不敢”的原因则在于:如果“中美”在局势演化至双方军事冲突之前就寻求战略妥协,而妥协的条件是“中国放手任由美国(美元)攻击欧盟(欧元)”、甚至是“中国与美国联手对欧盟进行金融攻击”的话,那都将是欧盟(欧元)的恶梦,不论是欧元、还是欧盟,在这种情况下,极可能都将成为历史名词。

 ●再谈“美国南亚政策”的“第三种破局方案"

  其三,在“国际新形势(中国“率先加息”、美国正式宣称“二次宽松”、欧盟是即没有“随后加息”也没有“随后宽松”)”下,最值得警惕的、也是相对“上述两种意图”最为隐蔽的“美国意图”就是:

  在“努力寻找”的过程、尽一切手段、既要维持“美元本位制”的基本稳定,也要尽可能地“制造”并抛出“资本与货币变量”、以尽可能地“引诱”世界主要的“非美经济体”在资本与货币政策上“出错”,而一旦世界主要的“非美经济体(中国、欧盟、日本、印度、巴西等)”在应对美国刻意制造并抛出的“资本与货币变量”上“出错”,那么,“美国南亚战略”就可以从另一个途径寻找“破局机会”,也就是我们之前曾经提及的“第三种破局方案”,即:

  就目前而言,印度几乎无解的“种族矛盾、宗教矛盾”,无力自足的粮食问题、高度依赖外资的经济结构,足以全面破坏南亚稳定的综合实力,都是吸引美国决策层在“南亚破局”的方案中增添“第三方案”的重要因素。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该方案的核心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因缺乏“欧盟的南亚配合”而既无法“明修栈道”也不能“暗渡陈仓”的话,那么,就尝试“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印度”的手段,利用“粮食”、“资金”与“宗教”这三根杠杆,从经济、政治再至安全这个顺序,依次引爆印度的“内乱”,在此基础上,再回到“其一”与“其二”的层面去寻找机会,即:

  最后“伺机”伸出最后一根杠杆(印巴、中印领土争端问题),通过克什米尔问题也好、藏南问题、或者其它的问题也罢、只要能“迫使”印度“将中国拖进中印军事冲突”、或者以此威胁“视南亚(巴基斯坦)基本稳定为重中之重”的中国就行。

  ●撇除表面,所谓“第三方案”,其实就是“第一方案”与“第二方案”的“综合方案”,且在“顺序”上进行“倒装”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撇除表面,所谓“第三方案”,其实就是“第一方案(明修栈道式、在政治与军事层面进行南亚破局)与“第二方案(暗渡陈仓式、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进行南亚破局)”的“综合方案”,且在“顺序”上进行“倒装”,但意图都在于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南亚方向“完成破局”、从而掌握全球战略上的主动,一旦破局成功,就再“拿”令欧盟“而是不敢”的原因[即:如果“中美”在局势演化至双方军事冲突之前就寻求战略妥协,而妥协的条件是“中国放手任由美国(美元)攻击欧盟(欧元)”、甚至是“中国与美国联手对欧盟进行金融攻击”的话,那都将是欧盟(欧元)的恶梦,不论是欧元、还是欧盟,在这种情况下,极可能都将成为历史名词。],“先”去逼迫欧盟让步,“后”再拿“欧盟的让步”、去逼迫中国、甚至俄罗斯的妥协,如此“循环利用”不已并“自我强化”不止,直到欧盟解体并回归至“一群小国家”、欧元瓦解。

  一旦如此,“美元本位制”将不再有现实威胁,“美国资本”就可利用“美元本位制”的强大威力,随心所欲地将“旧北约”进行“资产重组”。

  有必要强调的是,所谓“资产重组”,指的是:在彻底解决欧盟(欧元)之后,“北约之美国”就可将美日、美韩、美澳等军事同盟这一“私有政治与军事资产(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及“美元本位制”作为“优质战略资产”悉数注入“新北约”,从而令“新北约”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层面”都“综合起来”的“超组织国家(我们并不想用“超国家组织”这个说法,请大家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异)”,再凭借“重组后的新北约”、或者这个“超组织国家”“去分割、包围、最终瓦解中国与俄罗斯的“版图与潜力”,最终将中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大国、也“像欧盟那样进行解体”、并形成“一群小国家”。

  ●针对所谓“第三方案”,有两点必须清楚  

  而针对所谓“第三方案”,东方评论员认为有两点必须清楚:

  首先,有必要指出的是:在中国通过于“欧美”之前“率先加息”发出“中国经济可能降速”的“经济信号”、特别是“大不了中国、东亚、以至全球经济一起硬着陆(警告欧盟、特别是日本、韩国、东盟部分国家不要指望跟随经济、特别是金融围攻中国会在战略上得利)”的“政治信号”之后,面对美联储随即而来的、较市场预期为多的、多达“6000亿(实际上是不少于900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定量宽松”计划,面对即将持续涌入的“零成本热钱”,中国的“池子(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一种说法)”是可以截住“一部分流动性”;

  其次,有必要高度警惕的是,由于“人民币”本质上仍然只能在“境内循环”,因此,即便“中国的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外加严格(也许需要时会更加严格)的资本管制、自主的汇率政策、最终能让“中国的货币与资本政策”顶住美联储二次、甚至三次、以至于N次“定量宽松”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但是,类似印度这样的资本、汇率已经开放、对欧美资本高度依赖、且又对“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稳定与否”影响巨大的“南方经济体”、是否也能顶住呢?

  ●进入“中美直接交手”的第三阶段之后,作为“直接交手”一方的中国,有必要全盘考虑

  因此,东方评论员认为,在“排列与也组合”已经进入“中美直接交手”的第三阶段之后,作为“直接交手”一方的中国,有必要全盘考虑。

  而针对所谓“全盘考虑”,在我们看来,中国现在就要准备好一旦印度受“美国资本”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其“可能后续发展”与“应急方案”,并注意与印度有关方面进行沟通。

  这样做的根据是,毕竟印度领导人也清楚美国的“真正战略伙伴”是个什么意思!那得向以色列之前所做的那样,当美国人“指哪打哪”的“钢钉”,而在南亚这个方向,做美国人的“钢钉”,那就得牺牲自己、去做“美国南亚政策”破局南亚的“高效工具”。

  ●温家宝总理此次印度之行携带“200亿美元商业合作”的“战略价值”

  而从印度在“孟买恐怖袭击案”的问题上所表现出的“战略冷静”来看,尽管印度想在“中美”、甚至“中欧俄美”之争中“双向、甚至多向渔利”,但由于印度“并不甘心”成为“美国南亚政策”的牺牲品、不愿意沦为美国的“钢钉”,因此,这就为“中美直接交手”之中国的“全盘考虑”提供了可能。起码直至目前为止是这样的!

 ●温家宝总理此次印度之行携带“200亿美元商业合作”的“战略意图”之一!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撇除温家宝总理带去的、包含在“200亿美元商业合作”之内的、宣示“中印可以共同发展”的“商业价值”,那么,“上述内容”、也就是所谓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的沟通”,应该是温家宝总理此次印度之行携带的、包含在“200亿美元商业合作”之外的、宣示“中印之间可以加强金融合作”的“战略意图”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温家宝总理访印“沟通”的前后,还伴随有这样几个细节:

  第一,在之“前”,印度向“中印争议区域方向增兵两个师”以“示强”,而中国也高调宣示“打通了通往墨脱的公路关键性工程-嘎隆拉隧道”以“针锋相对”,毫无疑问,今后,解放军就可通过嘎隆拉隧道随时向藏南地区大规模集结军事力量。

  ●面对国际局势的极其复杂性,中国在做“两手准备”

  第二,在之“后”,温家宝总理还将访问巴基斯坦,据说也准备了200亿美元的合同,也就是说,瞄着印度继续想在中美之间、甚至”中欧俄美“之间“双向、甚至多向渔利”的“战略心态”,特别是,着眼于印度政府对国内、国际的政治、军事、是经济局势把握上的“不确定性”,中国也做了“尽最大的努力以实现最好结果,做最坏的打算以面对最坏结局”的“两手准备”。

  ●在某种意义上讲,“试爆过核装置”的印度与“没有试爆过核装置”的日本一样

  但不管怎么样,在中国用“性质”更多为“中印共同发展”的“200亿美元”之“纯商业合同”有效对冲了“性质”更多为“向印度要钱”的美国、欧盟与印度之间的“军火合同”之后,中国也好、印度也好,至少都多了一种战略选择。

  至于印度国内局势日后会如何发展?其对外政策在危急关头又将如何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那都是必须面对“中段反导”之战略威慑的印度、自己要考虑清楚的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在某种意义上讲,“试爆过核装置”的印度与“没有试爆过核装置”的日本一样,在大规模军事冲突中,其“安全系数”基本是一个级别,如果不考虑印度的人口与幅员的话!当然了,必须承认的是,人口众多与幅员广阔,也正是印度较日本“安全系数”高一些的“主要因素”!

   ●不论是中东、还是东亚、东欧、更或是科索沃方向,也在“同时”、且“类似地”异动着

  显然,不论是美国领导人(奥巴马)、还是欧盟领导人(萨科齐、墨克尔等)、以及中国领导人温家宝总理纷纷展开南亚之行,其意图分别在于“或制造条件、企图南亚破局(对美国而言);或激化矛盾、等待中美直接冲突(对欧盟、甚至俄罗斯而言);或强化南亚区域合作、全力维持南亚的稳定(对中国而言)”。

  值得强调的是,在“中欧美”领导人纷纷“南亚一游”、大签“军火或商业合同”的同时,特别是,在“中印”领导人坐在一起,一边大谈生意搞合作、一边又纷纷展示肌肉搞备战的同时,不论是中东、还是东亚、东欧、更或是科索沃方向,也在“同时”、且“类似地”异动着。

  在继续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再来阅读几则消息。

  中日韩签署建立三国合作秘书处协议

  【首尔消息】 据媒体报道,中国、韩国、日本代表16日在首尔签署《中日韩三国政府关于建立三国合作秘书处的协议》。根据协议,三国将于2011年建成三国合作秘书处。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金星焕、中国驻韩国大使张鑫森、日本驻韩国大使武藤正敏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协议上签字。

  根据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共识,三国决定于2011年在韩国建立三国合作秘书处,为三国合作磋商机制提供支持,为探讨和实施三国合作项目提供便利,研究涉及三国合作的重要课题,全面促进和加强三国合作。

  韩称:计划实施海上射击训练 朝鲜警告:将进行第2轮回击 或爆核战

  【综合消息】据法新社12月17日引用朝鲜官方媒体消息称,朝鲜军方17日表示,若韩国执意在延坪岛海域进行海上射击演习,朝鲜将进行回击。

    报道称,朝鲜军方表示,如若韩国执意在12月18日至21日之间某天在延坪岛海域进行射击演习,朝鲜将进行第2轮和第3轮的回击,“回击的强度和范围将比上月23日更为厉害”。

    此前,韩国军方16日宣布,将在18日至21日间选择一天,在延坪岛海域举行火炮实弹射击演习训练。

  另据韩联社12月17日报道,朝鲜再次强烈谴责韩国民间团体向朝散发传单的行为,并称如果朝鲜半岛再次爆发战争,必将成为核战。

    此外,该网站还发文表示,“由于韩国策划朝韩对决与战争,使朝鲜半岛陷入战争危机之中。如果在朝鲜半岛再次出现战争,必将衍变成核战争,而且不会局限在朝鲜半岛之内”。

 日通过新《防卫计划大纲》,称:“中国威胁”超过俄

  【东京消息】据媒体报道,日本政府17日上午召开安全保障会议,正式通过新《防卫计划大纲》和2011-2015年度防卫力整备计划,对防卫态势作出了大幅调整。分析人士指出,自 1976年日本政府首次制定《防卫计划大纲》以来,共经历了4次修改。从每次修改来看,日本的防卫内容和自卫队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日本《和平宪法》所规定的防卫属性。

  部署“中国渔民抢占钓鱼岛”预案

  新《防卫计划大纲》的核心内容是将“中国国防费用的增加以及中国海军在日本周边海域的活动频繁化”视为“令地区和国际社会担忧的事项”;并改变以往防卫力量在全国均衡分配的“基础防卫力构想”,取而代之的是构建“机动防卫力”的国防理念,重点加强对西南海域的防卫能力和警戒监视力度。大纲声称,日本将把防卫重点由冷战时期的最大威胁俄罗斯转移到对日本南方岛屿构成威胁的中国。

  欧盟决定:将在“适当时候”承认巴勒斯坦国

  【综合消息】来自欧盟国家的多位外交部长称他们将在“适当时候”再承认巴勒斯坦国。

   此前,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呼吁欧盟根据巴以1967年边界承认巴勒斯坦国。

   但是欧盟强调,巴以必须先就领土问题达成协议。

   巴西和阿根廷最近刚刚承认巴勒斯坦。

  俄罗斯外交部:科索沃议会选举不合法 科索沃是个“伪国家”

  【莫斯科消息】据俄罗斯媒体报道, 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萨佐诺夫周五表示,俄罗斯不承认科索沃议会选举结果。

  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萨佐诺夫指出,科索沃议会选举是不合法的,因为这次选举是由自行宣布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政府组织的,而投票中有选民名单作弊和使用造假选票现象,多次为同一些人投票。

  报道称:俄罗斯认为:自行宣布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是个“伪国家”,所有一切证明科索沃这个伪国家是没有能力的,这次选举,只是“伪国家”在西方民主前“作秀”。

  德国:将于2011年底撤出首批驻阿富汗德军  

  【柏林消息】据媒体报道,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16日表示,德国将于2011年底撤出首批驻阿富汗德军。

    韦斯特韦勒是在联邦议院阐述有关阿富汗局势的政策声明时作出以上表述的。韦斯特韦勒说,到2014年,阿富汗的安全职责将完全移交给当地警察和军队,驻留在阿富汗的德国军队将不再执行作战任务。但他表示,目前尚未确定德军完全撤出阿富汗的期限。

  欧盟将修改《里斯本条约》 为创设永久救助机制铺路

  【布鲁塞尔消息】据媒体报道, 欧盟冬季峰会16日至1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在第一天的会议上,欧盟27国领导人就修改《里斯本条约》达成一致。

  各国领导人决定在《里斯本条约》第136款中加入两句话:欧元区成员国将创设一个永久性的救助机制,用来维护整个欧元区的稳定;对接受救助的成员国将附加严格的条件。各成员国将在2012年年底之前在修改后的《里斯本条约》上签字,新条约最迟将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

  《里斯本条约》作上述修改后,建立永久性救助机制就有了法律依据。

  【时事点评】上述新闻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之大,也非常符合第三波排列与组合的内在逻辑。因此,在进一步展开之前,我们不妨对之前针对“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给出的一组观点予以回顾。

  由于这对理解今天的讨论、看清今天的局势极其重要,因此在此“原文援引”如下,即:

  第一,就“非军事层面”而言,如果跳出中美双边的狭隘格局,在全球大国间博弈的广阔角度上去观察问题,我们倒非常认同“前几天还非常强硬的马伦”在日本“吐露”的“........过去几年两国军方之间的关系时断时续,这对我们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都没好处......”之“心声”。

  第二,在我们看来,撇除“中美高层军事交流”的“军事意义”,在“国际政治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马伦的这份“心声”,其“实质”恰恰是我们始终强调的一个观点,即:在欧盟全球战略决心“更进一步”向中国全球战略“实质性战略靠近”之前,“中国东北亚政策”有必要保留一个高姿态,即:尽可能地给美国人保留一个机会,让“美国东北亚政策”始终有“重新做人”的机会,这对中国的全球战略最为有利。

  第三,我们也认为,反过来,站在美国的立场去观察问题,如果我们从“美韩日”三国外长会议之后、“美日韩”之“三国同盟”整合进展“不如‘美’意”的背景下,如果从“上述角度”去观察马伦的“这番心声”,也就不难看出,在北京直到今天都在保留着这个机会、且华盛顿也“未彻底拒绝”的背后,是美国决策者也明白,“始终没有彻底拒绝”将来“重新做人”的选择项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最为有利。

  第四,是这个所谓的“丰富的非军事意义”,指的就是“美国东北亚政策”在东亚方向“转了一圈(天安舰事件、南海国际化问题、美韩持续军事挑衅导致“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美韩航母版黄海军事演习、美日规模空前的联合军事演习等)”之后,在折腾效果“不如‘美’意”的无奈下,终于又开始“摆出一副” “我正在琢磨”是否“重新做人”的姿态了。

  第五,针对“第四”,必须明白的是:

  1):对“美国东北亚政策”而言,这只是在“摆”一副“姿态”、且是“刻意”地在“摆姿态”,显然,此举的真实意图,还没有到“真正地琢磨是否重新做人(重回朝核六方会谈)”这一步,只是在“刻意提醒”、也就是“警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甚至某些南海国家注意:“不要逼我重新做人”!

  2):对“美国全球战略”而言,这也是在“摆”一副“姿态”、且是“刻意”地在“摆姿态”,显然,此举的真实意图,也还没有到“真正地琢磨是否重新做人(美国整个东亚政策向中国进行战略妥协)”这一步,只是在“刻意提醒”、也就是“警告”欧盟与俄罗斯,甚至印度、日本等:“不要逼我重新做人”!

 第六,针对“第三”,必须清楚的是,华盛顿在东北亚“这番折腾”之所以“不如‘美’意”的最关键原因,并不在于日本、韩国、越南等的“不想配合”,而在于日本、韩国、越南因“生存问题”,且“对美国存有信任问题”而“不敢不惜一切代价地”提供“美国所需的配合”。

  第七,针对“第六”,必须清楚的是:尽管韩国李明博政府的确在全力配合美国,在无奈其“国家核心利益(维持经济稳定、保持半岛和平)”所附着的“内部张力”太强(注:金大钟与卢武铉的“阳光政策”也是有着极其浓厚现实意义与牢固基础的),终在“不惜一切代价”的问题上,其“全力”之余,仍与美国所期望的有巨大差距、且是“本质差距”。

  第八,所谓的“本质差距”,在于“美国要求韩国李明博政府不惜以与朝鲜爆发一场有烈度军事冲突”的决心、为美国进行一项主要针对中国、并准备将“测试报告”提供给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土耳其、伊朗、特别是巴基斯坦的“战略测试”,以实现“三个目的”。

  这“三个目的”,由于篇幅原因,就不援引了,但它们仍然重要。因此,请大家参阅《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10年12月9日周四、10日周五的东亚部分,或者《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10年12月10日周五部分。

  这“三个目的”中最重要的一个,在于美国想在方方面面面前证实:中国对朝鲜的、以及中国对其它主要战略方向之“战略承诺”的“含金量”,其实与美国一样,“也”是“有问题”的。

  ●美国很想以牺牲韩国的方式、拿到一个“很可能改变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之大方向的冲击性参数”

  总之,是“美国要求韩国李明博政府不惜以与朝鲜爆发一场有烈度军事冲突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为美国做好这件重要事情、以拿到这个即可用之于东亚、南亚方向、也可用于中东、特别是科索沃方向的、很可能改变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之大方向的冲击性参数”,但韩国因“一场炮击争议海域”、却招致“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的“反测试”之后,最终没敢“不惜一切代价”为华盛顿做好这件事情、“火中取粟”地为华盛顿取回这个“冲击性参数”。

  ●再次提请大家注意的一个观点

  请注意,在此,我们再次强调:我们之所以用“有烈度的朝鲜半岛军事冲突”这个词,在于美国决策者似乎设想:在这种“有烈度军事冲突”中,只要韩国敢于做出牺牲、且朝鲜半岛双方军事冲突的范围有所控制,那么,只要得到日本的有效配合(将对伊朗、朝鲜的更加严厉制裁扩展为跟随美国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那么,美国最终未必需要“实质性介入朝鲜半岛军事冲突”就能极大地消耗中国准备、或者正在用于南亚、中东、中亚方向的战略资源,从而继续阻止中欧战略接近、弱化“中欧俄”在中东日益展开的战略合作,防止自己的中东核心利益、甚至科索沃利益(美元本位制)被“中欧俄”所“战略交换”,从而为日益吃紧的中东形势解套、为更加吃紧的美国经济、特别是金融继续争取急需的缓冲时间与空间。

 ●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过是“上述内容”的“逻辑发展”

  通过上述回顾,如果在“上述基础”上去观察这些最新发展,我们也就不难强烈地感受到,所有的这一切,尽管看起来极其复杂,且没有方向,但就内核而言,都不过是“上述内容”的“逻辑发展”。

  ●李明博政府对美国逼迫之下,不得不“重新组织”的一次测试

  显然,在韩国声称“将在18日至21日期间、择机在有争议海域进行炮击训练”,且“一旦朝鲜再次挑衅,将坚决回击”的背后,是韩国李明博政府在“已经出离于愤怒的”美国之逼迫之下,不得不“重新组织”的一次测试。

  ●尽管这次“重新测试”的测试方式老套、但丝毫不影响其“美国的测试意图”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这次“重新测试”的测试方式老套、但丝毫不影响其“美国的测试意图”,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朝鲜像上次那样直接炮击韩国在岛上的军事目标,必然遭致韩国炮火的、直接的、对等还击,而不是像上次那样“只射向朝鲜的农田”。

  因此,这次“重新测试”一旦付诸实施,其“测试的科目”并不在于朝鲜是否会炮击韩国军事目标,而在于“测试”朝鲜是否敢于直接将“上次那种战争行为(直接炮击韩国在争议岛上的军事目标)”直接升格为“炮击首尔方面”的“有经济价值目标”,也就是测试站在朝鲜背后的、很想推动东北亚、甚至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中国,在“国际新形势”下,是否敢于直接面对一场“可能迅速升格”为“有烈度的朝鲜半岛军事冲突”,从而不得不“全面调整”、从而自已打断“自己既定的国内与国际发展战略”。

  ●韩国李明博政府在“等”什么?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这么几点:

  其一,为什么韩国李明博政府一方面叫嚣“将在争议海域进行炮击训练”,一方面又将“日期”不确定为“18至21日”期间的某一天?

  显然,这是在“等”,至于“等”什么?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既是在等美国外交高官的访华结果,也在等美国的一位洲长以私人身份访朝的访朝结果,更在等韩国“内部张力”对“上述两个结果”的结论。

   ●华盛顿派“公、私”两路人马分别访问北京与平壤,其用心在于两个层面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边迫使韩国李明博政府“顶着雷玩再测试”,一边自己却派“公、私”两路人马分别访问北京与平壤,其用心显然在于两个层面:

  首先,是“阴谋”的层面,在于从“中朝”两个方向、分别去“交底”与“摸底”,从而“收集(如果收集得到有用的信息的话)”或者“制造(如果收集不到有用的信息的话)”某些“战略信息”,一方面,如果这些“战略信息”可用,则除了可继续“制造”话题、营造“中朝”不和的舆论的之外,就是“正式下令”韩国“重新进行测试”!

  ●如果这些“战略信息”不可用,美国则顺势由“阴谋”转为“阳谋”的层面去继续运作

  另一方面,如果这些“战略信息”不可用,或者这些“战略信息”令美国决策层感觉“强迫韩国进行重新测试”的后果、可能更加不利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则就顺势由“阴谋”转为“阳谋”的层面、去继续运作。

  其次,也就是所谓“阳谋”的层面,即:在“第四”与“第五”的层面上,此前已经摆出了“不要逼我重新做人”、且“我正在琢磨”是否“重新做人”的美国东北亚政策、更或者美国全球战略,就可以在不同的范围内(东亚层面、包括东亚的全球层面)将“这两路人马分别访问中国与朝鲜”的行动,最终“暗示”为: “我已经在考虑‘重新做人’”的问题了。

  ●在美国逼迫韩国“重新组织测试”的时候、似乎也“被要求”提供某种“安全保障”

  显然,从美国两路人马分别到访中国与朝鲜,但韩国仍然坚持进行“炮击训练”、但以天气为由、宣布“将时间推至20至21日”的最新消息来看,美国通过两路人马,从公、私两个渠道(其实,就是“美国政府”这一个渠道,所谓“私人访问”,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分头打探的战略信息,似乎说明:自“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之后,尽管中间经历了许多事情,但“中朝的战略利益取向仍然大体相符”,这样,可以肯定的是,由于12月上旬的“时间点”早已过去,如果“美日韩”继续拒绝“中国提议”,且韩国“胆敢重新测试”、从而继续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并“直接策应”美国的中东、南亚政策(请注意这些前提条件),那么,就得必须承受朝鲜的第二轮打击,至于打击方向,很可能是陆地上的“首尔方向”。

  显然,种种迹象显示,在美国逼迫韩国在“那个海岛”上“重新组织测试”的时候,美国似乎也“被要求”提供某种“安全保障”,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些所谓的“安全保障”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面:

 ●以观摩美军做“人体盾牌”,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朝鲜只打韩军不打美军”的“旧景”再现

  首先,是韩国将“炮击阵地”设在朝鲜大炮射程之外,并提前疏散岛上人员与设备。这样的话,一旦韩国“重新测试”、且朝鲜以原来的方式、原来的地点、进行“第二轮反击”,韩国就可以大胆地直接还击了。

  不难想像的是,这种“相互炮击”,打的都将是空气而已!对韩国而言,这种“直接还击”也就演成了一场“韩剧”!

  其次,就是这次声称“有美国军方人员”在场观摩演习。这样做的“用意”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既以观摩美军做“人体盾牌”,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朝鲜只打韩军不打美军”的“旧景”再现,也可更加直接地测试“朝鲜、或者中国对朝鲜半岛战争可能迅速升级”的“真实心态”,显然,一旦朝鲜的炮弹打死了几个“观摩”的美军,半岛局势就“有可能”直接失控!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大概是今天的韩国李明博政府、或者美国奥巴马政府从毛泽东主席亲自指挥的、几十年前开始的那场“金门炮战”中、所揣摸出来的一点儿“战略心得”吧!

  ●“金门炮战”原本是毛泽东主席意在策应当年中东局势、超越台海、着眼于全球的战略杰作

  然而,我们想强调的是,“金门炮战”原本就是毛泽东主席意在策应当年中东局势、支援中东解放事业、特别是拆解“美苏中东战略妥协”、从而超越台海、着眼于全球的战略杰作。

  因此,当年“金门炮战”的“真正精髓”在于金门(台海)之“外”的“中东”方向。

  ●“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加速”了“大国间战略交易主要平台”从中东移至科索沃的进程

  显然,如果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那么,在“大国间战略交易主要平台”已经初步被推离南亚方向、现在来至“中东和平进程”方向、未来可能移至科索沃方向的“国际新形势”下,在“欧美”也在大谈“战略交易”、且欧盟在“接纳中国介入中东、自己登陆东北亚”的“战略交换问题”上仍然摇摆不定的情况下,“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有着类似于“金门炮战”的战略效果。

  至于取得了什么样的战略效果?首席评论员就指出,最大的效果、可能是“加速”了“大国间战略交易主要平台”从中东移至科索沃的进程,从“均”远离“中欧俄”之“重中之重(分别是南亚、科索沃、乌克兰)”,从而为“中欧俄”共同接受的“中东方向”,提前移至“欧美”共同的重中之重--“科索沃方向”的进程。

  ●形势发展说明:“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的“和平解决进程”显然“被加速”了  

  因为,从“首尔G20国际金融峰会”被“中欧俄”开成了“天下围攻美国”的“G19+1(美国)”之后,从爱尔兰“被(欧盟)救援”,欧盟有意趁“中美”都需要自己之机、主动解决欧洲成员国债务危机的动作来看,欧盟显然认为“中美直接交手”导致的朝鲜半岛紧张,对“加速”“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的“和平处理进程”非常有利。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这几则新闻-----欧盟决定:将在“适当时候”承认巴勒斯坦国;俄罗斯外交部:科索沃议会选举不合法科索沃是个“伪国家”;德国:将于2011年底撤出首批驻阿富汗德军;欧盟将修改《里斯本条约》为创设永久救助机制铺路;美国评级公司穆迪:将爱尔兰信用评级调降五个等级、至负面,等等,那么,我们应该不难看出,“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的“和平解决进程”显然“被加速”了。

  ●“欧俄”似乎在科索沃问题、乌克兰问题(格鲁吉亚)上正在“讨价还价”

  还有一个重要细节,据消息透露,在美国向俄罗斯“交割”了“乌克兰政权”之后,乌克兰国内政局再有大动作---“较过去亲俄(相对欧美而言)”、且 “较过去更加亲欧(相对美国而言)”的乌克兰当局,决定要反对党主要领导人、那位美女前总理“限期离境”,对此,欧盟似乎并没有高调反对;

  与此同时,乌克兰政府声称:乌克兰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加入欧盟,对此,俄罗斯似乎也没有高调“反对”。

  还有,在科索沃选举结束后,欧盟近日出了一份“指责科索沃总理”的报告,再加上俄罗斯外交部声称“科索沃议会选举不合法,且科索沃是个‘伪国家’”,所有这些都不难看出,“欧俄”似乎在科索沃问题、乌克兰问题(格鲁吉亚)上正在“讨价还价”,这中间,反倒显得没有美国人什么事儿似的!

  ●“中欧俄”及相关国家已摆出一副“不妨撇开美国、拿美国核心利益(巴以和平)、直接进行战略交易”的“架式”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欧盟核心国家在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的问题上始终保持低调”、俄罗斯则在该问题上公开支持“中国提议”,且中国已经公开为以色列核问题立项,土耳其、埃及等“地方”已公开在谈“以核问题”,南美许多国家都开始“正式表态”“承认巴勒斯坦国”、特别是“欧盟决定:将在‘适当时候’ 承认巴勒斯坦国”等变化,我们也就应该能够感受到,在“中东和平问题”这个“战略平台”上,“中欧俄”及相关国家,显然已摆出一副“不妨撇开美国、拿美国核心利益(巴以和平)、直接进行战略交易”的“架式”。

  ●美国人摆出两种战略姿态

  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想给出的观察结果是:

  第一,美国人“逼迫”韩国、“伙同”日本在东北亚方向、于政治与军事层面(注,极其重要的是,因为韩国经济与日本经济对美经济、特别是金融企图“有所警惕”,因此,韩国与日本对“美国对华政策”的配合、本质上并不包括经济层面)搞事,意在摆出两种战略姿态:

  一种是警告欧盟、日本等,不要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围攻中国的问题上做壁上观,从而“逼”“美国东北亚政策”不得不“重新做人”;

  另一种是,通过牺牲韩国、在日本的配合下,在“美国自己不实质性介入、从而集中精力南亚破局”的前提下,以有烈度、却可控的朝鲜半岛军事冲突拖住、并消耗中国为南亚、中亚、以至中东方向准备的战略资源,以进行南亚破局。

  ●中国却摆出了“三种战略姿态”以针锋相对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以“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之后的“后续发展”为标志,中国却摆出了“三种战略姿态”以针锋相对,既:

  一方面,继续为美国的东北亚政策保留一份“重新做人”的机会,这“既”表现在朝鲜半岛安全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中美恢复了军事高层交流,也表现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因“韩国军事挑衅、朝鲜断然炮击韩国军事目标”严重受阻的时刻,中美继续大谈“经济合作”,尽管这些 “商业合同”、如果“美国东北亚政策”最终拒绝“重新做人”的话、就根本无法兑现。

  显然,在“中美”都在“谈经济合作”的背景下,美国却要求日本与韩国不要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围攻中国的问题上做壁上观,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可问题是,在这个时候,“中美”继续谈“经济合作”,原本就是谈给欧盟与俄罗斯看的,对中国是这样的,对美国更是这样的,因此,在东北亚范围内,美国也就顾不上悖论与否了!

  ●如果美国不实质性介入,中国未必会拖进去!

  另一方面,在“一方面”的基础上,通过“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中国也摆出了自己对“有烈度、可控的朝鲜半岛军事冲突”的“中国观点”,那就是:是否有限、是否可控,在朝鲜进行核爆之后,以“朝鲜直接炮击韩国军事目标”的战争能力而言,以韩国“不敢扩大军事冲突”的战争能力而言,只要美国不实质性介入,那么,日本也不可能实质介入(否则,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爆原子弹的国家,一定还会成为第二个,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不应该有任何侥幸的心理),那将是由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战争能力所决定的事情,或者说,那将是朝鲜有能力决定、并处理好的事情,中国未必会拖进去;

  ●美国又怎么可能全身而退?转而集中精力去南亚破局?  

  但如果美国要实质性介入, 出于朝鲜之于中国国家战略安全的极其重要性,那么,这场战争就是中美之间的事情了。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就不可能仅仅如美国所设想地仅发生在朝鲜半岛,首先就将涉及到朝鲜周边,比如日本(如果日本胆敢为美韩军事同盟提供实质性军事支援的话),其次,也将波及阿富汗方向,甚至美国后院--南美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迫使韩国李明博政权挑起战争的美国,又怎么可能全身而退?转而集中精力去南亚破局?

  不仅如此,明知美国一旦“南亚破局”成功、并迫使中国妥协,就可能携“G2”之威力,转身攻击欧元的欧盟,又怎么可能坐观美国全身而退,而不趁机去彻底解决科索沃问题、完成欧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层面的全面整合?

  ●“中美”摆多个姿态的意图都是在强调、并提醒“方方面面”注意:不要战略误判!

  最后,一如“中美直接交手”之美国摆出的两个姿态,既是做给中国看的,也是做给“方方面面”看的,而“中美直接交手”之中国的两种姿态,也有同样的意图,既是做给美国看的,也是做给“方方面面”看的,其意图都是在强调、并提醒“方方面面”注意:

  其一,作为参与此波“排列与组合”的“相关方”,在“中美”一面“直接交手”、一面又“留 有余地”的大变数下,不要出现战略误判!如何选择,一切应以自己的核心利益与自己的实际能力为依归!

  ●美国似乎已经率先战略误判

  其二,基于“其一”,其实我们应该不难看出,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已经实质性下降的美国,似乎已经率先战略误判,其误判的原因在于高估了自己的战略欺骗的能力,低估了方方面面的战略判断智慧,而“误判的后果”就是原本由其独霸着话语权的“中东和平”,今天已经“热闹非凡”!

  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一味地等待什么巴以和平谈判,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队伍正在迅速壮大。

  不难想像,一旦“中欧俄”及中东“地方王”在“中东这个战略交换平台”上达成“一蓝子交易”,那么,“科索沃国”、“南奥塞梯国与阿布哈兹国”、“巴勒斯坦国”等“一系列新名词”就有可能从“蓝子”中“批生产出来”、并彻底淹没“以色列国”、甚至最终感染“以色列国”!

 ●中国摆出的第三种姿态,其实就是我们之前所强调的“东北亚、甚至东亚的问题在中东谈”

  在这种可能性下,中国摆出的第三种姿态,其实就是我们之前所强调的“东北亚、甚至东亚的问题在中东谈”。

  显然,对在“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中终于“直接交手”的“中美”而言,由于在前两段“排列与组合”中先后、分别与美国直接交过手的俄罗斯与欧盟、事实上已经在“中东方向”与中国“谈了起来”,因此,中国显然比“一心想在东北亚佯攻、伺机在南亚破局”的美国多了一种选择,且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选择,那就是:只要“内部张力”极强的韩国、“极想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仍然“渴望”在“中美”之间大玩“政经分离”,从而一方面借美国政治与军事之力遏制中国主导东亚,另一方面,也借中国经济之力防范美国的暗算、重演广场协议与98亚洲金融风暴,那么,不论是东北亚佯攻、还是伺机在南亚破局,都不过是在做梦!而在美国人“做梦”、并“巴望”欧、俄趁机对中国予取予夺、从而共同对中国施加最大限度的战略压力、继而瓦解“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的时候,是“中欧俄” 干脆撇开美国进行“中东交换”,即:中国继续维稳南亚、强行介入中东、并准备将高铁铺向南亚、中东、中亚、且准备大力拓展人民币国际空间;俄罗斯继续巩固“在乌克兰的影响”、并拿格鲁吉亚问题(其实是乌克兰问题)去与科索沃问题讨价还价、并准备将“北流”与“南流”修到全欧;欧盟更是一步到位、干脆玩起了“欧洲政治、经济与军事层面”的“全面整合”(欧盟将修改《里斯本条约》、为创设永久救助机制铺路,就是典型的顺势之着),甚至想跳出“欧美双边中东决策框架”、并宣布“适时承认”巴勒斯坦国。

  ●“非美势力”似乎都能从“中东战略交易平台”上“淘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总之,“中欧俄”、及中东地方王、南美地方王等“非美势力”,似乎都能从“中东战略交易平台”上“淘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唯独美国想得到的“更加严厉制裁伊朗与朝鲜(实际是经济制裁中国)”、或者渴望得到的“G2”模式没有什么实质进展。

  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观察“中日韩签署建立三国合作秘书处协议”与“日通过新《防卫计划大纲》,称:中国威胁超过俄罗斯”,也就不难看出一个问题,尽管经历了“天安号事件”与“朝鲜炮击韩国军事目标”,尽管日本近段在政治、军事上似乎跳得很高,尽管美国东北亚政策似乎突然间有了许多搞事的空间,尽管 “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似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在中美之间,不要说日本、即便是韩国,其“政经分离”仍在“玩”、且在大玩特玩、甚至准备制定一个框架、一种制度去玩!

  这还仅仅是东北亚方向的情况,如果考虑到全球层面,特别是中东、东欧问题上的巨大变化,可以这样说:经过这番“东北亚、南海折腾”,在中国的“东北亚、甚至东亚问题中东谈”的反击下,不要说“美国东北亚企图还没有完全得逞”,“美国全球战略”有如瘸子撵强盗,更是距离其既定目标越来越远。

  ●这个“重新测试”最终可能因“种种原因”而突然取消

  就“美国东北亚企图还没有完全得逞”而言,我们想补充的是,尽管美国逼迫李明博政府“重新组织测试”,但由于朝鲜势必强硬反击、韩国“内部张力”也在伺机清算李明博政府,且美国已无法独自控制局势、从而不可能全身而退,欧盟与俄罗斯更是准备进一步在东欧、南欧、中东、中亚、南美等处挤压美国影响,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全球空间,因此,从“全球形势”、特别是中东形势变化来看,这个“重新测试”最终可能因“种种原因”而突然取消,如果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也准备“适时承认”巴勒斯坦国,从而彻底冲击“美国中东安全框架”的话!特别是,如果韩国李明博政府还不想立刻倒台的话!还有,如果美国人不想给欧盟一个机会,让“中欧”拿“中国介入中东”与“欧盟登陆东北亚”,在欧盟调停半岛军事冲突的名义下、进行战略互换的话。

  总之,我们再次强调一次:直到今天为止,上述所有内容,仍然是“排列与组合”层面的东西,因此,对“方方面面”的、或实的、或虚的“言与行”,我们都暂不做结论。我们认为,视情况,这些“言与行”中许多,都是可以修正、甚至是变更的,只要在“排列与组合”中能排列并组合出自己的最大利益就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