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http://www.yayabay.com/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10134
我上的人种学研究方法一课已经接近尾声,所以各种“汇报”性功课也多了。本周是三天的“照片展览”,就是让大家展示在田野工作中拍摄的有关照片。当然,这项展览并不是将照片随意地摆放堆砌一下,老师还另有要求。
首先,老师规定要把数码照片印出来(而不是用电脑图象),而且在一块硬纸板上排好。还有,上周阅读、讨论关于如何利用视觉资料(照片、录像等)的学术文章之后,老师要求我们在安排自己的照片展览时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什么要选这些照片?怎么排序?是否要附上说明性文字?照片对自己的研究是否有用?总而言之,就是每个学生在展示照片的同时,还要准备一个发言,论述一下自己希望通过这些照片传达什么意思。
我选的一系列照片是九月底我们系举办中秋晚会时拍摄的。在展示牌上,我把这些照片分成三类:一是月色和月饼的照片两张,显示本次晚会的主题;二是学生单人或双人表演的照片六张;三是观众等参与者的群体照片六张。在白底的长方形硬纸板上,这三组照片从上到下排列,每行三张(除了第一组两张),每组之间用彩字中英文对照的说明性标签隔开。标签不仅颜色不同,而且字体从小到大,最后的参与者照片的标签最大最醒目。在纸板的左右两侧中段,还分别贴有中文的“XX大学中文日文系”和“二零一零年中秋晚会“的两竖条文字,仿佛是中文对联的设计,把全部照片综合在一起。
我选这系列照片一来是这是重大活动,参与者众多,可以通过照片展示留学生之间、留学生和本校其他团体之间的关系,这些线索为我分析采访资料提供背景。二来,我也存了个偷懒的心思,想要一举两得,课上用完之后,可以把这些照片贴到系里的展示牌上,作为公关资料。排序是按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冷色到暖色来安排的。因为观者的注意力从上到下,最后集中到和眼睛持平的最后一组照片,也就是我要展示的重点。至于为什么要用文字说明,当然是考虑到观众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另外也需要以此进行公关宣传。
上课时,大家对我的照片展示反响尚好。不过,其他几位同学的照片展览也很有意思。一位研究镇上“文身店”(tattoo studio)的同学特地把照片印成黑白的,因为她说希望大家重点检测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他们之间的交流,而不要被五颜六色的刺青图案分散了心神。另一位研究镇上殡仪馆(funeral parlor)的同学拍摄的照片居然完全没有人物,只有棺材、骨灰罐、和房间摆设。老师说,“看着让人郁闷”,她却辩解说葬礼涉及的顾客她是不允许拍摄的,而且她的研究重点考虑的是语言的运用,所以照片里没有人没关系。我觉得后面这个理由好像不太充分,语言的运用毕竟要依靠情境,受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影响。估计还是因为她那次去正好没拍到工作人员,所以草草交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