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随想

这样的季节,总是让人不由地想起 “乍暖还寒时候”, 虽然明知李易安所指乃暮秋时节,并不是如今的冬末春初,仍是忍不住地想。就是那么莫名地喜欢这句话,这“乍”,这“还”,真是欲说还羞,欲罢不能。经常会这样被一些文字不经意地打动,便如读书的时候喜欢《荷塘月色》里的“田田的叶子”,还有那句“叶子下面是脉脉的流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田田的”,“脉脉的”,朴实但让人心动。

三月的久违的阳光隔着车窗照进来,虽不猛烈,却也足够的刺眼,带来的暖意甚至让人有初夏的错觉。上下班都是迎着阳光,所以这样的早春的阳光让人又爱又恨。路上的雪都消融了,只是公路两旁的田野仍是一片茫茫的雪原,望过去让人不觉恍惚,冬天并没离去啊,而我却身在何处呢?

早上听新闻,日本的海啸地震还有核泄漏,让人类惊觉自身的渺小,天灾人祸,人类确实索取得太多,是该反省的时候了。这样的阳光,这样的雪,我们还能拥有多久呢?

小提琴悠扬乐声在车内回荡,如优美婉转的诉说,带着淡淡的忧伤,演绎着繁复的美丽心情。这首门德尔松的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真的是百听不厌。每次听,似乎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惊喜。以前不会欣赏交响乐协奏曲,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可以领会一些这些音乐的内涵了。原来人的心绪可以如此复杂,原来音乐可以表达如此繁复的心境。那些甜美温柔的忧伤,那些辗转潮湿的心情,那些纠结的惆怅,那些抉择的扎挣,及至重生的欣喜激扬,就那么自自然然地从乐符之间流淌出来,如此地贴切地靠近人的情感,甚至有时让人不能不感慨语言的苍白无力。

车内 CD的是KYUNG WHA CHUNG(郑京和)的,据说更有激情些。只是听惯了穆特版本的,反而觉得那个版本更悠扬从容些,尤其是主旋律的层层叠进,同样的激越,郑版的不免给人一些逼迫感,而穆特版却恰到好处地让人兴奋起来。也许这就是习惯的作用,如果一开始听的是郑京和版的,也许现在就会觉得这个音乐就应该是这么的快节奏了。人就是这样,总是很容易地把自己放进某个习惯的模式里,然后在甘之如饴地享受这种由习惯所带来的轻松的同时,承受由模式所带来的固步自封的痛苦。

第一主题的优美旋律再次响起,音乐进入华彩乐章,在小提琴渐行渐紧,激越飞扬的乐声中,涅磐的凤凰在如血的夕阳中展翅重生。

总有些什么是可以永生的吧?如涅磐后的凤凰。如果 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我们的灵魂与音乐仍旧会在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