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堂与地狱序曲
原名《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管弦乐曲,为奥芬巴赫所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的序曲,作于 1858 年,同年在巴黎首演。序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欢乐的喜剧气氛(片段 1 ,片段 2 ,片段 3 ),节奏明快、流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整个歌剧作品的调侃色彩。
奥菲欧是希腊神话中有名的诗人和歌手,其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他在去地狱寻找死去的妻子欧律狄刻时一路歌唱,感动了冥王、冥后,答应让欧律狄刻返回人间。但奥菲欧在将近地面时忘记冥王的叮嘱,回顾其妻,导致她重回阴间。奥菲欧悲痛之极,决心终身不娶。
在奥芬巴赫之前,蒙特威尔地曾和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曾就同一题材先后创作过正歌剧《奥菲欧》和《奥菲欧与欧律狄刻》,这两部作品都是西洋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
奥芬巴赫则把正歌剧改为轻歌剧,把悲剧改为喜剧,剧情改编为:音乐学院院长奥菲欧不务正业,偷偷至郊外与牧羊少女纠缠;其妻欧律狄刻美丽而骄傲,视丈夫为平庸之辈,也常去郊外与牧羊少年幽会。不巧,两人在郊外相遇,大吵一场之后决定分手。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得知此情,喜出望外,立即施展催眠术将欧律狄刻带入地狱。奥菲欧刚因获得自由而沾沾自喜时,神的化身出面干预,命令奥菲欧前去恳求主神朱庇特准予领回妻子。奥菲欧无奈,只好乘气球去天堂拜见朱庇特。在临别时,众学生合唱《老师,再见》为奥菲欧送行。在冥府中的情节与原悲剧大致相同,但最后,奥菲欧对再次失去妻子毫不悲伤,而是独自兴冲冲地回到人间。在结尾中,作者还借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种种言行影射讽剌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这部歌剧本身并不太出名,但这首序曲却成为世人十分喜闻乐见的作品,经常单独演出,还常常被引用到影视作品中。序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欢乐的喜剧气氛,节奏明快、流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整个歌剧作品的调侃色彩。
著名Can Can旋律
/>
约克·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
法国作曲家、大提琴家。原籍德国,1819年6月20日生于德国科隆。父亲是科隆犹太教堂的乐师。从小学习大提琴,183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一年后退学,至嘉歌剧院任大提琴手。1839年初次以戏剧音乐作曲家的身份出现。曾从阿列维学习作曲。1849年任法兰西喜剧院指挥兼作曲。1855年创办“快活的巴黎人”剧院,自任经理。1880年10月5日逝世于巴黎。
奥芬巴赫被视为古典轻歌剧的创始人,一生曾为巴黎各剧院写过102部舞台音乐作品,大多数为轻歌剧。代表作品有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格罗什坦公爵夫人》,以及浪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其作品节奏活泼,配器典雅,以《肯肯舞》最具代表性。而轻歌剧情节生动有趣,大胆采用各种歌曲、舞曲、小夜曲与进行曲形式,音乐通俗易懂。人们赞誉他“具有取之不尽的旋律才赋”。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