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人间: 背叛的代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刚来美国的时候,我的邻居里有一位叫南茜的老人,人非常和善,一个人独居。因为我曾经帮过她几次小忙,比如搬东西,换轮胎之类,她对我非常热情,时不时总邀请我到她的公寓里作客喝茶。/>  

南茜很爱讲话,部分的原因是出于天性,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孤独,因此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和人聊天的机会。每次我到她的公寓作客,基本上只能做听众,因为很少能有插话的机会。 

有一次,她请我翻看她的像册。在一张合影上,我看到了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她的脸似乎在那里看到过,但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南茜注意到了我对那位女士的关注,问到:“你认识她吧?” 

“我好象在那里看到过她,但是想不起来了。”我说。 

“难怪,你刚从中国来美国不久,对那件事情了解不多。”她呡了口红茶,接着说:“一年多前,她可是个名人。” 

“是吗?她是谁?” 

“这个嘛。。” 南茜冲我调皮地眨眨眼。“我不妨先给你讲讲她的故事,当然,不是那些你一听就能想起她是谁的故事,而是她那些不怎么为人所知的故事。我一边讲,你一边想,看看你什么时候能想起来她是谁,好吗?” 

我点点头,南茜开始了她的讲述。 

“两年前,我住在另一家公寓,当时她是我的邻居,就住在我隔壁。和我一样,她也是一个人住,因此我们比较谈得来。当时她在公寓里丝毫不引人注目,直到发生了那件事情以后。那件事情对她来说是一次噩梦般的经历,虽然她本人因此变得出名,但却是没人希望得到的那种名声,我想你明白我的意思。那件事情结束以后,她变得声名狼藉,以前的朋友不愿意再理她,我成了社区里唯一的一个仍然主动和她打招呼的人。” 

我静静地听着南茜的叙述,脑子同时在尽力搜索。 

“那件事情之后,她被州政府以一项罪名起诉,虽然最后罪名不成立,但是她被折腾得身心疲惫,最后不得不离开了这里,把家搬到了外州,在那之后我再没见过她。报纸上倒是有时侯还能看到她的消息,说她搬去那个州不久就做了整容手术。简单地说,她的人生从此改变,而且是朝着坏的方向。” 

听到这里,我终于想起来了。这位女士名叫琳达,南茜所说的那个事件,当时曾轰动全美国,甚至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全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而琳达是这个事件中的关键人物。她的一位女性朋友在与她的私下交谈中,透露了自己与白宫一位大人物的私情,琳达偷偷录下了她们的这段对话。这盘录音后来引发了轩然大波,那位白宫大人物的私情因此被曝光,大人物受到国会弹劾,并被迫接受调查和公开问话。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琳达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见诸媒体,不仅如此,她的所有历史,包括学校记录,雇佣记录,犯罪记录等等个人隐私,也变成了美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些还算不上是噩梦。由于琳达的偷录行为,她成了“背叛”一词的生动例子。不仅被白宫解雇,而且没有一个雇主愿意雇佣她。而且,她所在州的政府以“非法录音”的罪名对她提出起诉,最后起诉因为州政府无权访问某些能够成为证据的机密材料,而不得不放弃。在找不到新工作的无奈之下,琳达对联邦政府提出起诉,对政府对她个人隐私的曝光所造成的一切损失提出赔偿。后来琳达胜诉,获得了五十多万美元的政府赔偿。之后的故事,就象南茜所讲述的那样,琳达搬了家,整了容,希望不被人们认出来从而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要知道” 南茜缓慢地说道:“从我对她的了解来看,她并不是如媒体所大肆渲染的那样卑鄙自私,我觉得是贪婪害了她。你知道吗?偷偷录音的主意并不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一个报社编辑的建议。这名编辑说了一大堆理由,这些理由听上去都象是在为琳达的自身利益考虑,对任何处在那种情况下的人都很有说服力,而且我猜这人给了琳达一些经济上的好处。琳达并不是一个有很多见识的人,她被所有这一切迷惑和诱惑,于是就做了那件事。正如一句老话说说:魔鬼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它的牺牲品都是那些心甘情愿成为牺牲品的人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