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網話:「絜矩之道」


上次談過,認識和學習文化,一定要知人論世,沉潛以求。人文化成,不可能一蹴而及,須積工夫于不斷更新的認知和不懈之實習,綜攬博采,權衡折衷,茹古涵今,繼往開來。文化是活的,不是文物,為一成品,拿出一擺即是。孔子像擺一百天和擺二千年全一樣,那叫文物,再有意思也是文物展,一個客體的陳列,不是做為主體身上的文化。過去孔子擺他二千年,可能假正經,當今忽然孔子百日維新,肯定鬧笑話。煞有介事,立個聖像,二千年即使假戲真做,能挨那麼長的命,也有弄假成真的。但百日上下崗,必定落得真作假時真亦假。二者如要強說有共同點嗎?那就是都可供談助,不好當真,以為便是文化。

文化乃為集團生活實踐,寓多于一,為民族生命之寄。語文,傳說,藝術,樂舞,宗教,禮俗,節日,娛樂,日日月月年年,點點又滴滴的感覺經驗,成了集體記憶和想象,不只是歷史的已然,更是共同命运之當然。沒有文化,沒有了的不只是過去,更無未來,沒有自己的想像,只活人家影下。現在我憂,不僅為找幾個新疆姑娘出來舞手蹈足或老實巴交的藏民哈背欠腰管這叫文化憂,那其實是旅遊;我悲,更為那些以為把假文化拉倒,完全再來橫的移植一個新文化的想法悲!你看我們那些海外二三代的華人土生,已融入所在地主流,但也時或忽然感到,在自己裡面湧出一點異樣,那是他或她自小孩從父母以至祖輩耳濡目染的,揮之不去。那點的含蓄,勤謹,你道是長是短,要看個人修為。個性的長,在某些事上是短,有的短,可能長遠看,非無其長。連個人都難去掉的遺傳,民族集體便以為可以手起刀落咔嚓一聲就給換腦了嗎?現在居然還有不少人相信這個,不是悲劇嗎?

文化個性是千百年下來決定的,不好改,也非定要改,性格常是中性的,是好是壞,要看人怎麼發揮。像盡人事、聽天命,是農業社會造就的。耕耘灌溉,不得稍懈,否則莊稼難長好;但你做歸做,天時不好,你還會歉收。故小農勤勞,腳踏實地,不靠幻想。但小農思想,又隱然存在僥倖心,最好不勞而獲。傳統文化還強的時候,克勤克儉,僥倖之想給壓下去了;但一旦離鄉別井生活苦悶,又約束沒了,像唐人街餐館打工的,很多便嗜賭,好不容易積攢的辛苦錢,可以突發奇想盼走运卻一夜輸光。同樣一個人,诚懇辛勤,轉念貪婪像鬼。民族變身,也是這樣,忽請洋神唯物主義,思想改造,鬥你廉恥唯心,一切皆視之物,物交物無不二分要鬧矛盾,物碰物看誰夠硬夠強,成了這今天舉國的我奪你搶。心物二分,只能粗說如此,若心要把物都拿開了,便是苦難,反之唯物,把心拉倒,更是災難!我們傳統本來哪有這強分心物的怪念頭?唯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行中道而已。
文化生命,是有機之整體,無法以一代百,三個代表是不成的,須多元互存,且誰也代表不了誰。文化應出入于天人、古今還有我他、心物之間,生生不已,不是甚麼憑一手可以擎起的大業偉業,而是得之天,綿綿不息的情理連結。民生、道德、政治、宗教,都各有所當,並列共生,而為現代格局的co-ordination。這詞如直譯作同位、對等、合作或協調都只近似,牟宗三先生借禮記「絜矩之道」去說它,最為得要。絜猶結,整飾絲麻,成其準度;矩量具,測驗方角。絜矩之道,即推以度物的規模軌範,上下前後左右均齊方正,各得其所,洽如其分。絜知省度不錯乱,矩定正位不凌駕,各盡其能,又各當止所當止。道德政治宗教無不重要,然均有自己功效的範疇,不能過份。如大家不光由字面理解我的意思,我過去也表示過,道德救不了國,甚至宗教也不能直接救國,國是政治的事,基本要以政治解決,只有邁向民主之政道正途,國家才會上軌致遠。救國講政治,救世卻不能光靠政治,民主雖可以穩住政治,但無法解決世道人心。民主架構,如要运轉得好,裡面要有道德實之而成其內容。救世需要道德,但救贖卻無法憑道德。人心人生,要取得終極的意義和歸宿,道德無以擔之,這裡需要宗教之起信,無真信仰,道德便無根柢。民主,道德,宗教,都是健全社會人生的需要,同時,誰也不該代替誰,也無法代表誰。所以要政教分離,政治宗教需分開。其實政治其中也有政與治,政有政道,治有治道,政道治道也要有分際。我們二三千年講究治道,德治天下,故有盛世。只是道德因人,人亡政息,治道不久,成了歷史的一治一亂。政者正也,導天下于正,還要有政道,有為政的軌約,依法不依人,人亡也未致政息,可惜這政之達道,我們沒找到。政道在人類歷史首先走出成績來的,是民主人權共和法治這些,人家把路走出來了,我們就要趕緊追。雖政道制度再好,若乏道德內涵仍不過空架子,僅為聰明人鑽法律空子制度漏洞的遊戲。但修齊直接要轉出治平是不行的,這裡禮記的絜矩原則極之重要。但要走出德治習見,「絜矩之道」當放入現代格局予以新的理解與闡釋,由治道走向政道,並展現為人文化成的文化之道。
登录后才可评论.