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爱心的孩子

培养有爱心的孩子

美国著名演讲家鲁塞。康维尔说过一句简洁而深刻的话:我们每个人被带到这个世界,全都是为了一个主要的目的---去帮助别人。

仔细想想这句话,确实有道理。就家庭而言,孩子年幼时,父母帮助子女洗衣做饭;孩子长大成人后,子女帮助父母捶捶后背揉揉肩。就一个社会而言,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也是大家一直提倡的社会公德。

人之初,性本善。爱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本不需要特殊的培养和训练。但爱心有时候像个贪睡的娃娃,虽然她一直在美好地存在着,但需要我们时时去唤醒它。当爱心醒来时,世界才会变得如同婴孩一样美好。

常常听说,有些国内的独生子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少必要的理解和关爱。关于这一点,我觉得不能全责怪孩子,社会和家长难脱其责。培养爱心不仅需要宽松的社会大环境,也需要富裕的时间做保证。中国孩子功课那么紧,孩子们每天为功课和考试焦头烂额,哪有那么多的心思去学雷锋做好事?基督教一直提倡要爱人如己,但真正能做到爱人如己的基督徒到底能有几个?所以说,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培养爱心,是我们一生要修炼的功课。

和中国有所不同的是,美国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多奉献爱心的团体和活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们很容易在模仿他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大发善心。对我家的三个孩子,除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我对孩子们的爱心训练主要都交给这些爱心团体了。当然,鼓励并引导他们加入这些团体,则是我的主要任务。

大宝所在的高中,有一个为穷人奉献爱心的俱乐部(salvation army)。大宝刚上高中那年,她自做主张自己报名参加了这个俱乐部。当时,孩子还不适应高中生活,功课学得踉踉跄跄。我担心,如果大宝参加这种活动过多,会不会影响她的成绩呢?知道我的担忧之后,大宝坦率地告诉我,不管成绩如何,她都要帮助穷人。孩子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对我震动很大。在这个纯真的孩子面前,我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对孩子们正确合理的事情,我通常都是以鼓励为主。既然大宝如此执着,我就毫不犹豫地支持她为美国穷人做些好事。

经过爱心俱乐部的几年磨炼,大宝来了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进步。现在她从当年的俱乐部普通会员,变成了如今的俱乐部一把手(president)。孩子在管理能力上的进步,令我非常欣慰。有一段时间,大宝每周都要主持俱乐部全体会议,商讨为当地穷人筹集各种罐头食品的具体计划。为了让全校师生都能踊跃募捐罐头,大宝命令她的秘书(哈哈,忍不住笑一下,我还没有秘书呢,孩子就有秘书了)通过学校的电子邮件让这个消息广而告知。当大宝负责的这个团体为当地穷人筹集到了几百种的罐头食品时,大宝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似乎比她得了全A还高兴。

去年的圣诞节前后,美国东部天气奇冷无比。大宝为了号召居民为穷人募捐现金,她一大早就去我家附近的哥伦比亚商业区组织活动。圣诞节的这种募捐活动,几乎就是美国特色的圣诞节一景。叮呤,叮呤,筹款者一边摇铃,一边向过往行人讨钱。然后,筹款者再把这些善款统一送到俱乐部总部,最后再转交给美国穷人。记得我留学时,有些没有经济资助的留学生同学,就干过这种事儿打工挣钱。如今我家大宝刚刚十六岁,就开始负责这种活动了,这让我对这孩子真有点儿刮目相看了。在那天的活动中,大宝负责组织俱乐部成员轮流值班站岗,忙得很呀。别的孩子都能换换班偷偷懒,但我家这傻孩子在外面几乎站了一整天。瞧瞧当官多不易呀,即使是个小小的学生官也要认真负责。看到孩子如此投入慈善工作,我这个当妈的,既欣慰又心疼。这么冷的天,在外面站了一天,要是冻感冒了,圣诞老人也救不了她呀。千万别说我自私啊,谁家的孩子谁不心疼呢。

圣诞节期间,当大宝为美国穷人忙活的时候,我家的二宝和小宝也没闲着。这两个孩子的志向更远大,他们要冲出美国,走向世界,为世界上的贫困儿童献爱心。每年圣诞节,我所在的教会都会响应美国总教会的号召,为世界各地贫困儿童捐赠文具,衣服,图书,玩具等。这个活动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名字叫鞋盒子(shoebox)。这个所谓的塑料鞋盒子比正常的鞋盒子要稍大一些,足以容下各种圣诞小礼物。听说这个鞋盒子活动后,我家二宝小宝爱心洋溢,他们每人兴致勃勃地各拿回一个空盒子,然后再用心爱的礼物把这个盒子填满,再寄给世界上某个国家某个不知名的穷人孩子。对这种奉献爱心的活动,我当然会大力支持孩子们的。装在鞋盒子的礼物,都是我一件一件带孩子们买回来的。

最近日本在闹大地震,美国学校号召孩子们捐款。我家小宝听说后,当然要响应号召了。不过在这个简单的捐款活动中,我听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对话。小宝班上有一个中国孩子叫Jeff,这孩子对中日战争比较熟悉和敏感。Jeff早就知道日本侵略过中国,Jeff为此特别痛恨日本。听说学校要给日本捐款,Jeff连连摇头,不捐,不捐,就不给日本捐款,谁让日本人杀了那么多中国人呢。瞧,Jeff这孩子爱憎分明时的大义凛然,是不是很有趣。

虽然Jeff是小宝的好朋友,但在这件事上,小宝和Jeff却有着不同的观点。放学回家后,当小宝和我说起这件事时,他认真地向我核实,日本真的侵略过中国吗?得到我的肯定答复后,小宝若有所思地说,即使是这样,我觉得也应该给日本捐款。为什么呀?我装做不解的样子问小宝。小宝望着我,认真而肯定地说,我主日学的老师教过我们,要爱我们的敌人。小宝的回答确确实实感动了我。爱我们的敌人,这是来自>的教导。小宝三岁时,就已经出入教会上周末的主日学了。在多年来主日学潜移默化的教导中,我家小宝已经把老师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里了。爱我们的敌人---说的容易,做起来该是多么的难啊。如果我们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世界将会多么美好。

孩子们的爱心,就像点点星光一样,总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为我们带来希望的光芒。在我的三个宝儿当中,我觉得二宝是最具爱心的孩子。她的这种优秀品质,已经被我的亲朋好友们称赞过无数次。二宝的爱心,我觉得主要来自她特别敏锐的观察力。在旁观它人的困境时,她总是处在一种思考状态。

二宝上小学时,有一个印度女孩儿转学来到了她所在的学校。美国孩子并不总是阳光灿烂的,即使是小学生,他们也有欺生现象。初来乍到的这位印度女孩,就成了美国小学生们嘲笑的对象。身上有怪味呀,肤色怪怪的呀,是个书虫子呀,美国孩子们就用这些理由嘲笑并疏远这位印度女孩。

有一天午饭时,悄悄擦眼泪的印度女孩儿被二宝看见了。二宝确实心善,看到印度女孩儿如此伤心,她恨不得陪着这印度女孩掉眼泪:“别哭啦,”二宝体谅地对印度女孩说,“我会做你的好朋友的。每天我会和你一起吃午饭。”事后当二宝给我讲这个故事时,我忍不住把她紧紧拥到怀里,鼓励她的善行。二宝是个多么懂事善良的孩子呀。当所有人都歧视印度女孩时,她能不顾他人的冷眼,主动关心这孤独的女孩儿。十岁的孩子能如此行,这真不简单。

人的爱心到底来自何处?主日学的老师们教育过孩子,爱来自上帝。一个人如果心中有上帝时,平时就会彰显出爱的善行。在我的三个孩子当中,我家二宝对信仰最虔诚,也最具爱心。平时这孩子常常捧起>读得津津有味旁若无人,遇到>中的励志和主要的经句,她还会抄下来贴到床头背诵。由此可见,让孩子们有所敬畏,有所信仰,对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大有益处。根据我家孩子的经历,我觉得不管我们父母如何言传身教,某种宗教信仰对孩子们的爱心培养一定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假如你家附近有教堂,你不妨抽出点儿时间,把孩子领到那里,让他去感受一下宗教的力量。

不管是上顶尖的哈佛大学还是上普通的社区大学,受教育者最终总是要走向社会服务他人的。据网络信息称,美国顶尖学校几百年来一直向学生传授的理念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为人民服务。”   的确,被他人需要,能对他人有所帮助, 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了。 美国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 ,在刚刚毕业时并不是周旋于名牌大公司之间,而是背起行囊去远行,甚至自己掏腰包到穷困的第三世界国家去做志愿者。这种行为反映出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则来自爱心教育。爱心浓厚的孩子喜欢助人为乐,爱心浓厚的孩子也许上不了哈佛。即使如此,这又能怎样呢?

 

4/1/11 11:56AM 中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