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碑




三绝碑


广西柳州是座风光旖旎的亚热带城市,清澈的柳江在这里拐过了两个几乎180度的大回转,流向自北向南变为自南向北,然后马上又从自南向北变为自北向南,市区里柳江婉转,奇峰耸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个景色秀丽的宜居旅游之地。


然而多数人知道柳州还是拜柳宗元之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当年正好被贬到柳州任刺史,人号“柳柳州”,多么巧合,想发牢骚说皇帝老儿不是故意的都没人信。柳州市里有“柳侯公园”,其镇园之宝是宋代所立之“荔子碑”(因韩愈所撰碑文第一句是“荔子丹兮蕉黄”,碑名由此句头两字而来。荔子就是荔枝,为苏东坡最爱吃的水果,当然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最心仪的其实是猪肉)。由于此碑碑文为韩愈所撰、苏轼(苏东坡)所书,所介绍歌颂的人物又是柳宗元,这三人都是人们景仰的唐宋名家,“人”、“文”、“字”三者皆为绝顶,所以该碑被人们称为“三绝碑”。宋代时中国的文化中心尚在中原,在广西这样的南方偏僻地区有如此人文艺术登峰造极,极具历史意义的艺术品真可谓千古造化,空前绝后。

#1 荔子碑








碑文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兮进侯之堂。
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
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
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
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 齿。
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
北方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
愿侯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
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粇稌充羡兮蛇 蛟结蟠。
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此碑向称“苏轼第一碑文”,是公认苏东坡写的最好的碑文,堪称苏体书法典范,各代中国书法爱好者均反复临摹,揣摩先贤的笔意,务求形似神似。


苏东坡一生生活在北宋的黄金时代,大器早成,且未经靖康之乱。可他也免不了整个有宋一朝所有文人都有的毛病,就是“内敛”,或者说是“弱势”。唐朝时中国国力强盛,整个社会自内向外迸发出掩饰不住的张力,所以才能产生李白,杜甫这样极具浪漫主义,或者大写意大手笔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文章都是外向的,奔放,热情洋溢的,自然也产生了李靖,李绩,郭子仪威风赫赫这样的大将军。而宋朝因为皇帝,统治阶层自上而下地对武士集团,和士人集团的压制,所以整个宋朝社会是病怏怏的,“弱弱滴”,好不容易出了个杨家将,岳飞还都是悲剧人物。史书所载宋朝被辽,西夏,金,蒙古轮流上杆子“提劲打吧” 糟蹋等文字史料就不肖提了,仅从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宋朝遗留下来的一切文物看,如瓷器,佛像,绘画,建筑等,都是非常的低调,内敛,含蓄,纤细… …, 总之就是一个“衰”字了得。


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后人景仰象苏东坡这样的大文学家,和书画大家。而且,由于他的幽默,机智和亲民(有杭州“苏堤”为证)及众多饶有趣味的民间故事,苏东坡还是mw!最喜欢的古代艺术家之一。


苏东坡的书法是在学习诸多前人的书法基础上发展而成,他的字总体而言沉凝稳重,朴素,规矩,但通篇看也有压抑,缩手缩脚的感觉,其字帖或碑文整幅看并不给人带来愉悦,和酣畅淋漓的快感,或者说令人血脉喷张的气势,之所以一代大家的字形成这个意境这和他所处的北宋那个朝代经济上富足,政治上压抑的大气候是完全分不开的(我咋觉得我天朝现在也有点这个这个的哈)。


他老人家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 据说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这个特点非常重要,也非常显著,所以有民间人士戏谑其为“柿饼”体。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 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 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是苏东坡为数不多在解开了捁桎状态下所写的佳作。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大家看这些苏东坡的字帖应该能体会到他书法的特征。


#2 治平帖





#3 黄州寒食诗帖,苏东坡公认最好的字帖





#4洞庭中山赋










数字兄(1234567)在其“回国杂闻”三峡游记中提到云阳张飞庙的苏东坡题匾,我看了有些吃惊。因为所有苏东坡流传下来的字帖,碑文真迹皆无如此恣意外张的书法。

借用一下数字兄的照片。
#5云阳张飞庙题匾








说这是苏东坡真迹我心存疑虑。倒不是说这个题匾是假的,其实题匾上的书法也是一笔好字,不过风格和苏东坡相差太大,他甚至写的比苏东坡写的还好,这就令人感到意外了。就好像多年前英国曾组织了一次模仿卓别林的比赛,卓别林本人也去参赛却没得任何名词,因为有人比他更像卓别林。此题匾上的字外张写意,笔意奔放,动感十足,字体大小杂呈,对比夸张,形体流畅潇洒,比苏东坡最好的“黄州寒食诗帖”还放得开,可这些都不是苏东坡甚至宋朝书法的特点,应该是近现代甚至是1949年以后的书法,为后人托名所书。我感觉此匾受“毛体”影响颇深,其作者应该也是书法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民间书法爱好者众多,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许多近代书法家的写字水平其实都超越了前人,可惜只晚生了1000年。



苏东坡的字如果放在现在,不会引人注意,拍手叫好,绝不会成名成家的。事实上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的字除开他们的优点之外实事求是将都有内敛,委琐的毛病,但我们不应忘记我们今天看的更远,做的更好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缘故。没有前人的摸索和积累我们今天还在刀耕火种呢。



倒是宋帝“天下一人”的独创瘦金体对后世影响更大,我高中的一位语文老师就能用粉笔写得一手优美的瘦金体板书,是他多年苦练的成就。每当有外校老师来观摩听课他总是要“晒”一把,在黑板上故意写上整版或半版的瘦金体板书,工工整整,横平竖直,跟雕版印刷似地,令人称绝!就这手就能镇住不少外校老师,令他们对我的母校不敢小觑。




就中国书法而言,我印象很深的是2009年夏天在北京国子监看到一幅涂鸦,是在一个碑亭里面的“御制新建太学碑”巨碑上写成,不知何方神圣所书,能辨认出“革命”,“造X”等字,好象是“文革”时所书,可端的一笔好字,请大家欣赏。

#6北京国子监碑亭






#7 无名氏书法








我就纳闷为什么文革涂鸦都几十年了到今天也不刷掉,难道是这书法好得连公园管理人员也不忍刷掉?天可怜见的。


*文中有摘自网络的段落及照片,望原作者勿咎。我的座右铭是“网络为我,我为网络”。
*有兴趣请留言探讨,不过我先声明mw!是个“out-of-the-door guy”。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