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个故事吗?还是它只是一个事故?
也许从过程看,生命勉强算是一个故事;但从生命的整体和结局来看,它无疑更
像是一个事故。
生命本来是一次内在成长的机会,我们却把生命完全转变成一个持续的外在积累。
我们把自己的生命逐渐转换成了一样一样的东西,我们把活的变成了死的,直到最后我
们自己也变成死的。
人是动物和神之间的一个过渡,人刚刚超越了动物并且试图达成神。动物有着内在
的一致性,神也有着内在的统一和完整。甚至可以这样比喻,动物还没有离开家,神已
经回到了家,只有人还在外面流浪。所以,只有人的内在是分裂和混乱的,只有人才会
有一种经常的不适和紧张,一种没有家的感觉,因为我们无法在路途上建造自己的家园。
一个人无论爬上多么高的山,最后还是不得不下来,因为那里并不是他的家,他也
无法在那上面安家。运气好的人能够自己下来,运气不好的人就会摔下来。
现实是无法让我们满意的,我们都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所以,我们时常踮起脚
尖,伸长脖子,对将来可能降临的好事翘首以待。但是这样的企盼除了让我们感到焦虑
和疲惫以外,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结果。我们并没有离开地面,却又错过了
地面的真实。我们活在对虚假目标的焦虑之中,整个生命都被浪费了。
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着少数财富上的成功者,也有少数仪表优美的人,更产生过少
数的幸运儿。于是,这些人就成为这个世界上的精致样品,人们都想成为他们,
或者获得他们,并且因此认为生命是值得的,这个世界是值得的,对
这些东西的追求是值得的。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错觉而
已,就像诱饵给猎物的错觉。
生命的最高达成是拥有一种音乐的品质。就目前而言,我们的生命更像是喊叫。
最近的距离是一个人与他自己的距离,但如果方向弄错了,那么这个距离就成为最
远的。以离开家的方式,一个人无法回到自己的家。
每个人都像一座山,而他的自我就盘踞在山顶之上。尽管山有高有低,但自我永远
都是朝下看的,即使盘踞在一座小坟头上的自我也是这样向下俯视的。所以,每个人都
觉得自己已经是最高的了。
一个人也许会对别人怎样评价自己非常感兴趣,但一个人并不会真正对别人有兴
趣,他最感兴趣的还是他自己。别人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坐标、一个参照物,他需要通过
和别人的比较来估量自己。一个人的自我就是靠与别人的比较和攀比活着的。
自我就像一个系得很紧的结,它只能在紧张中存在,如果那个结完全松开,那么自
我将和那个结一起消失。那就是为什么每当我们想到自己,都会有一种微妙的紧张来到
我们身上。相反,每当我们很放松的时候,我们就不怎么感觉到自己。如果我们完全地
放松,我们将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
当一个人在笼子里关得久了,他会觉得笼子外面也是笼子,只不过是一个更
大的笼子。
最了不起的外出,并不是去北极那样遥远的地方,而是走出自我。
记忆、计算和逻辑是属于头脑的品质,洞察力、敏感度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则是属于心灵的能力。我们的整个教育都是在强化我们的头脑,而削弱我们的心灵。所以,现代教育造就出来的人
越来越像是一个生物机器,只有一个发达的头脑,却没有灵魂。
[单独中的洞见 .张方宇]
阳光笔记:
读这篇文章让我想起这篇[菜根谭]. 一种简约的生活,是不是更轻松. 让生的本质更能显现?
"减省便可超脱,求增桎梏此生"
[原文〕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译文〕人生在世如果能减少一分琐事,便能多超脱一分凡俗。例如:交际应酬减少,就能免除一些争执纠纷;交谈言语减少,就能避免一些过失怨恨;思索忧虑减少了就不会造成精神的虚耗,自作聪明减少了就可以使本性得以保存。那些不追求事情日渐减少却希望其日渐增多的人,真是束缚自己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