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在美国大学的“挫折教育” (zt)

來源 :   http://www.yayabay.com/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9599


根据我校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交流合作协议,他们每年除了提供一位日文教师来此帮助我们的日文教学以外,还有一位本科生来交流访学一年。这个早稻田留学生过去两年一直是我的同事M指导的,今年因为她休假,这个差事落到了我的头上。

我校重视本科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指导教授和学生之间的紧密关系。除了“一年级训育课”(First Year Tutorial),一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阅读、写作等学业要求的课,全校学生没有统一必修的任何课程。这意味着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愿望确定课程。每学期注册选课以前,他们都要找导师商谈、签字。这个程序对于新来乍到的学生更关键,因为他们懵懵懂懂,对于此地的人员和规矩都不熟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自然,对于留学生,和导师的交流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了。开学以前,早稻田来的这位女生T就来找我讨论选课的事。我一看,这是位二十岁不到,长相普通的日本女孩,脸上有不少青春痘,穿着美国孩子爱穿的T恤汗衫和短裤,并不是某些日本女孩子打扮精致或是“非主流”的风格。T的英文口语相当好,比我过去接触过的早稻田学生高了一个档次,和教授谈话表现得也很自信。

问起T的兴趣,她说希望上美国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不想上文学或者理科。于是我们检索课表,选出“社会学入门”、“政治学入门”、和社会学系开设的“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三门4个学分的主课,再加上四门一个学分的小课:写作、阅读、唱诗(choir)和爵士钢琴,一共16个学分。比起本校生来说,她的负担算轻的。一来这里大多数学生都会选足四门大课,再加上一两门音乐或体育的小课。二来T选的基本都是要求最低的一年级入门课,虽然她在早稻田大学已经是三年级学生了。

不料注册时T没能进“社会学入门”这个热门课,于是又回头来找我,继续下一轮的搜索。她希望试试历史或者宗教研究的课,可是和历史系的教授一谈,发现就是“历史学入门”也需要学生每节课前从事大量的阅读。她知难而退,改选“西方宗教介绍”,暂时安顿下来。可是一周以后,将近下午5点的时候,她又不期而至,来我的办公室找我谈话。原来她上的三门大课阅读任务很重,她觉得有点吃不消。她的阅读课老师建议她少上一门,可是她又对这些课的话题都很感兴趣,觉得难以割爱。我的建议,一是如果她实在感兴趣,可以再上一段时间,到9月17日退课期限到来时再作决定。二是可以找这些课的任课教授谈谈,请求他们提供建议,让她这位外国学生也能跟上班级的进度。T离开我办公室的时候,神情好像轻松多了。

第二天,我校国际学生中心的主任给我打电话,问我是否知道T在学业上的困难,并且说昨天T在她的办公室大哭一场,简直象世界末日来临。我有点吃惊,因为我和T见面的时候,她虽然忧心忡忡,还算镇定自如。不过,她当时说的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T说:“这里的学生真是太聪明了!上课的时候,我听他们讲话都觉得是享受。”她又说,“这里的学生真用功啊!吃过晚饭,他们对我说,‘我们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吧。’我根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听到这里,我不由问她:“难道早稻田大学的学生平时不学习吗?”T的回答也很妙:“你知道,就象中国的大学一样,进去很难,不过入学以后就没关系了。只等毕业以后找个工作就是了。”

的确,比起亚洲高中生“水深火热”拼高考的情状,美国的中学生活简直就是天堂一样的轻松。可是一旦进入好的大学,他们就要“收骨头”,刻苦向上了,可谓是进来容易出去难。据说我校的学生都以拼命读书、不吃不睡作为“酷”的标志,以此自傲。 有位毕业生后来进了哈佛读博士,他的评语是: 在哈佛拿A比在我校容易多了。T到我校交流一年,难怪要感觉不适应了。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挫折教育”对于T也是一种机遇。她在这里一年,英文方面的长进自不待言,对美国文化加深了解、和美国同学以及其他国际学生结下友谊也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她能够体会我校对学业的重视,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技能、和思维方法的训练,这些都足以让人终身受益。更何况,她在这里选修的课,只要及格就行了,并不会影响她在早稻田的成绩。她除了“正经”的学习,还可以从事体育、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活动,老师同学又都和善关照,实在是学业精进、个人修养提升的良机。去年来的一位早稻田交流学生,就一下子爱上了我们学校,费尽心机今年专为正式生,也从侧面说明了我校的魅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