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没了,子森一尺多高的中学里所有的丰功伟绩啊,就那么一抹就没了。
如果人的历史真的能像这抽档一样说没就没了该多好?!
就像那些同学说的,最后的这段日子子森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热的,冷的,咸的,淡的互相交织着,强力冲击着子森的小心脏,以至于子森没了感觉,自始至终一直是木木的。
谢咪在子森高考前曾经发了一张明信片来,上面只有两行字:“你知道,我爱你;我知道,你可以!”进考场前子森特意把那张明信片放在了书包里。原本子森想在有消息后给谢咪回信,但这会儿子森又改了主意,她觉得她实在是没有任何话可以告诉谢咪。发榜之后路玲玲来找过子森一趟,子森不在家。妈妈说:玲玲怎么那么瘦了,而且很苍白。路玲玲也落榜了,而且落得很彻底,连一个大专也没有考到。
子森知道抽了档就一点点退路都没了。除了回中学复读,再过一年头悬梁,锥刺股隐忍的日子,然后向人们证明说:我钟子森真的不是废物之外她别无选择。子森还是很执拗地想:不就是考学吗,我可以的啊,我没有觉得学习有那么难啊,我没有觉得考大学是那么一件了不起的事啊,怎么我就非得那么坎坷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错?谁能给我一个交待?
其实子森更多地是想给自己一个交待。子森明白,自己从今年考生记录里消失的那一刻,她就只能是水是火都往前趟了。
不管路玲玲怎么打算,打定主意复读的子森坚决不要回到以前的学校。子森不要去面对那个环境,不要去面对曾经的青春洋溢,也不要去面对自己很不堪的败走麦城。子森还想,也许路玲玲会回去复读,而学校里仍然充满了对路玲玲的同情和接纳,子森宁可远离,或者叫逃离,留下一片空间给玲玲。过往的快乐和满足那一刻都成了子森的负担,说不清是愧对朋友老师还是怍于自己,总之子森想尽快逃离,逃离那个她呆了六年,五年多都非常快乐的学校。
学校橱窗里还有子森主的最后一期诗歌专栏,高三教室头上的黑板报里还有高考的信息,旁边的自行车棚里还有子森锁在铁架子上但永远都找不到钥匙的锁头,大操场上的余辉里可以依稀看见每天争分夺秒在那里深深胳膊踢踢腿的学弟学妹们。
熟悉而又陌生,亲近而又隔膜,子森要走了,要远远地走开。
子森家所在的城市有好几所中学,但子森最终选择了另外一个城市的一所学校。当那所在当地升学率很高,但条件很艰苦的明星学校同意接受子森去插班复读的时候,子森流着泪想到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正所谓当时的子森就是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了。
此一去,自森就真正地走出了自己的家乡,而后又走出了国门。此情此景下惜别家乡,子森一直觉得欠了爹妈家人很多很多。
ADE,子森的蟋蟀们,ADE,子森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